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调动五官感知来描写景物讲解
写景的观察技巧

写景的观察技巧
观察写景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绘出自然环境或特定场景的细节和特色。
以下是一些观察写景的技巧:
1. 用五官感知: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观察周围环境。
注意细节,捕捉到一切可能被忽视的事物。
2. 注意色彩和光线:观察环境中的色彩和光线变化。
注意不同天气、季节和时间的光线和色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们创造的氛围和情感。
3. 细致观察物体:仔细观察物体的形状、质地、大小和细节。
注意物体的布局、结构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4. 观察自然元素:注意自然元素如云、水、花卉、树木、山脉、河流等的形态、运动和颜色变化。
5. 观察人物和动物:观察周围的人物和动物,注意他们的行为、表情、姿势和声音。
这将有助于营造出场景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6. 注意气候和气氛:观察环境中的气候和气氛变化。
注意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7. 注意环境的细节:注意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细节,例如建筑物、街道、景观、人造物体等。
这些元素将有助于创造出丰富而真实的场景。
8. 用词准确:运用准确和具体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节和特色。
尽量避免使用抽象和模糊的词汇,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9. 培养观察力:锻炼观察力的技巧需要时间和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环境的习惯,不断注意周围的细节和变化,有助于提高观察写景的能力。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
在写景时,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难免单调。
其实,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示例:朱自清在《春》中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1、从触觉上体会:“像是母亲的手亲吻着你”,柔和、温暖,充满著爱意,使人憧憬”。
2、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
3、从感官上体会:“轻风中响起了一曲鸣叫、流水、短笛阴之木的人与自然动听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厌烦”。
扩展资料:描绘手法的其它角度: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把握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人物或事物形象。
3、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4、动态描绘: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描绘。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描绘手法让别曾经堪太语言谦卑搁浅底仅仅种美丽种温润倏让光倒影流转着懵懂纯净……睁眼便拍到满怀冷茶秋风簌簌夏日枝摇曳实渲染着季节慈悲与希冀总喜极泣太少呢喃荷塘盛开沧桑总种清爽归属于总些些事饯行着光背道锐何须在意些喜能领便能够芬芳所光阴花种底悲喜惧扰指尖朵朵寂静欢喜命深处些留恋都句木叶说道誓言总梦轻叩柴扉谁能跨越光阴截拦点点滴滴依水滴石穿能够忘掉都缘晒干些干燥便余些温暖影随行命美丽朝夕流遗落些温润吹起一支柳笛,把春天不含在嘴里,一曲悠扬清新的歌声,从骑着黄牛牧童的嘴中,图形出来一份淋漓尽致的琴声,随风,小巧地沿着竹林,已经开始扩散,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如老友重聚,一切都显得姹紫嫣红般芬芳了出来,于是,春天便别误会而至。
写景的五感技巧和方法

写景的五感技巧和方法
写景时,通过五感来描绘场景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场景。
下面我将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个方面介绍写景的技巧和方法。
1. 视觉,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具体的细节来描绘景色的色彩、形状和光线。
例如,可以用“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金色的阳光”等词语来表达景色的美丽和绚丽。
2. 听觉,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声音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比如,可以描述鸟儿的啁啾、树叶的沙沙声、水流的潺潺声等,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这些声音。
3. 嗅觉,通过描写空气中的气味来丰富场景的描写。
可以描述花香、泥土的清新气息、海水的咸涩味道等,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空气中弥漫着的气味。
4. 触觉,通过描写物体的质地、温度和触感来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真实。
比如,可以描述阳光下的温暖、草地的柔软、风的轻抚等,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这些触感。
5. 味觉,虽然在写景中不太常用,但有时也可以通过描写食物
的味道来增加场景的真实感。
比如,可以描述新鲜水果的甜蜜味道、烤肉的香气等,让读者在想象中能够尝到这些味道。
总的来说,通过五感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文字所描绘的场景,增强阅读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在写景时,可以
适当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写景描写技巧解析

写景描写技巧解析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写景描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通过写景描写,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于环境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作文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析写景描写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一技巧。
二、运用五官感知描写1. 视觉描写写景描写中最常用的就是视觉描写。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貌、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来进行描写。
例如,当描写一片美丽的花海时,可以运用形容词和比喻来表达花朵的色彩和形状,如“五彩斑斓的花朵如同一朵朵盛开的火焰”。
2. 听觉描写除了视觉描写,学生还可以通过听觉描写来丰富写景的表达。
例如,在描写夏日的田野时,可以描述鸟儿的歌声、虫鸣的声音,以及风吹过麦浪的声音等。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夏日的宁静和生机。
3. 嗅觉描写嗅觉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环境的气味。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花园时,可以描述花朵的芬芳香气,或是雨后大地的清新味道。
通过运用嗅觉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写景的美好。
4. 味觉描写尽管味觉描写在写景描写中使用的较少,但它同样可以为作文增加一些趣味和情感。
例如,在描写农田的时候,可以描述农作物的味道,如新鲜的水果的甜味或是农田的泥土的清香味。
三、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1. 比喻描写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可以增加描写的艺术性和表达的深度。
例如,当描写夜晚的星空时,可以使用“银河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横亘于天空”来形容星星的数量和亮度。
2. 拟人描写拟人描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动作,使其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例如,当描写一片风景如画的山谷时,可以描述“山谷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中,山水相依,宛如一对恩爱的夫妻”。
四、运用动态描写1. 时间描写时间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写景的变化和流动。
例如,在描写四季变化时,可以描述春天的花开花谢、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金黄和冬天的寒冷。
通过时间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景物的变化。
写场景作文的五感技巧和方法

写场景作文的五感技巧和方法写场景作文的五感技巧和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希望对你写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成功地写出生动的场景,我们需要运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这些感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场景,感受到其中的真实与鲜活。
一、视觉描写:视觉描写是描写场景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形容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动静等来进行视觉描写。
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美得如同一幅画。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光影的变化。
二、听觉描写:通过描写场景中的声音,可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动感。
例如:“夜晚的森林里传来蛙鸣和虫鸣交错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入睡的世界演奏一场宁静的交响曲。
”这样的描写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森林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音乐。
三、嗅觉描写:描写场景中的气味可以增加作品的细腻度和真实感。
例如:“阳光下的花园中弥漫着花香的气息,让人心情舒畅。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闻到了鲜花的芬芳,感受到了花园的幸福氛围。
四、触觉描写:通过描写场景中的触感,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
例如:“踩在细软的沙滩上,沙粒从脚下流过,带来一丝凉意。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沙滩的柔软和凉爽。
五、味觉描写:对于写有关美食的场景作文,可以用味觉描写来增加作品的味道和质感。
例如:“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每一道菜的味道都令人垂涎欲滴,让人食欲大增。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咀嚼到了美食的美味。
以上就是写场景作文的五感技巧和方法。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创作出更加生动、细腻的文学作品。
记住,充分利用五感细致入微地描写场景,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增强阅读的享受。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相关写作知识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相关写作知识在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描写各种景物,如美丽的风景、繁华的城市、恢弘的建筑等等。
而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些景物,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这些景物的真实存在。
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来描写景物。
比如,当我们描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时,可以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和大小。
比如,“湖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水面呈现出清澈的蓝色,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湖泊的美丽景色。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描述的形象感。
比如,“太阳慢慢地升起,像一个害羞的姑娘露出了她的脸庞。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美丽和害羞。
听觉也是描写景物的重要感官之一。
当我们描述一个繁华的城市时,可以通过描写城市的声音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街头车辆来往穿梭,发出嘈杂的汽笛声和引擎声,人们的喧闹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繁忙的城市交响曲。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听到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嗅觉也是一个重要的感官,我们可以通过描写气味来增强读者对景物的感知。
比如,当我们描写一个花园时,可以描述花朵的芳香味。
比如,“花园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花园中花朵的香气,感受到花朵的美妙。
味觉也可以用来描写景物。
比如,当我们描述一道美食时,可以通过描写食物的味道来使读者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比如,“这道菜的味道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食物的味道,仿佛能够尝到美食的美味。
触觉也是一个重要的感官,通过描写触感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
比如,当我们描述一片森林时,可以通过描写树木的质地和触感来使读者感受到森林的真实。
比如,“森林中的树木长满了茂密的叶子,触摸起来光滑而清凉。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森林的触感,感受到森林的凉爽。
场景描写方法和技巧

场景描写方法和技巧场景描写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生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沉浸于故事中。
以下是一些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1. 五官感官描写:利用五官的感知来描绘场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比如,描述景色的色彩、声音的音调、气味的香醇等。
例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发出微弱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2. 细节描写:利用细节描写来使场景更加真实感人。
通过描写细小的事物、物品或者动作,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子:她戴着一顶由精致珍珠装点的帽子,帽檐下微微露出的一缕秀发在阳光下闪烁。
3. 比喻和隐喻:使用比喻和隐喻来为读者构建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将场景与熟悉的事物相联系,增强读者的感知。
例子:城市的天际线如同一幅巨大的银帆,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温暖的金光。
4. 情感投射:将角色的情感与场景相结合,通过人物的情感体现出场景的氛围。
例子:他站在窗前,望着暴雨中的街道,窗外的雨滴仿佛是他心中的泪水。
5. 时间和季节感:描述场景的时间和季节,使得场景更加具体和有层次感。
例子:在深秋的傍晚,林间弥漫着被落叶踩碎的清新气息。
6. 动态描写:利用动作和运动来描绘场景,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例子:孩子们在河边追逐玩耍,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形成了一幅快乐的画面。
7. 对比和冲突:利用对比和冲突来突显场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例子:在寂静的草原上,一片深邃的湖泊如同一颗蓝色的明珠,与周围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8. 环境氛围:描写场景的整体氛围,包括天气、温度、湿度等,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
例子:夏日的午后,微风吹过,带着远处传来的蝉鸣声,使得整个小镇笼罩在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中。
在进行场景描写时,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描写方法,以创造出丰富、生动的画面,帮助读者更好地沉浸于故事中。
描写场景的技巧与方法

描写场景的技巧与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描写场景是营造氛围、塑造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准确、生动地描写场景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本文将介绍一些描写场景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写出精彩的场景描写。
一、运用生动的细节1.五官感知:对于人物所处的环境,可以通过描写五官的感知来传递细微的情绪和感觉,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脸上,微风轻轻拂过耳畔等。
2.色彩描写:适当地运用色彩描写可以为场景增添鲜明的视觉效果,比如深蓝的天空、翠绿的树叶等。
3.声音描写:场景的声音是给读者带来听觉感受的重要元素,比如嘈杂的市场喧哗声、悠扬的鸟鸣声等。
二、运用恰当的比喻与象征1.比喻:通过将陌生的景物或物体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场景,如柔和的月光如水一般洒在大地上。
2.象征:利用象征手法来凸显场景中的意象,使其更具有代表性和内涵,比如暗示枯萎的树木代表着死亡和凋零。
三、运用动态描写1.运用动词:选择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动词,使场景更加生动和活跃,比如“狂风呼啸”、“潺潺流水”等。
避免使用过于平淡的动词,以增强描写效果。
2.人物行为与场景互动: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行为可以烘托出更多细节,如他们眺望远方、嬉戏玩耍等,使场景更加有血有肉,与读者产生共鸣。
四、运用适当的节奏和句式1.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短句以及句子排布的长度和变化,使描写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阅读的流畅性和视觉冲击力。
2.句式变化:通过适当地使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不同句式,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场景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五、运用感官交织的描写场景描写可通过多种感官的交织来增强读者对场景的感知,如眼睛看到的景象、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皮肤触摸到的质感等。
六、运用自己的感情与感受作者通过自己的感情与感受,将场景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到场景所传递的情绪和意境。
总结:描写场景需要运用生动的细节、恰当的比喻与象征、动态描写、适当的节奏和句式以及感官交织的描写等技巧与方法,同时也需要作者的感情与感受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调动五官感知来描写景物讲解————————————————————————————————作者:————————————————————————————————日期:调动五官感知,提升语言魅力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只想着怎样将一件事叙述清楚,而忽略了描写的份量,结果往往导致文章读起来不具体形象,索然寡味。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五官参与写作法。
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
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在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他感官的。
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我们写作文如果能调动五官感知,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一、启动视觉,摄下事物的精彩瞬间。
视觉,我们依靠它来辨别色彩、形状和动态。
写作时,要充分调动眼睛的观察力,要像一部摄像机,把作文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或者主要人物摄下来,把真实的鲜活的事实纳入视野。
只有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然后摄取最生动、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才能写出生动传神的好文章。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老舍《济南的冬天》)“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鲁迅《社戏》)三句话分别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树尖上雪的形状、航船的动态。
二、启动听觉,让动听的乐曲敲击耳鼓。
听觉让我们感知声响,进而触动心灵。
如何积极地运用听觉有效地进行写作,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获取更多信息的基本途径。
耳朵就像一部录音机,平时就要学会收集各种各样的声音。
既要把社会和生活中的“交响乐曲”录下来,也要把娓娓动听的“单弦独奏”录下来。
社会中的“乐曲”万万千千,要善于用耳朵辨别哪种场景下什么音响最动听,最有韵味。
善于启动听觉,就会让文章在“乐曲”的伴奏下精彩绝伦。
如:“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鲁迅《社戏》)这句从听觉角度写出我在江南水乡宁静的夜色陶醉之感。
再如:“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雨后,山涧的水势更大;夜间,万籁俱寂,白天浑然一片的泉鸣,如今却能分辨出许多层次: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节奏又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作者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组合起来,比之为交响乐——各种乐声交融到一起,并且描写了乐曲的起伏变化,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
听泉的过程无形中也就成了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
三、启动嗅觉味觉,让文章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嗅觉、味觉也让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立体感知事物。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朱自清先生带领我们从味觉感受春花的甜香,从触觉、嗅觉感受春风的和煦、芳香,领略春天的美好。
四、启动触觉,让抽象的事物可感可触。
触觉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本来无形无状的事物或景观具体化,使读者产生真切体验。
如:“忙碌了一天之后,我总爱独自一人迎着风,或沿着田间的小路,或趟着浅浅的河水,漫无目的地踽踽而行。
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像收藏家抚摸自己心爱的陶罐。
当它吹掠过树叶和岩石的时候,也同抚摸我们的面颊时一样充满爱意。
它用好听的声音安慰我们,像一个守在摇篮边的母亲轻吟夜曲。
”(学生习作)这段文字写夏季的风给人带来的愉悦。
我觉得这是人们享受自然的经典之作。
用触觉让人真切地感受夏风的可爱,于清爽中体会舒服,在体贴中感受温馨。
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洋溢在字里行间。
总之,好作文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功能和作用。
平时有意观察生活,积累运用五种感官进行描写的词汇,同时注意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结合。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好文章的天地就越宽,写出的作文也就越生动,越有吸引力。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0年第40期文/包广琴)开放五官感受长城--从分解写景到开放五官一、升格导语第一格讲的分解写景,主要是将眼睛看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分”下来进行详细描写。
但是,观察景物单靠视觉这一感官,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住住难以深刻地感受事物与立体地描绘景物。
我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写景物。
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
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在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它感官的。
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或景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我们观察写景如能开放五官,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二、病文呈现游览长城江苏省蒋王中学高二(4)乔羽这天,我们在北京乘公交汽车到八达岭登长城。
一眼望过去,雄伟高大的长城,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蜿蜒盘旋,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巨龙,一头扎进辽阔的苍穹之中。
正在我沉静在美好的幻想之际,有人喊道:“到长城了!”于是我们就下了车,开始登长城了。
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
”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
我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古长城。
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物,就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大概攀了十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
我顾不上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烽火台前面。
哦!原来这就是古代长城上报警的烽火台。
望着高入云天的烽火台,我的大脑中不禁浮现数千年的边塞烽火与刀兵相接的战争场面,倾刻间就回到了古代筑长城的时代……一阵高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
把我从远古的遐想中唤了回来。
这阵凉风好爽,好舒服,仿佛要替我们把炎热的暑气全都赶走似的。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
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的,就像一幅宽阔无比的画图。
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攀登长城,哪里像是在旅游,简直是在神游啊。
我发现身边城墙垛子呈"弓"字型。
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汉族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时射箭使用的。
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的长城砖砌成的。
脚下铺的全是条石。
听解说员讲,一块条石有几千斤重。
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攀登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
不知什么,天上飘起了几点。
一会儿又没有了。
只见四周只是蓝蓝的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煞是美丽,煞为壮观。
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顿时涌上我的心头!三、病理剖析看得出来,《感受长城》这篇作文表达了作者热爱长城与崇拜长城的思想感情。
但是,好像抒发的感情还不能打动人。
原因在哪里?作者对景物的观察通道还比较单一,只会从视觉方面观赏长城,所以写得比较单调。
观赏景物,还可以从其它感觉方面来欣赏与品味;只要打开五官,就能感受到更加逼真与更加生动的世界。
看来启发小作者学习开放五官,观察景物与写景状物是非常重要的。
师:乔羽你好!这篇《感受长城》写得不错。
是怎么写的?生:还是按照您讲的分解写的。
师:你是怎么分解的?生:我先把整个观赏长城的过程分解为远望长城与近观长城。
师:这是一级分解。
生:我将在近处观察到的景物分解为烽火台、俯视山下、城墙垛子、长城最高处等几部分,这是二级分解。
然后又将烽火台分解为远望的与近观的。
师:对,这是三级分解。
接着你又将近观的分解为实写与虚写两部分,这是……生:四级分解。
师:你分解的基本技巧掌握得还不错。
不过,你认为这篇作文有没有把您攀登长城时的真切感受真正表现出来?生:好象没有?师:观察景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玩味的过程。
如果通过多种感觉途径欣赏景物,将会产生更加美妙的感觉。
生:您说的通过多种途径是指什么样的途径?师:有些人一提到观察都有认为是用眼睛看,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观察方法。
除了看之外,还有听、触、嗅与尝等几种观赏方法。
生:哦,原来观察有这五种方法。
师: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观赏,一种评品,一种玩味,一种体验。
从狭义上来说,观察就是看;从广义上来说,观察则是全方位的,包括看、听、触、嗅、尝等方法。
我们今天讲的观察,是广义上的观察,是开放五官所进行的观察。
如果开放五官,观察景物,将会从立体地全方位地欣赏景物;在此基础上写景状物,所描写的景物将更加生动,更加逼真,更加感人。
生:(长叹)哦!我写《游览长城》,所进行的观察只是狭义的观察,只是从视觉渠道进行观察;没有注意运用其他几种感觉器官。
四、诊治过程虽然小作者认识到观察景物的深刻内涵是观赏、评品、玩味与体验,虽然他区分了狭义观察、广义观察,但是不代表他就能恰当地运用到观察景物与写景状物中来。
所以,直接指导他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师:运用视觉之外的感官写景状物,能给人耳目一新与生动逼真的感受。
朱自清写的《绿》,其中写到梅雨瀑飞到颈项间的一个小水珠,这个小水珠后来怎么样?生:“便倏地一下钻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师:这种描写运用了什么感觉?生:触觉。
师:对。
作者运用触觉描写水珠,把他当时的切身感受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他还说梅雨潭的水“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也是运用触觉。
他写《荷塘月色》,说荷花送来缕缕清香,是用的......生:嗅觉。
师:后来转为“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是用的......生:听觉。
老师,您以前说这里用了通感,就是把嗅觉转为听觉吧?师:对,就是将嗅觉与听觉互通。
写景状物应该注意五官感觉,用足五种方法。
你能否回想一下,当时在观察长城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存在着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的感受?生:(回忆)好像没有过这四种感觉?师:你有没有摸过长城砖?生:摸过的。
师:对,我游长城时也摸过长城砖。
你有什么感受?生:滚烫的,粗糙的。
师:对,夏天是滚烫的。
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冰冷的。
这是就有什么感觉?生:触觉。
师:你那天登长城有没有风?生:到高处好象有风,我已经写在作文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