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优秀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发现,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让阅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学情分析:对于准高三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做读书卡写几句自己最想对孙少平说的话。
如:(1)最精彩的故事;(2)最欣赏的语句;(3)最大的收获……设计理念:对于高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整本的书籍需要时间的保证,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做读书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后面的阅读交流奠定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通读全集《平凡的世界》和《名著欣赏》之节选部分,根据搜集的材料和学生的整理资料做好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平凡的内涵。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教学难点:感悟他们的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死后墓碑的悼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个人就是路遥,他年不过半百,却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一颗流星。
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而且世代贫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4.《平凡的世界》11-人教版

《平凡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平凡的世界》的主要人物形象。
2、通过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3、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美国大片海报欣赏)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路遥二、小说主要人物介绍(请看过小说原著的同学提前准备,课堂上讲台介绍)1、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孙少平2、无惧世俗的自由灵魂——田晓霞3、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孙少安三、文本解读1、快速阅读文本,勾画出体现孙少平内心变化的语句,感受他的心理变化。
——心境平和(一大段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心情)——变得惶恐,不知所措(细致的心理描写)——心中有了某种威压感、紧张(心咚咚的跳着)——自卑感回到心中(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心情无比轻松(景物描写: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2、读完了小说的选段,你看到了田润叶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质?明确:课文通过孙少平的回忆,介绍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
虽然润叶成了公家人,但却待人平和,没有架子: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
又从正面描写了她的善解人意。
她亲自到宿舍来等少平,当她把饭菜端了上来就找了个借口出去,好让少平一个人静静地、没有心理压力的吃好这顿饭等。
都可以看到她的细心和善解人意,对少平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四、写法归纳心理描写的表现形式:1、内心独白2、用幻觉巧妙的发出心灵的呼唤3、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4、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五、高考链接2018年北京高考微作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 14.《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了解一位作家,走进一部经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和《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手法鉴赏人物形象,进一步探究主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相关常识,教师介绍《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经典作品的热情,感知小说人物的自强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美好的品格。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平凡的世界》的思想内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文本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文本主题,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主题曲和插曲。
二、导入新课:播放一组图片:体现陕北风土人情的图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到这些图片,我不禁想起作家路遥和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怎样一位作家,《平凡的世界》是怎样一部作品,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作者路遥:以贾平凹的一句评价语作为引子进行介绍。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
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贾平凹教师介绍:路遥,陕西人。
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务过农,做过民办教师,后来考入延安大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他的中篇小说《人生》曾经获得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用了六年时间写成了具有恢弘气势的和史诗般品格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所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几乎是带病完成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路遥用生命写成的,所以说“他是夸父”;但“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的确,《平凡的世界》不知影响了多少人,而且还将影响更多的人,包括你们和我。
四、《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和影响他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在书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教案

课题第14课《平凡的世界》课标要求1、分析作品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和孙少平做客时的心态;探究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中孙少平这一类型人物的感受与理解;立足自我,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提高个性化深入阅读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课前预习,学生自主查阅作家作品资料为基础,课堂上从小说的情节、关键语句、细节、心理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切入,分析归纳概括孙少平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在阅读与鉴赏,小组合作交流中,运用联想等有理有据表达自己对孙少平等人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少平平凡而卓越的品质;学习他面对苦难的哲学和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坚韧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深入探究孙少平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精神品质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现实生活,评议孙少平这一类型人物的不平凡的地方。
教学过程环节一孙少平的心理成长教学目标通过课内节选和课外延伸阅读,比较不同时期孙少平的心理特征,体会其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导入:视频《经典咏流传——苔花如米小》教师语:乌蒙山的孩子销量,沉稳淡定、清澈淳朴的声音打动了我们,是支教老师梁俊发现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让他们有机会和勇气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平凡人,就像是生长在角落里的微不足道的苔,虽然阳光照不到,却仍然悄悄地绽放。
正如梁俊自己所言,我们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但是我们就是要活得有意义,要找到生命的价值。
学习方法板书设计自卑——自信平凡——不平凡教学反思《做客》是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十四课的一篇课文,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节选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学生时期的孙少平去田晓霞家做客的一件事从中能够看出学生时期的少平是自卑伴着自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之做客路遥导语:平凡不是平淡,平凡不是平庸!天空中平凡的白云变幻多姿;夜幕中平凡的星星光彩夺目;田野里平凡的小草随风摇曳;森林中平凡的小鸟婉转鸣叫……正是这无数个平凡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彩的世界,正是这无数个平凡诠释着我们灿烂的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平凡的世界,共同去领略孙汪平一次平凡的做客所带给我们的感动。
板书课题:做客路遥教学过程: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2、分析孙少军心理及通过心理刻画展示出的人物形象,加强文本意识和答题规范。
3、体会课文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预习检测:路遥,陕西著名作家,原名王卫国(1949-1992)。
他的墓前有《路遥文集》责编:“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责编:“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石壁有“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中篇小说《人生》第二届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国内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
一、快速阅读文本,概括情节内容。
(马昌盛)孙少平应润叶的邀请到他二爸家里做客。
板书: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二、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概括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什么心理状态。
(分条作答,有理有据)(1)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大人物,很害怕矛盾:对润叶充满尊敬和感激为难,心跳耳热: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
决定:不去吃饭,到润叶学校找润叶(2)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呼呼地跳(这里面有语言、动作、神情,也有生动地细节,比如吃饭的细节描写)。
感到脸像炭水一般,像一个叫花子,紧张得火烧火燎(拘束、满脸通红,无言对答,拘束地抠着手指),回答润叶二爷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右手冒汗,揩(kāi)汗。
(3)做客之后:景物描写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混土和青草牙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经历了一下午的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的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情系乡土14平凡的世界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平凡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2、分析孙少军心理及通过心理刻画展示出的人物形象,加强文本意识和答题规范。
3、体会课文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4、理解作者对乡土的热爱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路遥,陕西著名作家,原名王卫国(19491992)。
他的墓前有《路遥文集》责编:“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责编:“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石壁有“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中篇小说《人生》第二届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国内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
2、快速阅读文本,概括情节内容。
孙少平应润叶的邀请到他二爸家里做客。
板书: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二、质疑解疑。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概括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什么心理状态。
(1)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大人物,很害怕矛盾:对润叶充满尊敬和感激为难,心跳耳热: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
决定:不去吃饭,到润叶学校找润叶(2)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呼呼地跳(这里面有语言、动作、神情,也有生动地细节,比如吃饭的细节描写)。
感到脸像炭水一般,像一个叫花子,紧张得火烧火燎(拘束、满脸通红,无言对答,拘束地抠着手指),回答润叶二爷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右手冒汗,揩(kāi)汗。
(3)做客之后:景物描写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混土和青草牙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经历了一下午的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的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
结尾,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
——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
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总结:心理状态:(感激)惶恐(矛盾)——紧张——心情舒畅,感激。
2、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孙少平是一位有知识、自尊又自卑的现代农民。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教案(系列一)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3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 2 教学过程: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是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有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刻苦奋斗的精神。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高中接触到这部小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极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的,很需要外界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一、作家作品介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 苦难中的激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苦难中的激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大厂回民中学——魏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快乐。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中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快乐。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流程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而今大家已经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却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走进《平凡的世界》,走进那段苦难中充满激情的岁月----- 1、作品介绍(教师)这是一部被誉为“茅盾文学奖桂冠上的明珠”,这也是一部励志的当代奋斗史,这还是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这更是一部我们高中生不能不看的名著。
2、名人名家对这部书的点评: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平凡的世界》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可以超越它。
我喜欢《平凡的世界》,小说断断续续我看了七八遍,听了小说的连续广播一遍,购买MP3又听了一遍。
它陪伴我一起度过了人生最低潮的时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孙少平、孙少安两个人跟我小的时候的经历是完全一样的,能够从我的心里面引起共鸣。
——潘石屹每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我都觉得给我力量,生活很美好。
——潘石屹“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少平、少安们经历了人生的犹疑、抉择和取舍,想依靠不屈的奋斗改变生活、实现抱负,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是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有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刻苦奋斗的精神。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高中接触到这部小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极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的,很需要外界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一、作家作品介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双水村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
1975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中。
在农村,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
孙少安是贫农出身的孙玉厚的大儿子,上学时考试总是班上第一,学校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怎奈孙家家境贫寒,少安勉强读完高小便回到队里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和父亲一起挑起这副养家糊口的沉重担子。
但少安绝不是平庸之辈,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负,他要通过他健壮的体魄和机敏的心智使他家和全村父老摆脱世代的贫困。
乡亲们选他当了一队的生产队长,连村支书田福堂也不敢小看这个后生一眼。
孙玉厚的大女儿兰花嫁给了外村的王银满,这个好逸恶劳的二流子女婿因倒腾耗子药,眼下正被公社拉到工地上“劳教”呢,拖连得全家都抬不起头。
二女儿兰香和二儿子少平都在上学,家里再穷也得省吃俭用供孩子学点文化啊。
每当提起这个话茬儿,孙玉厚总觉得对不住大儿子少安。
田福堂的女儿名叫润叶,比少安小一岁。
儿时,两个娃娃吃睡在一起,彼此不分你我。
稍大一点,又一同外出玩耍,经常脱得精光泡在河里互相打闹往对方身上糊泥巴。
一来二去,两人都长大了,又一起上了小学,不但在一个班,而且是同桌,成了名副其实的“同桌的你”。
读完高小,少安务农,润叶则到县里读中学去了,毕业之后留在县城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住在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二爸田福军家。
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孩提时代的好友孙少安,对眼下正在县城读中学的孙少平格外关照。
这天,润叶托少平捎个口信,让他哥抽空儿来一趟城里。
细心的少平早已经猜出了个中的奥秘,他很喜欢润叶姐,也非常希望她能成为自己未来的嫂子。
可少安却有点犯难了,他清楚自己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社会地位,他不想委屈了所钟爱的润叶。
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吃官饭的“公家人”,这其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但少安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县城。
润叶告诉他,她二叔给她瞅了个人家,男方是县革委会的另一位副主任李登云的儿子李向前,让少安帮她拿拿主意。
见少安反应木然,急得润叶哭出了声。
此后,润叶几次回村,明里是给学校办事,暗中是来会少安。
可春去秋来,少安依然故我,使润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她在别人说合的婚姻和自由的爱情之间苦苦地挣扎着。
田福堂自然发觉了其中的隐秘,但他不想正面干涉,便使出一招,决定暗中制止事态的发展。
少安从社员的切身利益出发,给每户多分了点猪饲料。
原先田福堂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半依半就,装着不知道。
现在,他决定把此事当做整治孙少安的炮弹打出去,便把此事告发到了公社。
公社认为少安的作法是在明目张胆地带领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
于是立即召开全公社大会,公开批判了孙少安,给孙家老小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孙玉厚虽然不知道润叶正单恋着自家的大小子,但也觉得少安该娶媳妇了,就托弟弟孙玉亭和弟妹贺凤英帮着物色一个。
事也凑巧,贺凤英的娘家那边有个远门侄女还真就不要彩礼,一说合,女方对少安的条件非常满意,这下可乐坏了孙玉厚老两口。
少安最后审视了一下他同润叶的关系,仍然觉得不可能成为夫妻,于是便动身前往山西相亲去了。
一个月后,少安领回来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几乎令双水村所有的人都开了眼界。
及至第二年春节,少安便和这位名秀莲的姑娘结了婚。
孙玉厚两口子如释重负,当然也了却了田福堂的一块心病。
少安的成婚使润叶的内心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翻腾了好久。
她现在正处于感情葬礼后的“忌日”。
对于二妈徐爱云和向前妈刘志英的轮番进攻,她似乎还抵挡得住,但一想起她所敬重的二爸来,润叶也不免犯难了。
原来,田福军和“左”得要命的李登云向来搞不到一块儿,李登云在诸多问题上是凭着他的政治嗅觉压着田福军一头。
有人开导润叶,如果你能成为李登云的儿媳,李登云就不会再同你二爸作对了,这个县城也就成了李田两家联手后的一统天下。
由于对爱情的绝望,加上对二爸的热爱,润叶终于痛苦地答应嫁给向前。
婚后,他们夫妇同室不同床,打一开始便过着几无感情的生活。
少安的弟弟少平在县城学习,几年既漫长又短暂的学习生活有愉快也有痛楚,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抛弃了许多纯属“乡巴佬”式的狭隘与偏见,视野也拓宽了不少。
本来,在同学中,与他处境相近的女生郝红梅对他很好,可郝红梅出身地主家庭,一心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地位,因而渐渐疏远了少平,攀上了干部子弟顾养民,感情上伤害了少平;而共同的志趣,又使少平与田福军的女儿、不同班的同学田晓霞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毕业前夕,郝红梅因无钱购买纪念品赠送给同学,偷了供销社的手绢。
别人将此事告诉了少平,给他提供了一个报复郝红梅的机会。
谁知少平却十分大度,他解囊替郝红梅如数付清了手绢款,从而保全了她的声誉。
毕业了,同学们天各一方,少平回到了生养他的双水村。
恰逢双水村学校办起了初中班,少平便和同他一块儿毕业回村的田福堂的儿子田润生一起,被推荐当上民办教师。
这时的少安已经当上了父亲,秀莲为他了一个大胖小子。
转眼到了1978年初,少安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们的家乡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如今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便凭直觉依葫画瓢,把他所领导的生产队也划成了几个农业作业组,搞起了“小承包”。
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立即引起了大队、公社乃至县里一些领导的恐慌,最后,地区革委会做“终审判决”:坚决制止双水村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
正月十五,农村闹秧歌,田福军也带着妻子、女儿回到了乡亲们中间。
见到少安并没有被压垮,他很欣慰,便拍着少安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鼓励道:“好好干吧,我相信农村不久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后来,少安又承包了公社快要倒闭的砖厂,赚了钱的他出资重修了双水村小学,在竣工的那天,县乡领导还亲自参加了“落成典礼”。
可是,少安的妻子这时却患上了肺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似乎都让少安感受到了。
故事发生在1975年贫瘠的黄土高原。
黄原地区原西县高一(1)班的农村学生孙少平,常常咀嚼着贫困带给自己的自卑和痛苦。
由于同病相怜,他和班上最贫穷的女生郝红梅的关系密切起来,但不久,红梅疏远了少平,原来她被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班长顾养民吸引住了。
为此,少平的好友金波带人狠狠揍了顾养民一顿。
两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少平最重要的收获是认识了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的女儿田晓霞。
田晓霞读书很多,思想活跃。
她还经常借《参考消息》等报刊给少平阅读,使少平能用比较广阔的目光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高中毕业后,少平和村大队书记田福堂的儿子润生一起成为了双水村学校的民办教师。
孙少平的大哥孙少安6岁那年,就跟着父亲孙玉厚进山砍柴。
在参加全县升初中考试的几千名考生中,少安名列第三被录取了。
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的到来,也完全结束了。
父亲在他面前痛哭失声,而他却对父亲说他可以凭着劳动,供养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念书。
少安的爱情生活是既痛苦而又幸运的。
他与田福堂的女儿润叶青梅竹马,感情很好。
但自己辍学务农,润叶却在县城教书,地位的悬殊使少安最终选择了山西农村姑娘贺秀莲。
润叶听到少安结婚的消息,伤心欲绝,嫁给了她并不喜欢的李向前。
时间大踏步地迈进80年代,广大的国土之上,到处都能听见冰层的断裂声。
省委书记乔伯年将改革开放的精神传达给各级干部,随即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在这个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受外面世界的强烈诱惑,他来到黄原城闯天下,成为一名很能吃苦的、地道的揽工汉子。
但少平稍有空闲,仍会拿起书来读几页。
通过不断读书,少平认识到,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
一天下午,少平在电影院门口邂逅了田晓霞。
晓霞的父亲已升任黄原地委书记,晓霞也正在黄原师专读书。
尽管地位悬殊、晓霞还是被少平那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征服了。
他们约定每周六见面一次,爱情的绿苗在两人心中逐渐生长。
晓霞毕业后分配到了省报当记者。
在离开黄原城前,她与少平共同游玩了古塔山。
聪明的晓霞借一个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在树荫深处,少平紧紧地抱住了晓霞。
为了谋生和结束流浪生活。
少平决定去大牙湾煤矿当工人。
在这里,他和师傅王世才一家的关系相处得很好,王世才妻子惠英的善良和儿子明明的淘气总让少平有到家的感觉。
晓霞来过几封信,信里对少平依然一往情深。
后来,晓霞借采访的机会来看望少平,少平说他准备献身煤矿事业,并打算报考煤炭技术学校。
晓霞觉得自己更深地热爱这个掏煤的汉子了。
但不幸的是,不久,田晓霞在抗洪第一线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英勇牺牲了。
师傅王世才为救徒弟安锁子,也被钢梁夺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