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合集下载

碾压混凝土性能检测

碾压混凝土性能检测

的 测
压混凝土轴拉强度比本体降低15%,历时24h,降低45%,见
定 图12.5-2。

















图12.5-2 轴拉强度与历时关系试验结果
碾 压
(三)与抗剪强度关系

碾压混凝土抗剪强度可通过库伦方程计算


(12.5-1)
坝 层
式中 τ—剪应力,MPa;

—粘聚力,MPa;
对 面型核子水分密度计,在已碾压完毕20min的碾压混凝
压 实
土层面,实测结果作为现场压实表观密度。按《水工混
度 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7.11“现场碾压混凝土
检 表观密度测定”进行。

碾 压
测得的两种表观密度主要用于计算相对压实度。
混 相对压实度是评价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的参数。
凝 试验研究表明,碾压混凝土的压实表观密度必须


现 场
K Dc 100 Dm
(12.4-1)


压 式中 K——相对压实度,%;


Dc——现场压实表现密度,kg/m³。

Dm——配合比设计理论表观密度,kg/m³。

碾 压 混 凝 土 现 场 相 对 压 实 度 检 测
图12.4-1 碾压混凝土芯样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
碾压混凝土从拌和到碾压完毕最长时间不宜超过2h。每


层面粘附力由粘附膜作用和骨料嵌入浆体摩阻力
时 间
组成。研究碾压混凝土层面质量就是寻找一种判断层面

中国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特点分析

中国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特点分析
C i a h e a in h p b t e a a t r f d sg i d x g r g t ,a mi t r mo n , g o t p r e t g ,p we h n ,t e r l t s i e we n p r mee s o e i n n e ,a g e a e d x u e a u t r u e c n a e o r o f n to ,VC v l e a d n e ly r b n i g wi u cin a u n i tra e o d n t RCC e f r n e s t d e ,S a t x mie t e a v n a e o h p r ma c i o su i d O s o ma i z h d a t g f RC n r vd s a c e t i a i f r t e r t a n o a i n i a t c n t c i n t c n l g C a d p o i e s i n i c b ss o h o e i l i n v to n f s o sr t e h o o y o RCC d m. f c u o f a Ke y wo d :mi r p ri n x e i n ;g o t p r e t g ;p we rs x p o o t ;e p r o me t r u e c n a e o r
工 中 占有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量 优 良 质 的 配合 比可 以起 到事 半 功 倍 的作 用 . 获得 明显 的技 术经 济效 益 。

三 级配 砂率 在 3 %~ 4 2 3 %范 围 , 二级 配
砂 率在 3 %~ 8 6 3 %范 围。 响砂 率 的主 影

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

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

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摘要:随着水库大坝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耐久性和强度要求的增高促使了石粉掺量的提高。

本研究通过对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分析,旨在探究其性能特点和适用性。

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的基本原理与构成要素,以及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优势。

随后详细阐述了配合比设计的原理、参数选择与方法步骤。

接着进行了针对性试验,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但在冻融环境下需要进一步改进。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和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向。

关键词: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耐久性引言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结构,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在大体积施工中存在成本高、热收缩裂缝等问题。

因此,利用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作为大坝建设材料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对于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性能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试验分析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评估其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抗渗透性能,为该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概述1.1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经过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硬化胶凝体,将砂和骨料包覆其中,形成固态结构。

混凝土的构成要素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

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通过水化反应固化;砂用于填充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颗粒材料,提供强度和体积稳定性;水则用于使混凝土材料流动性,并参与水泥水化反应。

这些构成要素通过合理的比例及搅拌方式进行混合,相互协同作用,形成了结实耐久的混凝土材料。

1.2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水库大坝高掺石粉碾压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高掺石粉能有效地填充和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路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路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④ “ 三掺 ”高性能混凝土特别适于大体积混凝 土和 地 下 、水 下及 海 工混 凝土 ; ⑤使 用 “ 三掺 ”高性 能混凝 土 ,可 降低混 凝土
4结 论
① 在 一 定范 围 内 ( 粉煤 灰掺 量 2 ~ 3 % ,矿 渣 0 0 微粉 掺量 4 % 以下 , S O F 掺合 料 总掺量 3  ̄5 %), 0 0 用P 0 25 . 4 .硅 酸盐 水 泥 、矿渣 微 粉 、粉 煤 . 4 .或P1 25 1 灰和 高效 减水 剂组 成复 合胶 凝体 系 ,可配 制 出 “ 三 掺 ”中低 强度 高性 能混 凝土 ;
4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41材 料组 成 。
简称R C C )是 一种含 水 率低 ,通 过振 动碾 压施 工 工 艺 达 到高 密度 、高强 度 的水泥 混凝 土 。其特 干硬 性 的材料 特 点和 碾压成 型 的施 工工 艺特 点 ,使 碾压 混 凝 土 路面 具有 节约 水泥 、收缩 小 、施工 速度 快 、强
— —
① 根 据 设计 要 求 ,采 用 经验 公 式确 定水 灰 比 。
参 照表 1 ,取配 制强度 8=64 a .Mp
盐 坝 高速 公路建 设 正式启 动 ,盐 田至 大梅 沙段
隧 道双 向6 道路 面 工程 采 用碾 压 水 泥混 凝 土路 面 。 车
c w =( 2 / F 8+1 0 9 。 8 f e ) 1 6 4 . 7 —0 4 5 c, / . 8 0 3 f 5
= 2. 83
3生 产供应方式
c .5 克 服 了现场 搅拌 的不足 ,保 证 了混凝 土 的质量 , w/ =o3
商 品碾 压混 凝土 的生 产工 艺先 进 于现场 搅拌 。盐 田 港 混凝 土有 限 公司承 接 了这项 生产 任务 。

美水水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美水水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美水水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孙彦华;薛国红;孙岩
【期刊名称】《中国三峡(人文版)》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美水水坝工程位于泰国北部美水县境内.拦河大坝为混合坝型,由土坝与碾压混凝土(RCC)坝共同组成,其主要功用是防洪和灌溉.RCC坝最大坝高59 m,坝顶长400 m,RCC混凝土方量29.5万m3.对RCC配合比设计及室内外试验情况,包括RCC原材料的物理化学等特性作了详细介绍.通过现场钻取芯样测试证,明选用的配合比能够达到合同技术规范要求的抗压强度.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孙彦华;薛国红;孙岩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北京,100761;中国三峡总公司,湖北,宜昌,443002;水利部外资办,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2.2
【相关文献】
1.观音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 [J], 刘数华;周伟;常晓林
2.四川武都水库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 [J], 陈国能
3.美水水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J], 孙彦华;薛国红;等
4.聚羧酸减水剂在万家口子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及机理性能试验[J], 吕美忠
5.浩口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试验 [J], 孙健; 李平; 姚田跃; 胡韫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是确定混凝土成分和比例的重要依据,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是以标号表示,比如C15、C20、C30等。

不同的工程需求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同,因此,在设计配合比参数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之比,它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工作性能会减弱。

因此,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另外,我们还需要确定合适的粉煤灰掺量。

粉煤灰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确定合适的粉煤灰掺量。

此外,我们还需考虑粒径分布和石粉含量。

粒径分布指的是混凝土中各种骨料的粒径大小和数量比例。

在设计配合比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组成,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石粉含量则是指混凝土中细颗粒石粉的含量,适量的加入石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最后,我们还需要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细节。

这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养护要求、施工质量要求等。

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需要将这些要求纳入考虑范畴,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作性能。

综上所述,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粒径分布和石粉含量,同时还需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施工细节。

只有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比。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引言碾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优良的工程性能而在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配合比设计是制备优质碾压混凝土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安全。

本文将探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择、配合比计算和优化等内容。

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满足结构要求: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对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的要求。

2、优化性能:配合比应尽量优化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如工作性、强度、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等。

3、合理利用材料: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特点,合理利用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

4、符合规范标准: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材料选择与要求1、水泥:选择合适类型和等级的水泥,控制其强度、安定性和化学成分。

2、砂: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控制其细度模数和含泥量。

3、石:选用粒径适中、质地坚硬的碎石或卵石,控制其最大粒径、级配和含泥量。

4、外加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控制其掺量和质量。

5、水:选用洁净的水源,控制其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

四、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等性能指标。

2、根据原材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计算出各组成材料的比例。

3、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试配和调整,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4、对配合比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检验。

五、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1、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要求,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实际需要。

2、根据实验数据和现场检测结果,对配合比进行持续优化,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3、在保证混凝土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材料资源,降低成本。

4、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环保型材料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加强与设计方、施工方等各方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碾压混凝土施工

碾压混凝土施工

碾压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是一种用土石坝碾压机具进行压实施工的干硬性混凝土,它具有水泥用量少、粉煤灰掺量高、可大仓面连续浇筑上升、上升速度快、施工工序简单、造价低等特点,但其对施工工艺要求较严格。

自从20 世纪70 年代出现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应用这种新技术修筑混凝土坝和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取得了丰富经验。

我国于1980 年开始进行这种技术的试验,经历了试验、探索、推广应用和创新等过程,在筑坝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一)碾压混凝土原材料1.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近年来,低热具有微膨胀性能的硅酸盐水泥及大掺量粉煤灰是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新趋势。

粉煤灰掺用量一般在50%~70%,具体掺用量应按照其质量等级、设计要求等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粉煤灰要求达Ⅰ、Ⅱ级灰的标准。

无粉煤灰资源时,可以采用符合要求的凝灰岩、磷矿渣、高炉矿渣、尾矿渣、石粉等。

2.集料与常态混凝土一样,可采用天然集料或人工集料,碾压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的粒径为:三级配不大于80 mm;二级配不大于40 mm。

迎水面用碾压混凝土自身作为防渗体时,一般在一定宽度范围内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一般要求控制在2.2~2.9 (人工砂)或2.0 ~3.0 (天然砂),砂中的石粉(d <0.16mm 的颗粒)含量(占细集料的重量比)以10%~22%为宜,人工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5%。

骨料应满足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规范》的相关要求。

碾压混凝土对砂子含水率的控制要求比常态混凝土严格,砂子含水量不稳定时,碾压混凝土施工层面易出现局部集中泌水现象。

3.外加剂碾压混凝土的外加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加剂的性能主要以缓凝作用为主,减水作用为次。

碾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要求大于12h,减水效果一般要求在12%~20%范围内。

碾压混凝土一般应掺用缓凝减水剂,并掺用引气剂,以增强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1 试验目的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

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3 试验方法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水泥品种初凝(h:min)终凝(h:min)安定性(mm)筛余量(%)标准稠度(%)抗压(Mpa)抗折(Mpa)3d 28d 3d 28dP.C32.5R 2.13.1.2 粉煤灰试验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粉煤灰等级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细度(%)比表面积(g/cm2)需水量(%)28d抗压强度比(%)Ⅱ级 2.302 263.1.3集料试验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近似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细度模数含泥量(%)空隙率(%)2.623 1.603 2.1 38.9 表1.4 石子的物理性能表近似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颗粒级配含泥量(%)压碎值空隙率(%)2.609 1.440 44.83.1.4 石灰试验按现行建材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92、《建筑生石灰粉》JC/T480—92的规定,需对生石灰中的钙、镁含量及其等级、细度、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指标进行测定。

通过试验,测定石灰的物理性能指标如表1.5所示。

表1.5 石灰的物理性能表等级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细度(%)3.1.5 水要求PH>4,采用自来水即可。

3.2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其三大参数:(1)水灰比,主要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单位用水量,主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3)砂率,它表明了粗细骨料的组合关系,主要控制混凝土和易性中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要求。

对于碾压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至今都没有统一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设计方法有正交设计法和日本建设部关东技术事务所与水泥协会共同推荐的碾压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其设计思想都是:尽可能减小碾压混凝土的孔隙率,用碾压混凝土最优含水量,确定最佳的水灰比。

采用标准击实实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再确定碾压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再结合施工经验,确定基准配合比,最后从中选择适合本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施工配合比。

本试验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中主要采用了碾压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多个主要因素联系在一起,根据混凝土学原理,按照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空隙分别由水泥浆和砂浆填充的原则,引入水泥浆填充系数(水泥浆富余系数)Kp 和砂浆填充系数(砂浆富余系数)Km ,即:Kp = 水泥净浆体积/细骨料空隙体积≥1 Km = 砂浆体积/粗骨料空隙体积>1通过试验研究,在一定的密实功下当填充性良好时,Kp ,Km 值可分别取1.1~1.4和1.2~1.6,本试验的Kp 、Km 取值为1.3、1.6。

确定出Kp ,Km 值后,碾压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可按下式来进行计算:100010101aG m G GV G V K W ρ-=+10101()G mS p GS SV K S G V K W W ρ=⨯+⨯10S pCSV K CW S W ρ+=⨯式中 Va ——含气量,%;Ws ,W G ——干细骨料、粗骨料在充分密实下的单位质量,kg/m 3; Vs , V G ——干细骨料、粗骨料在充分密实下的空隙率,%; ρs ,ρG ,ρc ——细骨料、粗骨料、水泥的密度,g/cm 3; G ,S ,W ,C ——粗骨料、细骨料、水、水泥用量,kg/m 3。

碾压混凝土的主要参数有:水灰比W/C ;砂浆富余系数K m ;水泥浆富余系数K P ;粉煤灰掺量f ,W/C 和粉煤灰用量是影响碾压混凝土可碾性、强度、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若在碾压混凝土中加入其他材料,如减水剂、缓凝剂等,就应考虑添加材料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一)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1试验所用原材料及其物理性质(见章节3.1)(1)胶凝材料:粉煤灰、石灰、水泥;(2)集料:砂子、石子;(3)自来水等。

2 试验所用仪器:(1)台秤,电子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2)砼拌合物维勃稠度测定仪、圆形配重盘;(3)量筒、烧杯、秒表等。

3 基准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所用各材料用量如表3.1所示。

表3.1 各组材料用量数据表组别粉煤灰(g)石灰(g)砂子(g)石子(g)水(ml)混合料总质量(g)1 200 50 740 1380 135 23702 175 75 740 1230 185 22203 280 70 830 1140 150 23204 280 70 830 1140 160 23205 280 70 830 1140 170 23204 可碾性、易压实性及强度的测定方法和试验装置由于碾压混凝土属于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因此工作性指标的选择、检验与控制对于其压实度、弯拉强度及平整度至关重要。

(1)可碾性的测定可碾性的测定方法可用改进VC值法来评价。

试验中的“试样表面出浆评分”宜为4~5分,并不应低于4分。

试样表面评分标准值见表3.2。

表3.2 试样表面出浆评分表评分 5 4 3 2 1表面状况平整出浆很好平整出浆较好平整基本出浆有缺陷出浆不足不平整无浆(2)易压实性的测定本试验采用RA法来测定碾压混凝土的易压实性及其湿密度。

首先将搅拌好的2.3 kg的碾压式混凝土放入圆筒模具中,再把19.5 kg的配重放进圆筒,开启仪器振动20 s后,测定其压实度,以此来量度易压实性。

试验装置见图3.1、图3.2。

图3.1 RA法测定装置图3.2 RA法高度H测定方法(3)抗压强度的测定将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200mm×200mm×200mm试模中,试模固定于振动台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表面加配重(21kg),施振时间为20s,成型24小时后拆模,试块放于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以3d、7d、28d各自抗压强度R3、R7、R28及抗折强度F3、F7、F28为考核指标,分别对五组不同配比的试件进行试验。

具体试验部分见充填结构体压缩性能试验部分。

5 试验主要步骤及过程(1)称料、拌合按表3.1中所给的各组材料的各自用量进行称量。

先将称量好的第1组材料倒在拌合板上,不加水将各材料拌合均匀,然后加水进行充分均匀拌合。

(2)装料将拌合好的碾压混凝土装入维勃稠度测定仪的圆筒内,装入后再将其表面刮平,在振动台上固定好圆筒后,将预定重量的圆形配重盘(19.5kg)加在刮平的碾压混凝土上面。

(3)振动启动仪器,用秒表计时,振动20s即暂停,然后观察圆盘周围的反浆情况,或去掉配重后查看表面的平整性,并结合表3.2进行可蹍性评分。

根据振实情况,如果表面不很平整及无浆泌出,可考虑继续振实10~20s;如果表面很平整且有足够浆泌出,即可认为已达到最佳密实情况,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

(4)配合比调整通过上一次的试验,改变相关混合料的质量,进行配合比的调节,确定出一组新的掺量值,按表3.1中的其他各材料用量再次称量,并重复试验步骤(1)、(2)、(3),直至拌合物的碾压性能够达到实验室要求,从而确定出最优的每立方各个材料的用量。

6 试验结果及分析对应各组分别振动20s后所测得的可碾性及湿密度如表3.3所示。

表3.3 可碾性和湿密度试验记录表组别混合料上部筒高平均值(cm)混合料厚度值(cm)混合料体积V(cm 3)湿密度(g/cm3)水灰比W/C可碾性评分1 17.6 2.5 1139.84 2.199 0.54 12 17.9 2.2 1003.07 2.490 0.74 53 17.8 2.3 1048.66 2.380 0.43 24 17.6 2.5 1139.84 2.193 0.46 35 17.7 2.4 1094.26 2.285 0.49 4通过以上试验,采用RA法测定了在胶凝材料中不掺水泥时,固定砂率,看不同水胶比对碾压混凝土可蹍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本试验范围内合适的水胶比及砂率。

在接下来的试验中,采用VC值法分别做了以下五组试验,试验记录如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1、表2所示。

确定胶凝材料的总量为300g,同时固定砂率都为0.41。

前三组胶凝材料中只掺加了粉煤灰和石灰,未掺加水泥,看该情况下不同水胶比对碾压混凝土可蹍性能的影响;后两组在胶凝材料中只掺加水泥,看此种情况下不同水灰比对碾压混凝土可蹍性能的影响。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又分别做了六组试验,试验记录如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3、表4及表5所示。

此时,固定用水量为160g,水灰比为0.53,砂率为0.40,胶凝材料的总量都为300g。

在前三组试验在胶凝材料中未掺加水泥,后三组试验的胶凝材料中掺加了水泥,且三组水泥各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7%、33%和50%。

通过这六组试验,保持水灰比、砂率及用水量不变,看不同比例的胶凝材料用量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综合以上试验,确定出了五种适合于本工程的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其中VC值法所用材料总用量为2.43kg,确定的配合比参数为:水胶比0.53,砂率0.40,并采用表3、表4及表5中的第1、2、4、5、6组试验材料用量作为强度试验中的五种配合比,以此来进行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