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幼儿读物爱国故事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一陽一(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一奴一的名将。
汉朝的大将军。
西汉初年,北方匈一奴一屡为边患。
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一奴一的侵略进行反击。
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
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一奴一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一奴一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一奴一10万余人。
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
他说:“匈一奴一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一爱一国激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
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一奴一的卓著功绩。
儿童读物是指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知识读物、连环画、游戏样式读物等的总称。
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一般指从出生到成熟(青年初期)的过程,也有一些学者从胎儿期开始进行研究。
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表现为身长、体重、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上面是翰翰说设计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育儿资料,希望给大家有所帮助!!!。
《大汉战神:霍去病传》读后感

《大汉战神:霍去病传》读后感(精选13篇)《大汉战神:霍去病传》读后感篇1《大汉战神:霍去病传》真实记录了霍去病波澜壮阔、纵横大漠的辉煌一生,书籍封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几个大字,更是展示了大汉王朝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
翻开书页仔细品读,仿佛置身荒野大漠,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更展示了他不拘泥于儿女情长的家国情怀。
霍去病一生从无败绩,短短几年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后世无数军事将领的毕生追求。
17岁的他,带着八百轻骑兵长途奔袭,直抵匈奴老窝。
初出茅庐便一战封侯,震撼寰宇。
19岁的他,一骑绝尘,纵横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拓展了大汉王朝的.疆域版图,也打通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道路,从此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21岁的他,再次深入漠北,这是大汉王朝与匈奴的最终一战。
只见少年将军旌旗一挥,汉朝将士们纵横大漠、马踏匈奴,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兵锋直至贝加尔湖,匈奴被迫远遁逃亡漠北。
至此,匈奴再也没有了进犯中原的能力,并逐步湮没于历史之中。
霍去病的一生犹如一颗流星,虽璀璨夺目但又转瞬即逝。
在23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因病去世,这对大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华历史来说,都是莫大的遗憾。
在人们心中,他一直都是那个鲜衣怒马、目光如炬的少年将军,永远是长安城内最耀眼的那颗星辰。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两千年前的少年将军大破匈奴,保卫汉朝子民不受外敌侵扰,至此流芳百世,受万世敬仰。
当今世界局势变化莫测,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应胸怀远大梦想,燃烧青春,勇敢追梦,不负韶华。
《大汉战神:霍去病传》读后感篇2读完《大汉战神:霍去病传》,我被这位年轻而英勇的将领深深打动。
霍去病,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汉武大帝时期的辉煌,更彰显了一个年轻将领的智勇与豪情。
霍去病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少年时期的英勇善战,到成年后的南征北战,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
他带领的军队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辛弃疾和霍去病

辛弃疾和霍去病刘绍本看上去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辛弃疾和霍去病,这两个人相距一千多年呢。
一位是南宋的大词人,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
一辈子坚决主张抗金,自身官职低微,却连遭主和派的打击,退落东南。
有《稼轩长短句》600余首存世,书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未酬的悲愤。
另一位是距现今稍远些的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对其专有记载,名为霍去病,以其受封“票姚校尉”,史上又称“霍票姚”,他与卫青常被连称为“卫霍”,“竖子争传卫霍名”。
后来,借这个名字来专指功大位高、守边立功的武将,唐朝诗人杜甫称赞他“汉朝频选将,应拜霍票姚”。
这一对文臣和武将,怎么就搅和到了一块儿呢?细读可以发现,缘由就在两个人的名字上,“去”“弃”疾病,多么符合当前国人的急切心愿。
有个文史民俗学者,懊悔腊月的时候,贴在自家门口的春联抢早了,如果稍晚些,就改贴门神。
像往昔过年,请来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把门,威风凛凛,气度不凡。
当然,今年就得有劳于辛弃疾和霍去病。
“门神门神挎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魔鬼就是突然袭来的新冠病毒。
回顾我们这个民族发展历史,屡遭磨难,天灾加人祸,都敢侵犯和闹事儿。
太远的时候不说,就在霍去病征战的西汉,饥馑和瘟疫总在民间施虐不断。
这种由病原体(指的是细菌、霉菌、病毒、病原虫等)传染引发的疾病,比如肺结核、麻风、天花、伤寒等等,时有传播和流布,当然,祛邪去病也就成了民族期盼吉祥安康的心头夙愿,为后辈子女命名时,少不了将避祸免灾的好词儿用上。
读《汉书》时可知:“夏月暑時,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严助传》)患者剧烈地上吐下泻,腹痛难忍,再由霍乱弧菌传染四处,成为急性的肠道瘟疫,被染者四肢痉挛冰冷,产生休克。
后世称这个叫“虎烈拉”,真是像凶蛮的老虎一样,见人就吃。
尚不知西征的军阵当中,可否有此疫情传播,但在“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司马迁语)的霍将军内心所记挂中,也许就有之。
卫青与霍去病汉朝的战争英雄

卫青与霍去病汉朝的战争英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而在这个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是两位备受赞誉的战争英雄。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对汉朝的贡献使他们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
本文将从他们的背景、战绩和影响等方面介绍这两位战争英雄。
一、卫青的背景及事迹卫青,字文则,是汉朝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
他出生于南阳,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
卫青的家庭对他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他自幼聪明好学、机智勇敢,对于军事战略也有独到的见解。
卫青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他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战役并且表现出色。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对抗匈奴的战争。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一直不和,两者经常发生激烈的战斗。
卫青在匈奴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多次击败了匈奴的进攻。
除了勇敢的战斗精神,卫青还以谋略著称。
在战役中,他总能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决策取胜的关键。
他熟悉地理环境,善于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战术布阵,以保证军队的胜利。
二、霍去病的背景及事迹霍去病,字文则,是汉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战争英雄。
他生于匈奴贵族家庭,与卫青不同,他的成长环境并不富足。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霍去病年轻时被选入汉朝的王府,接受严格的军校教育。
他学习刻苦,练就了卓越的马术和射箭技巧。
他还学习了医术,懂得如何治疗和护理伤员。
这些才能为他日后的军事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霍去病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担任过骑兵指挥官,并且多次率领军队击溃匈奴的进攻。
他优秀的指挥才能和对战争形势的洞察力使他成为了汉朝的战略家。
三、卫青与霍去病的贡献与影响卫青与霍去病的战争英勇事迹为汉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战争胜利保卫了汉朝的安全。
匈奴是汉朝的重要威胁,他们经常采取侵略行动,卫青和霍去病的战争胜利,使汉朝能够稳定发展。
其次,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为之后的将领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他们在作战中展示的创新战略为后来的军事战术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最后,他们的事迹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卫青和霍去病的读后感

卫青和霍去病的读后感读完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超燃的古代英雄大片。
先说卫青吧,这老兄可真是个传奇。
他出身低微,本来就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珍珠,谁能想到最后能发出那么耀眼的光呢。
他就像是那种默默努力,然后突然惊艳所有人的励志典范。
卫青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稳准狠,面对匈奴那些来势汹汹的敌人,他就像是一个冷静的棋手,匈奴的那些小伎俩在他眼里就跟小儿科似的。
而且他还特别能带着兄弟们一起打胜仗,他手下的士兵肯定都觉得跟了个超棒的老大。
每次看到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我就想象着他穿着铠甲,拿着武器,眼睛坚定地盯着前方,大喊一声:“兄弟们,冲啊!”那场面,简直帅爆了。
再说说霍去病,这小年轻更是不得了。
感觉他就是那种自带主角光环的人,年少成名,简直就是军事天才啊。
他的作战风格就像一阵狂风,迅猛无比。
他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带着他的骑兵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直地刺向匈奴的心脏。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一出口,那气魄,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无比绚烂。
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而且每次冒险都大获全胜。
卫青和霍去病就像是大汉王朝的两把宝剑,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他们两个放在现在,那就是超级偶像啊,还是那种靠实力说话的偶像。
他们让我明白了,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有勇气、肯努力,就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而且他们那种爱国的情怀,真的特别让人感动。
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代,能跟着他们去打匈奴,那肯定也是一件特别酷的事儿,哪怕当个小兵,估计也能跟着沾光,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呢。
这两位英雄的故事就像酒,越品越有味道。
霍去病-为国不顾家

霍去病-为国不顾家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为国者终不顾家”。
这当然不是说,报效国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说,当国家更需要自己的时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弃个人和家庭的幸福。
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很多的。
其中霍去病就是其中的一个。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霍去病-为国不顾家的故事吧!为国不顾家汉代有个青年将领叫霍去病。
他16岁就参了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
别看他年纪轻,却英勇善战,能指挥成千上万的骑兵步兵,屡建战功。
有一次,他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深入敌后几千里,打败了敌人。
后来他和卫青分兵两路,和匈奴进行决战,终于击退敌人,使国家的北方消除了外来的威胁。
汉武帝加封有功将士,让他和卫青共同担任大司马,统率全国的军队。
霍去病少年从军,为国出生入死,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从不追求享乐。
汉武帝为他建造府第,给他优厚的待遇,他却说:“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能顾自己的小家呢?”因为长年征战,霍去病得了重病,2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他把短暂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使人民享受了安宁。
人物简介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人物评价司马迁:“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我心目中的英雄霍去病作文800字

我心目中的英雄霍去病作文800字示例文章篇一:《我心目中的英雄霍去病》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闪耀的星辰,而霍去病,在我心中,是那最璀璨的一颗。
我常常在想,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呢?是那些拥有超能力拯救世界的虚构人物吗?不,霍去病这样真实存在过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就像一阵狂风,席卷了匈奴的营帐;他宛如一把利刃,直直地刺向敌人的心脏。
霍去病出生于一个并不平凡的家庭。
他的舅舅卫青,那也是汉朝赫赫有名的将领。
可霍去病并没有躺在舅舅的功劳簿上。
他呀,小小年纪就胸怀大志。
那时候,匈奴屡屡侵犯汉朝边境,百姓们苦不堪言,生活在恐惧之中。
霍去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让咱汉朝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你看,这是多么大的抱负啊!他初次征战的时候,才仅仅十七岁。
十七岁啊,放到现在,很多人还在学校里懵懵懂懂地读书呢。
可霍去病就已经带着八百骑兵,深入敌境。
这就好比一只初生的小老虎,闯进了一群野狼的地盘,那得多危险啊。
但霍去病怕了吗?他可没有。
他勇往直前,就像一道闪电,在匈奴的地盘上左冲右突。
最后,他斩杀了众多匈奴兵,还俘虏了不少敌人。
当他带着胜利的消息和俘虏回到汉朝的时候,整个汉朝都沸腾了。
人们欢呼着,雀跃着,都在说:“这霍去病可真是个小英雄啊!”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场景,汉武帝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着霍去病归来,脸上满是欣慰和骄傲。
汉武帝对霍去病说:“你这小子,真给朕长脸啊!”霍去病则恭敬地回答:“陛下,这都是微臣应该做的,匈奴不灭,臣誓不罢休!”这一番对话,多么振奋人心啊。
霍去病打仗可不光是靠勇猛,他还有着非凡的军事谋略。
他不像那些只会蛮干的将领。
他懂得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迷惑敌人,如何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就像下棋一样,他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精妙。
他率领着大军,在茫茫大漠中行军。
那大漠的环境可恶劣了,漫天的黄沙,水源也非常稀少。
可霍去病和他的士兵们没有退缩。
他就像一个引路人,带着士兵们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关于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关于霍去病的爱国故事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是中国汉朝时期著名的将领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之一。
他在东汉武帝时期,在遥远的西域战场上,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边疆安全,英勇抵抗匈奴的侵略,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霍去病在他的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非常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发展和安全问题非常关注。
在年轻的时候,他曾参加过汉军对匈奴的战斗,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天赋,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赏识。
但很快,他便被派往它国任职,后来被司马迁推荐,成为了汉武帝的统帅,率领他的军队在西域边疆上与匈奴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与匈奴的战斗中,霍去病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带领他的部队开发出多种新战术,在初期摧毁了匈奴作战的核心力量,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但此时匈奴部队还未全力出战,他们伺机而动,埋伏了一批侍卫,企图突袭汉军的大部队。
在形势危急之际,霍去病率部挺身而出,坚决打败了敌人的突袭,从而稳定了军心,同时也让敌人收放不定。
接下来,他发动攻势,先后攻破了敌人的三个营寨,一步步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
最终,他在马琐镇上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中,彻底击败了匈奴的部队,守卫了祖国的国门,获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并被封为了开国元勋。
霍去病的一生,无愧于他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所应有的光芒和辉煌。
他是一个爱国的民族英雄,是一个自强不息、善战如神的战斗将领,更是一位难能可贵的高尚人士。
他的爱国精神和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后来历史上影响深远,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看霍去病这一位传奇人物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他所取得的荣誉和成就,完全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没有任何外在的机会和条件。
他的成功,源于其盡心盡力地為祖國奉獻,并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正是这种顽强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之一,也让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人所追思和传颂的典范。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像霍去病一样,曾经经历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骠骑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抗击匈一奴一的著名将领,大将军卫青的外甥。
在卫青的影响下,霍去病自幼就勤奋好学,擅长射箭、骑马、击刺等,从小一便向往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成为和舅舅卫青一样居功至伟的大将军,报效国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漠南之战打响。
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主动向武帝请战,跟随卫青出征定襄。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剽姚校尉”,统领八百名骑兵。
霍去病从这时便开始崭露头角,并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
他率领八百骑兵,纵马驰骋在茫茫大漠,一路远程奔袭数百里,孤军深入匈一奴一腹地。
黄昏时分,霍去病发现了匈一奴一人的营地,他当即带领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杀敌两千多人,活捉匈一奴一单于的两个叔
父。
首战告捷,霍去病和部下全身而退。
这次战斗令霍去病脱颖而出,汉武帝因此对他赏识有加,立即封他为“冠军侯”,以表彰他的勇一猛果敢,功冠三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河西大战爆发。
汉武帝发动了第六次北伐匈一奴一的战争。
这次,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率一精一锐骑兵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一奴一。
十九岁的霍去病不负众望,带着他的铁甲骑兵在千里大漠里长途奔袭,六天转战匈一奴一五部落,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霍去病在皋兰山激战匈一奴一,并斩杀匈一奴一二王,活捉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和都尉等,歼敌近九千人,并且缴获了匈一奴一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汉军大获全胜,武帝闻讯喜出望外,决定乘胜追击,收复河西。
霍去病一鼓作气,收复了河西平原。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是威震四方,令匈一奴一人闻风丧胆。
两场河西大战后,浑邪王听说因自己战败,单于要处置他,于
是率众投降汉朝。
汉武帝怕匈一奴一人以诈降方式袭击边郡,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
霍去病率领一万汉军轻装简从渡过了黄河。
正在营帐中坐立不安的浑邪王听到霍去病已经快到营地,慌忙带领手下部将列队出迎。
刚走出营门,就只见汉军如波涛般翻滚着往营门直压过来,浑邪王本能地往后退了几步。
浑邪王定睛一看,为首的是员年轻小将,身穿黑色战甲,头戴红缨盔,背后的红色披风如云飘舞,身后一面威风凛凛的“霍”字大旗在晨风中迎风飘扬,啪啪作响。
浑邪王手下一看到那杆大旗,队伍中立马引起了不小的一騷一动。
“霍”字旗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一股恐惧之感油然而生。
有不少人惊恐地大叫道:“霍去病!是霍去病!”一时间人马纷乱,呐喊声遍野。
浑邪王拔一出长刀,一声怒喝:“休要妄动!”谁知众人根本不理会浑邪王,一些本就不属于浑邪王部落的将领,纷纷上马准备逃走。
他们大声地叫道:“霍去病一定不会放过
我们,一定会杀了我们的,不想死的就杀出去!”
霍去病坐在马上,冷冷地看着浑邪王和哗变的兵将。
部将上前问是否前去受降,他沉声答道:“其他人等不动,你们随我来!”于是,霍去病带着几十个人,向着营门疾驰而去。
浑邪王一看,就几十个人,心里一闪念:如果杀了霍去病,我就是匈一奴一的大英雄了,单于就不会再怪罪我了吧?
转眼之间,霍去病就到了浑邪王面前。
清晨的太一陽一刚刚从草原上升起,霍去病的身上流一溢着金色的一陽一光,如战神般倚马而立,那种一言不发却能将眼神里的冷静和掌控一切的霸气表露无遗。
这样的眼神浑邪王看在眼里,使得他刚冒出的逆反苗头马上烟消云散——不是不想,是不敢。
霍去病端坐马上,高声问道:“浑邪王,你可是真心降汉?”
浑邪王心跳加快,手心里冒出了冷汗,连忙答道:“将军,我浑邪王部一心向汉,只是有些部落反悔降汉,还请将军处置。
”
霍去病一点头:“好!”他一马当先,冲进混乱人群之中,斩杀
不愿降汉士卒八千余人,制止了一騷一乱。
从此,河西走廊正式并入了西汉王朝。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大战打响。
霍去病率五万骑兵,打败匈一奴一,战功甚至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
从此,匈一奴一被彻底赶出大漠,以后数十年内无力侵犯汉朝边境。
霍去病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遗憾的是,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
但他“匈一奴一未灭,何以家为?”的报国之心令人叹服,成为后世将领的楷模。
一爱一国故事" alt="霍去病的一爱一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