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长度/面积和重要性。
2. 理解河流和湖泊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重要性。
3. 能够区分河流与湖泊,并解释它们在地理上的不同特征。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和尊重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 引发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经验。
- 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知识介绍(15分钟):- 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松花江、西湖、青海湖等。
- 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每个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长度/面积和重要性。
-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学生对这些河流和湖泊的视觉理解和印象。
3. 比较与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对不同河流和湖泊进行比较,例如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等。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河流和湖泊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河流和湖泊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4. 情感态度培养(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强调它们对环境的重要性。
- 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倡尊重和保护河流和湖泊的生态资源。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切身经历或策划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5. 小结与评价(5分钟):- 简要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 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或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辅助工具:1. 中国地图2. PPT或教材资料3. 图片和视频素材4. 小组讨论活动材料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篇: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目标: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德育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难点:无教学准备:景观图片、挂图等教学过程: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讲授新课: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1、主要的河流读图: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请同学们看《中国的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再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转折过渡:那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读图:在《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上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启发提问: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读图:让学生对照《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和《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一.知识要点:外流区和内流区(界线);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含沙量、有无冰期、有无汛期及长短、枯水期);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危害、解决的办法);长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洪涝灾害成因)。
主要支流、水电站分布;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断流成因、凌汛)。
海河(淮河)洪涝灾害的成因;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水电站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南水北调);二.重难点知识分析:1.比较长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差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温度带亚热带暖温带一月均温大于00C 小于00C干湿状况湿润地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小于800㎜结冰状况冬季河流不结冰冬季河流结冰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类型水田旱地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大豆、棉花2.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及根治措施(长江荆江河段、淮河、辽河等)⑴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渲泄,常常造成泛滥。
⑵根据海河的措施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
在海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干流的流量;汛期可以拦蓄洪水,减少下游水量,有利防洪;旱期可以将水库蓄水下排,以利灌溉。
在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汛期时支流的洪水可以分流入海,不像过去那样奔流到天津入海,对天津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黄河下游若只开挖入海新河,而不治理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则新挖河道若干年后又将淤高,成为“地上河”,不能根治。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中图版地理 (10)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考纲要求]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讲解]一、河流湖泊概况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2〕与自然灾害扇形水系:水流聚集、易成洪涝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3.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根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三、主要河流——长江、黄河分布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集合而成,西江是主干。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通过对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地理要素的研究,初步建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
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因此要多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导入:播放《江山多娇---江河篇》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江河流淌千古,穿越时光,对炎黄子孙的影响。
-新课讲授:-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讲解内流河、外流河的概念,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
-介绍我国主要的湖泊,了解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湖泊的作用。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绘制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
2.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湖泊的作用。
-新课讲授:-以黄河为例,详细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
-分析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贡献和忧患。
-探讨黄河的治理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治理河流。
-课堂小结:总结黄河的主要内容,强调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黄河治理的小论文。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分布;2.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分布。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介绍中国河湖概况: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概念识别: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水文特征——河流中水的特征。
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汛期等方面的情况;水系——由河流干流和支流组成的水网系统。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河道的特征。
2.我国的河流①流量:大、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②水位: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③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长、短)、无决定于最冷月月均温,中国一月份0℃ 等温线以北有冰期;东北——纬度高,中温带,寒温带,结冰期长;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结冰期短;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O℃以上,无结冰期。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①东北地区河流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春汛、夏汛),含沙量小,冰期长。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四单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复习目标: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与黄河的源流概况;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水系的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目前通航河段。
复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复习过程与分析:一、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
1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如中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2、外流区和内流区:(图中理解)范围占全国总水量占全国总面积分布内流区内流河流域V 5%1/3①西北(内家古、新疆、青海、西藏)②黑龙江一小片③陕、宁、内家古一小片外流区外流河流域> 95%2/3注意:①新疆阿尔泰山;②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印度河源头。
思考:西藏有内流区也有外流区。
柴达木盆地属内流区3、水系的划分(流域划分)①太平洋水系:黑龙江一鄂霍次克海,图们江一日本海;鸭绿江—黄海,黄河—渤海;长江—东海,澜沧江(湄公河)—南海。
②印度洋水系:怒江(萨尔温江)—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③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思考: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江属印度洋水系二、中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与气候和地形,植被相联系)1水文特征分析方法:①水位,流量:以补给类型,降水季节,汛期为线索分析。
②含沙量:以流域植被状况好坏分析。
③有无结冰期:秦岭--- 淮河以南外流河无结冰期。
④水能2、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方法:横纵比较)理解原因:例黄河上、中、下游含沙量的比较。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雨水,融雪水补给)汛期较短(春汛、夏汛)小(森林茂密)长(中温带,寒温带)秦淮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雨水补给)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水土流失)短(暖温带)秦淮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雨水补给量大)汛期长(雨季长)小(但在增大)流域内植被较好无(T i 月〉0C)思考:我国内流河的特点和水文特征: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少量山地降水补给。
《河流与湖泊》教案

《河流与湖泊》教案《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10篇)《河流与湖泊》教案篇1目标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流、湖泊的来源和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学生的学习任务1、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并能说出水体的特征。
2、完成河流与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检测工具题卡: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过程设计激情导课从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
是的,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平均分成10分,只有3分的陆地,剩下的7分都是海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今天先来一起学习陆地上的水资源。
民主导学活动一:认识各种水体及特征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潇河、汾河、黄河、乌马河……玉湖、西湖、青海湖……)2、这些河都叫河流,这些湖都叫湖泊。
哪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不同呢?3、老师带来了河流与湖泊的优美风景图,大家看后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认识到形态、流速不同。
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4、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板画过渡:这些地方都因水的存在而美丽壮观,他们统称为水体。
5、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水体?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师概括: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7.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
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8、完成活动手册[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所以通常人们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教材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突出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在介绍我国河流、湖泊概括的基础上了,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围绕人地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类与河流、湖泊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用水之利。
教材在介绍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和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首先重点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外流河的共性特征与地区差异性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与植被。
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源补给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
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最后,教材以长江、黄河为线索,侧重阐述人地关系。
就长江而言,是把开发利用和整治长江作为主线,重点分析了长江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而“防洪与灌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突出问题,知道了洪水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才能认识和理解荆江分洪的意义和防洪所应采取的措
施;同时,教材还以“黄金水道”为题,强调了长江航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运输价值,进一步加强对长江航道的开发利用,改变其利用程度太低的现状,使长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从黄河来看,教材主要是围绕“利”与“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母亲河的奉献”主要是讲黄河对我国平原的塑造、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形成和灌溉之“利”。
“中国的忧患”揭示了黄河为“害”根源,教材从“地上河”入手,将多泥沙与决口泛滥的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
“根治黄河”是从黄河成灾的根源入手,抓住治黄的关键治沙,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阐明了治黄的措施与成就,重点突出了治黄的根本在于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指出修建水利工程是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治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已经忘干净了,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记忆。
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①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
②学生准备活动卡片。
③教师准备各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地图、景观图片、音像资料。
④教师准备中国政区拼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众多的河流: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
探究一: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
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探究二:河流水文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
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样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探究三:黄河的治理:
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了解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优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分别是什么
2、阅读图中的数据,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分析成因,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
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并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3、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探究四:长江的开发:引导学生看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
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并讨论其他原因。
(四)反思总结(见学案),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复习完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以及地形、气
候对河流的影响。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预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部分,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内容。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三、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四、长江、黄河概况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本节课开头运用黄河图片和《黄河颂》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分析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同学们踊跃发言。
黄河各河段特征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水利图与地形图进行比较分析,增强了同学们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让同学们针对黄河各河段不同特征找准治理措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各小组成员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动画演示“地上河”成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联系我们潍坊张面河等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河段特征配上图片录象更直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运用“一碗水,半碗泥”,“跳进黄河洗不请”等俗语,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提出黄河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更全面、更主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