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不读伤寒论四句谚语

合集下载

医学人文名言名句

医学人文名言名句

医学人文名言名句医学人文名言名句 1 、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2 、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4 、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5 、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6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张从正《儒门事亲》7 、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喻昌《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8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9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1 0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 1 、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

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1 2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1 3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1 4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1 5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营卫生会》1 6、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1 7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1 8、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张机《金匮要略》1 9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2 0、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2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篇》2 2 、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

医学中文谚语

医学中文谚语

医学中文谚语导读:1、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饱剃头,饿洗澡。

3、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4、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5、采得一七九,神仙来吃酒。

6、润肺乌发食核桃,生津安神乌梅好。

7、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8、多诊则识脉,屡用则达药。

9、臭虫满墙爬,药罐手中拿。

10、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11、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12、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13、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14、平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

15、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16、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1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18、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19、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0、早晚动一动,包你少生病。

21、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22、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23、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24、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25、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26、臭鱼烂虾,害命冤家。

27、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2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29、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30、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啦。

31、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3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33、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34、怪病是痰,十居八九。

35、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6、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7、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38、蜂蜜低糖,有益健康。

39、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40、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41、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42、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3、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44、有谁找得到,肿毒一把抓。

45、若要通,路路通;若要通,用木通。

4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47、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拉。

48、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49、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50、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医学励志名言

医学励志名言

精心整理医学励志名言1、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2、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4、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5、疾虽久,犹可毕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678910111213141516、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7、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18、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19、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20、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2、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23、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39、风为百病之长。

40、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4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4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43、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44、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45、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王清任《医林改错》46、大医精诚。

47484950515253545556。

有关医学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医学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医学的谚语有哪些的种类有很多,大多都是人们根据经验总结而来的,有些谚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医学的谚语,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有关医学的谚语1、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2、肝之液是泣,肺之液是涕。

3、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

4、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5、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6、红肿高大,大夫不怕。

7、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8、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9、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10、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

11、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12、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13、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4、边吃饭边生气,等于花钱买拉稀。

15、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16、名医难治心头病。

17、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18、一只苍蝇一只虎,飞到谁家谁家苦。

19、百病多因痰作崇。

20、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21、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22、饿不洗澡,饱不剃头。

23、笑口常开,祛病消灾。

24、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5、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26、粗茶淡饭少生病,青菜豆腐保平安。

27、治疮不能怕挖肉。

28、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29、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奶长流。

30、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癌。

31、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32、穿山甲与王不留,妇人吃了乳常流。

33、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34、阴平阳泌精神乃滞。

35、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36、鱼吃新鲜米吃熟。

37、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38、宁肯在锅里存放,不要把肚皮吃胀。

39、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40、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41、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42、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43、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44、草木中空善治风,对枝对叶能治红。

4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46、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47、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48、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学医的谚语

学医的谚语

学医的谚语导读:本文是关于学医的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2、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好人难得六月泻。

4、不喝酒,不吸烟,病魔见了都靠边。

5、病急不要乱投医。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7、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8、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

9、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10、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11、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12、强光底下无毒虫。

13、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4、家有半边莲,可以和蛇眠。

15、铁脚威灵仙,骨见软如棉。

16、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17、白天人吃姜,晚上姜吃人。

18、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1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20、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21、人老多吃粥,多福又多寿。

22、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23、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24、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25、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26、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27、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28、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29、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

30、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31、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32、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33、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3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5、扎针拔罐,病去一半。

36、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37、管不住你的嘴,管不住你的腿。

38、上床萝卜下床姜。

39、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40、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41、治风先去热,热去风自灭。

42、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43、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4、血压高头昏,红萝卜粥灵。

45、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46、细辛不过钱,过钱手掌打一千。

47、要离药罐,洗手吃饭。

48、读仲景书当于无字处求之。

4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医师名言名句

医师名言名句

1.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

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2.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

3.医之为道,秉天地造化之权,掌疾病生死之柄。

4.医者当自重,施诊莫贪欺。

5.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6.医者不读仲景书,不知治伤寒;不读又可书,不知瘟疫。

7.医生之本,慈心济世。

8.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9.医术乃医者之本,医德乃大医之魂。

10.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11.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名人名言:医学名人名言。

12.医生三世,不服其药。

13.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
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内科专家张孝骞
14.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

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

——徐大春
15.医生不能光用药物来治病。

在病人最痛苦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出现在他的面
前。

——白求恩。

中医的谚语

中医的谚语

中医的谚语导读:1、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2、若要长寿,经常吃素。

3、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灭虱没有巧,换衣常洗澡。

6、好人难得六月泻。

7、臭虫满墙爬,药罐手中拿。

8、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9、三肿三消,预备铁锹。

10、有病不瞒医。

瞒医害自己。

11、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

12、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13、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14、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15、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16、胃炎通便吃香蕉,健胃补脾食红枣。

17、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

18、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19、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2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21、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2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3、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24、采得一七九,神仙来吃酒。

25、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26、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27、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28、有形之火不可纵,无形之火不可残。

29、三月茵陈四月蒿,华佗劝君须记牢。

30、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31、不喝酒,不吸烟,病魔见了都靠边。

32、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33、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34、鱼吃新鲜米吃熟。

35、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36、深栽洋芋浅栽姜。

37、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38、饿不洗澡,饱不剃头。

39、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40、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41、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42、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43、感冒不是病,不治要了命。

44、伤筋断骨一百天。

45、母鸡清火雄鸡燥火,梢鲢搜病甲鱼滋阴。

46、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伴毒蛇眠。

47、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48、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49、瓜豆消肿又利尿,降胆固醇花生好。

50、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51、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2、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

53、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54、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

伤寒论经典名言名句

伤寒论经典名言名句

伤寒论经典名言名句1.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核心原则,强调了依据病人的脉象和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2.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疾病诊断的灵活态度,只要有一种症状符合柴胡证的标准,就可以考虑使用柴胡汤。

)3.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合病症状的描述,三阳病的不同表现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4.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太阳病典型症状的描述,太阳病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为主症。

)5.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伤寒病的鉴别诊断,根据脉象和症状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和发展方向。

)6.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太阳病的治疗原则,使用发汗法后,如果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可以考虑使用真武汤等药物进行治疗。

)7.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少阴病的治疗原则,由于少阴病的病位较深,所以不能使用发汗法。

)8.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太阳病的治疗原则,如果发汗后出现漏汗、小便难、四肢微急等症状,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汤进行治疗。

)9.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太阳病的治疗原则,太阳病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喘等症状为主,可以使用麻黄汤进行治疗。

)10.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出自《伤寒论》,这是张仲景对于太阳中风病的治疗原则,采用桂枝汤可以起到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医不读伤寒论四句谚语
学医不读伤寒论,六经辨证没分寸。

学医不读郑钦安,阴阳水火不过关。

学医不读黄元御,阴阳五行成迷宗。

学医不读张锡纯,寒热虚实两不伦。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伤寒杂病论》开创六经辩证,遵称为“医圣”。

郑钦安是清末著名伤寒学家,人称“姜附先生”、“郑火神”,后世学者推郑钦安为中医“火神派”开山鼻祖。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

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

对阴阳五行提出独到的见解,成为一代宗师。

张锡纯:中西药合璧先驱,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