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辨证论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腰痛容易反复发作,因此腰痛缓解后应重视康复治疗,以促进疾病痊愈。
由于肾虚为腰痛之本,故适量长服补肾壮腰中成药,如滋阴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以巩固疗效。
肾虚腰痛亦可用猪腰子1只,加青盐少许,冬虫夏草适量,煮烂喝汤吃腰子。
风湿、血瘀腰痛者亦可饮乌梢蛇酒等药酒。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坚持从事多种有益于腰部活动的体育锻炼。
1病因1.1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是外感腰痛的致病因素。
但因湿性重浊、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或劳力汗出,湿衣裹身,或久卧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当风受寒,或夏月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蕴久化热转成湿热,诸邪留于腰府经络,均可阻滞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1.2 劳累外伤劳累过度,跌仆损伤,腰部用力不当,损伤腰肌、脊柱,均可使腰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腰痛。
如《金匮翼•腰痛》言:“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1.3 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或气郁化火,耗伤真阴,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此外,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及外伤、劳累等,均可在肾虚的基础上诱发或加重本病。
2病机2.1 发病外感腰痛和跌仆挫伤腰痛发病较急,内伤腰痛发病缓慢。
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肾及腰部经络。
大抵外感多在经络,内伤以肾为主,但涉及脾、肝等脏。
《内经》论腰痛

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肾。足阳明之脉属带脉络督脉,故阳明经气阻滞,可致阳明腰痛,如《素问·刺腰痛》云:“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吴崑注曰:“如有见者,仲景所谓如见鬼状是也。善悲者,阳明热甚而神消亡也。”以腰痛,并伴有幻视、悲伤等神志异常症状为临床特点。
厥阴腰痛
足厥阴肝经之脉,肝主筋,肝之经气阻滞则筋急,故可致厥阴腰痛,如张弓弩弦般,筋脉失于柔顺,拘急而痛。如《素问·刺腰痛》言:“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以腰痛,腰部拘急不柔顺,如张弓弩弦为临床特点。
猜你喜欢
影响人生的八大心态
高中数学重点题型解法详细分析
【音画欣赏 等你等了那么久】三种版本...
阳宅用事口诀
影视剧中十大虐心虐恋的经典情侣
最新文章
太阴腰痛,方药治疗根据病机不同分别施治,因于湿热者可选用加味二妙散;因于寒湿者可选用甘姜苓术汤加减。
少阳腰痛
足少阳之脉,循颈下胸中,循胁里下行身之侧,少阳经气不利,枢机转运失司,故身不可俯仰转侧。如《素问·刺腰痛》云:“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顾。”吴崑注云:“循循,渐也,言渐次不可以俯仰也。”以腰痛,俯仰不利,身不能转侧为临床特点。
可见虽然腰痛病因有虚实、内外之别,但总与肾相关,一般多由于肾病而有外邪所客。
肾病为本
腰为肾之外府,为肾之精气所灌注之处。肾主骨生髓,故肾之精气充足与否,多影响腰部。腰部为人身之重要关节,故肾精亏虚,不能充养于腰部,多可见腰部活动不利而疼痛,转侧不能等症。《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太阳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故外感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经脉阻滞不通则为腰痛,其病为实证。如《素问·刺腰痛》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亦如《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若足太阳经脉经气不足,不能温养腰部亦可致太阳腰痛之证,其病为虚证。如《素问·疟论》曰:“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以腰痛,项背沉重难伸,腿不易弯曲为临床特点。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中医内科学课件-腰痛

中医内科学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 不节,以致肾之精气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3.跌仆闪挫
中医内科学
跌仆损伤,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损伤腰肌、脊柱,均可使 腰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腰痛。
中医内科学
其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位在腰,与肾及腰部经络相 关。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气所溉,肾之阴阳亏虚,均可致腰痛;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任、督、冲、带诸脉, 亦循布其间,诸经不利或失养,均可发为腰痛。
中医内科学
本方活血通络止痛。兼有风湿者,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加独活、 秦艽祛风胜湿;腰痛日久肾虚者,兼见腰膝酸软无力、眩晕、耳鸣、 小便频数,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熟地黄等强壮腰肾;跌仆闪挫 所致者,可加乳香、青皮行气活血止痛;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 加全蝎、蜈蚣、白花蛇等以通络止痛。
2.湿热腰痛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 减轻,身体困重,口苦口黏,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小便短赤不利,口渴,舌质 红,脉弦数,为热象偏重,可加栀子、泽泻、猪苓以助清利湿热; 兼有外邪,身痛发热,可加柴胡、防风、独活、羌活以疏散表邪。
腰
痛
【学习目标】
1.掌握腰痛的概念、诊断与病证鉴别、 辨证论治。
2.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机。 3.了解腰痛的中医适宜技术、预防调
护、转归预后。
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跌仆闪挫导致腰部气血 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部一侧或两侧疼 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腰痛分虚实论治,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之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等法。
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标本兼顾治疗。
·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
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
湿盛阳微,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
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
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
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除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助温阳散寒。
本证配合温熨疗法效果较好。
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次左右;或以坎离砂温熨患处,药用当归38g、川芎50g、透骨草50g、防风50g、铁屑10kg,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湿热腰痛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碱,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方中以黄柏、苍术辛开苦燥以清化湿热,绝其病源;防己、萆藓利湿活络,畅达气机;当归、牛膝养血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龟板补肾滋肾,既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
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使湿热去而不伤正。
临证多加土茯苓、木瓜以渗湿舒筋,加强药效。
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
腰痛辨证论治

腰痛辨证论治1、寒湿证主症: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象:舌质淡,苔白腻。
脉象:沉紧或沉迟。
辩证:寒湿之邪留着,痹阻经络,气血不畅,因寒性收引,湿邪重着,两邪相合,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阴雨寒冷天气或感寒后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剧。
湿为阴邪,得阳始化,故痛处喜温。
湿为阴邪,其性凝滞,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其痛不减。
寒湿停滞,脾阳不振,健运失司,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均为寒湿留滞之象。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方剂:独活寄生汤方药:独活10g、桑寄生18g、秦艽12g、肉桂6g、川芎10g、牛膝15g、杜仲12g、当归12 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防风10g、甘草6g2、血瘀证主症: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
舌象:舌质青紫,或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辩证:瘀血阻滞腰部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瘀阻部位固定,则痛处固定。
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愈致瘀凝气滞,故疼痛日轻夜重。
因外伤而突然发病者,若伤及于肾,血络受损,则可伴有血尿。
面晦唇暗,舌质青紫或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象。
治法:活血祛瘀。
方剂:复原活血汤方药:柴胡12g、花粉15 g、归尾10 g、红花10 g、穿山甲6 g、酒大黄10 g、桃仁12 g、牛膝15 g3、湿热证主症:腰部弛痛,把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疼痛减轻,遇冷痛减。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或弦数。
辩证:湿热壅阻腰部经络,经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部弛痛,伴有热感。
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热增湿多,故腰痛转重。
热为阳邪,遇寒热邪得以缓解,故疼痛减轻。
因于热,则口渴;因于湿,则不欲饮。
湿热蕴中,故口苦烦热。
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均为湿热之象。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本文导读:腰部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医辩证认为,肝肾不济也是发病的一个根源。
颈椎、腰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为骨质推行性病变而引起,包括骨刺、增生所致的颈管狭窄和腰椎肥大、腰椎间盘脱出等。
临床表现颈椎病变以上肢麻木、眩晕等为主;腰椎病变则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行走受限等。
选用药酒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腰痛四个罪魁祸首◆腰椎间盘突出与膨出:腰椎间起保护作用的纤维环破裂,椎内的物质刺激、压迫神经。
浅层断裂是膨出(较轻),深层断裂是突出。
◆腰肌劳损:腰背部肌肉在长时间地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形成损伤性炎症。
◆腰椎增生:腰椎间盘因长期损伤而退化,椎体就会发生病理性增生,俗称骨刺。
◆腰椎管狭窄:除先天因素外,椎间盘退化,也会引起椎管前后呈不同程度的狭窄,压迫神经。
据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记载,治疗腰椎病奇法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水溶透皮术,该技术以优质中药提取成药液,引药入经,作用于病症部位,其效能超越普通膏剂几十部,乃至上百倍,具有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
洛阳旺草胡蜂醋根据传统医学记载,采用二十一道古法秘制工艺,将多味名贵中草材料浸泡提炼,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技术配制而成,富含丰富的液态活骨素和强力透皮吸收因子,与人体的水分结构相近,具有透皮性强,吸收快等特点,效能超越传统膏剂30倍以上,可以直达病灶深处,起到断根除源的作用。
胡蜂醋的优点是:具有靶向渗透、载药量高,疗效更佳,而且不刺激皮肤,无不良反映。
“夭”椎预警的五个黄灯信号腰背疼痛: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表现。
疼痛时间数天或数年。
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大脚趾麻木:穿鞋时一般靠大脚趾用力,于是出现穿鞋、走路时用不上力,甚至脚尖拖地,还有时会出现脚背麻或脚掌麻等。
腿疼:表现为一条腿(少数人是两条腿)疼、麻、凉、热胀,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者出现腿疼的症状。
腰容易扭伤:腰很容易被“抻”到,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起床叠被就发生腰痛,很可能不是肌肉拉伤而是腰椎间盘发出的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的辨证论治
腰痛一证有九,即肾虚、风、寒、湿、痰饮、气滞、血瘀、湿热、闪挫的不同,主要症状亦不相同。
肾虚痛者,应属虚劳范围,兹不重述。
1.风寒腰痛
主要是指外感风寒发为腰痛者。
主症:腰痛,恶风寒,头痛身疼。
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苍术10g,细辛3g,黄芩10g,生地黄15g,白芷10g,甘草3g。
如偏风湿者,其腰重酸痛,宜发表祛湿,改羌活胜湿汤。
方药: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蔓荆子10g,藁本10g,防风10g,甘草3g。
2.寒湿腰痛
主要是指阳虚内寒,寒从内生,湿从寒化。
主症:腰酸重冷痛,得热痛减,手足欠温,头晕肢倦,骨节疼痛,口不渴,二便调。
治法:温阳散寒,真武汤。
方药:附片15g(先煎半小时),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5g,生姜10g。
3.痰饮腰痛
是指素患痰饮之人腰痛。
主症:腰痛时作时止,咳吐痰涎,胸痞脘闷,食少,呼吸不利,腹中有声。
苔腻,脉滑。
治法:涤痰蠲饮。
方药:桂枝二陈汤。
桂枝10g,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3g。
加减法:湿痰盛者,加苍术10g,薏苡仁15g,厚朴15g;痰清
稀者,加白芥子10g,生姜10g;气逆痰壅者,加紫苏子10g,郁金6g。
4.气滞腰痛
气盛之人情志不畅,逆气郁结脾肾经络之间而致腰痛。
主症:腰背胀痛,噫气腹满,胸胁胀闷,不饥食少,矢气肛坠。
舌白,脉弦缓。
治法:理气解郁。
方药:越鞠丸(《丹溪心法》)。
川芎10g,苍术10g,香附10g,栀子仁10g,神曲15g
加减法:胸闷食少者,加藿香10g,厚朴15g;噫气者加紫苏叶10g,郁金6g;小便黄赤者,加茵陈10g,蚕沙10g;苔厚者,加山楂肉15g,莱菔子10g;腰腹肌肉胀者,加蒺藜子10g,丝瓜络30g。
5.血瘀腰痛
主要是指跌凝闪挫以后,努破脉络致瘀血腰痛者。
主症:腰痛如锥如刺,日轻夜重,转则痛甚,近之则痛剧,二便不利。
唇、舌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祛瘀。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牛膝6g,地龙10g,羌活10g,秦艽10g,香附10g,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五灵脂10g,没药10g,甘草3g
6.湿热腰痛
主要是指湿热体质或外感湿热,郁久不解,传于肾中,发为腰痛。
主症:腰痛重着,午后尤甚。
头晕,手足心热,食少肢倦,口渴不引饮。
大便溏,小便黄。
苔腻黄白,脉缓无力。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中焦宣痹汤(《温病条辨》)。
杏仁10g,山栀6g,赤小豆15g,薏苡仁15g,蚕沙10g,连翘10g,防己10g,滑石15g,半夏15g
加减法:身热者,加金银花15g;小便赤者,加茵陈10g,茯苓皮15g;苔厚者,加苍术10g。
〔按〕
腰痛之证,病虽一般,彻底治愈必须本着内科特点辨证论治,不能一见腰痛即认为肾虚。
肾虚腰痛属虚证范围,如各地黄丸、肾气丸、左右归丸用之虚证固属有效,若用于暴病或外感风寒湿之腰痛,贻误非轻,后难治愈,甚则肿胀随之而作,变生他患。
医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