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体会统计图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培养统计意识.提高统计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难点:

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自学时要找出疑难问题.课上与同伴交流。

2.展示时要结合合作学习时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展示。

自主预习

1.()、()、()是三种常用的统计图。

2.认真阅读教材98-99页内容。

思考:这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1)

(1)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

(2)确定所画统计图要反映的信息。

(3)结合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4)绘制统计图。

解决问题(2)

(1)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

(2)确定所画统计图要反映的信息。

(3)结合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4)绘制统计图。

解决问题(3)

(1)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

(2)确定所画统计图要反映的信息。

(3)结合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4)绘制统计图。

归纳总结: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2)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时.选用()

达标测评

1.教材99页做一做。

2.填空。

(1)要表示一个高烧病人的体温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2)要描述某村副业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应绘制()统计图。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B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要反映中国1996~2012年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统计表 2. (2分)某市2015年11月的天气情况如图,本月晴天有()天。 A . 30 B . 20 C . 15 3. (2分)某校为了清楚地表示出男生、女生各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绘制()比较合适。 A . 复式条形统计图 B . 复式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4. (2分)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5. (2分)要反映张芸同学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统计图. A . 单式条形 B . 单式折线 C . 复式条形 D . 复式折线 6. (2分)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鄞州区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宣传实效,抽样调查了部分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如果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需要制作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条形统计图 7. (2分)五年级八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为了清楚地表示12月份各班做好事件数的多少,应制作()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不清楚 8. (2分)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个月气温变化的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 单式折线统计图 B . 复式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信息窗2 第一个红点问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选择的特点,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直观,掌握判断方法,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统计图的作用,认识到借助统计图可以表示和交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经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又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追问:这三种统计图又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晰的反应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呢? 预设:应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板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奥运奖牌榜中隐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第27、28、29、30届奥运会的奖牌榜。 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四幅图片中,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 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 (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 获得的金银牌情况。 (3)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 变化情况。 ……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⑴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 ⑵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是怎样的? ⑶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剩下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 根据信息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问题中的数据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预设: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追问:你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吗?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上面问题中的一个,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小提示:(1)先独立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2)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3)小组内交流个人体会

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及 答案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3、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4、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表示。 5、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统计图较好。 二、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A用( )统计图B用( )统计图C用( )统计图。 三、判断。 1、从扇形统计图中不能算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2、条形统计图比扇形统计图更先进。() 3、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看出部分数量与总量间的关系。() 4、医生通常用拆线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四、选择。(25分) 1、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得优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40%,则全班共有()人。 A、10 B、30 C、40 2、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3、要表示某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扇形 C、折线 4、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答案: 一、1. 条形,统计,折线 2.扇形 3.扇形 4.条形 5.条形 二、扇形;条形;折线 三、 × ×√√ 四、 B B B C 五、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公开课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公开课 “扇形图”的教学设计 李佩佩东港镇第二小学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功能 2、能从扇面图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4、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沟通和相互评价 5、在决策和形成猜想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过程中,体验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中寻找信息。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断。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你喜欢运动吗?健康:我喜欢 老师:你知道发展体育的意义是什么吗? 健康:运动可以提高体质,运动员可以为国家赢得荣誉。 老师:老师收集了一个班级开展课外活动的场景。一些学生打乒乓球,一些踢足球,一些跳绳和踢毽子??多多样啊!(展示106页的情况图表或预测),你能同时清楚地看到运动的数量吗?健康:不。

老师:为了知道喜欢各种运动的学生的具体数量,老师还进行了一项特别的调查。今天我还特意带来了调查结果。请过目(出示表格,出示数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子和其他最喜欢的运动是12、8和6 五,九 老师:请想一想,如果我们想清楚直观地看到班上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我们可以画出什么样的统计图?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老师:嗯,学生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同意了。(显示P106页面条形图)这是老师画的班级最喜欢的运动的图表。从这张条形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默认: 学生1:我知道有12个人喜欢乒乓球,8个人喜欢足球,6个人和5个人分别喜欢跳绳和踢毽子,还有9个人喜欢其他运动。 学生2:从这张柱状图中,我还可以看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学生3:我也知道比足球更喜欢乒乓球的人有4个。学生4:我还知道六(1)班有40名学生。老师:你怎么知道六(1)班有40个人?学生4:把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加起来,正好是40人。 老师:是的,条形图的特点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量有多少。老师:根据柱状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计算出全班喜欢各种运动的人的百分比吗?健康:计算。 显示:(在表单的第三行显示数据) 喜欢运动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比。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子,1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一、阅读,回顾旧知。 1.结合前一课的扇形统计图,说出它特点? 2.同桌说说,指名回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观察出示的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学生交流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5.小组交流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全班汇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四、展示(完成书中或者课件中的练一练题)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一、阅读,回顾旧知。 1.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 2.目前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4——30届奥运会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小组交流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全班汇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并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四、展示(完成书中或者课件中的练一练题)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最新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知识点总结

知识概括 知识点一: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我们可以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先与整体比较,看看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是多少,再看一下各部分之间谁占的百分比大,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得出结论。 【例题1】观察下面某班参加课外运动的统计情况,回答问题. 某班最喜欢运动项目统计图 哪项运动占比最大?________________ (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2)如果全班人数有100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 )人。 知识点二:在格子图中绘制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制图过程: (1)在格子图上方居中位置写上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标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和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例题2】(1)某小学五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数据.

从图上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3个班中()个班人数最多 (2)一班人数占3个班总人数的()%. (3)二班和三班的人数占3个班总人数的( )%. (2) 从图上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3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个班男生人数最多,该班男生人数占3个班男生人数的()%. (3)一班人数占3个班总人数的()%. (4)3个班中()个班女生占的比例最大 练习:下图是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用条形统计图画出喜欢每个项目的人数;

【例题4】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问题导入:2005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1 月 2 月 3 月 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 月 11 月 12 月 甲 市 51020256014018021070301510 乙 市 205080160290280210240190653015你能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2005年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吗? 问题(1)甲市几月份降水量最高?几月份降水量最低? (2)乙市几月份降水量最高?几月份降水量最低? (3)两城市()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毫米。 (4)甲乙两城市几月份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课后演练 1、甲、乙两个村1998-2006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如下图: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章第三、四节课中,学生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并学会制作了一些扇形统计图,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的实际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出三幅统计图,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掌握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其统计观念。(过程与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练习题

扇形统计图 一、填空 1.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3.如图,如果用整个图表示总体,那么()扇形表示总体的;()扇形表示总体的;剩下的C 扇形表示总体的()。 4.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1)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 (2)喜欢()节目和()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3)喜欢()节目的人数最少。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人。 5.已知东湖公园实际占地120公顷,请根据以下东湖公园占地分布情况统计图填写下表。 (

二、选择 ¥ 1.某公司有员工700人举行元旦庆祝活动(如下图),A、B、C 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都要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 人人人人 2.某校男生、女生人数表示在下图中的扇形区,则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比为( )。 % % % 3.六(1)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何20票;小赵10票;小邓6票;小李4票。下列四幅图中,()图准确地表示了这一结果。 A. B. C. D. 4.在“阳光体育节”活动中,某校对六(1)班、(2)班同学各50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 A.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B.喜欢足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C.喜欢羽毛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D.喜欢篮球的人数(2)班比(1)班多

6.4 统计图的选择1

6.4 统计图的选择 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各自的特点. 2.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有关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 一、情境导入 为庆祝“十一”,小明和小兵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清除白色垃圾,向祖国母亲献礼”的活动,有人根据图①中小明和小兵的对话绘制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那么该图会不会引起误导,为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统计图的选择 要反映某市一周大气中PM2.5的含量变化情况,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D.扇形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 解析:因为PM2.5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只能测出不同变化情况,应选折线统计图,故选B. 方法总结:要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缺点进行选择,条形统计图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除了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外,还不能反映每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扇形统计图也不能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探究点二:统计图的转换 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开设了排球、篮球和足球三项体育兴 趣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其中一项球类运动.图①是小明同学把该班学生报名统计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 .

(1)请你帮小明同学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②); (3)从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 解析:(1)先求出参加排球兴趣课的人数,进而可补充条形统计图;(2)从条形统计图得出各种兴趣课人数,用它们分别除以40,即可求出相应的百分比,进而可求出相应扇形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3)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解:(1)参加排球活动的有40-20-12=8(人),补充图形如图③所示; (2)从条形统计图可知,参加足球活动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40×100%=5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50%=180°;参加排球活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40×100%=2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72°;参加篮球活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40×100%=3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30%=108°,扇形统计图如图④所示; (3)答案不唯一,如:该班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与参加篮球活动人数之和;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的2.5倍等. 方法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画法:(1)条形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2)折线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描点;④连线(线段);(3)扇形统计图:①计算出总体;②算出各部分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④画扇形,在各部分标明名称、百分比. 探究点三:统计图的误导 如图所示是2010年~2014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解析: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本题两个公司的增速一样快,故选C. 方法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产生的错觉. 探究点四:综合利用不同的统计图中的信息 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13年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进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 )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比较合适。 ★3、如果要将下列具体事例制成统计图,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 (1)某班参加兴趣小组所占总人数比率的统计。() (2)股票股价2008年各月涨落情况的统计。() (3)病房护士要统计一位病人一昼夜的体温情况统计。() (4)某厂各车间人数情况的统计。() (5)某生在第一学期各单元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 (6)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的统计。() ★★4、下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最多。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5、上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分析判断: (1)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2)六(1)班同学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6、某工厂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1)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感觉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快? (2)把乙车间的产量情况画在甲车间产量统计图中,再看看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较快?★★7、小明家四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右图):

(1)小明家四月份的伙食费共花了800元,小明家 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元?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完整。 ★★★8、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 (1)()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 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后 () (3)开赛初()领先,开赛 ()分后()领先,比赛 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 米。 (4)两人的平均速度分别是每分多少米?(保留整数)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4统计图的选择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会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难点:尽可能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相关图片,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地球上有人类生存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并不多.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状况: (1)你能从上述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

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我们还看到,1950~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2)这是一幅什么类型的统计图,从这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它们反映的数据的特点一样吗?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思考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各种统计图反映的数据特点的思考,顺利引入本课的主题. 【探究新知】 活动1.我们来阅读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回答要点. 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 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 1987~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 预测1999年~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 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即50年后,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2.68亿,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 活动2.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小明根据上面的相关数据制成了右面的统计图: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练习题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例1】六(1)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何20票;小赵10票;小邓6票;小李4票。下列四幅图中,()图准确地表示了这一结果。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的制作与应用。解答时,把总人数看作单位“1”,则小何得票占总票数的50%,小赵得票占总票数的25%,其余两个的得票分别占15%和10%。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表示50%的圆是半圆,25%的圆的圆心角是90°,这样只有C满足条件,其余备选答案排除,所以选C。 解答:C 【例2】读图,解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2)图中A B C三部分的比是多少? (3)图中A表示食宿,B表示路费,C表示购物,已知食宿费用是2000元,路费是多少元?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解答时,要根据扇形统计图找出单位“1”,以及各部分所占的百分率,再根据数量关系求解。 (1)这是一幅扇形统计图、 (2)把总费用看作单位“1”,根据食宿费用占的圆心角是90°,可知食宿费用(A)占25%,购物费用(C)占30%,求出以上两种共占的百分率;剩下的是路费(B)占的分率,用减法求出即可;进而把A、B、C三部分占的分率相比,再化简成最简比。 (3)根据食宿费用是2000元,占总费用的25%,用2000除以对应分率25%即可求出总费用,再用总费用乘路费占的分率即可求出路费。 解答: (1)这是扇形统计图。 (2)食宿费用占的圆心角是90°,可知食宿费用(A)占25%,路费(B)占的分率:1-(25%+30%)=45%;A、B、C三部分的比:25%:45%:30%=5:9:6。 (3)总费用:2000÷25%=8000(元)路费:8000×45%=3600(元) 答:路费是3600元。 【例3】张老师把六一班期中数学测试的成绩绘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由于不小心把统计表和统计图弄脏了,有些数据已经完全看不清楚。请你把统计表和统计图补充 成优良及不合

《统计图的选择》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地获取信息.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的意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本章中,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重点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而且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同时,有意识地复习应用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三种统计图存在各自的特点,在表达数据方面各有优势,为顺利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强化了扇形统计图概念后的理解练习,除了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了整合调整设计外,还补充了一些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的综合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通过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为灵活选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 运用“引导——发现”法,首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本环节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各种统计图反映的数据特点的思考,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导语:地球上有人类生存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并不多.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状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兴国思源实验学校巫观女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和所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教学重点: ,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体机、磁铁、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信息整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同学一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的样子,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是一群喜欢课外活动的孩子。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体育活动呢,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踢足球,有的。。。。。。老师原六(1)班的那群孩子也十分喜欢课外活动,为了知道那些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具体的人数,老师还专门进行了一次调查,今天我还特意带来了调查结果。 ^

大家请看(出示小黑板:表格出示数据): 师:课前,老师就要求大家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出我们原来学过的统计图,同学们绘制好了吗绘制好了的请举手,好,非常棒,那先在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同学们看看他绘制的是什么统计图啊后面的同学看的清楚吗 二、生成统计图 ( 师: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更清楚,老师也绘制了一幅条形统计图(出示教学图片: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大家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学生自由发言。(各种数量、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量最少、各种数量之 间相差多少、总数量等) 师小结: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数量的多少。 老师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老师在原来的统计表上加了一行,请看,现在按我们班原来比赛的规则来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能最快算出你那组的题目,现在开始。 第一组有2个完成了,。。。。。。。。 小黑板出示:(出示表格第三行数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优质教案【新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

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反馈完善 做练习一的第4题。

辽宁省丹东市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辽宁省丹东市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观察一个高烧病人一周内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 . 扇形 B . 折线 C . 条形 2. (2分)商家对某款手机销售的趋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应该采用() A . 条形统计图 B . 扇形统计图 C . 折线统计图 3. (2分)为了表示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D . 任意 4. (2分) (2018六上·福田期末) 要表示商场各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选用()更合适。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5. (2分)能够清楚表示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的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统计表 6. (2分) (2015五下·临翔期中) 要反映张芸同学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统计图. A . 单式条形 B . 单式折线 C . 复式条形 D . 复式折线 7. (2分) (2020五下·龙华期末) 某销售公司为了清楚地表示出今年1-6月份甲、乙两个分公司营业额的增减变化情况,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 . 复式条形 B . 复式折线 C . 单式条形 D . 单式折线 8. (2分)要表示出某地区2012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9. (2分)()统计图最能反映一个城市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情况。 A . 折线

人教版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评选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

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 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统计图的选择(含解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统计图的选择(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 1.要记录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应选()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鄞州区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宣传实效, 抽样调查了部分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如果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垃圾占生活 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需要制作的统计图是()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复式条形统计图 3.五年级八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为了清楚地表示12月份各班做好事件数的多少, 应制作()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不清楚 4.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个月气温变化的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单式折线统计图 B. 复式折线统计图 C. 单式条形统计图 D. 复式条 形统计图 5.明明今年上五年级了,要想看出他五年来期末成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比较直 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统计表 D. 三项都行 6.要反映某地区今年各类谷物的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比,应绘制()统计图. A. 条形 B. 扇形 C. 折线 D. 以上都可以 7.为了显示某报纸合订本各版面所占的份额,可以选择()统计图. A. 扇形 B. 条形 C. 折线 8.要统计小红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是进步还是退步,不能选用(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9.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 ).

A. B. 10.下面的信息资料中,最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 ). A. 某学校各学科教师人数情况 B. 各种消费情况与家庭总收入的关系 C. 某地2015年每月平均气温增减变化情况 11.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12.天籁音乐行出售三种音乐CD,即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为了表示这三种唱片的 销售量占总销售的百分比,应该用( ) A. 扇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条形统计图 D. 以上都可以 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 13.要表示花圃中各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占花圃总面积的百分比,应选择扇形统计图.() 三、填空题(共8题;共12分) 14.描述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________最为合适,反映果园各种果树种植面积占 有情况应绘制________最为合适. A、单式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复式条形统计图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 统计图的选择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 公开课教案_0

6.4.2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共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亲身经历过数据的收集,掌握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感受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错觉,如果学生对错觉产生的原因不了解,就有可能无法做出合适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我们还应发展学生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抉择能力. 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一些数据的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误导; 2. 通过师生合作,能够探究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3. 通过实际问题分析,使学生能透过统计图直观反映的现象,读出实际数据,进而做出正确决策。 评价任务 1.能解释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并能加以改正; 2.能根据实际数据做出正确决策。 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主学习 实现目标1 环节一:情景激疑 内容:观看广告视频 设计说明:通过用学生熟悉的用统计量进行宣传的广告引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觉到一些数据的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误导。 环节二:铺垫复习 内容: 提问:(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