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辨识方法。

2. 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运用病句辨析和修改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病句的辨识方法:划分句子成分、主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

3. 病句的修改技巧:添删改换、保持原意、符合语法规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引发学生对病句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病句的基本类型和辨识方法,讲解病句修改的技巧。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辨析和修改病句。

4.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句的基本类型、辨识方法和修改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辨析和修改病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病句辨识和修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病句辨析和修改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长期跟踪: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病句使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1. 病句案例库:收集各类典型的病句案例,用于教学示例和练习。

2. 病句辨识与修改手册:提供病句辨识和修改的详细指导,方便学生查阅。

3.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优质的文章段落,供学生练习病句辨析和修改。

4. 在线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和互动交流的空间。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辨识方法,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病句的修改技巧,尤其是对复杂句子的辨析和修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病句的基本类型和辨识方法。

2. 第3-4周:讲解病句修改的技巧,并进行练习。

3. 第5-6周: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辨析和修改病句。

4. 第7-8周: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句第一章:病句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1.1 病句的定义1.2 病句的分类1.3 病句修改的意义和重要性1.4 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第二章:常见病句类型及其特征2.1 成分残缺2.1.1 缺少主语2.1.2 缺少谓语2.1.3 缺少宾语2.2 成分赘余2.2.1 用词重复2.2.2 词义重复2.2.3 句子重复2.3 搭配不当2.3.1 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2.3.2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不当2.3.3 副词与动词搭配不当2.4 语序不当2.4.1 词语顺序不当2.4.2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2.5 逻辑混乱2.5.1 自相矛盾2.5.2 语义含糊2.5.3 指代不清第三章:抓住关键词识别病句3.1 关键词的概念3.2 关键词在病句识别中的作用3.3 如何抓住关键词3.4 关键词提取实例分析第四章: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践技巧4.1 通读全文,判断正误4.2 划分句子成分,查找病因4.3 结合语境,判断逻辑关系4.4 抓住关键词,识别病句4.5 修改病句,优化表达第五章: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1 课堂练习设计5.2 作业布置与要求5.3 教学反馈与评价第六章:修饰成分残缺与多余的病句辨析6.1 修饰成分残缺6.1.1 定语残缺6.1.2 状语残缺6.1.3 补语残缺6.2 修饰成分多余6.2.1 定语多余6.2.2 状语多余6.2.3 补语多余6.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七章:关联词误用与缺失的病句辨析7.1 关联词误用7.1.1 关联词搭配不当7.1.2 关联词位置不当7.1.3 关联词使用重复7.2 关联词缺失7.2.1 缺少并列连词7.2.2 缺少转折连词7.2.3 缺少递进连词7.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八章:语态和时态错误的病句辨析8.1 语态错误8.1.1 主动语态误用为被动语态8.1.2 被动语态误用为主动语态8.1.3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混合使用8.2 时态错误8.2.1 过去时与现在时混淆8.2.2 将来时与现在时混淆8.2.3 完成时与进行时混淆8.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九章:情态动词和助动词误用的病句辨析9.1 情态动词误用9.1.1 情态动词词义混淆9.1.2 情态动词搭配不当9.1.3 情态动词时态错误9.2 助动词误用9.2.1 助动词与情态动词混淆9.2.2 助动词使用不当9.2.3 助动词缺失9.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十章:综合练习与实战演练10.1 综合练习设计10.2 实战演练安排10.3 学生作业批改与反馈10.4 教学总结与提升第十一章:常见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病句辨析11.1 错别字11.1.1 形近致错11.1.2 音近致错11.1.3 意义相近致错11.2 标点符号错误11.2.1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11.2.2 标点符号位置错误11.2.3 标点符号缺失或多余11.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十二章:语序不当的病句辨析12.1 词语顺序不当12.1.1 词序与语法规则不符12.1.2 词序与逻辑关系不符12.1.3 词序与习惯用法不符12.2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12.2.1 主语、谓语、宾语顺序不当12.2.2 定语、状语、补语顺序不当12.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十三章:指代不清和歧义的病句辨析13.1 指代不清13.1.1 代词指代不明13.1.2 指代关系混乱13.1.3 指代内容重复13.2 歧义13.2.1 词语多义导致歧义13.2.2 结构复杂导致歧义13.2.3 上下文信息不足导致歧义13.3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十四章:英语语法特殊结构的病句辨析14.1 倒装句14.1.1 完全倒装14.1.2 部分倒装14.1.3 倒装句的误用与修改14.2 强调句14.2.1 强调句的基本结构14.2.2 强调句的误用与修改14.3 虚拟语气14.3.1 虚拟语气的用法14.3.2 虚拟语气的误用与修改14.4 实例分析与修改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提升15.1 课程回顾与总结15.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5.3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提升15.4 作业与练习的优化设计15.5 后续教学计划与目标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围绕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复习辨析修、改病句教案

高考复习辨析修、改病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方法。

2. 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练习,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辨识病句的方法:划分句子结构、逻辑分析、语感审读等。

3. 修改病句的原则:保持原意、调整结构、符合语法规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辨识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练习,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病句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原则。

3. 练习:布置一些病句辨识与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练习心得,分享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修改病句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病句,进行分析与修改。

2. 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提高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1. 教学中要注意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句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句的特点,提高辨识能力。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病句类型,互相学习修改方法。

3.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修改病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病句辨识和修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病句知识的掌握情况。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判断和修改常见的病句,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病句的修改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保持原意,符合语法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修改方法。

2. 难点:辨析和修改复杂病句,避免修改后句意发生改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让学生尝试辨析和修改,引发学生对病句复习的兴趣。

2. 知识梳理:回顾和总结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修改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病句的知识。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病句案例,让学生学会辨析和修改病句。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心得体会。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辨析和修改病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病句修改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常见的病句,进行辨析和修改。

2. 写一篇短文,尽量使用正确的句式,避免出现病句。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病句辨析和修改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学习和掌握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方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修改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修改病句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独立修改病句。

3.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独立辨析和修改病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典型的病句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练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句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常见病因。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和修改病句。

难点:掌握病句的病因及修改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若干个病句案例。

2. 准备相关病句修改技巧的资料。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病句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病句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病句修改的兴趣。

2. 讲解病句类型及病因(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曾遇到过的病句,并尝试分析其病因。

(2)教师总结病句的基本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和常见病因。

3. 修改病句实践(1)教师给出一个病句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因,并提出修改方案。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病句修改技巧讲解(1)教师讲解病句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引导学生关注病句中的关键词,学会从关键词入手识别和修改病句。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修改一些病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病句的识别和修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病句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病句的常见错误类型和修改方法。

2. 分析并修改典型的病句案例。

七、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病句的基本类型和常见病因。

2. 讲解病句的常见错误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

3. 分析并修改一些典型的病句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病句的修改方法。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能力。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辨识方法。

2. 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辨识病句的方法:划分句子结构、寻找标志词、逻辑分析等。

3. 修改病句的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保持原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辨识和修改病句。

2. 难点:找出病句的病因,进行准确修改。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句案例,让学生辨识和修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病句的辨识和修改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新闻报道为例,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病句,引发学生对病句的关注。

2. 讲解:介绍病句的基本类型和辨识方法,分析常见的病因。

3. 练习:给出一些病句,让学生辨识并修改。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修改病句的方法和经验。

6. 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寻找病句,并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实际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作文修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病句辨识和修改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3. 通过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病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 推荐一些关于病句辨识和修改的书籍、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提高知识储备。

3. 组织病句辨识和修改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资源1. 病句案例库:收集各类病句案例,供教学使用。

修改病句复习课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修改病句复习课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修改病句复习课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修改病句》复习课学习设计一、复习内容:修改病句复习要求:①让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③让学生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④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二、复习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修改病句。

分析病句的病因。

三、复习时间:一课时四、过程复习(一)谈话导入俗话说:“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生病是一件痛苦的事,一旦生病,我们别无他法,只得找医生看病去。

同学们,你们找过医生看过病吗?那谁能说简单扼要地说说看病的大致经过?学生交流。

相机板书:挂号——医生诊断——医生治疗(服药、手术)医生的本事的确很大,能把病魔除去,让肌体恢复健康,使我们大家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和学习。

你们佩服医生的本事吗?想当一回医生吗?不过,咱们今天治的病可不是身体上的病,而是我们说话、写句子,写文章时出现的鱼病。

你们能当好这个医生吗?真有信心。

(二)指导修改。

1、不过,有本事的医生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就拿中医来说吧,得具备望问闻切(板书)的本领,望就是要善于观察病人的脸色、神色,问,就是要善于向病人提问,闻就是要认真听病人讲述病情,切,要通过号脉来了解病人的身体中的阴阳是否平衡,判断内脏是否有病变,一句话,就是要细心地观察,了解病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可是,在生活中,有些人生了病往往还不知道自己得病了,就像有的同学说错了话,写错了字,自己还不知道呢。

2、这不,有个有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因为没有钱了,就写了一封信给外妈妈要钱,你看,这就是她的家信。

投影2:一封家信你们看了这封家信一定很好笑,你知道那个女孩子的信里有哪些毛病吗?学生交流。

(如错别字。

标点乱用)3、那么,你们在平时说话、写句子、写作文时也出现过哪些语病呢?谁能结合平时学习经历和自己学过的知识说说。

(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组长汇报,老师板书)投影3病症类型①写错别字②用词不当③词序颠倒④前后矛盾⑤成分残缺⑥搭配不当⑦误用标点⑧分类不当⑨重复啰嗦⑩不合事理4、对于这些错误时,我们通常要哪些方法来纠正呢?(补、删、调、换)这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一些特殊的修改符号,谁还记得?(说一说)对,这就是我们的“手术刀”。

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

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

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下面我从课题、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说课题1、课题分析: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水平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

只有熟练把握句子结构,理解常见病句类型、病句的修改原则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才能为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及习作打下基础,才能科学的的应对中考。

2、复习目标①让学生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③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修改病句。

教学难点:查找病句的病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中我所选择的病句,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的是广告宣传语,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几乎涉及了中学里常见的病句类型。

用提示语,举例子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并学以自用,最后结合实际实行拓展延伸,从而表达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语文课的开放性。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初中九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具备了相对应的语文素养,绝大局部学生也具备了辨别语句正误的水平,但缺乏总结性的训练,局部学生仍然会在口语或作文中出现一些语病,而对修改这些病句却束手无策。

四、说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广告语导入——复习病句的修改方法及类型——改病句练习——总结成果(一)创设情境,广告导入。

(1)同学们,现在广告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能够说是无处不在,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些广告吧: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2)你发现了什么?(好多广告都是病句)我以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歌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笑中发现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从日常生活中的事入手,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印象更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慧眼识瑕疵——病句辨析与修改复习课说课稿》,下面我从课题、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课题
1、课题分析: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

只有熟练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病句的修改原则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才能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习作打下基础,才能科学的的应对中考。

2、复习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xx句的类型。

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③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修改病句。

教学难点:查找病句的病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中我所选择的病句,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的是广告宣传语,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几乎涉及了中学里常见的病句类型。

用提示语,举例子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并学以自用,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初中九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语文素养,大多数学生也具备了辨别语句正误的能力,但缺乏总结性的训练,部分学生仍然会在口语或作文中出现一些语病,而对修改这些病句却束手无策。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广告语导入——复习病句的修改方法及类型——改病句练习——总结成果
(一)创设情境,广告导入。

(1)同学们,现在广告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些广告吧: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你发现了什么?(好多广告都是病句)
我以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歌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笑中发现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从日常生活中的事入手,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印象更深。

(二)自主学习,复习修改病句,突出教学重点。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修改病句了,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平常常见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

(学生分以四人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归纳出常见的病句类型,多媒体出示)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a.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
c.语序不当
d、表意不明
e、不合逻辑
f、重复多余
(教师强调指出:病句的类型还有很多,如:不合事理等等)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病句的类型,那么请大家再看这些广告有哪些病句?它们又属于哪种类型呢?
3、教师明确修改病句的原则:改通顺,该准确,少改,不改变句子愿意。

4、引导学生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发现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修改病句: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二提:主干提取。

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

(抓主要动词)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xx、有无新语病
5、特别注意:
教师明确修改病句中常见的句式及词语。

(三)实战演练
聚焦中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题目,并结合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战演练,让学生熟练灵活运用病句知识,掌握答题技巧。

使学生在练中理解,在练中掌握。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种类型题来练习,单句修改,选择题,语段修改。

(四)、课堂小结,突破难点。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怎样修改病句。

谁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1、学生小结(或谈收获):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并概括。

2、老师小结:
修改病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

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

中学生常见的病因一般有“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重复累赘”、“前后矛盾”、“不合事理”、“分类不当”等。

对具体的句子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简单套用某一病因。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作文练习或写读书笔记中告别病句,使用规范的语言。

为了净化语言环境,提高自己,迎战中考,让我们郑重承诺:告别病句,从我做起。

五:总之,在这节课上,我力争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学生能较为积极地参与,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