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设计
连续退位减法-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教学重点1.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4. 教学准备1.课件。
2.课本和练习册。
3.合适的教学工具和学习材料。
4.教师准备好讲解的问题和例子。
5.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1.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标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逐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2) 观察分析1.展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14-6”。
2.请学生观察这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找到几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找到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即将被减数的个位数退位到十位数,再从十位数中减去十位数。
4.随机选择几个学生,让他们解释自己的方法并演示计算。
5.补充说明连续退位减法有时也叫做“离散退位”。
(3) 理论讲授1.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强调连续退位减法可以使减法的过程更加简便明了。
(4) 练习1.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几组对练。
2.逐一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纠正他们的错误以及不当的计算方法。
(5) 拓展1.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谜题,让学生通过使用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6. 总结与提高1.完成本节课的学生应该能独立进行简单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
2.在课后布置适当的任务,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连续退位减法的适用范围,并进行讨论与分享。
7. 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练习。
2.如果练习册中的练习完成后还有时间,可以尝试解决老师提供的数字谜题和问题。
3.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连续退位减法的适用原则和方法,并制作记忆卡片或海报,方便复习和记忆。
8.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或调整的地方?2.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如何?3.下一节课需要针对哪些内容进行加强或深化教学?。
退位减法教案通用10篇

退位减法教案通用10篇退位减法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数学教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连续两次退位)。
(2)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通过活动的体验,体会学*的乐趣以及增强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1、电脑演示情景:前年夏天,潘老师家花了3120元钱买回了一只1、5匹的美的空调。
今年夏天,潘老师家又买回了一只1、5匹美的空调,价格是1980元。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归纳整理。
3、导入新知3120–1980二、探究新知领悟算法1、独立尝试计算3120–1980,遇到困难可以求助旁边的同学。
2、把自己的算法与同伴交流。
3、投影展示成果(1)投影学生的算法,并指名说说算理。
(2)达成共识后讨论连续退位减法的关键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连续两次退位)》。
4、同学们通过合作,计算出潘老师今年买空调的钱比前年买的少了1140元。
从这个信息中,你还想到了什么?三、独立计算1、课件演示:今年夏天,潘老师家买了一台空调花了1980元,还买了一只价值498元的.微波炉,买空调比买微波炉多花多少元?2、独立做一做。
3、投影反馈学生作业。
4、比较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万以内的减法连续两次退位)四、活动体验寓练于乐1、数学门诊部9 1 2 5 2 1 6—6 4 3—3 5 4 02 7 9 1 6 6 62 、选择礼物(每件礼物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做对了才可以取走礼物)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封信一张画527—348 4720—651 8216—7493 6573—3890四、回顾全课揭示课题这节课就快结束了,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这堂课内,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能为这节课的内容添上一个课题吗?生说后,师板书课题。
退位减法教案(精选12篇)

退位减法教案(精选12篇)退位减法篇1第1课时【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9十9 9十2 9十5 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9十( )=14 9十( )=159十( )=16 9十( )=17]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十法(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第三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第三案)(三年级数学上册P22-2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3.使学生掌握被减数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1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2.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或者课件演示)80-7=35-8=63-4=26-7=42-5=43-6=32-9=65-9=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54-21=79-37=65-2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减法,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导游小精灵准备带我们一起去美丽的云南玩玩。
2、欣赏云南的三大主要景点。
(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出示:主题图)师:你知道云南的哪些地方呢?下面我们小精灵提供的旅游线到美丽的云南看看吧!简单介绍:美丽的云南有三大著名景点。
昆明的石林:是由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的森林。
大理的三塔寺:由三座塔而得名。
丽江的玉龙雪山:山峰终年积雪。
(指导学生看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他们的旅行路线。
他们从什么地方出发?(昆明)准备怎样走?(先经过大理再到丽江)他们一共要行多少路程?他们现在到达了哪里?(大理)已经走了多远呢?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到丽江还有多远?)师:我们把他们的行程路线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学生板演)谁能再说说这个线段图它表示的意思。
(指名讲解)师:怎样列式?学生列式,教师板书:517-348=3、提出学习目标:(1)、先估算大约是多少千米? (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500 – 300 =200500 – 350 =150520 – 350 =170520 – 350 =170(2)、出示学习目标:A、知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1、小组个人展示。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导语:连续退位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是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当被减数的某一位不够减时,需要从较高的位借位,将其退位,并在当前位减去借位的数值。
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减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原理;2. 学会使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原理;2. 连续退位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如“小明有3元钱,买了一个苹果,花了1元,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发现减法运算中可能会出现退位的情况。
2. 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连续退位减法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图示和举例说明。
例如,使用两位数减法的算式,展示如何退位,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退位。
3. 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例计算,演示连续退位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让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加强对方法的理解。
例如,通过计算54-28的过程,展示如何从个位退位到十位进行减法运算。
4.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应用能力。
例如,“小明有48个糖果,他分给小红18个,分给小兰23个,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
5.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他们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并提供即时的反馈。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困惑的地方进行辅导。
6. 总结提高:让学生总结连续退位减法的规律和方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个别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针对性地给予个别评价和建议。
2. 组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连续退位减法(三位数减三位数)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案例一、迎合学生“好玩”心理,创设旅游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教材创设的“美丽的云南情境”改成“小导游聪聪带我们三年三班同学去延吉—长春---北京旅游的情境”,这样学生以贴近自己身边的事物为要主要场景,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节课,让学生在解决自己游玩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中学习、探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需要,在解决实际游玩问题中学习。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解决乘车问题”“解决长春到北京有多远的问题”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从而产生学习计算的需要。
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三、引导学生积极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时,因为有二位数减二位数的基础,于是我便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尝试着计算。
让学生在积极的知识迁移中,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比较中,发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四、注意加强估算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
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加强估算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解决“长春到北京有多远”时,我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
学生计算完,自主比较发现估得最接近准确数的估法,进一步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2. 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过程。
3. 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过程。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续退位减法的意义。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 课堂讲解: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过程,举例说明。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连续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全面评估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水平。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工资等。
2. 举一反三:让学生尝试其他类型的退位减法,如连续进位减法等。
3. 探索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续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教师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连续退位减法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
-巩固阶段: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如口算、笔算、游戏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应用阶段: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4.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升。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动力。
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纠正错误。
2.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辅导。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4.对于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退位减法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万以内数加减法(连续退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夜深了,弯弯的月亮出来了,田野里静悄悄的。
老鼠们来到田野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树枝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
2、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当它看到野鼠时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
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3、根据图中猫头鹰一家每月捕鼠只数统计表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活动一
1、要求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应怎样列式(指名学生说出算式:205—106)(1)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交流估算:把205看做200,把116看做100,200-100=100,205-116≈100)
(2)、学生独立试做。
(学生先独立思考算法,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有的可能会想到用估算;有的可能会想到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3)、遇到困难(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小组讨论解决计办法(可用计数器拨一拨)。
(4)全班交流。
用计数器拨一拨。
让生边拨边说先在计数器上拨205,再减116,个位上5减6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在十位上退1在个位上当10,此时个位上是5+10=15,15-6=9,十位上是9-1=8,百位上是1-1=0 列竖式计算。
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1 915
2 0 5
- 1 1 6
□9
(5)、结果正确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引出验算)
(6)、同学们的方法就是多,一道题能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同学们,你比较喜欢哪种算法呢?
2、自主解决740-596= 405-276=
活动二
1、要求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300-116)
(1)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方法独立试算
(2)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想得的算法有:
估算:116 接近100,300-100=200,所以300-116 大约是200。
列竖式:个位上0-6 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学生在列竖式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办法,再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新知。
生边说师边板书计算过程:
2 9 10
3 0 0
- 1 1 6
1 8 4
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 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2、自主解决:200-137=600-348=
活动三
回顾总结:做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师重点强调:当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借1当10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61页第3题,火眼金睛辩对错。
让学生自主判断竖式是否有错,错在哪里?
2、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