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电影赏析
红磨坊欣赏

《红磨坊》欣赏【摘要】本文以好莱坞的优秀歌舞片红磨坊》为切入点,介绍了这个当时巴黎最具风情的夜总会和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
探讨电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也引出了让红磨坊更闻名于世的法国天才画家劳特雷克。
这个不幸的画家的一生和他的绘画风格都与红磨坊这块华丽的舞台息息相关,他一生钟情于表现红磨坊里的底层男女,并用画笔表达对世情玩笑般的嘲弄和背后深沉的反思。
【关键词】红磨坊;劳特雷克;康康舞一、狂欢的红磨坊蒙马特位于巴黎北部的丘陵地带,一度很偏僻,l9世纪末这里才成为一个咖啡馆、酒吧、夜总会聚集的地方。
1889年开业的红磨坊就是蒙玛特的著名欢场,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今娱乐业的鼻祖,屋顶上为招引顾客设置的鲜红色的风车是其最大的特征。
而这里便是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红磨坊》的原型地。
这间大名鼎鼎的夜总会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扬名世界,每到夜晚姑娘们随着响亮的音乐,拎起飘逸的长裙,踢动着裸露的玉腿,强烈刺激的舞姿颇具挑逗性。
在这里,严肃的世俗道德被灯红酒绿的狂欢所淹没。
不管是上层名流还是下层平民都常常在这儿聚会。
因此红磨坊很快就名声大噪,吸引了包括英国皇太子在内的上流社会名士以及众多的年轻作家、艺术家,这里成了没有阶级界限的欢乐场。
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妓女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找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群集于此,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
二、银幕上的红磨坊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人间天堂一直都是生长爱情和艺术的地方。
它不仅点亮了天才画家劳特雷克的多彩人生也赋予他无限的创作灵感,更被多次搬上银幕,成为银幕上的不老传奇。
1953年嘉宝主演的同名电影《红磨坊》就诠释了画家劳特雷克和红磨坊舞女的纠缠情史。
1955年法国导演尚雷诺又以明星舞娘“空中开腿妮妮”的故事为主线拍摄了一部《法国康康舞》。
而今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的澳大利亚知名导演巴兹·鲁赫曼执导的歌舞片《红磨坊》,讲述的依旧是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故事。
红磨坊 影视赏析观后感

影视赏析《红磨坊》观后感系别:姓名:班级:学号:歌舞昇平场面宏大,以歌舞为主,阐述了主人公间的爱情故事。
《红磨坊》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隐隐躲在曾经紫醉金迷的废墟中,述说着往日的热情与躁动。
红磨坊里的故事,沉在时间的某个角落,不见它在岁月沾染了尘埃,伸出手却无法触摸那易碎地仿若虚幻。
时间和地点都不是具体的,人物的名字,也并不重要,在充斥着音乐与舞蹈的某个晚上,甘愿臣服在爱情的裙下。
快乐、幸福、迷恋、痛苦、悲伤、绝望,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又逝去在下一个转瞬,还来不及从梦中惊醒的人们,只看得见繁华过后的荒凉,就像是在电影院里做了一场虚空的大梦。
梦里,有一段故事,那是关于爱情。
也许不少人觉得这部电影剧情很俗,镜头很乱,但我仍坚持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歌舞片。
故事设定在十九世纪末巴黎,以红磨坊的舞台为背景,以一台歌剧为线索,发生于一个妓女一个诗人一个男爵和一群波西米亚人之间……充满了戏剧的味道,因此剧情上稍显粗糙和俗套也就不足为怪;导演以红黑两色为基调,加上艳丽的充满碰撞感的色彩,配合上华丽的场面以及让人眩晕的剪接,倒也合味道。
不过最让我震撼的,是电影里的歌曲。
有趣的是,不同于其他歌舞片诸如《音乐之声》《芝加哥》《歌剧魅影》等,《红磨坊》里绝大多数的歌曲不是专门为它而作的,它们一般都是70到90年代的带着浓浓摇滚味的流行歌曲,经过音乐制作人的挑选整理和改编后成为电影原声,初听还有点歌剧的正儿八经的感觉,其实在这外表之下都藏着摇滚硬核!影片采用倒叙和男主角自叙的方式,叙述了一段发生在20世纪初歌舞厅中一段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剧情讲的是一个年轻的穷作家不顾父亲的反对去到灯红酒绿的红磨坊,在那里邂逅了美丽的舞女沙婷,而且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她。
在男主角浪漫爱情的号召下,沙婷为之所打动,俩人坠入了爱河。
但是在公爵的百般阻挠和沙婷被病魔的折磨下,他们的爱情终归没有逃脱悲剧。
故事情节虽然没有那样的新颖,但是拍成电影后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去表达它,提高了影片档次也增加了看点。
红磨坊观后感

红磨坊观后感引言电影《红磨坊》是一部由卢克·贝松执导的法国爱情剧情片,于2001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19世纪末蒙马特区一家名为红磨坊的法式夜总会中,以及与其相关的两位主角爱情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使我对生活中的爱情和梦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角色塑造与演技在《红磨坊》中,卢克·贝松运用精心的角色塑造和出色的演技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片中的两位主角——幸运的变色龙阿利斯和赌徒克里斯蒂安。
阿利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面对了种种艰难险阻,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演员尼古拉斯·凯奇通过自然流畅的演技,将阿利斯的坚韧与乐观感表现得十分精彩。
而赌徒克里斯蒂安则是一个有才华但落魄的诗人,由伊万·麦克格雷格出演。
他通过深情的演绎,将克里斯蒂安内心的复杂和矛盾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社会背景与历史考究《红磨坊》以19世纪末蒙马特区这一独特的背景为故事发生地,深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形态与氛围。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场景和细节刻画,揭示了那个时代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
片中红磨坊夜总会繁华背后的阴暗面,以及社会上艺术家、吉普赛人和富有商人等各阶层人物的交织与冲突,都极为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爱情的深度和真实性《红磨坊》中的爱情故事不仅是阿利斯和克里斯蒂安之间的爱恋,更是对于爱情本质的探讨。
两个主角的爱情来自于真挚的内心感受,跨越了社会的隔阂和成见。
这种爱情的深度和真实性令人动容。
尤其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当唱腔婉转的阿利斯挥舞着雨伞,用美妙的歌声唤起了一间酒吧里所有人的共鸣,展现出爱和希望的力量时,观众仿佛与其一起沉浸在那纷繁的爱情世界中。
人性的较量与思考在《红磨坊》中,人性的较量及其复杂性是电影的一大亮点。
片中的角色们都有着自己的欲望和动机,他们在生活困境中做出的选择与抉择令人思考人性的善良与黑暗。
导演通过展现角色们的纠结和内心挣扎,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不完美。
这种较量与思考引人深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磨坊 影评

红磨坊影评
《红磨坊》是一部让人沉醉的电影,它融合了浪漫、激情和音乐,
让观众仿佛置身于19世纪末的巴黎红磨坊之中。
这部电影以其精彩的舞蹈场景和动人的音乐,让观众沉浸在浪漫的氛围中。
首先,电影中的舞蹈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舞蹈场景的设计和编排非
常精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舞者们的表演让人目不
转睛,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活力。
特别是主角们的舞蹈表演,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他们的舞姿优美而又充满力量,让人不禁为之
动容。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它能够让
观众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
《红磨坊》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配合着舞蹈场景,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浪漫的氛围。
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让整部电影充满了魅力和魔力。
最后,电影中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感动不已。
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充
满了悲欢离合,他们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最终也收获了幸福。
这种
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让人对爱情充满了向往
和期待。
总的来说,《红磨坊》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它的舞蹈场景、音乐
和爱情故事都让观众感受到了浪漫和激情。
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和共鸣,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红磨坊》鉴赏之康康舞

《红磨坊》在本周欣赏了歌舞片《红磨坊》,其精彩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影片故事设定在巴黎,以红磨坊舞台为背景。
影片采用男主角诗人自我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世纪末期歌舞厅的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剧中有巨型的歌舞剧的表演,所有的人都欢腾,气氛活跃很有带动力。
男主角在向沙婷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慕的时候也是以歌唱的方式,还有后面对公爵反抗也是以歌唱的方式。
影片在人物形象的设计方面都是很丰富很有立体感的,性格明朗。
男女主角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红磨坊的老板为了赢得利益逼迫沙婷卖身于公爵,以及公爵为了得到沙婷的虚荣,使用各种手段逼迫沙婷和他在一起。
把每个人的特点展现的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影片有出彩的歌舞,歌舞在剧中几乎没有停止,无时不刻都有歌舞的存在,节奏澎湃,串连起一场又一场的高潮,强大的歌舞阵容,欢快的舞蹈,吸引人的歌舞表演,都无不让我感叹和震憾。
影片中的康康舞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其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跳舞时提着裙摆的两⼿手不断左右挥动并向前⾼高⾼高踢直腿,令⼈人眼花缭乱。
影⽚片中康康舞更加完美的释义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纸醉⾦金迷,⽽而康康舞那种欢快,运动性,以及康康舞的服装都更好的烘托了影⽚片。
热闹的舞蹈,奔放的演唱,时而婉转动人,时而荡气回肠。
康康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热情,更是一个时代与地域文化的变现,作为红磨坊的头牌节目,它被当时的上流社会看为一种低俗色情的变现,但是就算是上流社会的公爵不是爷没能抵挡住它的诱惑,甚至在红磨坊中上流社会的有钱人才是这里真正的客人。
所以,人对于美色的追求也属正常状况,康康舞的热情绝对会让你爱上这个世界。
热情似火的康康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整部影片更加饱满,而其舞蹈的特色也全美切合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康康舞使整部影片的到了质的升华!。
红磨坊 影评

红磨坊
同样是歌舞电影,但该片却不同于《歌剧魅影》或《歌舞青春》,前者是低调的华丽,后者是明媚的青春,而《红磨坊》却是精致的爱情,甚至可以说是精致的狗血爱情。
以男女主人公的悲惨的爱情为主线,由经典旋律的歌曲贯穿始终,剧情完整、情节讨喜、演员出色、音乐经典。
讲述的依然是穷作家爱上名舞女,有权富公爵来拆台的老套情节。
舞女得知自己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时,她决定放弃刻骨铭心的爱情以保住穷作家的小命。
她假意投入公爵的怀抱,保住了穷作家创作的舞台剧。
虽然在影片结尾他们和好如初,但舞女也同时死在了作家的怀中。
只有悲剧才更加震撼人心,悲惨的爱情才能让人们更加津津乐道。
但是我不喜欢悲剧,不是因为它的悲惨,而是因为它的狡猾,它摸透了观众的心思,对口下药,在观众心里压抑很久。
悲剧的力量很大,大到明知圈套却不可抗拒。
红磨坊影评

当伊万·麦克格雷格在阁楼上唱出那句My gift is my song and this one’s for you,我刹那惊艳。
是的,那一刻,妮可·基德曼会喜欢上这个穷作家毫不奇怪,在美面前时间会停止,或浓缩为永恒。
于是岁月匆匆后偶尔想起,也许画面模糊,声音浅淡,可你依旧记得那时的感觉。
你遭遇过永恒的刹那吗?我遭遇过,所以相信这部电影,喜欢上了这首《Your Song》。
是的,How wonderful life is now you’re in the world。
Moulin Rouge。
如果要选择一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我想我选择的词会是“精彩”。
的确,戏里戏外,场面恢宏华服闪耀让人目不暇接。
剧情其实老套缺乏可陈,只不过是貌美的歌伎与多情的书生相爱,冲破重重阻碍最后却以红颜薄命首场。
传了千年的故事。
而这样的片子,最后居然也让人看出了几分感动,这就是妮可演技令人惊叹的地方了。
毫无疑问,妮可在里面造型惊艳无懈可击。
我承认,她是让我看下去的主要动因之一。
一双美腿笔直修长,小腰盈盈一握,眼神流传风情万种。
特别是在一见钟情后,她眼里的甜蜜让脸庞瞬间柔和下来,整个人也笼上了温柔的光芒,十分迷人。
比较喜欢的是影片的前半段,没有那么多的沉重,泪水或是离别。
年轻的人们因为爱情而才华横溢,神采飞扬。
刚说了看下去的第一个动因在于妮可,而第二个动因,我想就是里面的世纪歌曲大联唱了。
我承认,从一开始的音乐之声我就开始笑了。
而康康舞的开场居然也把熟悉的旋律融进了现场的狂热。
而your song,我的心头好,更是作为了贯穿影片的旋律之一。
恩,我承认,男主的唱腔惊人,尤其是一个长得帅,唱得好,更兼演技的男演员,是多么的难得。
可是。
居然有人说他比Elton唱得深情,怎么可能,我首先一万个不同意。
还有在屋顶上的那场戏。
男主一开口就是all you need is love,心里暗自赞赏导演的好品味,一边在脑子里迅速酝酿出下一句的旋律准备和上。
电影红磨坊观后感

电影红磨坊观后感电影《红磨坊》是一部由美国导演巴兹·鲁曼执导,尤莉·柯蒂斯、尼古拉斯·基奇和伊万·麦克格雷戈等主演的爱情剧情片。
该片于2001年上映,并荣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等多项大奖。
电影讲述了在红磨坊这个壮丽的法国歌舞表演场所里,一个深爱着诗歌和艺术的男子与舞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影片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其精美的场景和华丽的服装设计。
整部电影的布景和服装都呈现出了法国浪漫主义和奢华的风格。
火红色的红磨坊引人注目,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具魅力。
而舞女们穿着华美的舞裙,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这些都增添了影片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影片的音乐也是其亮点之一。
法国华尔兹、歌舞曲和爵士乐等音乐元素贯穿始终,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情感和戏剧性。
尤其是女主角斯嘉丽的歌声,娓娓动人,激情四溢,使整个故事更加感人。
影片中的经典歌曲《情之所以然》和《父与子》更是让人过耳不忘,在情节高潮处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故事情节方面,《红磨坊》展现了19世纪末巴黎体制下艺术和现实的矛盾冲突。
男主角克里斯蒂安是一个新来的诗人,他深爱着爱情和艺术,但又被现实局限住。
他在红磨坊遇见舞女斯嘉丽,二人坠入了爱河。
然而,斯嘉丽被迫成为富人写诗的社交资本,并与男主角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
影片通过这一爱情故事,生动地表现了艺术和现实的冲突,其中融入了对贫富差距、压迫和自由的思考。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尤莉·柯蒂斯饰演的斯嘉丽是一个有追求的舞女,她用她的美丽和歌声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坚强妇女形象。
尼古拉斯·基奇饰演的克里斯蒂安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诗人,他对爱情和艺术充满热情,并为之奋不顾身。
两位主演的精彩表演使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
与其它爱情片相比,《红磨坊》的情节更加复杂和深刻。
电影并不仅仅是关于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关于追求自由和真爱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莫过于爱人与被爱以及彼此相对的付出。
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故事以土鲁斯的回忆展开,黑白闪烁的屏幕给我们一种回忆的沧桑感,也定下了故事的悲剧基调。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男主人公流着泪用打字机打下的这句话,成为了电影的一条线索,并揭示给我们一个道理: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莫过于爱人与被爱以及彼此相对的付出。
主人公克里斯蒂安是个有着极高艺术天分的青年诗人,在追求自由,美,真理以及真爱的过程中,来到了红磨坊。
在这里,克里斯蒂安疯狂地爱上了“红磨坊”的明星莎婷,她是“红磨坊”乃至巴黎最漂亮的妓女。
莎婷虽是红磨坊的舞女的她却不甘堕落她梦想一天会离开这里成为演员,一首《One day I’ll fly away》让我们看到了表面放荡的莎婷对于理想的执着以及对于现实的反抗。
克里斯蒂安与莎婷的事情暴露后两人决定远走高飞,莎婷返回收拾行李时被奉命而来的红磨坊经理人拦下,为留下莎婷西德勒告诉莎婷,如果她仍执迷不悟公爵将杀死克里斯蒂安,并且莎婷积劳成疾已经确诊为肺结核不久于人世。
想到此莎婷决定用谎言骗克里斯蒂安要他放弃。
太阳初升,工人们在为舞台剧首演而忙碌,新的一天对于他们是希望而莎婷此时出发却是两人爱情的终结,在恢弘的背景音乐下,是西德勒催促工人们工作也是他催促莎婷快快决定的声音,节奏有力,莎婷冷傲的面颊上没有丝毫表情,却在观众们分明在众人的合唱中听到了莎婷痛苦的呻吟和最绝望的歌声。
克里斯蒂安痛苦万分,土鲁斯的安慰他说:“有些事情并不是眼睛所看的那样。
”使克里斯蒂安产生疑问,决定在首映当晚再一次去红磨坊,也是他最后一次去那里。
看到了克里斯蒂安莎婷在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在舞台剧上唱起克里斯蒂安为她所做的歌,望见泪流满面莎婷克里斯蒂安与莎婷重归于好。
舞台剧获得空前成功,帷幕落下,但天意弄人莎婷因病去世。
但她希望克里斯蒂安将他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这样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
《红磨坊》中的几首都很动听,Your song应该是贯穿全剧的主轴。
“…你可以告诉每个人,这是你的歌,它也许简单,但是我的一片真心…”克里斯汀一唱此曲,真诚简单的浪漫,就敲动了莎婷的芳心!但是最精彩的我觉得应该是妮可与伊万在屋顶谈情的串唱,这段串了好几首歌的经典部分,来陈诉克里斯汀追求而莎婷拒绝,男主人公坚持,最终感动了女主人公,使她放下负担深深爱上克里斯汀。
伊万一开口就是约翰列侬的“你所需要的就是爱”(All you need is love),接
《Moulin Rouge》赏析
着是非常上口的Kiss的“我是为了爱你而生”(I was made for loving you);到最后妮可与伊万合唱着“我会永远爱你”(I will always love you)、最后用“你的歌”(Your Song)的片段表明心迹。
整个过程自然而又让人感动,将冗长的剧情,用歌剧表现出来。
还有就是结尾时,莎婷为克里斯汀深情唱的“Come what may”作为莎婷的绝唱,似乎是她作为一个歌妓对现实的抗争,以及向克里斯汀解释与告白。
尤其是她用尽全力向克里斯汀解释一切并非她的本意时,急剧的喘气。
“Come back to me and forgive everything.”莎婷真的做到了:我将爱你,直到生命的尽头。
对照50年代经典的歌舞片《音乐之声》《雨中曲》,当年的歌舞片受到欢迎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身处二战后的美国及欧洲国家,在好不容易获得和平的同时,极需要一种娱乐生活来进行心灵创伤的疗治,而毫无疑问歌舞片这种华丽的舞台背景,优美的舞姿,甜美的歌喉,纯洁完美的爱情故事一一满足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所以歌舞片想不红火都难。
但在二十一世纪,在各种电影形式都渐渐成熟的时候,《红磨坊》能把歌舞片的优点继承了下来,并且创作出这么多首好听的歌曲,实在是一部深深打动我们的爱情歌舞剧。
真的,《红磨坊》并不悲伤,至少她最后还可以死在他的怀抱里,至少他们在最后都知道他们互相深爱着对方,香消玉损又怎样?爱情才是永恒的。
爱《红磨坊》,不单因为感人的剧情,迷人的尼可·基德曼,还因为那些歌,那些你一听再听还要听下去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