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
从《四世同堂》分析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

一
是在 内心为他们难 受, 胆 小, 怯懦 占据 了他的人生观 。但 是当这
三、 人 物 塑 造 再 探 讨
老 舍很 善 于 塑 造 形 色 不一 的众 生 相 , 这 得 益 于 他 接 触 的 民
拯 救 。 这 些 人 物 都 是 圆形 人 物 , 一 方 面 他 们 丢 弃 不 了 老 北 京 的 众 阶层 的广泛性 , 他 既有接 触祁老太爷 这种传 统市 民, 也有接
李 四爷 , 那 么, 北 京 城 是 丢 铁 了?
老 舍所 创造 的各类市 民形象,都是遵循着社 会改变人性 , 再 由个人性 格的 改变来驱使 着 自我 去拯救 民族危 亡的脉络 去 行 文叙 事的 , 他 都是在试 图通过一 小批人 的命运去 唤醒 全中 国 人 民去拯救 自我 , 去拯 救 民族 危亡 , 所 以他的作 品就带有 了很 同时我 们也应看到 , 老舍在对于北京 文化 中的精 华是有坚 持 的一面 的, 这 主要体 现在他 全文都坚 持用通俗 易懂 , 幽 默可
企业导报
2 0 1 4年 第 1 O期
从《 四世 同堂》 分析老舍对市 民形 象的塑造
口 刘 由仪
( 长沙县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 1 0 1 0 0 )
摘Hale Waihona Puke 要: 本文着重分析老舍笔 下的《 四世 同堂》 中这些 不同人物 角 色的京味 色彩 , 人物性格的动 态发展 历程 , 角 色塑造 的深刻
《 四世 同堂 》 作 为 老 舍 的代 表 作之 一 , 生 动 细 腻 地 描 绘 了 形 《 四世 同堂 》 人 物特 性 则 是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和 局 势 的 变 化
《四世同堂》中的汉奸形象及其特征

《四世同堂》中的汉奸形象及其特征作者:郭一君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2017年第07期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以其幼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描写的一部民族辛酸史。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折射出战争时期的人生百态。
本论文试图通过作品中的汉奸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其共同特征,从而反思其所折射出的国民性的弱点。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汉奸形象Abstract "The Yellow Storm" is a bitter national history described by Mr. Lao She based on his childhood and juvenile life experience. A series of vivid and full characters were shaped in this book, reflecting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in the war perio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ssify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s of the traitors in the work and discover 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reflect on the weaknesses of the nation which are reflected by them.Keyword Lao She; the Yellow Storm; traitor image《四世同堂》是老舍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也是中国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部书[1]171。
小说由《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分组成,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的屈辱、悲惨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四世同堂》钱默吟人物形象分析

《四世同堂》钱默吟人物形象分析《四世同堂》是清代作家钱默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绘大家庭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关系、婚姻制度以及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众多,形象各异,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小说中的主人公鲁齐足智多谋,思维敏捷,是一个典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形象。
她聪明机敏,并且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她能够巧妙地处理家庭事务,并且能够融洽地与家族的其他成员相处。
她有着非常高的道德品质,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是一个聪明而善良的女性形象。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顾白衣是一个勇敢而有正义感的英雄。
他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他在面对不公和邪恶时,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是小说中最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之一。
顾白衣深爱自己的家庭和妻子,他在家庭中充当着坚强的支撑点,为家族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奋斗。
小说中的李家老三李公子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形象。
他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沉迷于酒色之中。
他对别人的困苦和痛苦漠不关心,总是将别人当成是自己的玩物。
他自私、虚荣,只追求自己的享乐。
李公子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且缺乏责任感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叶辞则是一个善良而软弱的女性形象。
她信任丈夫,对家族的荣誉和家庭的幸福充满向往和期待。
在家庭的压力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渐渐失去信心,并选择了逃避现实的方式。
叶辞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枷锁下,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是一个被社会压迫的形象。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从《四世同堂》看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从<<四世同堂>>看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内容摘要】本论文主要从“旧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底层市民形象”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来了解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老舍通过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命运的描写,由小见大的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
我们在欣赏一幅幅几句审美价值的市民图的同时,也能深刻的体会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深刻关切。
【关键词】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旧派市民形象老舍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
他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成为人所共知的“人民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
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
《四世同堂》写于1944——1948年间,是老舍著名作品之一。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组成,写的是人民身为亡国奴的精神痛史、恨史。
全书描写了一百多个人物,其中重要的也有三四十个。
全书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以冠家为辅,钱家穿插其间,旁及几个大杂院中的家庭,他们之中一类属小康之家,一类是最低的个体劳动者。
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沉浮、生死存亡。
在这芸芸众生中,“旧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和“底层市民形象”三大形象系列最为突出,但又由于各种不同的个性、不同倾向,使他们走了不同道路。
一、老派市民形象祁老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古老文化的精髓。
他因长期遭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而形成了惶惑、偷生、封闭自守、缺乏冒险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弱点。
他们只求安分守己的辛勤操劳,保住自己的衣食家业。
面对敌人的暴行,他们虽然感到了冤屈和耻辱,却敢怒而不敢言。
祁老太爷的最大愿望是过80大寿,维持四世同堂的局面。
中外文化文学经典系列《四世同堂》导读与赏析

本书的引言部分对《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以及社会意义进行了概 述,为读者提供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读者可以迅速了 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和赏析提供了基础。
该部分对《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和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老舍先 生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这部分内 容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还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中所蕴含的时代气息和作者的创作思路。
《四世同堂》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和人文价值。本书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民生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进 行了分析,揭示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通过这些分析,读 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世同堂》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书对作品的影响和地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和评 价,进一步彰显了这部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我想说的是,《中外文化文学经典系列《四世同堂》导读与赏析》这本书让我 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 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本书 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目录分析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 察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中外文化文学经典系列《四世同 堂》导读与赏析》这本书,则是对这部文学经典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的著作。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的分析。
这句话描写了祁家第三代人祁瑞宣的心态。在抗战时期,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和困境。而当他突然得到一个机会时,他感到自己的出路终于找到了。这种心 态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塑造 “地道的中国人” ——论 《四世同堂》 中的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胡楠(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湖南邵阳422600)摘要院研究《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老舍小说中的美学,能够深刻认识到老舍小说创造的内在价值。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其中主要包括《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四世同堂》中正面人物性形象的塑造、《四世同堂》中汉奸形象的塑造三方面内容。
并研究老舍小说中的美学创作,其中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塑造的符号化与漫画化、《四世同堂》文章宣传的合理性以及老舍小说中新古典主义的构建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小说美学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10-01一、前言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四世同堂》,该小说在文学界中的地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部分人认为《四世同堂》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创作小说,但是部分人认为《四世同堂》中的整体思想较为简单,体现出的爱国主义较为天真,是一个失败的文学作品。
导致这两种评价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该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不能仅仅从批判角度或者西方文学标准对其展开评价,本文将重点研究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美学创作。
二、《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一)《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根据国籍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中国人、日本人、英国人以及意大利人,在当时那个时代,中国与日本之间正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如果中国和日本是矛发生的主体,则英国人以及意大利则是这场冲突的观察者以及评论者。
老舍在刻画日本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采用了讽刺等手法,将日本人丑恶以及变态的侵略形象充分展现出来。
日本人的这种形象在小说中其他人物语言中也有体现。
例如,小说中的一位老人面对卢沟桥事件说:“日本人喜欢占小便宜,说不定看上了卢沟桥,因为卢沟桥上有狮子啊”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将日本人的贪婪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浓厚的爱国情与深刻的讽刺诗——试析《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2 0 1 7 年 第2 8 卷 第o 4 期( 总 第4 0 8 期)
浓厚 的爱 国情 与深刻韵 讽刺 诗
试析 《 四世 同堂 》中的人物形 象
李海英 ( 山东理 工大学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山 东 淄博
[ 摘
2 5 5 0 0 0 )
不 问国家大事 的人 ” ,但却不能忍受有人来亡 我们 的国 。 信仰 ,而且在客观上也促进 了民众在面对外敌时民族主义精神的 是一个 “ 他可 以任着本 国的人 去发号施令 ,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做我们 形成 。老舍先 生在 作品中塑造了理想的 国民英雄 ,并对现代知识 分子 的进退维谷的思想给予 了鞭笞。 的管理人 。就是 在这样 的理念 支持下 ,他在遭受严刑拷打 、家破
他身上却别 有一番硬气 ,即使你招呼他 ,他也不理你 。他家是与 民应 当为 国家 贡献一 份力 量 ,在 国家危 难 的时候 ,应 当立 即奔 世 隔绝 的一家 : 无论对待谁都非常有礼貌 ,并且他们家 的衣服 比 赴前线 ,保家 卫 国,但 是平 时就依 仗着 他 的一 家 老小 ,现 在更 别人落后十年 ,他家 的妇女永远不迈 出家 门 ,他们 的院子 里十分 需 要他 ,他不 能甩手 就走 。于是他 只能 去英 国使馆 做事 ,来 养 安静 ,听不见任何响动。但是走进钱先生 的家里却是另外一番 滋 活老小 。家庭 的重担 羁绊 着他 ,使 他畏 首畏尾 。于 是他在 被捕 味 ,他 的家除 了种满鲜花外 ,还有很多 旧书与 旧字 画 ,他 每 日的 后 受 到 良心 的谴 责 ,并且 后悔 不该 为 了祖 父 、父 母 、妻 子 ,而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后来 在大哥 “ 国旗下吃粪也 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的教导下 , 法兼得的痛苦 。他希望报效 国家 、为 国争光 ,但作 为祈 家未来的 他决定跟随着王排长 出了城 。经过几年 的磨 练 ,他变 成了成熟 的 继承者 ,他又无法推却 自己养家糊 口的责任 。他不忍心把 老人们 地下工作者 。他可 以面对着敌人毫不心跳 ,对待 特务 招弟毫不手 留给敌人 ,而 自己逃 出北平 ,在 国与家之 间选择 了家 ,但 他也因 软……总之 ,他成长为一个真 正的男子 汉 ,是抗 战期 间勇于奋献 此背上了精神的枷锁。 在祁 瑞宣 的身 上 ,我们 能看 到这 样一 些知识 分 子。他们 有 知识 、有 文化 ,有 能力认 为 “ 国家不 是一 个死 板 的定义 ,而是 与青年人瑞全相 比,钱默吟先生是一位从不问世事转 向坚决 个有 血有 肉的 、有 色彩 、有声 音的一个 巨大 的好东西 ” ,作 为公 抗 日的典 型。他 是一位能诗善画的诗人 ,虽然家境不甚宽 绰,但 的爱 国者的典型形象 。
《四世同堂》的汉奸形象书写与国民性批判

《四世同堂》的汉奸形象书写与国民性批判作者:陈姝颐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在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中,汉奸形象可谓是最独特的,也得老舍国民性批判之最。
如果说老舍在对其他市民阶层形象的描绘中还留有余地,那么汉奸形象就无疑将人性的丑恶、国民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从其品质上说,是丧失了民族性的,这也是老舍笔下的汉奸群像所共有的特征。
关键词:《四世同堂》国民性批判汉奸形象《四世同堂》是以抗战为背景描写北平市民群像的一部长篇巨著。
在作品中,老舍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与正派市民等三类典型的市民形象,甚至还衍生出了一类在抗战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那就是汉奸。
在老舍所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之中,汉奸形象可以算得上是老舍国民性批判之最。
如果说老舍在对其他市民阶层形象的描绘中还留有余地,对其性格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不乏宽容温和的一面,让我们在软弱之下看到了尊严不可侵犯的反抗,让我们在矛盾之中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那么汉奸形象就无疑是将人性的丑恶、国民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从其品质上说,是丧失了民族性的,这也是老舍笔下的汉奸群像所共有的特征。
通过对性格典型的汉奸形象的分析,不难发现老舍主要是集中于三点进行国民性批判的。
一、懦弱奴性的变异思想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得大众都已经习惯于听从命令的生活。
就好比老派市民的代表祁老太爷,长期以来封建文化的毒害让他已经学会用忍受来面对一切事情,希望能够风平浪静地挨过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如此国仇家恨的环境中,他仍能够独善其身地安排着自己的八十大寿,口口声声还是说着:“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a 可见,在礼教观念桎梏下所暴露出来人性的懦弱与胆怯,传统的思想成为他们逃避外界现实社会、一心维护自己心中幻想而自欺欺人的安慰。
就是这样一位能忍则忍的老人,当侵略者打破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一点点拆散这个他引以为傲的家,并践踏他的尊严时,最终也选择了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摘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一场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史,一段惶惑偷生、愤起斗争的人民抗战征程。
老舍先生别出心裁的刻画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这几个令人咋舌的反面人物形象,读来叫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我们通过他们在适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去体会人间众生百态和世态沧桑炎凉。
关键词:惶惑偷生卖国求荣寡廉鲜耻民族意识
走进《四世同堂》,走进小羊圈胡同:祁家儿孙满堂,钱家守旧闭塞,冠家招摇卖国。
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观念,却共同生活在日寇入侵下的老北平。
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有人彷徨,有人惊恐,有人愤慨,有人妥协。
忘不了祁瑞宣一腔爱国热血却无法报国为民的无奈与纠结;忘不了钱默吟老先生惨遭日寇酷刑,而一改往日冷漠深沉,变身革命斗士的决心与勇气。
这些正义的形象,为我们传递着爱国保国的正能量。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
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
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
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
便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做了亡国奴。
做亡国奴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的,但是在冠的眼中却是无限风光与精彩的。
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慌乱、奔走、探听、勾结、竞争,唯恐落在人后,他把自己幻想成“开国元勋”一样的人物因而在国难之际异常活跃。
为了获得日本人的垂爱与信任,他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出卖对于背叛,在冠晓荷看来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良心的谴责,更甚至于他的良心早已丧尽。
说到冠晓荷,就不得不提他那张牙舞爪的太太——大赤包。
如果说冠晓荷是日本人的“良民”,难么大赤包便是指引冠晓荷一步一步向汉奸道路迈进的“思想的坦克车”。
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以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当自己成功的当上了“所长”便耀武扬威,无恶不作。
她自己像“西太后”一样的神气威风,活像一只雌狮,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的威严与狡猾。
对于自己的邻里她瞧不上也不屑一顾,对于日本人她却流露出无限敬仰与崇拜。
在大赤包的眼中,只有权、钱、势,人情冷漠,亲疏难测。
生活在丧失了主权的土地上,生命就如一枚漂浮不定的羽毛,无根无据,忐忑惶惑。
任何一个没有强大理想信念的人在这种特殊时期下,难保不“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其中,有人是受过文化熏陶的,比如祁瑞丰;也有人是空挂文人头衔,却毫无文化可言的,比如蓝东阳。
说起蓝东阳,这个名字便极具讽刺意味。
“东阳”,原为“紫阳”,在日军侵占北平之际,这位先生为表自己的一颗赤诚
之心,毅然决然的改紫阳为东阳,誓与前来解救中国的“大日本”结下永世之盟。
看到改名这一细节,真叫人忍俊不禁。
一个名字,三个字,道尽了一个卑微丑恶的灵魂,已经无可救药。
如此病态的想法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一群无知无耻的中国人病入膏肓的状态。
“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牛粪的”。
蓝东阳就像是一个没有国籍的无事乱飞的苍蝇和臭虫。
只要有人给他饭吃,他可以作任何人的奴才。
蓝东阳是一个苍蝇,生逢好时代,蓝东阳碰上了自己的救世主,日本人可以给他吃,给他喝,给他发表曾经无人问津的“文学作品”。
对于蓝东阳的丑化,老舍先生的心意不仅在于对他丑恶心灵的刻画,更是别出心裁的在蓝东阳的外貌上做足了文章。
“他的身量很矮,脸很瘦,鼻子向左歪着,而右眼向右上方吊着。
这样的左右开弓,他好像老要把自己的脸扯碎了似的。
”这样一张脸,真是叫人难以想象,好像生来就是要做一个汉奸的。
丑恶的面孔下更深藏着一颗无比肮脏的心灵,老舍先生再一次将自己讽刺挖苦的语言功力毫无保留的给了蓝东阳。
如果说蓝东阳的行为是无耻而有野心的,那么祁家老二祁瑞丰简直就是可以用“无聊而没心没肺”来形容。
身为祁家老二,和瑞宣一样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新鲜文化,但是却走上了迷途。
他与冠家夫妇和蓝东阳不一样:首先,他的生活环境就和冠家不同,但是究其原因还是祁瑞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坚决,与冠家为友,不听大哥劝告,终成其悲剧。
在整个故事中,他就像是一个小丑,丧失了自己的信念灵魂,盲目的追从于汉奸的队伍。
并且居然恬不知耻的一心想要
说服自己的大哥和自己一并开展追名逐利的大运动。
祁瑞丰的可悲在于他那没有思想的空洞心灵,面对一切事情,他只会逃避,不会争斗和抵抗。
祁瑞丰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无谓的牺牲品。
读罢此书,回望中国历史,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多甘心做走狗的人!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舍先生想要通过《四世同堂》向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
这错处到底在哪里?老舍先生看来,是历史、文化、时代、教育、环境、政治、社会、民族性、个人的野心……都可以给一些解释,但是什么解释也解释不开这个媚外求荣的羞耻!是的,每一个侵占者都希望得到完全的屈服者和执行者。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深厚的,即便是被短暂的侵略,但是强大的文化是永远都不会被侵蚀掉的,只要我们保住了自己国家博大的文化根基,用精深的理想信念充实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永远屹立。
文化的脉络不断,国家就不会亡,人民就不会叛。
读过《四世同堂》,方知人性善恶与民族大义。
于此,获益匪浅,终身受用不尽。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和孙世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杨寒梅,女,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三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