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

合集下载

莱阳附近的旅游景点

莱阳附近的旅游景点

莱阳附近的旅游景点莱阳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辖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本文将为您介绍莱阳附近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

一、云山风景区云山风景区位于莱阳市区以南约7公里处,占地面积达3000亩。

云山环境优美,山势秀丽,景色迷人,是莱阳一处天然的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明代建造的牌楼、云岩庙、五龙潭、岛石、王石庙等景点。

其中,云岩庙是云山风景区的核心,建于清朝,供奉着观音菩萨。

漫步在云山中,山林间清新的空气和细腻的景色,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二、荔枝沟风景区荔枝沟风景区位于莱阳市以南20公里处,距离市区较近,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壮丽的瀑布等各种自然景观。

特别是每年的夏季,这里的荔枝成熟,香气扑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景区还设有吊桥、木屋等设施,供游客休息和观光使用。

三、崂山风景区崂山位于莱阳以东约8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崂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山上有很多古迹名胜,如崂山顶的悬空寺、峰门等。

此外,崂山还以完美的生态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而闻名,是众多游客放松身心、休闲度假的理想地点。

四、流亭古镇流亭古镇位于莱阳市辖区境内,是一处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镇。

这里保存着众多明代至清代的建筑,并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

流亭古镇的街道两旁是石砌的民居,各具特色,古香古色。

穿梭其间,仿佛可以穿越时光,感受到古代的氛围。

古镇还有很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

五、大河口海滩大河口海滩位于莱阳以北约20公里处,是山东省最长的海滩之一。

海滩上细沙洁白、海水清澈,海景迷人。

这里的海浪平缓,适合嬉水和海边散步。

此外,大河口还有水上运动设施,如帆船、滑水等,吸引了很多水上运动爱好者。

夏季,这里成为避暑和娱乐的好去处。

六、东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东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莱阳市南部约30公里处,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

登州府莱阳县的历史变迁(1)

登州府莱阳县的历史变迁(1)

登州府莱阳县的历史变迁【莱阳县志】登州府辖1州、9县,计有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文登县、海阳县、荣成县,治所蓬莱。

莱阳县在府南二百五十里。

东至宁海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平度州界九十里,南至即墨县一百里,北至栖霞县界五十里。

东南至大嵩卫城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胶州二百四十里,北至莱州府一百八十里。

广二百里,袤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登州府二百四十里,西南至济南府八百三十里,西北至京师一千八百里。

莱阳,在唐朝时唐庄宗为了避其祖“国昌”讳,改昌阳为莱阳(以城在莱山之阳,故名。

旌旗山古名莱山)。

清雍正时期,割莱阳县东部之行村、嵩山、林寺三乡即卫城置海阳县。

又将青山乡划归宁海(今烟台市牟平区)。

民国时隶属山东省。

1940年莱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到1945年全境解放,分为莱阳、莱东、五龙、莱西南四个县,属南海专区。

1950年后合莱东、五龙两县为莱阳县,合莱阳、莱西南两县为莱西县,属莱阳专署。

1958年后属烟台行政公署。

1983年后属烟台市。

1987年4月撤县设市,由烟台市代管。

也就是说雍正前的登州府莱阳县就是现在的海阳、莱阳、莱西、再加上宁海的青山乡,雍正后登州府莱阳县就是今天的莱阳和莱西两地。

莱阳县的乡社和坊迎仙乡众水社、王宋社、淳于社、萧家庄社、房疃社、五龙社、陶漳社、废坊社、吕疃社、官庄社望石乡玩底社、房屋社、大林社、榆山社、瓦马社、埠上社、南务社、堑头社、寨头社、店上社、平兰社凤山乡胡城社、石水社、大夼社、横岭社、鲍村社、浮山社、薛村社、曲坊社、蒲里社、庵里社、田村社行村乡坊头社、长涧社、辛安社、埠前社、于推社、寺头社、朱吴社、沽头社、三驾社、牛根社、苇薗社、庶村社林寺乡黄山社、长沙社、台城社、高埠社、仓山社、废城社、石现社、坛山社、长榆社、神前社嵩山乡嵩潜社、城阳社、于朋社、盘石社、廒上社、白水社、路疃社、竹金社青山乡垂柳社、崮头社、灌水社、嵩林社、石但社旌旗乡石山社、北马社、小平社、沐浴社、火山社、西留社、石桥社、朱姜社、大平社、赤山社、埠西社、初家庄社、白藤口社义潭乡金刚社、沙埠社、龙湾社、台头社、古河社、大河社、神头社、泊子社芝山乡岭上社、西馆社、志霞社、辛庄社、泥牛社、寨庄社、都里社、板仓曲社嵯峨乡白庙社、曲庄社、众水社、团汪社、荆山社、孙太社、辛庄社、冯北社、岭前社、望埠社、北黄、谭山社长清乡许村社、牛埠社、会河社、寨里社、王城社、峪泉社、孙受社、会里社、庄扶社桃花乡小里社、双山社、王璧社、神山社、葛村社、汀村社、辛庄社、由家庄社、张管寨社贤古乡朱毛社、埠阴社、坎下社、毛家埠社、刘家庄社在城六坊忠正坊、宣化坊、杏坛坊、迎仙坊、贤古坊、东北关。

七真圣地

七真圣地

七真圣地遇仙派祖庭:萊陽縣遊仙宮、牟平遇仙宫马钰:今萊陽縣遊仙宮即師登真之所也。

【游仙宫1951年废,现建为莱阳宾馆。

】【全真庵又名全贞庵、全真堂,在马钰故宅——双鹤府的南园。

亦名遇仙宫,后改为马氏祠堂。

其址位于现牟平城内顺正里村(原文化一中院内)】南无派祖庭:寧海棲霞觀、洛南朝元宮谭处端:今寧海棲霞觀,即其故居。

洛南朝元宮,乃師登真之所也。

【朝元宫,唐名通玄观,位于东都洛阳敦化坊,在洛水南岸外廓城。

北宋太宗时,敕改名集真观,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敕改名万岁朝元宫,简称朝元宫,金代以后改称栖霞宫,为洛南著名道观。

】通玄观唐洛阳城内敦化坊(今洛南栖霞宫)随山派祖庭:洛陽長生萬壽宮、武官靈虛觀刘处玄:今洛陽長生萬壽宮,即雲溪三井洞;武官靈虛觀即其故居,師登仙之所也。

【刘处玄为洛阳留下一个地名——三井洞。

这个地名今天在瀍河回族区仍然沿用着。

刘处玄在云溪观修道,招来不少弟子。

大家想为师父扩大居室,便合力凿崖。

不料,一天正凿着,忽然听到“咕咚”一声,洞壁被凿穿了,露出一个黑洞,却是一口古井,里面有水,闪着波光。

众人见了,都感惊讶,刘处玄却笑道:“不奇!离此不远处还有二井,乃我宿生修炼之所也。

”众弟子一看,都是黄土,哪有水井?他们试探着继续开凿,果然又打通二井。

此事蹊跷,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来看的人络绎不绝,云溪观从此便被唤作三井洞了。

】云溪观北宋洛阳城东北(今洛阳十一中)三井洞金洛阳城东北(今洛阳十一中)龙门派祖庭:棲霞縣太虛觀、磻溪長春成道宮、京師大長春宮丘处机:今棲霞縣太虛觀即其故居,磻溪長春成道宮即修真之處,京師大長春宮即登真之所也。

(太虚观历有变动,一名太虚宫,一名滨都观,又名滨都宫。

成道宫,原名长春观改磻溪观,后奉诏改名磻溪宫,有《重修磻溪长春观记》、《重修磻溪长春成道宫记》。

陈时可撰《燕京白云观处顺堂会葬记》云:“长春大宗师既仙去,嗣其道者尹公,乃易其宫之东甲第为观,号曰白云,为葬事张本也。

莱阳古典八大景观

莱阳古典八大景观

莱阳古典八大景观1、七子联峰莱阳南部的娘娘群山是莱阳的四大山脉之一,峰峦相连,如一架巨大的屏风矗立在南海边。

群山的形势是一母七子,娘娘山居中,高峻挺拔,林木葱荣,视野空阔。

山巅曾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天后娘娘庙,如今山顶上古庙的遗迹犹存。

主峰周围的七座山,人们把它看成她的七个孩子,流传了很多母子相依的传说,后来这里就成了莱阳的一景“七子连峰”。

行旅之人经过此地,看见这的山景,听到这母子深情的传说,都会想起自己家中的母亲,兴起无限的幽怨。

2、旌旗晓霁旌旗山,古名"莱山",位于莱阳城北偏西十五公里处,海拔三百一十五米。

莱阳城就是因地处莱山之阳而得名的。

旌旗山,是旌旗群山中独拔而起的主峰。

东接龙门,南连嵯峨,高大为市北诸山之首。

旌旗山为莱阳境内的名山,它以苍松翠柏,紫烟瑞云而取胜。

山中古松参天,山泉叮冬,清凉幽爽,是避暑胜地。

清代大诗人宋琬曾造茅于山峰间,结庐攻书。

他在《旌旗别业》一诗中写道:"白日无旷照,细泉多奔流,时闻骤雨过,出门听已收。

坐卧荒草间,飒然疑凛秋。

"旌旗山,俗称"争气山"。

传说,有两个山头,是弟兄两个,都不高,但二人都争着比试高低。

一日傍晚,一个牧童,在山下放牛,忽听两山在说话,兄说:"我是哥,永远要比你长的高!"弟说:"今天夜里比比看!"第二天早晨,村里人起来一看,大雾散去,两山果然拔地而起。

现在我们看到的旌旗山,一山二顶,并足而立,从前峰的肩头可见后峰的顶首。

哥儿俩好象仍在比试高低呢。

旌旗山,二峰并足,周围群山环抱,星罗棋布,高低上下,如千军万马露营扎寨,宿霭飘荡,宛如旌旗。

古人有诗悦:"阵容罗列寂无言,细柳威严不敢喧。

最爱晓岚留宿霭,翩翩彩帜列平原"。

说那阵容的威严,连见风就动的柳枝都不敢喧哗。

旌旗山,明朝年间,就列入莱阳八景之一,名曰:"旌旗晓霁"。

莱阳旅游景点

莱阳旅游景点

莱阳旅游景点
莱阳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1. 莱阳文庙:建于明朝,是莱阳市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之一。

文庙内有许多古代文化的珍贵遗物,是了解莱阳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2. 莱阳海滨风景区:这个风景区位于黄海之滨,是一个拥有美丽沙滩、清新空气、碧蓝海水的理想度假胜地。

游客可以在沙滩上尽情玩耍,嬉戏,还可以尝试各种水上运动项目。

3. 沙河生态旅游区:这个旅游区位于莱阳市北部,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游客可以徒步旅行、钓鱼、观鸟等活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妙体验。

4. 莱阳红色旅游区:这个旅游区位于莱阳市中心,以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展示了莱阳人民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历史。

游客可以参观红色旅游区,了解莱阳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5. 莱阳古城:这座城市是明代城墙的遗址,是莱阳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古老的街道,游客可以了解莱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古老的气息。

这些旅游景点是莱阳市的珍贵财富,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莱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 1 -。

莱阳值得去的景点

莱阳值得去的景点

莱阳值得去的景点
莱阳是一个历史悠久馆内藏品丰富,展示了莱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果。

湖面宽广,湖水清澈,湖中有一座小岛,上面建有亭台楼阁,景色秀美。

在这里可以划船、垂钓、赏景,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莱阳卫城:莱阳卫城是莱阳的历史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古文化遗迹,是莱阳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领略莱阳的历史与文化。

4. 莱阳文庙:莱阳文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建于明代,是莱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是莱阳旅游的必去之地。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氛围,了解莱阳的历史和文化。

5. 莱阳丁公遗址:莱阳丁公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聚落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和历史遗迹,是莱阳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文明,感受莱阳的历史与文化。

莱阳有许多著名景点,包括博物馆、湖泊、古城、文庙和遗址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莱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是莱阳旅游的宝贵财富。

来到莱阳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些景点,可以深入了解莱阳的文化和历史,感受这个城市的魅力。

1 / 1。

坛庙

坛庙

坛庙10建工五班范林忠一.坛庙的内涵坛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建筑文化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坛庙在形式上是建筑,而在内涵上是文化,是以一定的建筑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它是“一种介于宗教建筑与非宗教建筑之间,具有一定国家宣教职能的建筑。

坛庙建筑中供养对象是天上神仙或已升天的人间伟人;有一套敬神的仪轨及节日;崇拜的目的是求福保安,这些特征与宗教要求是相类似的。

但它又不完全是宗教建筑,因为在坛庙中没有类似僧、道、阿訇等宗教职业者;也没有宣传神佛信仰义理的经书、道臧等。

”[1]坛庙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学范畴内的一类建筑,更进一步说是与儒家道统相关的一类祭祀性建筑,更多的具有国家宣教的职能。

中国古代社会除以“礼”来制约各类建筑的形制之外,同时还有一系列由“礼”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庙、坛、祠等均属于这类礼制建筑。

二.坛庙的种类坛庙从建筑本身的性质上可以分为皇家坛庙和普通坛庙两类。

皇家坛庙是帝王家对天、地、祖先等对象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

普通坛庙多数为民间祠庙,它们遍布城内外。

与皇家坛庙比起来,民间祠庙在数量上成倍超出,而在建筑规模与等级上则大大不及,表现出更多的随意与朴素。

坛庙从建筑的形制上可以分成坛与庙两个大类,坛就是祭坛,庙就是祠庙;而坛和庙又可以细分成更多的种类。

本文以建筑形制的特点来讨论坛庙的分类。

1.祭坛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坛,祭场也,从土,亶声,徒干切。

”原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

在我国古代,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所以就有了“祭坛”的名称。

但在盟誓、朝会、封拜大的时候,古人也经常筑坛行事以此表示郑重,例如当年刘邦就曾筑坛聚会,拜韩信为大将。

后来,坛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祭祀性建筑;规模由简而繁,体型随祭祀对象的特征而有变化,或是圆形,或是方形。

现存的祭坛都很有代表性,以其祭祀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神秘的寺庙之旅山东佛教名刹推荐

神秘的寺庙之旅山东佛教名刹推荐

神秘的寺庙之旅山东佛教名刹推荐山东佛教名刹推荐寺庙,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人们对于宁静、智慧和神秘力量的向往。

山东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片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佛教寺庙。

这些寺庙既是精神信仰的寄托,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将向您推荐几个山东佛教名刹,带您一起踏入神秘的寺庙之旅。

一、法海寺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法海寺,是山东省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其建筑庄严肃穆,保存完好,同时又融入了山东的传统建筑风格。

法海寺内供奉着著名的法海大和尚,该寺庙也因此而得名。

进入法海寺,即刻被周围的静谧环境所打动。

寺庙内有各式各样的佛像,其中以金色佛像最为庄重肃穆。

可以在修行者们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佛教的禅修法门,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二、曲阜孔庙虽然曲阜孔庙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但佛教在其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孔庙内部分区域专门用于供奉佛祖释迦牟尼。

这种文化融合,使曲阜孔庙成为山东少见的佛教与儒家文化交融的典范。

漫步在曲阜孔庙中,您可以欣赏到传统建筑瑰宝、碑廊和经典的文化景观。

而且,庙内还设有佛学讲座,提供佛教文化的普及和宣传。

无论是对佛教还是儒家文化的爱好者,曲阜孔庙都是不能错过的地方。

三、报恩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报恩寺,是山东省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有一座古塔,名为涅槃塔,是这个寺庙的镇寺之宝。

在报恩寺的庄严气氛中,人们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之中。

报恩寺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批准的弘扬佛法的寺庙之一。

在寺庙内,您可以参加举办的佛教法会,体验传统佛教寺庙的庄严仪式,聆听佛法的智慧与教诲。

四、碣石山碣石山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被誉为山东最美的佛教名山之一。

山上有多座庄严肃穆的佛塔,其中以摩崖造像最为著名。

这些佛塔和佛像,不仅展示了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和慰藉。

登上碣石山,您可以一览山东半岛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与智慧。

这里是修行者们寻求宁静与内心平衡的理想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阳古代坛庙寺观情况後土廟。

在縣治西南,明正統七年,游仙宮提點李志源建。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里許,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

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建,久廢。

先農壇,在縣治東北邑厲壇東里許,清雍正四年奉詔建,道光間圮,今遺址尚存。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明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

正統八年,知縣郭敏重建,久廢。

邑厲壇。

在縣治東北里許,明洪武八年,知縣賈則智建,郭敏、張惟重修,久廢。

旗纛(dao)廟。

舊在縣治東演武廳後,清初廢。

火德廟。

在南城門上,清知縣石可章、沈鎬茅、方廉邑人劉子道等先後修,民國二十年廢,今遺址尚存。

真武廟,有二,一名北極,一名玄帝。

一在城內關帝廟東,金大定初建,明永樂二年,知縣李泰重修。

一在北門外,明嘉靖八年,邑人張理建。

民國20年廢。

三官廟。

有三,一在舊城隍廟後,一在遊仙宮內,一在南關西街,民國二十年俱廢。

八臘廟。

在縣治西五里之馬山埠,明成化十五年,參政邢表檄建。

清邑人李韟(同“皋”)、知縣費元衡重修。

民國二十年廢。

東嶽廟。

一稱天齊廟,在遊仙宮內,元元貞元年,縣尹王能建,清咸豐十一年,邑人劉振甲重修,民國二十年廢。

遊仙宮。

在縣署西南,金皇統間建,元至正十七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

中爲三清殿,左右爲三官、真武殿,後爲玉皇殿,前爲龍虎殿,又前爲大門,民國二十年廢。

城隍廟。

在縣署東。

洪武二年,縣丞陳建建,中正殿三楹,左右耳房各如之,正殿前爲左右廊,廊前爲馬殿,五楹,殿西爲旌揚祠,又西爲客廳,廳前爲陳公祠,後爲花園,殿前左側爲室三楹,又前爲福謙門,其左側爲感應門,門南爲孤魂所,所東爲戲樓,右側爲廟戶室,前爲重門,又前爲牌樓,牌樓前爲大門,嘉靖九年,邑人趙淇等,萬曆三十一年知縣蔡蘿齊重修。

清知縣張可立,鍾賡起、瑞森暨荆培蕙、刘玑等又重修。

民国十八年废。

马神庙。

在縣治西藥王廟右。

清道光九年,邑人董育昕等重建。

民國二十年廢。

文廟。

舊在縣治西南,唐會昌年間創建。

(其遺址在現在的城廂衛生院)大德三年,縣尹王革奉詔重修,六年,縣尹程珪並建師生講授宅舍。

元末又毀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賈則智,縣丞陳奎仍元之舊而增葺之,嗣後相繼不廢。

至嘉靖34年,牛木山乃大撤腐朽,彌加修飾,萬曆九年,程時建繼之,山木建者:先師殿五楹。

即今大成殿也,左右爲東西庑,各十一楹。

前为戟门,即今大成门也,左右为神厨、神库,各四楹,又前为櫺(ling)星门,门之前为泮池,泮池前为大成门,即今额为“圣庙”者也。

先师殿后为明伦堂,六楹,东时习斋,西日新斋,堂后为敬一亭,东为馔堂,西为馔厨,外儒学门。

其前山木建者:启圣祠,在先师殿西南(宋大中祥符四年,封孔子父为齐国公。

庆历八年,诏于圣殿后立庙。

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启圣王,立启圣祠。

明嘉靖9年,去王封,清雍正元年,易崇圣,后追封五代皆王爵,合祀一祠)嘉靖十三年知縣周大桂也。

後山木建者,名宦祠三楹,在先師殿東北。

鄉賢祠三楹,在戟門前西南,萬曆九年知縣程時建也。

萬世宗師坊,在先師廟壁之南,萬曆二十一年邑人孫旬等也。

尊經閣,在敬一亭後,萬曆40年,知縣文翔鳳也。

忠義孝悌祠,三楹,在名宦祠後(清雍正二年,詔於先師廟內建),清雍正知縣莊錕也。

其或重修,則萬曆44年知縣賀自鏡、清康熙40年趙光榮也。

其或專修先師殿,則崇禎年間,邑人左懋第捐銀百兩。

康熙9年,教諭劉偉、知縣萬邦維捐俸,48年知縣李昌,乾隆10年王業岦(li)。

19年陳(音nao),嘉慶9年王恩注,吳端明,道光30年張涵,凌泰盤。

光緒7年嚴品鈁。

宣統元年朱槐之。

啓聖祠,則清順治13年,知縣張可立也,戟門,則崇禎年間,邑人宋應亨捐資。

順治2年,知縣石可章,康熙4年訓導李華蔚,乾隆10年知縣王業岦也。

櫺星门,則清嘉慶12年,知縣宋宥寬。

泮池,則康熙四年,教諭張嚴。

敬一亭,則順治18知縣鄒知新捐20兩。

久圮。

名宦祠,則康熙19年知縣吳瑾捐俸也。

其或改移,則萬曆初,廢泮東書院爲教諭廨。

而徙啓聖祠於先師殿後,舊明倫堂故址也,至民國十七年爲土寇及刘军占据,遂多为残毁。

22年军退,未遑修葺。

关帝庙。

有2,一在旧城隍廟東,明永樂17年,縣丞馬貴建,邑人唐有褚、祝太、初理仁等重修。

一在縣西門外,元初建。

明萬曆二十九年,知縣蔡夢齊重修。

清知縣李際春、江泓源、趙光榮、季一德、萬卓、李奉翰、李铄、傅錕又先後重建。

民國20廢。

文昌祠。

在西門裏,舊爲小祠,清康熙初,知縣林沖霄、萬邦維增修,久廢。

文昌閣。

在城東南隅,明萬曆30年,知縣蔡夢齊建。

清知縣趙光榮、郝大倫、章寅、傅錕、朱槐之先後重建。

東平王廟。

在縣治西5里之馬山埠。

元延祐間知縣韓夢昌建,明知縣郭敏、參政邢表重修。

民國20年廢。

劉猛將軍廟。

在縣署西南,清雍正4年,敕各省府州縣建。

藥王廟。

在縣西門外、關帝廟西偏。

清康熙47年,知縣趙光榮建。

道光28年,李铄重修,民國20年廢。

僕射廟。

(望石廟),在縣治東20里之望石山,元至元間重建。

明知縣、邑人于大木、宋迪清、刘宗洛、龙寿长又先后重建。

兴国讲寺。

在县署东南,金皇统年间僧德原建。

至正年间僧弘敬重建,寻毁于兵,僧灵祖重建。

民国20年废,改民生工厂。

三靈侯廟。

在縣東門外。

明正統6年知縣郭敏建。

祀唐宏、葛雍、周武。

成化6年,邑人宋積、清知縣胡三順、邑人譚謨、于延美先后重修。

民国20年废。

三忠祠。

一名速报三司。

在城西门内明洪武11年縣丞董仲達建。

祀宋寇準、包拯、文天祥。

清知縣趙光榮、邑人魯會周重修。

民國20年廢。

鄉先生祠。

在社學內,明成化21年,知縣吳昂建,久廢。

李公祠。

在縣署西,祀鄧州府推官李叔和。

明嘉靖間建,久廢。

楊邑侯祠。

在縣署南,明萬曆39年建,祀知縣楊州鶴。

久廢。

蔡邑侯祠。

在城西門上。

明萬曆40年建。

祀知縣蔡夢齊。

久廢。

吳邑侯祠。

在城西門內,祀清知县吳瑾。

久廢。

趙邑侯祠。

在城西門內,祀清知縣趙光榮。

民國20年廢。

陳邑侯祠。

在城隍廟內,祀知縣陳恩壽。

光緒7年闔邑公建。

民國20年廢。

景行祠。

在東門外迤北。

明成化18年,鄧州府知府張鼐爲邑進士、浙江按察副使宋黼建。

久廢。

徐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難大名府通判徐銘。

久廢。

李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進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鐸。

明嘉靖17年,山東巡撫都御史袁宗儒建。

久廢。

宋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進士長洲知縣陳繼發,久廢。

三忠祠。

在城西門內,祀邑人宋玫、左懋第、沈迅。

久廢。

左公祠。

在縣署西南,祀邑人左懋第。

清康熙40年,山東學政、按察使司僉事徐炯建。

乾隆15年,知縣郝大倫重修。

節孝祠。

在城內真武廟東,清雍正2年建,光緒12年知縣陳慶成、宣統元年朱槐之重修。

民國20年廢。

旌揚祠。

在故城隍廟馬殿內西,同治7年,知縣瑞森建。

內分褒忠、褒義、褒烈、祀捻亂殉難士民、婦女。

民國18年廢。

鬆園庵。

在縣署西,清順治9年,僧寂乘建。

民國20年廢。

劉軍改建子藥庫55間。

白衣庵。

在縣署西南小集街左。

(現在七星路中段,左公祠東)民國20年廢。

丹陽庵。

在遊仙宮西,邑人爲元羽士馬鈺建。

民國20年廢。

修真庵。

在縣署西南,民國20年廢。

孫元君庵。

在縣署西南,邑人爲元羽士馬鈺之妻孫不二建。

民國20年廢。

地藏庵。

在縣署西南後司街北。

明天啓間邑人宋繼發建。

民國18年爲劉軍佔駐。

遂廢。

觀音庵。

有5,一在縣署西南,一在縣署東南,一在楊公祠,一在東城之上,一在城關之南,民國20年廢。

三大士庵。

在縣署西南,民國20年廢。

瑞雲觀。

在縣署西,清末設巡警局。

宣政寺。

統稱小寺(也稱宣政院)在縣署西南百武。

(現萊陽劇院西北,古代六尺爲步,半步爲武。

)《初志》:金明昌間建。

明邑人劉兆文重修。

《碑記》謂:元至正2年建庵,洪武初年易庵爲寺,天順間額曰“宣政”。

嘉靖間知縣牛山木遍毀境內諸寺,唯此幸存。

民國19年廢。

福勝寺。

在縣治北,金明昌2年建,明正統4年僧行錦重修。

久廢,遺址無存。

迎仙觀。

在縣治南10里(現在四真莊村南)金大定間建,北有四真人會髒閣。

唐家庵。

在縣治西北20里唐山東麓。

民國19年廢。

旌陽庵。

在縣治西北25里旌旗山前。

民國20年廢。

三元庵。

在縣治北30里北李格莊,民國20年廢。

興吉寺。

俗稱昌山院,在縣治東南25里昌山村東,民國19年廢。

廣福院。

在縣治東25里寶泉山。

(現在鳳凰山)東麓,明清屢經重修。

民國19年廢。

朱蘭庵。

在縣治東北40里,民國19年廢。

龍門寺。

在縣治東北50里三螺山中。

清初建,民國17年廢。

崇福寺。

在縣治東50里。

金明昌2年建,至正2年修,正統5年僧行震重修。

民國20年廢。

民國20年廢。

靈湖院。

俗稱高家院。

在縣治東南40里,元末建,正德年間重修,民國18年廢。

雲寶寺。

《續志》三教院,在縣治南40里之鳳山。

順治11年建,康熙5年增修。

其後有煙霞洞,西有星子石諸勝跡。

黃金庵。

在縣治東南50里,大夼鎮東南。

清初建,民國19年廢。

初村觀。

在縣治東南50里姜疃镇东北。

民國20年廢。

撤其木石于庵里村建第三区区立第五小学。

今观址犹存。

龙泉院。

俗称北黄院,在县治南50里之院上村,明崇祯间重修,民国19年废。

清淨庵。

在縣治東南70里之馬家溝,民國18年廢。

古臺庵。

在縣治東南75里現龍山西南,以其地有土臺故名。

五龍廟。

在縣治南25里五龍口東,晉時建。

元魏《地形志註》列昌陽古蹟,不詳何時稱爲會仙宮。

《續志》作龍王廟。

民國20年廢。

羽泉院。

俗稱窯山院。

在縣治西北50里小水岔村西,民國20年廢。

院前有羽泉噴涌如珠。

池水庵。

在縣治南20里。

隆慶年間楊希齊、劉崇文建。

民國19年廢。

水月庵。

俗稱荊山庵,在縣治南35里荊山前。

民國19年廢。

東峯寺。

在縣治西南40里小院村。

明時建,今廢。

盧西寺。

在縣治西南40里義譚店村前,明時建,清光緒34年改建爲初等小學。

祇圓院。

在縣治西南45里元莊村後,清康熙戊辰史在、史新民重修。

有木雕佛像甚工。

今廢,像爲村人寶藏。

董埠院。

在縣治西南50里,民國20年廢。

改爲初級小學。

清涼寺。

俗稱石佛院,在縣治西南60石佛院村東。

正統間重修,久廢。

望城觀。

《續志》作王城觀。

在縣治西南60里,(今萊西望城烈士陵園)元時建,邱長春所書真人劉海蟾《入道歌碑》,今強半存。

劉海寺。

《續志》作流海寺,在縣治西南45里,明正統間重修。

寺西有碑文,爲劉師海正之墓。

俗誤爲劉海蟾。

靈瑞庵。

在縣治南60里後寨村。

丹陽觀。

在縣治60里。

金大定間,悟真大師吳志堅建,久廢。

三教院。

俗稱三教堂,在縣治西南70里孫太莊,元至正元年建,明正統及天啓間重修,民國20年廢。

廬山院。

在縣治南80里之廬山。

(現在穴坊鎮廬山村西南山)。

明正德15年重修,民國20年廢。

撤其木石於穴坊鎮建第六區區立第五小學。

潮果寺。

在縣治南90里之陷牛山。

(現在穴坊西賢友村)元至正年間建,明萬曆41年重修,民國19年廢。

洪福寺。

在縣治西70里車格莊東南。

金明昌2年僧其浩建,明宣德9年,僧善海重修。

久廢。

東莊院。

在縣治西北80里上村北,民國21年廢,撤其木石於南墅村建第七區立第4小學。

陰山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