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辩证治疗

合集下载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肾虚腰痛辨证施治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腰痛容易反复发作,因此腰痛缓解后应重视康复治疗,以促进疾病痊愈。

由于肾虚为腰痛之本,故适量长服补肾壮腰中成药,如滋阴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以巩固疗效。

肾虚腰痛亦可用猪腰子1只,加青盐少许,冬虫夏草适量,煮烂喝汤吃腰子。

风湿、血瘀腰痛者亦可饮乌梢蛇酒等药酒。

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坚持从事多种有益于腰部活动的体育锻炼。

1病因1.1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是外感腰痛的致病因素。

但因湿性重浊、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或劳力汗出,湿衣裹身,或久卧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或当风受寒,或夏月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蕴久化热转成湿热,诸邪留于腰府经络,均可阻滞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1.2 劳累外伤劳累过度,跌仆损伤,腰部用力不当,损伤腰肌、脊柱,均可使腰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发为腰痛。

如《金匮翼•腰痛》言:“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1.3 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或气郁化火,耗伤真阴,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此外,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及外伤、劳累等,均可在肾虚的基础上诱发或加重本病。

2病机2.1 发病外感腰痛和跌仆挫伤腰痛发病较急,内伤腰痛发病缓慢。

2.2 病位本病病位在肾及腰部经络。

大抵外感多在经络,内伤以肾为主,但涉及脾、肝等脏。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中医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属中医学”扭伤”、”劳损”、”痹症”范畴。

腰疼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使患者痛苦不堪,心理蒙上阴影。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更多的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这一疾病运用辨证施护,在临床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深入学习和推广。

一、腰痛病定义:中医病名:腰痛病,因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

以腰痛向一侧下肢后外侧放射,麻木、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但对此病症已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

三、中医对腰痛病的病因分类《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中有如此描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

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2)刺络拔罐法 取阿是穴。用于瘀血腰痛或寒湿腰痛。
(3)穴位注射法 取阿是穴,选地塞米松注射液5ml和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每穴注射0.5~1ml,2~3日1次。
足太阳
疼痛在腰脊两侧
辨兼症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或拘挛不可俯仰,有明显腰部受寒史
瘀血腰痛
腰部刺痛,痛有定处,腰部有明显损伤或陈伤史
肾虚腰痛
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反复发作
(二)腰痛的治法
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三)腰痛的处方
主穴:大肠俞 阿是穴 委中
方义:大肠俞、阿是穴疏通腰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膀胱之脉,夹脊抵腰络肾,“腰背委中求”,循经远取委中,以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要穴。
配穴:
督脉病证配后溪;
足太阳经证配申脉;
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寒湿腰痛配命门、腰阳关;
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
肾虚腰痛配肾俞、太溪。
(四)腰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虚补实泻法。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加灸法;瘀血腰痛阿是穴用刺络拔罐;痛势较急者委中点刺放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腰骶椎、肾、膀胱、神门,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施治过程中同时活动腰部。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一)辨证要点
腰痛的病位在腰部,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太过等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或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均可致腰痛。本病有虚证、实证、虚实夹杂之证。
辨经络Leabharlann 督脉疼痛在腰脊中部

腰痛的辨证施护

腰痛的辨证施护

·临床研究·腰痛的辨证施护邓颖平关键词:腰痛;辨证施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65文章编号:1674-4748(2012)2C-0570-01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也可能与背腿等部位疼痛合并出现为特征的疾病。

其发生主要是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以寒湿多见,内伤则劳伤肾气为多,闪挫坠堕也有所见。

现将本病的辨证施护报告如下。

1 辨证施护1.1 寒湿型 以寒邪为主,症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遇阴雨天疼痛加重。

施护:①保持室内干燥清洁,以防潮湿;②注意保暖避风寒,忌贪凉喜水,及时更换衣服、被褥;③忌食生冷食物;④腰局部冷痛甚着隔姜片灸3次~5次,艾条熏灸10min~20min,也可以熏床熏蒸,药物伸筋草、透骨草等;⑤汤药宜热服,可饮少许药酒以散寒,温经通络。

1.2 湿热型 以湿热之邪为主,症见腰部驰痛、重坠,痛处伴有热感,久坐、热天、雨天疼痛加剧,活动后可减轻。

施护:①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勤换内衣;②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酒、辛辣、厚腻之品;③汤药宜温服。

1.3 淤血型 以气滞血瘀为主,症见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施护:①局部按摩,勤洗澡,用热水洗擦;②以胡桃肉3个、桃仁7粒共捣烂、酒糟调,敷掌心,左痛敷右,右痛敷左。

1.4 肾虚型 以酸软为主,症见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施护:①节制房事,劳役适度;②以肉桂30g、吴茱萸90g、生姜120g、葱头30g、花椒60g,捣均炒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共20min~30min;③以狗脊、川杜种,水煎服;④针刺肾俞、命门、委中,针用补法。

2 讨论 在《养生方》中提到腰痛的护理方法有:①进食之后,不能立刻平卧,需作散步:因为胃的腐熟,需要肾的温煦,适当活动,可使肾气通畅,不会腰痛。

腰痛辨证论治

腰痛辨证论治

腰痛辨证论治1、寒湿证主症: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象:舌质淡,苔白腻。

脉象:沉紧或沉迟。

辩证:寒湿之邪留着,痹阻经络,气血不畅,因寒性收引,湿邪重着,两邪相合,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阴雨寒冷天气或感寒后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剧。

湿为阴邪,得阳始化,故痛处喜温。

湿为阴邪,其性凝滞,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其痛不减。

寒湿停滞,脾阳不振,健运失司,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均为寒湿留滞之象。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方剂:独活寄生汤方药:独活10g、桑寄生18g、秦艽12g、肉桂6g、川芎10g、牛膝15g、杜仲12g、当归12 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防风10g、甘草6g2、血瘀证主症: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

舌象:舌质青紫,或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辩证:瘀血阻滞腰部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瘀阻部位固定,则痛处固定。

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愈致瘀凝气滞,故疼痛日轻夜重。

因外伤而突然发病者,若伤及于肾,血络受损,则可伴有血尿。

面晦唇暗,舌质青紫或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象。

治法:活血祛瘀。

方剂:复原活血汤方药:柴胡12g、花粉15 g、归尾10 g、红花10 g、穿山甲6 g、酒大黄10 g、桃仁12 g、牛膝15 g3、湿热证主症:腰部弛痛,把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疼痛减轻,遇冷痛减。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或弦数。

辩证:湿热壅阻腰部经络,经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部弛痛,伴有热感。

热天或雨天或腰部着热后,热增湿多,故腰痛转重。

热为阳邪,遇寒热邪得以缓解,故疼痛减轻。

因于热,则口渴;因于湿,则不欲饮。

湿热蕴中,故口苦烦热。

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均为湿热之象。

中医论文范文_腰痛总结

中医论文范文_腰痛总结

摘要: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痛;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方药一、引言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机主要在于肾虚,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府失养,导致腰痛。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二、辨证论治1. 肾虚腰痛肾虚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部隐痛,腰膝酸软,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2)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 寒湿腰痛寒湿腰痛多因久居湿地,感受寒湿之邪,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散寒除湿,常用方剂如甘姜苓术汤、独活寄生汤等。

3. 湿热腰痛湿热腰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体内湿蕴化热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活动后可减轻,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常用方剂如三妙散、龙胆泻肝汤等。

4. 瘀血腰痛瘀血腰痛多因跌仆损伤,或久病体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暗苔薄,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

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总结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1、寒湿腰痛:患者腰部冷痛着重侧转不利,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遇寒湿加重,舌质淡,舌白腻,脉沉而迟缓。

综合中医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寒湿证。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桂枝10.0川牛膝15.0生甘草9.0干姜6.0茯苓15.0白术10.0炒杜仲15.0川断15.0桑寄生30.0独活15.0炒薏仁30.0炒白芍30.0川木瓜30.0陈皮10.0砂仁10.0五加皮10.0狗脊15.0菟丝子30.0白芷10.0全蝎6.0蜈蚣2条方解:干姜、桂枝、薏苡仁、茯苓、白术祛寒行湿,温阳健脾;木瓜、白芷、独活祛寒湿止疼;炒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菟丝子、五加皮、炒白芍补肝肾强筋骨;陈皮、砂仁理气健胃;蜈蚣、全蝎、川牛膝祛风湿,通经活络止疼;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腰痛:腰髋驰痛,牵制拘紧,遇湿热后剧痛,口渴不欲饮,尿黄赤,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经活络。

方药:二炒散加味:黄柏10.0苍术15.0防已10.0萆薢20.0当归15.0川牛膝15.0龟板20.0薏仁30.白术10.0木瓜30.0海桐皮13.0忍冬藤20.0蜈蚣2条延胡索12.0全蝎5.0方解: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萆薢、木瓜、白术清热除湿健脾;龟板滋补肾阴;当归补血活血,川牛膝活血化瘀;海桐皮、忍冬藤清热祛湿通络;蜈蚣、全蝎、延胡索通经活络止痛。

3、瘀血腰痛:痛处固定、胀痛不适,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涩,病程迁延,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当归15.0川芎10.0桃仁9.0红花6.0没药6.0灵脂10.0地龙15.0香附15.0川牛膝15.0丹参15.0全蝎5.0蜈蚣2条土蟞虫10.0水蛭6.0通草10.0青皮10.0方解: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没药、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地龙、土鳖虫、蜈蚣、全蝎、水蛭通经活络,逐瘀止痛;通草利湿通经;香附、青皮行气止痛助活血化瘀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的辩证治疗
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胡静
编辑:灵兰小草
一、概述
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年老体衰、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本病可见于西医的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风湿、腰椎及椎间盘病变等,肾脏病变及女性盆腔疾患等也可引起腰痛。

二、辩证
(一)主症
腰部疼痛。

(二)兼症(脏腑辨证)
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

或拘挛不
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苔白腻,脉沉。

瘀血腰痛:腰部有扭挫或外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
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舌暗,脉细涩。

(二)兼症(脏腑辨证)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腰部伴无力感,时有下肢无力,
乏力易倦,脉细。

(三)兼症(经脉辨证)
督脉:腰脊正中疼痛。

足太阳经:腰部两侧肌肉疼痛。

三、治疗
(一)常规针灸治疗
主穴:阿是委中肾俞大肠俞
配穴(辨证):
寒湿腰痛:腰阳关(艾灸)
瘀血腰痛:膈俞委中(刺络拔罐)
肾虚腰痛:太溪志室(艾灸)
配穴(辨经):
督脉:命门后溪
足太阳经:昆仑
配穴(随症):
腰骶疼痛:腰俞次髎
腰眼疼痛:腰眼
(二)其他疗法
1、耳穴法
应用:所有腰痛患者
选穴:腰骶椎臀髋肾
操作:耳穴压豆或耳穴埋针疗法。

频率:每周2次。

注意:耳穴埋针时间通常为24小时,埋针期间注意避水,局部如有痒痛感及时处理。

2、皮针法
应用:寒湿腰痛、瘀血腰痛患者
选穴:阿是穴腰部经穴
操作:局部叩刺至微微出血,加拔火罐。

频率:每周2次。

四、提示
1、针灸疗效与腰痛病因有关,对腰肌劳损、风湿疗效最好,腰椎及椎间盘疾病疗效较好,韧带损伤疗效较差。

2、肾脏疾病、盆腔疾病引起的腰痛应当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结核、肿瘤等导致骨质破坏而引起的疼痛则非针灸治疗范围。

五、附:急性腰扭伤
(一)概述
腰部软组织由于过度牵拉,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导致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表现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剧烈运动、用力不当、跌扑损伤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是腰部经络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二)治疗
主穴:阿是委中后溪腰痛点
配穴:督脉:水沟
足太阳经:昆仑
操作:后溪、腰痛点强刺激手法1~3分钟,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患者俯卧,在腰骶部寻找压痛点(阿是),行毫针泻法,加拔火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