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腰痛中药方剂
脾肾湿寒腿疼痛古老止痛奇方

脾肾湿寒腿疼痛古老止痛奇方
脾肾湿寒引发的腰腿疼
腰痛同时膝关节疼痛
特点:腰部有压痛,直腰弯腰腰部疼痛加剧。
膝关节屈伸困难,膝关节有肿大,关节有压痛。
方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子:炙甘草20 桂枝15白术30淫羊藿12 狗脊30 威灵仙6 怀牛膝10 川芎10川断10杜仲10 木瓜12 制附子30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两个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12付之后,如果腰痛不解,可以加鹿茸10.继续服用10付。
两脚浮肿,两腿麻木。
制附子6克、白术9克、细辛5克、炙甘草9克、桂枝12克、当归9克、薏苡仁15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熬10付,症状可消失。
建议熬制时将制附子先入锅熬五十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中医内科腰痛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内科腰痛技术操作规范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出现的各种腰痛。
【辩证分型治疗】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
脉沉而迟缓。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加减。
组成:干姜、甘草、茯苓、白术。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减。
组成:黄柏、苍术、当归、牛膝、防己、革薜、龟版。
3.瘀血腰痛。
名老中医治腰腿痛的案例组方

名老中医治腰腿痛的案例组方1. 方案一: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制法:将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煮沸后再煮10分钟,每天分2次服用。
功效:补血活血,缓解腰腿痛。
2. 方案二:桂附地黄丸组成:桂枝、附子、生地黄、山药、白芍、川芎、牛膝。
制法:将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煮沸后再煮10分钟,每天分2次服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改善腰腿痛症状。
3. 方案三:姜蒜煮酒组成:生姜、大蒜、白酒。
制法:将生姜和大蒜切碎,加入适量的白酒煮沸,每天喝一小杯。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减轻腰腿痛。
4. 方案四:乌鸡炖老母鸡组成:乌鸡、老母鸡、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耆。
制法:将乌鸡、老母鸡及药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每天分2次食用。
功效:补益气血,温经活血,减轻腰腿痛。
5. 方案五:藿香正气水组成:藿香、荆芥、苍术、白芷、防风、广藿香、甘草。
制法:将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煮沸后再煮10分钟,每天分2次服用。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缓解腰腿痛。
6. 方案六:川芎茶组成:川芎、红糖。
制法:将川芎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每天饮用1-2次。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减轻腰腿痛。
7. 方案七:艾叶贴敷组成:艾叶、生姜。
制法:将艾叶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生姜捣烂,敷于腰部和腿部患处,每天敷2次。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缓解腰腿痛。
8. 方案八:葱姜炉组成:大葱、姜片。
制法:将大葱剁碎,姜片切薄,放入锅中煎烤,烤热后敷在腰部和腿部患处,每天敷2次。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缓解腰腿痛。
9. 方案九:通络活血丸组成:桃仁、红花、丹参、牛膝、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
制法:将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煮沸后再煮10分钟,每天分2次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腰腿痛症状。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来源:《补肾长寿奇方妙术》
(1)摩腰丹:治疗寒湿腰痛。
方用:附子尖、川乌尖、胆南星、朱砂、干姜各3克,雄黄、樟脑、丁香、麝香各1.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姜汁调,供热,置掌中摩腰上,令腰热,由纱布或帛缚固定,有良效。
(2)热熨方:用肉桂30克、吴茱萸90克、生姜120克、葱头30克、花椒60克。
以上药共炒烘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炒热。
治疗肾虚腰痛。
(3)地盘蛇汤以地盘蛇25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左右,每日一剂,分三次内服。
凡诊断为肾虚、风湿、扭伤等腰痛患者均可服用。
(4)川草乌止痛膏用川乌120克、草乌9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威灵仙30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热酒调敷。
贴于患处即可。
(本方有毒,禁内服)。
(5)二香煎小茴香12克、木香6克、苏木10克、青盐6克、白香附12克,水煎,白酒引服。
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用于闪挫、气滞腰痛。
(6)止痛擦剂附子10克、乌头10克、干姜10克、寸香3克研末,姜汁调为糊状,涂擦患处。
用于老年人腰痛。
(本方有毒,忌内服)。
(7)鱼膘丸鱼膘(土炒珠)90克、牛膝30克、当归30克、杜仲24克、续断30克、木瓜30克,共为细末,蜜炼为丸,每丸10克重。
一日三次,黄酒冲服一丸。
用于腰腿痛日久不愈者。
腰痛中药方剂

1、风湿痹阻治法:祛风除湿,益痹止痛。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15g 桑寄生30g 杜仲6g 牛膝15g 党参24g 当归12g 熟地黄24g 白芍
15g 川芎9g 桂枝15g 茯苓20g 细辛3g 防风10g 秦艽15 g 蜈蚣3条乌梢蛇20g
2、寒湿痹阻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剂:真武汤加减;组成:熟附子15g 茯苓12g 白芍药l5g 生姜9g 白术15g 桂枝20g 杜仲20g 狗脊15g 乌梢蛇20g
3、湿热痹阻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三仁汤加减;组成:杏仁15g 白寇仁12g 薏苡仁18g 竹叶6g 厚朴6g 白通草6g 滑石12g 半夏
10g 桃仁10g
4、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身痛逐淤
汤加减;组成:桃仁10g 红花15g 当归20g 川芎6g枳壳10g 乳香10g 没药10g 丹参20g 牛膝10g 甘草6g
5、肾阳虚衰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
代表方剂:肾气丸加减;组成: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9g 茯苓9g 泽泻6g 牡丹皮9g 熟附子9g 桂枝
12g 黄芪30g 乌梢蛇20g
6、肝肾阴虚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9g 茯苓9g 泽泻6g 牡丹皮9g 牛膝15g 乌梢蛇20g 五灵脂15g
精美文档 1。
腰痛要考虑寒湿瘀血,这3个方子大有功劳

腰痛要考虑寒湿瘀血,这3个方子大有功劳小编导读提起腰痛,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肾虚,如果单纯考虑肾虚,很多时候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腰痛之标。
那么,腰痛之标都有哪些呢?临床如何根据标本虚实选方用药呢?本文为你讲解。
腰痛一病,溯源可至《黄帝内经》,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此论为历代医家论治腰痛所推崇,如《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足见《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学影响力巨大。
今之临床,医生遇腰痛则按肾虚论治者十之八九,皆从《黄帝内经》之论,然其效果或慢或不理想,何也?我平素爱好读书,勤于思考,临证不喜欢墨守成规,遇腰痛患者常详审其病机。
中医常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就腰痛而言,虽有寒湿、瘀血、湿热之异,然究其原因则必以肾虚为前提。
从标本理论而言,肾虚实为腰痛之本,寒湿、瘀血、湿热则为腰痛之标,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痛甚当先以治标为主,以快速缓解其腰痛症状,而后补肾以固其本,防止复发。
今之不少医生,临证常不分标本虚实,一概以肾虚论治,不辨寒湿、瘀血、湿热之异。
1常见证治肾虚为本,寒湿、瘀血、湿热为标。
2辨证要点首辨新久,新发多实,久病多虚多瘀;次辨虚实,虚则在肾,实则在邪。
3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何用好温化之法?书中为你细细道来——4常见证治(1)肾虚腰痛选方济生肾气丸。
诸多医生认为,肾虚腰痛当选八味肾气丸,而我之所以不选八味肾气丸的原因在于今之患者多以阳虚寒湿为主,寒湿从水性而趋下,逼人体阳气浮越于上,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虚不受补”,济生肾气丸是在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盐车前子和怀牛膝,此二药引火下行,正合上热下寒之机理,适合久服且不易上火。
(2)寒湿腰痛选方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甘姜苓术汤始见于《金匮要略》,因其为肾着病之主方,故又名肾着汤。
桂枝温阳散寒缓解寒性痛症的中药良方

桂枝温阳散寒缓解寒性痛症的中药良方寒性痛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寒湿内侵、气血凝滞所引起的背部、腰腿部等处的疼痛。
传统中医学认为,此种病症是由于寒湿邪气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塞、气血循环不畅所致。
针对寒性痛症,中药桂枝温阳散寒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良方,下面将介绍其药物组成及使用方法。
一、药物组成桂枝温阳散寒的主要成分是桂枝、附子、肉桂、当归、良姜等,这些中药都具有发散寒湿、活血散瘀的作用,能够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
桂枝是本方的主药,具有温经散寒、通阳醒脑的作用;附子为辅药,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肉桂具有温经通络、温益阳气的功效;当归和良姜则能够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二、使用方法桂枝温阳散寒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使用,一种是煎煮药物后服用,另一种是外用药熏。
1. 内服方法:将桂枝、附子、肉桂、当归、良姜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加水煎煮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煮30分钟左右,再过滤取汁。
每次服用15-20ml,早晚各一次。
服用时可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姜汁,以增强药效和口感。
药方的质量和用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外用方法:将桂枝温阳散寒的药物材料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入适量的无烟煤,放置于盆底,并点燃煤块。
患者用蓖麻油在病痛部位涂抹,然后远离着火点处将痛症部位暴露出来,以距离煤块约30cm的距离进行温灸。
每次温灸约15-20分钟,每天1-2次。
温灸时需特别注意用火的安全性,避免发生火灾。
如果不熟悉操作,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三、服用注意事项1. 忌辛辣食物:服用桂枝温阳散寒期间,应忌辛辣、油腻和冷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可以适量增加食物的温热性,如生姜、香菜等。
2. 避免劳累:寒性痛症患者在服用桂枝温阳散寒期间,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寒受湿,以免影响疗效。
3. 坚持服用:桂枝温阳散寒是一种慢性病的治疗方法,需要坚持长期服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患者在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1、寒湿腰痛:患者腰部冷痛着重侧转不利,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遇寒湿加重,舌质淡,舌白腻,脉沉而迟缓。
综合中医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寒湿证。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桂枝10.0川牛膝15.0生甘草9.0干姜6.0茯苓15.0白术10.0炒杜仲15.0川断15.0桑寄生30.0独活15.0炒薏仁30.0炒白芍30.0川木瓜30.0陈皮10.0砂仁10.0五加皮10.0狗脊15.0菟丝子30.0白芷10.0全蝎6.0蜈蚣2条方解:干姜、桂枝、薏苡仁、茯苓、白术祛寒行湿,温阳健脾;木瓜、白芷、独活祛寒湿止疼;炒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菟丝子、五加皮、炒白芍补肝肾强筋骨;陈皮、砂仁理气健胃;蜈蚣、全蝎、川牛膝祛风湿,通经活络止疼;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腰痛:腰髋驰痛,牵制拘紧,遇湿热后剧痛,口渴不欲饮,尿黄赤,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经活络。
方药:二炒散加味:黄柏10.0苍术15.0防已10.0萆薢20.0当归15.0川牛膝15.0龟板20.0薏仁30.白术10.0木瓜30.0海桐皮13.0忍冬藤20.0蜈蚣2条延胡索12.0全蝎5.0方解: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萆薢、木瓜、白术清热除湿健脾;龟板滋补肾阴;当归补血活血,川牛膝活血化瘀;海桐皮、忍冬藤清热祛湿通络;蜈蚣、全蝎、延胡索通经活络止痛。
3、瘀血腰痛:痛处固定、胀痛不适,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涩,病程迁延,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当归15.0川芎10.0桃仁9.0红花6.0没药6.0灵脂10.0地龙15.0香附15.0川牛膝15.0丹参15.0全蝎5.0蜈蚣2条土蟞虫10.0水蛭6.0通草10.0青皮10.0方解: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没药、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地龙、土鳖虫、蜈蚣、全蝎、水蛭通经活络,逐瘀止痛;通草利湿通经;香附、青皮行气止痛助活血化瘀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腰痛中药方剂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寒湿腰痛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寒湿腰痛中药方剂
干姜、茯苓、狗脊、杜仲、威灵仙、鸡血藤各30g,白术、炙甘草各20g,炮附子(先煎1h)、麻黄、细辛、怀牛膝各15g,7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散合方加味:干姜、茯苓、柴胡、白芍、狗脊、杜仲各30g,白术、炙甘草、枳实各20g,炮附子15g(先煎1h),麻黄、细辛各12g,4服,日1服,水煎分两次服。
寒湿腰痛中药方剂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
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
湿盛阳微,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
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
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
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
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次左右;或以坎离砂温熨患处,药用当归38g、川芎50g、透骨草50g、防风50g、铁屑10,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除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助温阳散寒。
本证配合温熨疗法效果较好kg,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湿热腰痛症状:
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
剧,遇冷痛碱,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方中以黄柏、苍术辛开苦燥以清化湿热,绝其病源;防己、萆藓利湿活络,畅达气机;当归、牛膝养血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龟板补肾滋肾,既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
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使湿热去而不伤正。
临证多加土茯苓、木瓜以渗湿舒筋,加强药效。
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
湿偏重,伴身重痛、纳呆者,加防己、萆藓、蚕砂、木通等除湿通络。
兼有风象而见咽喉肿痛,脉浮数者,加柴胡、黄芩、僵蚕发散风邪。
湿热日久兼有伤阴之象者,加二至丸以滋阴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