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1

合集下载

鸟的天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鸟的天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鸟的天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记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赞美了大榕树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1。

《鸟的天堂》课文

《鸟的天堂》课文

巴金纪念馆
该网站为纪念巴金先生而设,提供了关 于巴金的生平、作品和思想的介绍,包 括《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和解读。
VS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
该网站提供了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资 料和论文,包括对《鸟的天堂》的评价和 分析,可供读者深入了解该作品的研究现 状。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逐 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当地一个 著名的旅游景点。
02
文本解读
文章主题与思想
主题
文章主题是描述一个鸟类天堂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 态。
思想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呼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重要性。
写作手法与特点
写作手法
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细节描写,以及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的美好。
艺术鉴赏
语言艺术特色
01
02Biblioteka 03描写生动作者运用丰富的形容词、 动词和比喻手法,使文章 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更加生 动形象。
语言优美
选词精准,语言流畅,富 有诗意,读起来令人愉悦 。
表现力强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文章表现力强,使读者产 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文学价值与意义
审美价值
文章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学习方法与技巧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先通读全文,再重点阅读重要段落 做好笔记和整理,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精 妙
参与学习小组或课堂讨论,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习效果评估
参加课堂测验和考试,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自 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鸟的天堂_王秀民》1

《鸟的天堂_王秀民》1
(1)周围有山有水环境幽雅。
(2)大榕树枝繁中茂、适合鸟儿生活。
(3)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受到保护,能自什么这棵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
一、教学反思
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3、看到大榕树上那群鸟欢腾、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应接不暇)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的?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上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4、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离去的?他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5、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两个“鸟的天堂”意思有什么不同?句末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KDGXXUYOqD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3篇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3篇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说天堂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⑴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思考: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2、交流:第一次: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5~9自然段。

)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4、交流:⑴树: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先从个性化的词语入手,你为什么想到这个词语?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去概括。

《鸟的天堂》课文解读

《鸟的天堂》课文解读

《鸟的天堂》课文解读【课文题解】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

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课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是鸟儿的“乐园”。

这篇课文选自《旅途随笔》,有修改,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

【学习要点】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会背诵有关的段落。

【词语解释】天堂(tiāntáng):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例句〉人们常常说苏州、杭州是人间天堂,可想而知那儿有多美。

南国(nánguó):指我国南方。

不可计数(bùkějìshù):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例句〉老鼠在地球上不可计数,是人类的大敌之一。

展示(zhǎnshì):本课指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liúliàn):舍不得离开。

〈例句〉爷爷留恋农村那宁静、闲适的生活。

繁茂(fánmào):繁盛、茂盛的意思。

应接不暇(yìngjiēbùxiá):成语。

暇,空闲。

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本课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近反义词】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颤动—抖动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反义词:天堂—地狱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难句分析】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

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

3.鸟的天堂1

3.鸟的天堂1

天宝中心小学语文科教学设计
6.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
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
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7.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
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
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
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1.学生分头准备。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
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背诵自己的喜欢的部分4、《创新》3课板书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1

3、鸟的天堂1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 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 最引人的是白鹤和灰麻 鹤。1933年,巴金到新 会访友,路经此处,写 下了《鸟的天堂》。
二、掌握字 词
1、读准课文生字
灿 càn 烂 làn 竿 gān 茫máng 桨 jiǎng 规guī 律 lǜ 支 zhī 株 zhū 缝 fèng 隙 xì 耀 yào 梢 shāo 寂 jì 榕 róng
3、鸟的天堂
巴金Biblioteka 巴金:原名李尧(ráo)棠, 字芾(fè i)甘,余一 等。
代表作:
长篇小说《灭亡》 《激流三部曲》
一、读题
1、看到“鸟的天 堂”这个题目,你 有什么想法?
2、课文所指的“鸟 的天堂”是指什么?
主页
大榕树简介 思考问题 品读感悟句子 想像空间 写作训练
讨论
这是一株约500年的 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 新会市天马河上的一座 小岛上,约占18亩左右 的河面。
灿烂 竹竿 白茫茫 规律 茂盛 榕树 不计可数 缝隙 照耀 树梢 静寂 应接不暇
1、默读课文,思考巴 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 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 不同?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许多鸟
2、试着给课文分段?
5—9:写第一次经过鸟 的天堂时见到的景象。 10—13:写第二次经过 鸟的天堂时见到的景象。
1—4:写作者和朋友出 去划船。
14:写作者对“鸟的天 堂”的留恋和赞美。
一(1—4):写作者和朋友出去划船。 二(5—9):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见到的景象。
三(10—13):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 堂时见到的景象。 四(14):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留 恋和赞美。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舞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根据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沟通。

四、简介本文及课文有关知识:“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三、交流研读成果(用时:17分钟)
1.指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炼研读专题。
2.师生集体交流。
(1)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
①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的重点语句,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②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真是一株大树”是指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计数”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自选方法预习。
2.学生汇报自己完成的预习任务,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概括鸟的天堂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读书。
3.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学生尝试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概括。
2.学生快速读文,找出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作批注。
6.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创设实践情境(用时:7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推荐“小鸟”参加主题为“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鸟类演讲比赛。
2.集体交流演讲内容。
3.教师小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优秀代表参赛。
2.学生演讲,并评价。
3.学生齐说巴金爷爷的赞叹。
7.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准备
1.上网查阅相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开资料展示会。(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的语句。(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展示预习成果(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2.教师随机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4.学生想象“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这句话描写的情景。
5.知道“应接不暇”的意思。
9.我知道作者是按由()及()的方法观察榕树的。
10.作者在远处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和(),还交代了榕树的();近看大榕树,作者又抓住榕树的()、()、()、()、()等部分实行描写。
(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的感叹?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重点品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
①学生画出描写大榕树枝干多、树大的语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②学生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③学生有感情地读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学生重点品读课文的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①课件展示百鸟齐飞图。
②组织学生比赛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③检查读文情况,其他同学听后谈感受。
(3)师生共同感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得出研读成果。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鸟的天堂》导学案设计
课题
鸟的天堂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突出体现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教学时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实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与形象。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自选差异练习(用时:3分钟)
课件出示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
1.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或段落。
2.画“鸟的天堂”,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设计导游词,当导游演习。
学生可任选一项,小组合作完成。
8.搜集整理相关作者巴金和文中涉及的“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第5、7、8自然段。
2.指导学生按要求尝试将三段话改写成一段话。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12、13自然段,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三段话,对比理解,领悟作者观察、描写的巧妙方法。
①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②学生先自由练读,再小组赛读,小组评选出读得最棒的一名同学。
③两名同学配乐读文,其他同学畅谈感受。
(3)生感悟重点句子。
4.我们的船逐步缓缓逼近榕树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的意思。
3.学生围绕这句话研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可计数()数目()
应接不暇()理应()
2.我会读。
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
缝隙照耀树梢静寂
茂盛颤动留恋的确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忍舍弃或离开。()
(2)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3)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4)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