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表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一览表(技术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一览表(技术部)

否 严格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

严禁无操作证人员进行维修,由专业电工进 行作业。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2
日常办公
使用激光打印机
13
日常办公
电脑维护
溢出碳粉等粉 尘导致人员身 体不适

触电、机械伤 害、空中坠物 、打击伤害、
其它伤害。

编制工艺未充分考虑过
18
工艺编制
程中的安全性,没有必 工艺缺陷所导 要的安全提示和应遵守 致的各种伤害
的工艺方法。
19
外出活动
到本企业外的陌生环境 机械、电器、
中检查作业
空中坠物等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 6 3 18 否 遵守安全管理要求
1 6 3 18 否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严格执行工艺人员管理制度规定,严格执行 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作 业指导说明书,。
61 62
3 18 1 12
确保工艺安全,严格编、审、批制度。必要 否 时,要在工艺过程中对安全操作内容进行描
1 6 15 90 否 更换新的电器开关。
日常办公
卫生间地面积水
人员滑倒
6 6 1 36 否 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日常办公
楼梯、过道照明不够亮 人员摔倒
楼梯、过道逃生通道存 放有障碍物
紧急逃生受阻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通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通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1
风险控制的策划
针对以上所辨识出的风险,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法对安全风险加以控制:
1、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规范现场的操作行为;
2、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管理工作,使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书能够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4、强化班前交底工作,使职工明白工作的危险源及其防护措施;
5、加强对于安全施工作业票、动火作业票以及试运期间两票三制执行情况的管理工作,保证规范作业。

6、试运期间保持和电厂方面的紧密联系,严格遵守电厂的安全运行规范。

7、强化对机械的维护与检查保证机具使用的安全性;
8、强化安全设施的架设工作,保证职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9、规范高空作业物料及其工具的管理工作保证物料存放的安全性;
10、对高空作业及其交叉作业进行认真管理,采取搭设防护棚栓挂保险绳等措施,防坠物伤人;
11、加强对运输工作的管理,从装车、物品的固定、车辆的限速行驶方面保证运输安全;
12、加强用电安全检查与维护工作,保证供电线路及其供电设施的安全性;
13、根据工作需要为职工配备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14、加强对夜间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照明及安全设施的设置满足夜间施工的要求;
15、加强气瓶使用及其焊接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中消防安全;
16、对施工中使用的大型起重机械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保证机械使用中的安全。

加强对吊车司机及其起重指挥人员配合的管理工作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17、严格操作程序,保证作业有序进行;
18、强化对习惯性违章的查处工作,保证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2
187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人身伤亡
6
6
15
540
4
188
进入施工作业区没有带安全帽
砸伤
3
3
15
135
2
189
作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人身伤害
3
6
7
126
2
190
没有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摔、碰、砸伤害
3
6
7
126
2
191
没有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应知应会考核
砸伤
3
3
15
135
2
177
混凝土下部结构
墩柱、台身、盖梁、台帽
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人身伤害
3
6
7
126
2
178
没有特种作业岗位培训及资格证书
人身伤害
3
3
15
135
2
179
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人身伤害
3
3
15
135
2
180
没有配备标准化的电闸箱及电路
电击伤害
3
6
7
126
2
181
起重设备不符合安全规定
1
6
3
18
1
70
没有安全防护用品
摔伤、
1
6
3
18
1
71
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摔伤、砸伤
3
6
7
126
2
72
拆除结构物混凝ຫໍສະໝຸດ 地坪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摔伤、砸伤
3
6
7
126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划伤
卫生 清洁
擦窗户跌落
人员摔伤
拖把头或抹布擦拭运转设备 人员绞伤
√ √
√ √ √ √
√ √ √ √ √ √
1 6 7 42 1 6 7 42 161 6 131 3 1 2 15 30 3 3 3 27
切粒岗位高温作业
中暑


331 9
3
日常 作业
在未确认情况下开启五楼换 气扇
人员伤亡

电器设备绝缘或外壳损坏 触电
人员烫伤


3 6 3 54
√4 √
不慎接触高温熔体 切粒 操作
异物掉入切割室
人员烫伤

产品污染 √
√ √√
3 6 3 54 1 10 7 70
√4 √
√4

使用物品将高压清洗机踏板 压实
人员受伤


1 6 7 42
√4

操作高压清洗机高压胶管爆 裂
人员击伤


3 6 7 126 √
3

高压清洗机胶管磨损未更换
《 CP 装 置 操 作 规 程 》 4.7.3 ( P17 ) / 《 应 急 预 案 》 3.2/3.4.1(P84)
《 CP 装 置 操 作 规 程 》 5.8.14(P78)现场贴警示标识 (7月实施)
《用电安全及节能降耗管理实 施细则》5.4.16(P5)
《 CP 装 置 操 作 规 程 》 5.8(P77)
《 CP 装 置 操 作 规 程 》 4.7.3 (P17)
《 CP 装 置 操 作 规 程 》 5.8(p77)
《 CP 装 置 操 作 规 程 》 5.8 (P77)

危险源辨识表

危险源辨识表

危险源辨识表
1
注:风险等级评价--------轻微、一般、显著、高度、极其危险
危险源辨识表
2
3
注:风险等级评价--------轻微、一般、显著、高度、极其危险
危险源辨识表
4
注:风险等级评价--------轻微、一般、显著、高度、极其危险
危险源辨识表
5
6
注:风险等级评价--------轻微、一般、显著、高度、极其危险
危险源辨识表
7
8
注:风险等级评价--------轻微、一般、显著、高度、极其危险
危险源辨识表
9
10
注:风险等级评价--------轻微、一般、显著、高度、极其危险
危险源辨识表NO:8
11
危险源辨识表
建筑安装分公司
青山湖城市综合体C2区
重大危险源一览表。

安全生产标准化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安全生产标准化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3 3 15 135
3 一般
1 1 80 80
3 一般
3 6 1 18
1 一般
3 3 15 135
3 一般
159
3 一般
320
5 重要
159
3 一般
320
5 重要
2 3 6 36
2 一般
2 3 6 36
2 一般
2 3 6 36
2 一般
2 3 6 36
2 一般
1 0.5 50 25
2 一般
2 10 7 140
3 6 7 126
3 一般
300
4 重要
1 6 15 90
3 一般
3 6 3 54
2 一般
3 6 3 54
2 一般
一级主管:
二级主管:
制表人: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单位 项次 作业/活动/设施
危险源
其他设备设施运行
S11 22 操作
NTM1噪声
其他设备设施运行
S11 23 操作
锋利机械使用
其他设备设施运行
单位 项次 作业/活动/设施
S11
1 起重作业
S11
2 起重作业
S11
3 起重作业
S11
4 起重作业
S11
5 轧延作业
S11
6 轧延作业
S11
7 轧延作业
S11
8 轧延作业
S11
9 轧延作业
S11 10 轧延作业
S11 11 轧延作业
S11 12 轧延作业
S11 13 退火作业
S11 14 退火作业
3 一般
159
3 一般
159

危险源辨识、评价汇总表

危险源辨识、评价汇总表

危险源辨识评价汇总表版本号:A评审人员:全体人员评审时间:2018.01.22危险源识别评价表注:1、L—可能性;E—发生频率;C—危害程度;2、风险等级:如果风险值D≥70则为重大风险,对应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D<70为一般风险;3、风险控制计划: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控制程序;C—教育和培训;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危险源识别评价表注:1、L—可能性;E—发生频率;C—危害程度;2、风险等级:如果风险值D≥70则为重大风险,对应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D<70为一般风险;3、风险控制计划: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控制程序;C—教育和培训;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危险源识别评价表2、风险等级:如果风险值D≥70则为重大风险,对应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D<70为一般风险;3、风险控制计划: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控制程序;C—教育和培训;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危险源识别评价表2、风险等级:如果风险值D≥70则为重大风险,对应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D<70为一般风险;3、风险控制计划: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控制程序;C—教育和培训;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危险源识别评价表注:1、L—可能性;E—发生频率;C—危害程度;2、风险等级:如果风险值D≥70则为重大风险,对应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D<70为一般风险;3、风险控制计划: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B—制定控制程序;C—教育和培训;D—制定应急预案;E—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及重要危险源清单11020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及重要危险源清单110202


32
专项安全措施未审批
管理缺陷
V
3
3
7
63
e
将来
异常


33
使用有害建筑材料,如石棉瓦等
管理缺陷
V
6
7
42
d
将来
异常


34
临时设施施工防护不到位
防护缺陷
V
3
6
3
54
d
将来
异常


物 资 采 保
35
装卸工野蛮装卸
违章作业
V
3
2
6
d
将来
异常


36
装卸水泥、粉煤灰、速凝剂等粉状材料无防护措施
防护缺陷
违章作业
V
3
40
120
cd
将来
紧急


42
高处抛扔料具
违章作业
V
3
40
120
cd
将来
紧急


43
木材离火源太近
违章作业
V
3
3
7
63
cd
将来
异常


44
在脚手架下方堆码材料
管理缺陷
V
3
7
63
cd
将来
异常


45
基坑周边1.5米以内堆放物料
违章作业
V
3
3
7
63
cd
将来
异常


46
配电箱(盘)下方堆放物品及废料
58
建筑物顶部的架子未按规定高于屋面,高出部分未设护栏和立挂安全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人员伤害
5、无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 6、易燃易爆物品未分库存放。
火灾、人员伤害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2、作业时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靴。 3、作业时材料乱放,工具未放入工具袋内。 4、6级大风(含)以上下作业。 5、梯子使用不符合要求,无人监护和无防滑措施。 6、未正确使用安全带。 7、作业人员骑坐在构筑物和建筑物上作业。 8、未按规定走通道。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5、气瓶放在露天暴晒。
火灾、爆炸
6、乙炔使用无防回火安全装置。
火灾、爆炸或人员伤害
1、操作钻床与电动套丝机戴手套。
人员伤害
4、钻床与电动套丝机 及砂轮切割机
2、传动部位无防护罩。 3、无保护接零或接地、无漏电保护器。
人员伤害 触电伤害
4、在砂轮切割机上磨工件。
人员伤害
1、制动装置不灵敏。
2、未做保护接零或接地、无漏电保护器。 3、室外无防雨棚。
触电伤害 设备损坏
4、地基不平、不实、地锚不牢固。
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1、氧气、乙炔气瓶使用时间距小于5m、距明火小于10m又 无隔离措施。
火灾或人员伤害
2、乙炔瓶平放使用。
火灾或人员伤害
3、气瓶
3、气瓶存放不符合要求。 4、气瓶无防震圈和防护帽。
危险源辨识表
序号 岗位/过程
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
产生的后果
一、 施工机具
1、一次线保护不当。
触电伤害
2、未做保护接零或接地、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伤害
1、电焊机
3、焊把线接头超过3处或绝缘老化的。
触电伤害
4、室外无防雨棚。
设备损坏
5、进出线无防护罩。
触电伤害
1、传动部位无防护罩。
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2、卷扬机
电锤、电钻、冲击钻、 角向磨光机、手动砂轮 三、 施工临时用电设施 1、施工用电组织设计 2、接地接零
批准3、人配:电箱、开关箱
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
无保护接零、无漏电保护器。 1、不戴防护镜。 2、女工不戴女工帽。 1、无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2、无保护接零或接地、无漏电保护器。 1、无保护接零、接地。 2、无漏电保护器。 3、压力表失灵或安全阀失灵。 1、无前后防护罩或防护不严密。 2、无漏电保护器。 3、无保护接零或接地。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200 年 月
序号 岗位/过程 八、 现场防火
九、 高处作业
十、 夏季高温下作业
批准人:
危险源辨识表
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
1、吊装机具质量缺陷。 4、吊装前安全技术交底不完善。 5、吊装区域未设安全警戒区。 6、其中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7、指挥不当、指挥手段落后。
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
4、潮湿环境及手持灯具未使用安全电压。
触电伤害
5、配电线路
1、采用TN-S系统的未使用五芯电缆。
触电伤害
。 2、电缆架设或埋设不符合要求,电杆、横担不符合要求 触电伤害
3、电线老化。
触电伤害
6、电器装置
7、低压干式变压器变 配电装置 四、 “三宝”、“四口”
1、闸刀、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不匹配。 2、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不符合安全规定。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1、未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人员伤害
填表人:
NO:5
发生的可能性
严重性
极不可 能
不太可 能
可能 轻度 中等 严重
风险评价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 √

√ √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 显著危险

√ 显著危险

√ 显著危险

√ 显著危险

√ 显著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批准人:
填表人:
200 年 月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 显著危险


一般危险

√ 显著危险

√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显著危险

√ 高度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一般危险


显著危险
200 年 月
危险源辨识表
序号 岗位/过程 6、潜水泵 7、金属切削机床 8、剪板机、冲床 9、空压机
10、排风扇 二、 手持电动工具
产生的后果
设备倾覆、人员伤害 设备倾覆、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设备倾覆、人员伤害 设备倾覆、人员伤害
1、无消防措施、制度或无灭火器材。 2、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 3、现场动火无防范措施。
火灾、人员伤害 火灾、人员伤害 火灾、人员伤害
4、宿所内(值班室)未经批准使用煤气灶、煤油炉、电 炉、热得快等器具。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来自√ 高度危险√

一般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200 年 月
危险源辨识表
序号 岗位/过程 4、楼梯口、预留洞口 、坑井防护
200 年 月
危险源辨识表
序号 岗位/过程
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
产生的后果
3、配电箱、开关箱
3、漏电保护器参数不匹配。 4、电箱位置不当。
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
5、多路配电无标识。
触电伤害
6、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触电伤害
1、照明专用回路无漏电保护。
触电伤害
4、照明
2、灯具金属外壳未作接零保护。 3、安装高度低于2.4m。
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
NO:6
发生的可能性
严重性
极不可 能
不太可 能
可能 轻度 中等 严重
风险评价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设备损坏 触电伤害
1、不戴安全帽。
物体打击
1、安全帽
2、不按标准戴安全帽。
物体打击
3、安全帽不符合标准。
物体打击
2、安全网
1、安全网规格、材质不符合要求。
人员坠落
2、安全网未取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合格证。 人员坠落
1、在必须系安全带工作的场所未系安全带的。
人员坠落
3、安全带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显著危险
200 年 月
危险源辨识表
序号 岗位/过程
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
产生的后果
2、未配发有针对性夏季高温作业的防护用品。 3、作业时未采用通风、遮阳措施。
1、Ⅰ类无保护接零。 2、Ⅰ类不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 3、无保护接零或接地、无漏电保护器。 4、传动部位无防护罩。
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缺陷。 1、未采用TN-S系统或TT系统。 2、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不符合要求。 3、专用保护零线或接地设置不符合要求。 4、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接。 1、未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2、电箱内无漏电保护器或保护器失效。
风险评价

√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显著危险
√√
一般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一般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 高度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