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17•【字号】温政办〔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21〕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9月17日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0〕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凸显温州作为全省第三极和长三角南大门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积极打造新消费高地,全力推进东南沿海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和“双循环”节点城市建设,将温州培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消费中心城市。
二、总体目标加快集聚消费资源,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服务,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吸引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到2025年,温州城市商业知名度明显提升、数字生活服务领先、消费体验明显增强、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业态丰富多样,基本建成立足温州、辐射浙闽赣乃至长三角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亿元,网络零售额3000亿以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750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0%以上,4A5A级景区25个以上,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床位数15000张以上。
万科温州印象城商业综合体投标CRTKL资料

基地周边现有三条轻轨线 路:MI,M3,S1。另外,
基地距离温州火车站约
1.4KM,也可为项目导入外 部客流。
基地分析
任务图表
D-31
基地分析
基地条件
D-29 D-31
基地分析
项目问题
D-29地块:
1. 展示面过小,仅东侧府东路。 2. 交通不畅,仅有南侧一个车
行入口界面。 3. 人行入口只有东侧,北侧和
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温州模式
区域理解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
两轴:
沿江发展轴 沿海发展轴
一中心四片区:
SITE
温州中心城区 瓯北片区
七都片区
郭溪片区
高教片区
四个副中心:
乐柳副中心 龙湾-永强副中心 瑞云副中心 新半岛-洞头副中心
基地所在片区位于温州中心至高教片区 的中轴线上。
三江片区商业中心
基地分析
Architectural Design
项目愿景
PROJECT VISION
永嘉昆剧
温州鼓词
WHOAREWE
历史 人文
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
朔门老街
泰顺药发木偶
乐清细纹刻纸
江心屿
WHATDOWEHAVE
自然 环境
楠溪江 雁荡山
• 丰富的自然地貌 • 河流湖泊众多 • 江南“鱼米之乡”
温州 大剧院
教育局 工商局
规划商业
现状办公
温州 博物馆
温州 科技馆
规划商业
规划商业
现状 高层住宅
现状 高层住宅
公
安
局
现状
高层住宅
中 基地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同济匡小明

绿地率 水面面积 配套设施 机动车位 自行车位
服务型单元
单元指标 单元编号 单元类型 用地面积
主导功能
重点项目 常住人口 工作岗位 路网密度 水域特征 水质标准
地块指标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 容积率 混合用地 性质/比例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绿地率 水面面积 配套设施 机动车位 自行车位
总述篇 分析篇 规划篇 设计篇 控制篇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THE REGULATORY PLAN AND CITY DESIGN OF OUJIANGKOU NEW DISTRICT PHASE II,WENZHOU
3
1.2 现状解读
SITE
规划范围位于灵霓岛中部,是由填海形成的区域。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THE REGULATORY PLAN AND CITY DESIGN OF OUJIANGKOU NEW DISTRICT PHASE II,WENZHOU
10
1.5 规划特色
1.5.5 智慧城区
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 运作。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 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打造 温州建设智慧城市的示范区和先行区。
策略三:强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增加附加图则。
策略四:划定特定意图区,部分指标不受通则控制而 单独给定。
策略五:区分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策略六:鼓励混合用地。
分类分级指标体系
中心型单元
单元指标 单元编号 单元类型 用地面积
主导功能
重点项目 常住人口 工作岗位 路网密度 水域特征 水质标准
地块指标 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诸多的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日益拥挤的地表空间使已经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和稀缺,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绿化空间减少和土地价格上涨。
为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绿廊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围绕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就其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为类似工程项目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规划;建筑设计1 项目概况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位于城市轴线上,由优越的规划决定。
滨江商务区CBD绿色走廊总长约1500米,平均宽度约120米。
占地面积约12,9780平方米(194.69英亩),由15个分区组成。
温州滨江商务区CBD绿廊将成为两侧的金融集聚区,周围是正在建设的办公楼和一个完整的温州会展中心。
它是城市中央绿色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绿色走廊景观是一楼,地下一层是商业街区,二层地下室是车库,地下三层有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圆形地下道路。
温州滨江商务区绿色走廊景观与地下空间工程是一个高度针对性的城市系统工程,结合了多学科和多城市功能。
2 规划定位根据“温州市总体规划主要城市愿景”和“温州市空间发展战略”温州规划定位温州作为国际轻工业城市和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业,工业,金融,港口和旅游城市。
实现“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和“三个温州”战略任务,从“沿海城市”到“海洋城市”努力建设,“活力温州、实力温州、和谐温州”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滨江商务区作为温州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温州城市新形象,创造城市亮点的重要区域。
它是实施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温州金融集聚区的重要平台。
从滨江时代到沿海时代,这是温州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
浅谈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重点和难点

浅谈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重点和难点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参与国际大循环比重的不断加大,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正面临着城市功能更新的挑战,新的职能对市中心的影响尤为突出,中心区的概念、布局、内部结构等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1.城市中心区与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即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同时也是市中心。
是近几年在我国广泛运用的概念,虽然它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但其内涵更多是现代赋予的,其观念和应用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的规划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城市中心区是传统的城市商业中心,其内涵接近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市中心区。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和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分析,市中心与中心商务区有着较大的区别。
从产生背景上看,CBD是现代商品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突出了城市的经济职能,尤其是城市在金融、贸易、信息业的地位,强调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性活动中枢。
其功能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公寓、商业文化、旅游机构,并配以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地位,CBD的辐射范围一般不限本市,而是力求辐射更大的范围。
城市中心区是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物,它的职能主要是商业零售、生活服务等较初级的服务业,其服务范围大多限于本市范围。
从职能和环境上看,CBD主要是在商业基础上突出了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业和各类投资公司、咨询公司,跨国工业集团总部、会议中心、宾馆等。
环境要求相对安静,建筑多以高层为主,设有大片绿地和广场。
而城市中心区主要以各类商业零售业、生活服务设施为主,环境相对喧闹嘈杂,建筑密集。
从在功能上看,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含有大量的行政办公用地,形成混杂的政治中心;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设施大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而形成客运换乘中心;含有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少量工業用地。
这类现象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果说在中、小城市中还有保存的必要,那么对于大城市来说,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以及全球经济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引发的各城市对争夺区际和国际金融、信息、商务、管理中心城市的竞争。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章总则根据《中华⼈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 2003~2007年中期 2008~2012年远期 2013—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本中粗体字条⽂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为,应依法进⾏查处。
本规划⾃浙江省⼈民政府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城市发展⽬标总⽬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业、商贸、⾦融、港⼝、旅游城市,实施“⼀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步加强⽣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到规划期末国内⽣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流⼤城市的相应⽔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业化⽔平达到国内先进⽔平,确⽴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规范化、法制化⽅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 交通、公⽤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民⽣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的全⾯发展为核⼼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与⾃然和谐共存的⽣态环境,社会风⽓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明程度显著提⾼。
市民中心的改造及装修工程

3.1 总平布局
温州市金融集聚区(市民中心)五号路市政道路工程(商 务 一 路 ~ 十 号 路)北 起 商 务 一 路 ,南 至 十 一 号 路 ,道 路 长 约 280m,规划红线宽 14m;六号路市政道路工程(九号路~十一号 路)北起九号路,南至十一号路,道路长约 401m,规划红线宽 19m;十号路市政道路工程(五号路~商务六路)西起五号路,东 至商务六路,道路长约 265m,规划红线宽 14m;十一号路市政 道路工程(五号路~商务六路)西起五号路,东至商务六路,道 路长约 240.56m,规划红线宽 14m。市民中心以 12-04 与 12-06 地块中间新增的公共服务大厅作为中心从其南北广场分别设 置入口ndows
市民中心的改造及装修工程
陈芳王羽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改革的推移,经济上升,城市规模变大,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不得不迎接发展的挑战。而这些城市的中心,是 民众聚集的地方,应该有满足民众服务的各类建筑并和谐的集中在一起。不同的城市发展时期,城市中心的形态是在改变,直到 今日,新型的大都市城市中心又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温州市民中心项目进行分析。
2.2 身份优势
作为金融集聚区安置联建工程的设计单位,由于集团性 质为国有企业,故可直接委托进行改造设计,大大缩小了时间 成本,更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2.3 技术实力优势
集团配备了该项目所需的所有专业且均拥有扎实的技术 和优质的服务——包括建筑设计、装修设计、景观设计等。
3 工程概况
虽然在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及建筑形象上金融集聚区安 置联建工程均占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问题:
温州市瓯海区分区规划

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传统“温州经济”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区划调整后瓯海区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1年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075)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2001.026)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057)《温州市统计年鉴(2000)》,温州市统计局8)《瓯海区统计年鉴(2001)》,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瑞安市统计年鉴(2000)》,瑞安市统计局10)瓯海区梧埏片各乡镇(无仙岩镇、丽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梧埏片原有的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和新并入的仙岩镇、丽岙镇的区划界限,总计3各居委会和90行政村,此外还包括鹿城区的牛桥底村、龙湾区的大岙村等,总面积约160km2,其中平原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约80.1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