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承台计算公式范文

承台计算公式范文

承台计算公式范文承台的计算公式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荷载、土壤条件、结构形式等。

下面将介绍一般情况下的承台计算公式,供参考。

1.承台的尺寸计算公式:-承台的面积计算公式:A=P/σ其中,A为承台的面积,P为柱子或墙体的集中荷载,σ为土壤的承载力。

-承台的长度计算公式:L=SQRT(A/b)其中,L为承台的长度,A为承台的面积,b为承台的宽度。

-承台的宽度计算公式:b=A/L其中,b为承台的宽度,A为承台的面积,L为承台的长度。

2.承台的强度计算公式:-承台的弯矩计算公式:M=W*l/8其中,M为承台的弯矩,W为承台的荷载,l为承台的长度。

-承台的抗弯截面积计算公式:A=M/σ其中,A为承台的抗弯截面积,M为承台的弯矩,σ为混凝土的抗弯强度。

- 承台的最小厚度计算公式:h >= MAX(1/8 * L, L / 16, 300mm)其中,h为承台的最小厚度,L为承台的长度,MAX为取最大值函数。

3.承台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承台的侧向稳定计算公式:Nd * Ef * bf + Nc * Ec * bc >= W其中,Nd为柱子的竖向荷载,Nc为柱子的侧向荷载,Ef为钢筋的弹性模量,Ec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bf为承台钢筋的宽度,bc为承台混凝土的宽度,W为承台的荷载。

- 承台的基础稳定计算公式:Nd * Ef * bf >= Q其中,Q为基底土的反力,Ef为钢筋的弹性模量,bf为承台钢筋的宽度。

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适应,确保承台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的非均匀性、水平荷载、温度变化等。

因此,对于复杂的工程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

承台计算方量的公式

承台计算方量的公式

承台计算方量的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建筑工程领域,承台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而计算其方量的公式那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先来说说啥是承台。

想象一下,在一座高楼大厦或者大桥的底部,有那么一块厚实的混凝土块,就像一个大大的托盘,稳稳地托住上面的结构,这个“托盘”就是承台啦。

那怎么算出它的方量呢?这就得用到咱们的公式啦。

承台的形状通常有矩形、三角形、梯形等等。

如果是矩形承台,计算公式就简单直接,长乘以宽乘以高。

比如说,有个矩形承台,长 5 米,宽 4 米,高 2 米,那它的方量就是 5×4×2 = 40 立方米。

要是三角形承台呢,公式就稍微复杂一点点,得用“底×高÷2×高”。

我之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就碰到过计算三角形承台方量的事儿。

那时候,工头着急要这个数据,我拿着尺子,仔仔细细地量着三角形承台的底和高。

底是 6 米,高是 3 米,我心里一边念叨着公式,一边赶紧计算,6×3÷2×3 = 27 立方米。

算出来那一刻,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英雄,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梯形承台的计算也有门道,公式是“(上底 + 下底)×高÷2×高”。

有一次,我跟着师傅去验收一个梯形承台,师傅让我算算方量。

我心里有点小紧张,认真量好上底是 4 米,下底是 6 米,高是 2.5 米。

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计算,(4 + 6)×2.5÷2×2.5 = 12.5 立方米。

师傅看我算对了,笑着夸了我一句,那时候我心里别提多美了。

不过,在实际计算中,可不能光记住公式就完事儿了。

还得考虑到承台可能不是标准的形状,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或者要扣除一些孔洞的体积。

这时候,就得靠我们的细心和耐心,一点一点去测量和计算。

总之,承台计算方量的公式虽然不难,但要想算得又准又快,还得多实践,多积累经验。

只有这样,咱们在建筑的世界里,才能稳稳地迈出每一步,打造出坚固又漂亮的建筑。

新规范承台承载力计算【路桥常用计算公式】

新规范承台承载力计算【路桥常用计算公式】

γ0Vd= 110000 kN
<
Vd= 100000 kN
n1=
4
P1=
25000 kN

γ0=
1.1
fcu,k= P=10ρ=
ρ =As/(bh0)=
30 MPa 0.0658
0.0066
As= 608011 mm2
bs=
19000 mm
h0=
4864 mm
m=axi/h0=
0.720
axi=
3500 mm
Fld= 300000 kN
bx=
6m
冲切承载 力系数
冲切承载 力系数 作用于冲 切破坏锥 体上的冲 切力设计 值,可取柱 或墩台的 竖向力设 计值减去 锥体范围 内桩的反 力设计值 柱或墩台 作用面积 的边长
5.2 角桩 和边桩向 上冲切承 台的冲切 承载力计 算 5.2.1 角桩
by=
10 m
bx=
3m
by=
3m
ax=
3.5 m
ay=
1.5 m
λx=ax/h0=
0.72
λy=ay/h0= h0=
0.31 4.864 m
ftd= γ0=
1.39 MPa 1.1
冲切承载 力系数
冲切承载 力系数
角桩竖向 力设计值 承台边缘 至桩内边 缘的水平 距离 承台边缘 至桩内边 缘的水平 距离 冲跨,为 桩边缘至 相应柱或 墩台边缘 的水平距 离,其值 不应大于
0.749 rad.
h0=
4.864 m
"1"排桩内 桩的根数
"1"排桩内 最大单桩 竖向力设 计值
撑杆计算 宽度 桩的支撑 宽度,圆 形截面桩 取直径的 0.8倍 桩直径 边长 150mm的 混凝土立 方体抗压 强度标准 值 与撑杆相 应的系杆 拉力设计 值 在撑杆计 算宽度bs 范围内系 杆钢筋截 面面积

桩冲切承台计算

桩冲切承台计算

冲切承载力验算
一、设计资料
1.
桩身设计直径: d = m
承台截面尺寸: bxh =1000x800
荷载参数取最不利一跨进行计算:
以6轴中间桩为例: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的均布荷载为391KN/m,桩冲切荷载为,Fl=391*(2)=1192KN
2. 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
3.计算过程
根据混凝土规范
=1
C25,ft=
按最小值控制取,
h o 取截面的有效高度800-100-50=650mm
最不利周长为um=(800+650)*2+(800+100)*2=4700
根据混凝土规范,取其中较小值

1,取=1
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得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为
(*2*+*1)*1*4700*650=6195940N=6196KN.
Fl=1192KN<6196KN。

受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承台体积计算公式

承台体积计算公式

承台体积计算公式
承台体积计算公式是指用数学公式计算承台的体积。

承台是建筑物中承重的基础构件,一般用于支撑柱子、墙体等结构。

计算承台体积的公式可以为:
承台体积 = 底面积×高度
其中,底面积指承台底部的面积,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其计算公式如下:
正方形底面积 = 边长×边长
长方形底面积 = 长×宽
圆形底面积 = π×半径×半径
高度指承台的高度,一般是由设计要求决定的。

在计算承台体积时,需要确定底面积和高度的数值,并带入公式求解。

承台体积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预估所需材料及工作量,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1 -。

承台计算公式

承台计算公式

承台计算公式公式:hBAV••=公式:V=h·(AB+0.58A2-0.87B2)公式:V=A2·hV=0.73 A2·h=1.72B2·hV=0.87 A2·h=2.60B2·h公式:V=V1+V2V1=h1/6[A(2B-b)+a(B+2b)]V2=A·B·h2公式:V=V1+V2V1=h1/3[A(1.44A+1.25B+0.57a+2b)-B (1.73B+1.52b)+ab]V2=h2·(AB+0.58A2-0.87B2)公式:V=V1+V2V1=h1/6[A(2A+b)+a(A+2b)V2=A2·h2公式:V=V1+V2V1=h1/6[A(1.98A+1.62b)+a(1.05A+2b)V2=0.73 A2·h2=1.72B2·h2公式:V=V1+V2V1=h1/3[A(0.87A+0.50b)+a(0.53A+b)V2=0.87 A2·h2=2.60B2·h2施工参数1m3砼中水泥的用量:C10砼1m3=4包水泥C15砼1m3=5包水泥C20砼1m3=7包水泥C25砼1m3=9包水泥砂密度:2.57/m3石密度:1.37/m3水泥密度:2.87/m350kg=100斤=50公斤100kg=200斤=100公斤103公斤=203×103斤=1吨1kg=1公斤=10N 103kg=1吨=104N=10KN工程数量的有效位数应遵守下列规定:1以“吨”位单位,应保留三位小数,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2、以“m3”“m2”“m”位为单位,应保留二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3、以“个”“项”等位单位,应取整数。

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1、将标有等高线的建筑场地地形图划分位N5×N5的方格(N为5的整数倍,一般采用N=4小于10,方格网划分如较小,计算较准确,在方格网的各角点标注该处地面标高及设计标高。

桩承台的面积计算公式

桩承台的面积计算公式

桩承台的面积计算公式桩承台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基础构件,计算它的面积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可是相当重要的哦!咱们先来搞清楚桩承台到底是啥。

比如说,你想象一下在盖大楼的时候,那深深扎在地下的桩子,得有个结实的“底座”来支撑它们,这个“底座”就是桩承台啦。

桩承台的形状那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矩形、三角形、梯形等等。

不同形状的桩承台,面积计算公式自然也不太一样。

先来说说矩形桩承台的面积计算。

这就简单多啦,长乘以宽就行。

假设咱有个矩形桩承台,长是 5 米,宽是 3 米,那它的面积就是 5×3 = 15 平方米。

是不是挺容易理解的?再看看三角形桩承台。

这就得用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啦,就是底乘以高除以 2 。

比如说有个三角形桩承台,底边长是 4 米,对应的高是 3 米,那面积就是 4×3÷2 = 6 平方米。

梯形桩承台的面积计算稍微复杂一点点。

公式是(上底 + 下底)×高÷2 。

打个比方,一个梯形桩承台,上底是 2 米,下底是 4 米,高是3 米,那面积就是(2 + 4)×3÷2 = 9 平方米。

我之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就碰到过计算桩承台面积的事儿。

那时候工人们正准备浇灌混凝土,可负责材料的师傅急得满头大汗,因为他算不清楚桩承台的面积,不知道该准备多少材料。

我过去一看,发现是个梯形的桩承台,赶紧帮他量了量尺寸,用上咱刚说的公式,很快就算出了面积,告诉他大概需要多少混凝土,这才没耽误工程进度。

总之,桩承台的面积计算虽然不难,但一定要认真仔细,把尺寸量准确,公式用对,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面积计算,要是算错了,那麻烦可就大啦!所以呀,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实际工作中,咱们都得把桩承台面积计算这事儿搞清楚,这样才能在建筑的世界里稳稳当当、顺顺利利地前行!。

承台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承台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承台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承台箍筋长度的计算可是个重要的环节。

要弄清楚这个计算公式,咱们得先从承台和箍筋的基本概念说起。

承台呀,简单来讲就是在桩基础顶部设置的一种平台,它就像一个大力士的底座,承担着把上面传递下来的各种力均匀分散到桩上的重要任务。

而箍筋呢,则像是给承台这个大力士系上的“腰带”,起到固定和约束的作用,增强整体的稳定性。

那承台箍筋长度到底怎么算呢?这就得提到一个关键的公式了。

假设我们把承台看作一个长方体,那箍筋的长度就等于 2×(长 + 宽) - 8×保护层厚度 + 2×弯钩长度。

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有它的讲究。

比如说保护层厚度,它就像是给承台穿上的一层“防护服”,保护里面的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

而弯钩长度呢,一般是根据钢筋的规格和施工要求来确定的。

我想起之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的经历。

当时有个年轻的施工员,对承台箍筋长度的计算总是出错。

有一次,他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方法计算,结果加工出来的箍筋长度短了一大截,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只能重新加工,不仅浪费了材料,还耽误了工期。

我过去跟他耐心讲解,告诉他要按照标准的公式来,一步一步算清楚每一个参数。

从那以后,他每次计算都特别认真,再也没出过差错。

咱们再回到这个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得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如果承台的形状不是标准的长方体,而是有斜边或者圆弧边,那计算就会变得稍微复杂一些,需要根据具体的形状进行相应的调整。

还有啊,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如果长度用的是米,那保护层厚度和弯钩长度也得换算成米,不然得出的结果可就差之千里啦。

总之,承台箍筋长度的计算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掌握了正确的公式和方法,再加上细心和耐心,就一定能算得又准又好。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让每一座建筑都稳稳地矗立在大地上。

希望大家在实际操作中都能熟练运用这个公式,建造出更多坚固耐用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台计算公式
公式:h
B
A
V•

=
公式:V=h·(AB+0.58A2-0.87B2)
公式:V=A2·h
V=0.73 A2·h=1.72B2·h
V=0.87 A2·h=2.60B2·h
公式:V=V1+V2
V1=h1/6[A(2B-b)+a(B+2b)]
V2=A·B·h2
公式:V=V1+V2
V1=h1/3[A(1.44A+1.25B+0.57a+2b)-B (1.73B+1.52b)+ab]
V2=h2·(AB+0.58A2-0.87B2)
公式:V=V1+V2
V1=h1/6[A(2A+b)+a(A+2b)
V2=A2·h2
公式:V=V1+V2
V1=h1/6[A(1.98A+1.62b)+a(1.05A+2b)V2=0.73 A2·h2=1.72B2·h2
公式:V=V1+V2
V1=h1/3[A(0.87A+0.50b)+a(0.53A+b)V2=0.87 A2·h2=2.60B2·h2
施工参数
1m3砼中水泥的用量:
C10砼1m3=4包水泥
C15砼1m3=5包水泥
C20砼1m3=7包水泥
C25砼1m3=9包水泥
砂密度:2.57/m3
石密度:1.37/m3
水泥密度:2.87/m3
50kg=100斤=50公斤
100kg=200斤=100公斤
103公斤=203×103斤=1吨
1kg=1公斤=10N 103kg=1吨=104N=10KN
工程数量的有效位数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以“吨”位单位,应保留三位小数,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
2、以“m3”“m2”“m”位为单位,应保留二位小数,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以“个”“项”等位单位,应取整数。

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1、将标有等高线的建筑场地地形图划分位
N5×N5的方格(N为5的整数倍,一般
采用N=4小于10,方格网划分如较小,
计算较准确,在方格网的各角点标注该
处地面标高及设计标高。

地面标高-设计
标高=施工高度,以(+)表示挖方,以(-)表示填方);
2、分格网上的零点是不挖不填的点及分界
线在方格网的角点,施工高度改变符号
的区段上,就有零点位置,其具体位置
应通过计算求出。

弯起钢筋的长度系数
弯起角度30度;45度;6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