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目 录

第1章绪论 (1)

1.1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

1.1.1选题的缘起 (1)

1.1.2选题的意义 (2)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

1.2.1国外相关研究 (3)

1.2.2国内相关研究 (4)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5)

1.3.1研究内容 (5)

1.3.2研究方法 (6)

1.4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7)

1.4.1研究的创新点 (7)

1.4.2研究的难点 (7)

第2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解析 (8)

2.1治理 (8)

2.2善治 (9)

2.3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0)

2.4地方治理 (11)

2.4.1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11)

2.4.2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12)

2.5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和构成 (13)

第3章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背景 (17)

3.1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17)

3.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勃兴 (18)

3.3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18)

第4章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状 (20)

4.1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20)

4.1.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管理 (20)

4.1.2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 (20)

4.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治理 (21)

4.2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成就 (22)

4.3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 (22)

4.3.1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尚未形成 (23)

4.3.2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不强 (24)

4.3.3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 (25)

4.3.4地方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水平不高 (27)

4.3.5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不足 (27)

第5章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路径 (29)

5.1实现善治理念的转变 (29)

5.2引导和监督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30)

5.2.1现有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存在局限性 (30)

5.2.2发挥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公共治理的作用 (31)

5.3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科学化 (32)

5.3.1实现政策制定科学化 (32)

5.3.2实现政策执行科学化 (32)

5.3.3实现政策监督科学化 (33)

5.4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 (33)

5.4.1把下放的权力转化为服务 (34)

5.4.2将公共服务委托给社会组织 (34)

5.5推进依法行政建设 (35)

5.6优化中央与地方关系 (36)

结语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2)

第1章绪论

第1章 绪 论

1.1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1.1选题的缘起

研究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是为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提高其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指导。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是解决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幸福的需要。具体而言:首先是提高我国民生幸福的需要。地方政府作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国家的发展除了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之外,好的规划和好的政策,最终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去落实。如何在落实中央规划和政策的过程中,依法依规,又符合地方的客观实际,制定有效地方的政策和管理方式,提高地方经济和社会自我发展,才能实现地方发展的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发展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才能实现,民生幸福才有了现实的支撑。

其次是提高政府执政合法性的需要。地方政府作为与社会公民直接接触的国家机关,其管理社会的方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民众对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形象和执政绩效的认知。某一个政府部门的不合法、不合规、不透明公开的执政方式,就会影响到党和国家在普通民众的形象。政府执政的合法性需要地方政府健全其施政方式,提高其施政效能。

再次是应对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期出现的问题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民众的需求与政府服务供给能力不匹配;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的乱作为、不作为;地方主义、行业主义、部门主义、寡头主义、特权主义根深蒂固;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管理难度增加等,这都考验着地方政府治理的能力。

最后是满足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意愿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利益越来越分化。政策的调整实质是对社会利益分配的调整,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体需要有合理的渠道表达其利益需求。同时,信息的开放、公民教育程度的增加、社会民主的践行等都使得公民和社会组织参政议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