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广州人探索以商养馆体育产业化之路

合集下载

体育产业商业化与公益属性及运动精神传承

体育产业商业化与公益属性及运动精神传承

体育产业商业化与公益属性及运动精神传承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商业化的背后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与商业化的同时,体育产业也应该保持其公益属性,并积极传承和弘扬体育的精神。

一、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体育产业作为满足这种需求的产业,得到了迅速而持续的发展。

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品牌等商业化运营的机构和品牌层出不穷。

商业化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体育娱乐场所和设施,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效益。

二、体育产业的公益属性然而,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商业化,应当保持其公益属性。

体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娱乐需求,更是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体育产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

比如,体育场馆可以开设免费的公共活动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健康的场所。

体育品牌可以定期举办公益活动,支持弱势群体参与体育运动。

此外,体育产业也可以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三、体育产业传承运动精神除了保持公益属性,体育产业还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体育运动的精神。

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蕴含着团结、坚持、拼搏、公平竞争等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

体育产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达这些精神,让更多的人受益。

首先,体育场馆和俱乐部可以在活动场所设置展板或标语,宣传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体育品牌可以通过赛事赞助、广告等方式,把体育精神融入到产品宣传和品牌形象中。

最后,体育产业机构和运动员可以定期组织公开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向年轻一代传授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四、结语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是当前不可忽视的趋势,但它的商业化本质与公益属性并不矛盾,相反应相互促进。

体育产业在商业化的同时,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益属性,为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广州市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广州市体育产业现状分析

市共 有体育产业 法人单位数 2 4 0 5 0个 ,营业收入 1 2 9 1 . 1 2亿元 , 资 共 1 3 8 6个 , 占5 . 6 9 %, 并按增长 比例 , 逐年增加 。 广州体育 用品生产 产 总额 1 7 1 3 . 9 9亿元 ; 体育产业增加值 1 7 8 . 6 9亿元 , 占全市 G D P比 经营企业 已有数百 家 。 “ 双鱼牌 ”乒乓球器材等 已成 为国际名牌产
2 . 4 、 体 育 用 品业
广州市成功举办 2 0 1 0年亚运会后 ,已经开启 了广州打造与 国
在 2 0 1 0年广州体育产 业法人单位注册类 型 中, 私营企业单位
7 8 3 4家 , 占全市 比重为 7 4 . 1 5 %; 国有企业 位居单 位数第二位 , 际市场接轨的现代化体育产业强市的建 设里程。 据统计 , 2 0 1 0年全 共 1
择。 广州体育场馆数量增 加、 布局 日趋合 理 , 公共体育场馆 管理经营
产业是指具 有某种共 同性的企业集 合。 体育产业是指经体育劳 模式进 一步优化 . 为发展体育产业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2 0 1 1 年广州 务形 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部门。 根据体育产业 的构成 因素 和 市 开展 的市 、 区、 街三级全 民健 身活动及 各类群众性体育 比赛 2 1 0 6
2 0 1 1年 . 广州市举 办国际 、 国内单项 比赛 1 3 1场 , 2 0 1 2年 , 广州 创 新 ; 但必 须继续完善体 育产业相关法规 法律建设 , 为体育产业 的
市举 办国际 、 国内单项 比赛 1 1 6次 。 其 中天河体育场成功承办 4 3 场 发展保 驾护航 。
次高水平赛事 、 大 型文体活动 。 吸引 2 0 0 0人次 的国 内外记者 采访报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体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结合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体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结合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体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结合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体育文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基础,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探讨体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对体育产业市场的影响。

一、体育文化的商业价值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群体影响力。

从古代的体育竞技到现代的体育赛事,体育文化在培养人们身体素质、塑造社会精神和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特殊价值也为体育产业的商业化提供了基础支持。

首先,体育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观众们为了更好地体验赛事现场,会购买门票、纪念品等商品,从而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其次,体育文化可以打造明星品牌。

体育明星在体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形象和影响力可以被商业机构充分利用。

品牌商可以通过与体育明星的代言合作,将其形象与产品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最后,体育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吸引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赛、旅游,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各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都需要体育文化的支撑。

二、体育文化与商业的融合体育文化与商业的融合,体现了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融合中,体育文化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元素,而商业活动则为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首先,体育赛事的商业化是体育文化与商业价值融合的重要体现。

大型赛事为商家提供了广告、赛事冠名和赞助合作的机会,商家则通过这些渠道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赛事紧密结合,实现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的目标。

其次,体育文化的衍生品和周边产业为商业带来了丰富的商机。

以篮球运动为例,与篮球相关的鞋服、装备、纪念品等产品成为了消费者们追逐的热点。

与此同时,各种篮球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周边产业也在迅速崛起。

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探析——基于广州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的思考

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探析——基于广州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的思考
核 心 产 品 门 类 显 示 ,体 育 用 品 主 要 乒 乓球 及羽毛 球
1 1
1 1
67 . 67 .
67 . 67 .
6. 67 7- 33
8. 00 8. 67
是体育服装制造 、体育用具设备制造两个 乒 乓球 台 方 面 ( 表2 见 、表3 、表4)。 塑胶跑 道
体 育健 身业
体 育 中介
【 中图分类 号】G8 — 5 0 0
随 着 广 州 市 经 济 的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和 优 势 , 重视市 场培养 、政策配 套 、 资源配 置 大力发 展广州市体 育产业 。 人们 生 活水平 的不 断提 高 ,改变 生活方 式 等 方面 因素 , 和提 高生 活质 量 已成 为广 大市 民的共 同追 求 目标 , “ 康第一 ” 的生活 观念 已经 深 健
1 8 93
19 92
其 他 0


缺 失数据 0














企 业 创 立 时间 ( 本地 )
19 94 19 97 l9 98 19 99
20 00 2 01 0 20 02
需 求 和广 阔的发 展 空间 , 别是 在 产业 结 表 1),2 %是 以体 育设 施 经 营 为 主 ,虽 特 0
构 优化 和产 业 升级 的大 好 形势 下 ,要借 助 然产 品的经 营模 式 以 自主 品牌 经营居 多 占 亚 运会 举 办的 契机 , 充分 发 挥 区域 及资 源
【 基金项 目】 0 8 2 0 年广 州市体育局委托课题。

体育产业商业化方案

体育产业商业化方案

体育产业商业化方案一、引言体育产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产业商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体育产业商业化的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市场分析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目前,体育产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观赏愈发热衷。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体育产业商业化方案1. 多元化赛事策划通过多元化的赛事策划来吸引不同群体的参与。

策划专业化、多样化的比赛项目,如球类、田径、极限运动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比赛观赏性和吸引力。

2. 品牌建设与推广建立体育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签约知名体育明星、赞助商的支持和广告推广,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号召力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赞助商和合作伙伴。

3.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提供高品质的场馆设施和服务。

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观众观赛体验,增加观众粘性。

同时,通过合理的票务定价和场馆租赁,实现场馆的经济效益。

4. 体育训练与培训机构加强体育训练与培训机构的建设和推广。

建立专业化的训练机构,提供全面的培训服务,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为体育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5. 体育文化推广将体育与文化相结合,提升体育的社会价值。

举办体育展览、主题活动、文化艺术表演等,向公众普及体育知识,增强大众对体育产业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实施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体育产业商业化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

鼓励民间投资,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2. 产业协作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协作,形成联动发展。

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等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发展。

3. 营销推广采取多种营销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广告、品牌合作等方式进行广告推广,增加体育产业的曝光度。

4. 人才培养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练员和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趋势

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趋势

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正逐渐转变为一个拥有巨大商业潜力的行业。

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趋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推动了体育行业的进一步繁荣。

一、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原因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娱乐活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体育产业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产业。

2.市场潜力: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体育赛事、健身器材、运动装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创造了机遇。

3.社会影响:体育在塑造社会价值观、提升国家形象以及增进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和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趋势。

二、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表现形式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赛事商业化: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以商业形式进行,通过赛事门票销售、广告赞助等形式,实现盈利。

同时,赛事的商业化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2.健身休闲产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身休闲产业成为热门行业。

健身俱乐部、健身设备、运动服饰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商业机会巨大。

3.体育教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人们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逐渐走向商业化。

各类体育培训机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涌现,成为体育产业商业化的新亮点。

三、体育产业商业化的挑战虽然体育产业商业化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资金需求:体育产业商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设体育设施、组织体育赛事、培训体育人才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市场竞争:随着体育产业商业化的推进,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保持持续发展,是体育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珠江文体何以走在前列?——大型体育场馆“准公益+_市场化”运营模式炼成记

珠江文体何以走在前列?——大型体育场馆“准公益+_市场化”运营模式炼成记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维护如何走出依靠财政补贴支撑的老路?文体产业链主企业如何切实发挥产业聚合力?近年来,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珠江文体”)通过“准公益+市场化”盘活存量场馆资产,探索出一套“场、馆、园、院”运营管理新模式,为文体产业市场化运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找到了一条新路。

“三个转变”,体育惠民落地见成效聚力实施“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由平台经营向内容经营转变,由实业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珠江文体以“准公益+市场化”不仅开创了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模本期专题TOPIC截至2023年底,珠江文体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已达20个、覆盖全国8个省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

——大型体育场馆“准公益+市场化”运营模式炼成记 文/图 本刊记者 董雷 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江文体何以走在前列?成功举办2024茂名马拉松并中标未来三年运营权2023年珠江文体被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珠江文体专业保赛团队获杭州亚组委高度肯定国企管理2024.596式,还让体育惠民政策实实在在落了地。

一方面,公司通过打造场馆、内容、智慧三大平台,不仅实现了所运营的体育场馆“以馆养馆”,还成功破解了场馆赛后经营管理难题。

广州体育馆自2004年起实现盈亏平衡,并在成功举办九运会之后,又先后被选为亚运会、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篮世界杯等超级赛事举办场馆;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改变长期闲置状态,现已成为广州市“群体通惠民服务示范场馆”;运营的番禺区村级男子篮球赛获评“2022年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准公益+市场化”还还有效助力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减负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运营晋江二体仅3年,就彻底摆脱财政补贴依赖实现盈利,并在未来10年的运营期内将持续与当地政府共享收益。

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推动“准公益+市场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在全国推广复制。

同时,公司依托在全国范围运营的25座大型体育场馆,持续放大场馆的公益性,为当地群众全方位提供公益讲座和体质检测等服务,全面助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与运营

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与运营

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与运营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

在当今商业发展的背景下,体育产业也在不断探索商业模式与运营,以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以期深入理解这一行业的商业运作。

一、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体育相关企业为实现商业价值而制定的商业运作方式和模式。

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体育比赛与赛事、体育俱乐部与队伍、体育用品与装备、体育媒体与广告、体育旅游与健身等。

在体育比赛与赛事方面,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门票销售、广告赞助、转播费用和产品销售等收入。

通过吸引观众、吸引广告商和赞助商的投入,体育比赛与赛事的商业模式得以维持。

体育俱乐部与队伍的商业模式则主要依赖于球员转会、赛事奖金与分成、商业赞助以及球迷会员等收入。

俱乐部通过签约球员、赛事表现和球迷活动等来吸引收入,进一步发展俱乐部。

同时运用合理的经营策略,通过球员的转会赚取巨额收入。

体育用品与装备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销售体育用品和装备来获取利润。

这包括体育服装、运动装备、球具等消费品。

体育用品公司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研发出吸引人的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体育媒体与广告的商业模式主要依托于转播权费用和广告收入。

体育媒体通过购买转播权来获得比赛的转播权,并通过广告投放来实现商业价值。

体育旅游与健身的商业模式则依赖于门票销售、会员费用和旅游消费等收入。

以世界杯旅游、马拉松活动和高尔夫会所为例,运用独特的体育资源和体验,结合旅游和健身需求,创造了丰厚的商业价值。

总体而言,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商业发展和盈利。

二、体育产业的运营策略体育产业的运营策略是指体育企业在商业模式基础上,通过运作手段和策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运营策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上有一种普遍观点:体育场馆就像养不大的孩子。

除了建馆费用高昂,每年的养护费也居高不下。

筹备多年的九运会结束后,广州可算是国内拥有最先进的体育场馆的城市之一。

包括新增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广州体育馆等,广州现拥有体育场馆21 个。

那么,这批耗巨资兴建的高标准体育场馆在比赛后如何善后?如何在服务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的同时做到“以馆养馆”?精明的广州人不敢稍作歇息,开始了场馆经营的艰难探索。

以商养馆向市场要饭吃
新广州体育馆勇吃螃蟹,日常经营交由企业运作
新广州体育馆由企业全面建设经营体育场馆,正式走出政府“包养”局面,这种做法在
广东省尚属首例。

新广州体育馆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政府占90%,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占10%。

政府
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以外,体育馆的日常运作完全由企业承担。

企业则在保证政府的产权之外,承担经营风险,享有经营收益。

此举完全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纳入市场轨道。

在今后30 年,珠实集团将拥有新广州体育馆的经营权,政府不再给予新体育馆经营资金。

相反,从投入运营开始,珠实集团每年要给予政府1000 万元作为体育馆的更新改造费用。

除此以外,从第一年起,珠实集团每年上缴200 万元给政府,上缴费用在头十年里按5%递增,在后20 年按10% 递增。

广州体育主管部门仍有权每年使用体育馆主馆和训练馆40 天。

珠江实业集团总经理冯劲说:“我们对新广州体育馆的发展前景乐观,体育产业经营的
市场相当可为。

”自今年7 月新体育馆投入使用以来,珠江实业下属的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承接各类表演、比赛项目,已经对今后经营模式进行探索。

目前,不少大型表演、比赛都主动与新体育馆联系。

今后,体育馆还将面向全社会开放恒温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多个运动场地。

新体育馆的运动员村正面向社会销售,也卖得热火朝天。

如今,每平方米均价6000 元的商品房,发售仅两个月就卖出了六七成。

针对有人提出的体育场馆经营应以体育为本体进行运作的疑问,珠实的思路是“先养活自己,大家有饭吃,再搞好专业化” 。

另外,投资2.4 亿元的芳村区体育中心网球场,从明年起由东方明珠饮食娱乐集团进行为期10年的经营。

10年间,两片网球场留给运动员训练,14 片场地由企业经营,芳村区体育局每年无偿使用主赛场15 天。

意欲招商建成“聚宝盆”
广东奥体中心正以积极姿态筹划综合经营
新广州体育馆、芳村网球中心已经走向社会,那么其他新建的体育场馆怎么办?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占地约100 万平方米,耗资10 亿元人民币,位于广州市天河东圃现省体委黄村体育基地内,远离闹市与居民区,人流稀少,且公共交通不方便。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旦开始运作,巨额花费便会无休无止。

据悉,目前政府部门正在商讨每年补助该体育中心的经费。

据广东省体育局有关方面测算,体育中心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需要3000 万元;在试运行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电费接近100 万元。

九运过后,奥体中心如何运转才能确保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广东省有关部门正为此密切探讨。

广东省体育局还成立了体育产业处,负责九运场馆的运营。

九运期间负责场馆商业化运作的粤兴公司,就针对奥体中心创造性地推出了出租包厢计划。

顾客每月支付6 万元至30 万元,即能拥有个人包厢,免费观看所有比赛。

目前,粤兴公司已完成了预定运营目标,仅无形资产一项收益就超过1 亿元,而总收益更要达到3 亿元以上。

目前奥林匹克中心正在规划招商引资,兴建网球场、水上运动中心、康体城等系列娱乐休闲设施,以运动会所、散客、团体消费等多种方式综合经营。

现在的山顶公园,也将规划成一处旅游景点,供市民游览、娱乐。

体育娱乐、体育旅游等多种项目经营,使造型飘逸的奥林匹克中心,可望成为广东又一个“聚宝盆” 。

虽然两大场馆的经营都已经开了个好头,但当笔者问及“有没有‘赢利'的把握”时,有关人士的反应都十分谨慎。

毕竟,国内许多体育场馆都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是‘吃螃蟹' 的人”,新体育馆任主任不禁如此感叹。

配套不足发展没后劲
广州市有些场馆运作艰难,原因何在?
现在,广州已拥有了如此多的体育场馆,把建好的场馆交给企业经营可能会是发展的捷径。

广州的政府部门显然也意识到必须将更多场馆推向社会,走体育产业化的道路。

确实,2000 年,市属体育场馆经营创收近5000万元,全市体育人口近40%,市民体育消费每月人均高达100 元。

这些指标均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

广州商业体育就像个气球,吹口气就能涨起来。

可是,不少场馆却处于尴尬局面,面临巨大发展机遇,进行商业化操作仍旧步履蹒跚。

“为什么如此多体育场馆总喊‘人少' 、‘冷清'?那是因为单调。

”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田新德告诉记者,“搞场馆配套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每座场馆增大1/3 的设施配套投资,保证都能人山人海,目前广州体育场馆的配套设施是远远不够。

”田新德举了个例子,面积有100 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只有一家宾馆,如射箭场离体育宾馆足有一公里,市民想买瓶水也得走老远。

“我理想中的广东奥林匹克中心是有老少咸宜的各类活动,让一家人能在里面痛快地享受一天。

”田新德表示,从中心的策划、招标、动工,到坚持建设酒吧、餐厅、娱乐项目等配套设施,一直是他贯彻的思路,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

而同样是水上运动基地,相比于深圳,竹料镇赛艇中心的用地规划红线只局限在比赛场地,发展后劲微乎其微。

为实现创收,某些新建体育场馆希望在场地范围承办一定数量广告,但有关部门就是难以批下来。

据了解,近期,有关部门拟放宽体育设施的使用审批权限,除了新建增置体育设施、改
变场地总体规则须报市规划部门审批外,体育场馆内部用房的使用、体育行政部门形式审批权可交由场馆掌握。

经验篇:灵活建馆为经营埋伏笔
世界各国尝试多种方法解决“老大难”
为了解决场馆经营这一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

除了国际上流行的“以商养馆” 等做法,如利用职业比赛支撑场馆运作外,不少体育场馆采取国家与民间资金共同负担。

如法兰西体育场是1998 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场,其中53% 利用民间资金,47%由国家负担,作为回报,政府由承包体育场工程的3 家公司联合组成管理公司,委托管理公司对体育场经营管理30 年,此后仍归国家所有。

国外还有一种通用的建馆方式,即场馆建设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搭建临时建筑,用完一拆后又变回原状,尽量做到少消耗资源。

曾经在日本福冈举办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中,任何一名取得比赛冠军的运动员都将成为在
那个游泳池里游得最快的人,他们无需担心自己的纪录会被别人打破,因为比赛用的玻璃纤维泳池是特别为世锦赛而修建,赛后将立即被拆除。

据悉,这次阳江为九运会搭建的海陵岛银滩沙滩排球场,比赛后也已被全部拆除。

还有,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设计,也为运动会结束后提供了多样化的经营方式,从覆盖系统、天花的变换到能够收卷的人工活动草皮。

如加拿大天拱巨馆、日本的福冈巨馆等,利用可动、可开启式屋盖系统增加比赛的全天候性,甚至从可动屋盖发展到屋面、坪面均可开启。

如日本的大阪巨馆利用升降式可变天花系统,并有透光、遮光两种可能,从而适应体育、展览、音乐会、仪式等各方面的要求。

除场地尺寸的变化外,还有场地面层的变换。

日本大阪巨馆在由棒球转换为其他比赛时,为尽快收起人工草地面层,采用人工草皮收卷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