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会计核算比较

香港与内地会计核算比较
香港与内地会计核算比较

外币核算

香港关于外币核算处理的规定较为详细。香港《会计实务准则》第11号规定:

a.企业因外币交易而产生的每项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均按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编表货币单位,也可按实际的外币记账。

b.规定了外汇期货合同及外国子公司报表合并的外币处理方法。

中国内地在《企业财务通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行业会计制度中对外币业务核算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a.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按当时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或按业务发生的当月月初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进行折算。

b.企业各种外币项目(应指货币性项目)的期末余额,须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c.企业发生的汇兑损益,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发生的,计入清算损益;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该资产完工入账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

d.以外币收支为主的企业,,可以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中国内地还是外汇管制,外汇不能自由兑换,官方公布外汇牌价与市场真实汇率有一定的差价,不能真实反映外币业务情况。目前仍没有规定外币期货合同和国外子公司报表折合成人民币的处理方法,而只作理论探讨。

存货核算

1、存货在中国内地的分类有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归类为固定资产外,其余均为库存,但归类为产成品、在产品和原材料。

2、在中国内地,存货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平均、后进先出和分批实际法进行实际成本核算;香港则不接受后进先出和分批实际法,其余方法相同。

3、中国内地,存货按实际成本入账;香港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商业企业的进货费用在中国内地计入当期损益,而香港则不用冲销损益。

4、香港参照年末行业资料或最近购进存货的进价和成本进行比较,对总成本大于市价的计提存货削价准备,中国内地新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这一点有规定,其它行业会计制度则没有,说明内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将更易被外国投资者理解。

内地与香港存货核算的差异来自于对谨慎原则的理解,内地在应用这一原则时仍有所保留,香港则充分应用了这一原则,使其会计核算能更合理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坏账损失的核算

1、中国内地主要有两种核算方法:

a.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

b.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国家规定为3%0-5%0,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为3%。计提方法按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的百分比计算。

2、香港是对所有已知的债权都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公司自行确定。坏账计提范围比中国内地广,包括一切债权,如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应收票据等。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

投资的核算

1、短期投资。中国内地要求按实际成本核算;香港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核算,年末若成本大于市价则应按交易所当天收市价计算短期投资降值准备。

2、长期投资。中国内地要求按原始成本或权益法调整计价,对于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面值的差额,作为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对于股票投资和其它投资,按占股权比例,采有成本法或权益法,不考虑永久性减值准备;香港则要求以成本值减去降值准备,企业每隔一定期限要对长期投资按公平价值进行重估。

固定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的定义

中国内地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国家根据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标准,例如工业企业的标准按企业的规模分为1000元、1500元、2000元三种。

香港没有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对于价值不太大的资产,可一次性计入费用,而不予以资本化。

2、折旧方法

中国内地: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个别高新技术电子企业经财税部门批准可使用年限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法。预计残值在国家规定的10%以内,预计使用年限由国家按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规定不同的使用年限。

香港:折旧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只强调折旧额应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分摊到每一会计期间。折旧年限相对内地较短,残值也较小。

3、固定资产清理

中国内地,待处理的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和清理中的收支余额,批准处理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香港的固定资产损益计入损益表中特殊项目,在税前列支。

4、中国内地把森林、矿山作为固定资产,香港则没有;中国内地把土地作为土地使用权列入无形资产,香港把土地作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的核算

中国内地把无形资产分为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香港认为土地使用权和“租赁土地权利”相似,不作为无形资产,而作固定资产。

香港对专利权和商标权通常由专业评估机构确定其价值,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但商标权和版权可以不摊销,在有降值的情况下,需要有降值的准备。

中国内地对商誉的核算规定为,商誉的计价应经法定的评估机构确定,,只能在企业合并或接受商誉投资时才能评估计价,具体核算操作不明确;香港在《会计指引》第4号规定了商誉的核算方法;商誉是支付购买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其它企业股权的代价高于该股权所代表的有形资产净值及可区别的无形资产的总公平值的差额。它应在预计的受益期内摊销,最长不超过20年,也可一次注销。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商誉,不能记在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账上,只反映在合并报表上,中国内地对此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

中国内地和香港都根据负债的时间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香港还根据短期负债金额的确定性分实值、估值(应付维修费、应付赠品支出)和或有负债(为附属公司提供银行担保);中国内地未作此种分类,因此也无这类核算的规定。企业为职工计提的公益金,中国内地把它作为所有者权益,而香港认为公益金代表公司的法定债务,不会给股东增加收益,应作为公司的负债。中国内地专门规定要设立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香港没有这两个项目。

中国内地对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长期负债的利息支出、外币折算差额在资产尚未交付或虽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香港会计实务准则规定,借外币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其折算差额唯有在折算差额是由于重新折算相关资产时发生的,才允许资本化。借款利息只有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资本化。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中国内地: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资本公积包括:资(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接受捐赠的资产等。盈余公积是指按国家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分为法定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

香港:股东权益分为股本、股票溢价和留存收益三大部分。

香港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非公司企业可按超过10%的比例提取),累计超过注册资本的50%可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公司制企业提取,按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的福利设施的支出,公司制企业按税后利润的5%-10%提取,香港把它作为公司的负债。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等。

2、股票溢价

中国内地把股票溢价当作资本公积的一部分,用于支付股票发行费用和发放股票股利时转作股本;香港把它当作单独的一个项目,分为普遍股溢价和优先股溢价,用于发放红利、冲减开办费和支付回购股票款。

收益

1、收益分类

香港并没有详细列示收入,但需列示集团的营业额,不包括非经营性的收入。损益表应披露营运损益、特殊项目损益和非经常性项目损益。

特殊项目包括:

a. 存货减值准备

b. 集团改组重新整顿业务的损益

c. 变卖固定资产损益

d. 变卖长期投资损益

e. 结束部分业务损益

f. 法律诉讼的处理及了结的损益

g. 长期投资永久性减值准备

非经常性项目包括:

a. 大笔资产被没收或盗窃

b. 天灾导致大损失

c. 收益的确认

交款提货销售、预收货款销售、委托销售、分期付款销售、长期建筑工程的价款完工时结算收入、房地产开发的一次性收款收入、旅游服务的组织境内旅游团收入的结算方式,收入的确认、中国内地和香港相同。

托收承付销售,中国内地在商品已发出并已办妥银行托收手续时确认;香港则在交运手续办妥后确认,不用等待办妥银行手续。出口销售,中国内地在商品已发出,取得承运单据,并向银行交单结算时确认;香港则在取得承运单据后确认。长期建筑工程,中国内地根据工程进度,在收到价款时分次确认;香港根据工程进度确认,但实现的利润不可以超越已收到的工程价款。房地产开发的分期收款,中国内地按本期收到的价款或按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价款确认;香港实现的利润按建房的进度计算,但不可以超越已收到的分期收款。旅游服务中境外旅游团的收入,中国内地是按地旅游团离境时确认,香港是在旅游团完成行程时确认。

成本和费用

中国内地把它分为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和其它业务支出等。香港没有这么详细的分类,采取一个总体的概念,但某些费用则被要求单独列示,如折旧、特殊费用项目、

审计师酬金、利息费用、外汇汇兑损失、营业租金、与融资租赁和单独购买合同有关的财务费用。

由资产价值减少引起的费用的处理,中国内地的会计制度对此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香港对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价值持续减少、存货的跌价、资产的重估亏蚀等确认为费用。

香港文化现状及其走向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香港文化现状及其走向分析 吴仲柱 内容提要本文从文化的本义切入,力图透过香港文化纷繁杂呈的表现形态及其独特的成长历程,尝试着从香港文化载体)))港九人群特性及行为方向的影响力的综合分析中,验证今日香港文化实质上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西式工商文明为主流的边缘性极强的次生文化,而随着九七回归,香港文化潜在的内倾态势将越来越强。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物质、观念思维以及行为等三个层面的表现形态。 透析文化概念和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文化赖以生长的载体是人类。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有什么样的人群,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化类型。人群的内在特质对文化的形成及其走势具有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因此,进行文化分析首先必须立足于诠释与之相应的人群内在特质。二、文化是人类实践的创造物。文化直接导源于人类的行为。人类行为的方向及其变更都会对文化的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人类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其外部导因的。故解析人群行为发生的外部导因,是揭示文化内在机理及生成发展趋向的重要途径。 由上述文化本义及其涵概的相关阐释切入,透过香港文化纷繁杂呈的表现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今日香港文化实质上是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西式工商文明为主流的次生性边缘文化。这种混合多元文化随着九七回归,在客观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内倾态势。 香港文化是专指港九地区被英国殖民后逐步形就的区域性次文化。该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港九居住民。 港九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行政原属广东新安(即今深圳市)。从该地区大量的文物遗址及考古发现,可以清晰地看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该地域的传承与影响。时至1842年夏秋香港开埠之际,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还牢牢地占据着当时港九居住民的观念中心,并指导着他们的思维与行动。他们对港英殖民当局所推崇的西式文明的内涵还不能理解,也无法把握,甚至出现排斥与拒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使刚刚被迫与母体文化断裂的香港文化的起步陷入了困惑和迷惘。文化的停滞和倒退是当时香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深刻危机。直到本世纪初叶,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和/五四0新文化运动才从根本上打破香港/文化沙漠0的困局,为香港文化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徘徊指明了开拓的方向。 辛亥革命与/五四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 ) 1 )

考察报告:台湾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受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邀请,在**台商会的精心组织下,我市教育考察团一行十人于4月底赴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考察。期间,拜会了台北市教育局长吴清山,先后走访了二所高级中学(桃园杨梅镇治平高级中学、慈济大学附属高中)、三所国立小学(台北市立健康国民小学、慈济大学附属小学、垦丁小学),三所幼稚园(台北市嘉德琳幼儿园、花莲慈济幼儿园、健康国小附属幼儿园)和一个教育基金会(蒙特梭利启蒙教育研究基金会)。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专题介绍、座谈、观看专场学生表演等,我们对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试对我们的所见所闻进行梳理,并力图从中提炼出台湾教育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一、台湾基础教育之概况 台湾的学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国小、国中)、高级中等教育(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高等教育(专科、独立学院、大学、研究所)。其中国民教育属义务教育。

入学方式:幼稚园是自由入学,国民教育是就近入学,其它均为考试入学。 学制:国小为6年,国中为3年,高中为3年。 台湾的社会教育包括:特殊教育、补习教育、成人教育及负责推动发展社会教育之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艺术馆及社会教育馆、文化中心等社会教育机构。 台湾的基础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近几年,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围绕如何提升教育品质、落实开放教育的观念,更新课程,统整五育均衡,全人发展与终生学习等目标开展教育改革,“教育松绑”、“开放教育”、“人本教育”、“儿童中心”、“家长参与”、“乡土教材”等议题备受重视。如1989年国中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会,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健全国民”为最高理想目标,提出了课程修订的六项基本观念:一是未来化——应具前瞻导向;二是国际化——应具世界胸怀;三是统整化——应求周延有效;四是生活化——应符合生活需求;五是人性化——应以学生为中心;六是弹性化——应重师生自主。此外还提出了课程修订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民主性,避免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

浅谈近十年香港保险行业发展 曾贺莹丁晶晶 摘要:如今是香港回归17年,本文主要基于香港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与新加坡进行相关数据对比,对香港的保险业务展开研究调查,发现香港保险业务的优势、特色及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对该行业的支持,同时指出可能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香港经济保险行业特色法律监督 目录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1)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1) (一)现阶段概况 (1) (二)近十年保险业发展情况分析 (3) (三)香港保险公司 (7) (四)香港保险特色 (9) 三、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14) (一)背景 (14) (二)经济对比 (14) (三)保险业发展对比 (16) 四、存在问题 (18) 五、法律制度及监督 (22) (一)法律制度 (22) (二)监管体系 (26) 六、发展前景 (28)

七、参考文献及数据 (29)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处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于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时区,这两个因素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香港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具有方便营商的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流通的资讯、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运输及通讯基建网络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口等。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稳健的财政储备,以及低税率的简单税制。凭借这些优势,香港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由于回归之初的几年经济动荡,又受到亚洲金融危 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因而十多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被拉低。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在贸易方面,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一)现阶段概况 香港是区内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之一,人均保费支出维持在高水平,

2016年香港保险公司的排名

http://www.baole.me/ 2016年香港保险公司的排名 随着过港政策的宽松和香港与内地联系的紧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香港购买保险。据数据统计,目前香港注册的保险代理公司已达160多家,保险代理人更是多达8万人,比较知名的保险公司有英国保诚、美国友邦、法国安盛还有加拿大的宏利。记下来,为您揭晓一下2016年香港保险公司的排名情况。 1、英国保诚 最初,保诚在香港是以分行的形势来经营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香港领先的人寿和理财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人寿产品和其他保险产品。其中,最受人们青睐的是理想人生、隽升保险计划。 2、香港友邦 排在第二的友邦是以理疗保险产品为主,其泰然安心保、进泰安心保等就是香港地区最好的重疾险之一,也广泛被内地投保人所推崇。 3、香港安盛 安盛在香港开展人寿保险业务较之保诚和友邦比较晚,创立于19世纪初,在全球59个客户拥有上亿名客户。其提供的人寿产品较为全面,比较为人熟知的有真智珍宝、真智惠保等等。 4、香港宏利 宏利的业务规模较之保诚友邦要小得多,较早之前还下调了产品分红,其产品相对其他保险公司来说竞争力下降不少,虽然宏利财务稳健,但是产品一旦失去竞争力,客户也会流失大半。 5、香港富卫 较之前面四个保险公司,富卫的话就比较少为内地投保人知晓。但是其前身为荷兰ING集团旗下保险公司,ING保险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目前被香港富豪李泽谐收购,在香港也是久负盛名。 以上信息源自保了么。保险很专业,购买需谨慎,拒绝人情保,保障更贴心。保了么,做更专业的港险测评,欢迎免费获取测评报告。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官方网址:http://www.baole.me/更多精彩测评为您提供!)

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正 式版

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XX-2020)实施方案》(粤教师[XX]21号)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一行几十人于XX年4月中旬赴香港开展基础教育考察学习活动。 在香港职业训练局高峰进修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分别聆听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专业顾问、崇真书院前校长张文彪博士的讲座《香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和专业发展》,香港前教育局副秘书长、前教育署副署长郑文耀

先生的讲座《香港中小学教育制度、校本管理及课程改革》,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拔萃女书院、崇真书院、邓肇坚维多利亚官立中学,并就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范畴涉及的问题与郑文耀先生进行了对话交流,随学生参观了香港立法会和香港展城馆,从而对香港的基础教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一、香港教育的基本情况 1.办学形式和管理架构。 香港的中小学共1085所,其中90%为津贴、直资学校,5%为官立学校,5%为私立学校。香港没有内地的“中职”类学校。我们参加的三所学校中,拔萃女书院为基督教学校,是直接资助学校办学模

香港与内地文化比较-语言,政治,娱乐

香港与内地文化的比较-----语言,政治与娱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特制意识形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边陲地带,文化基础极为薄弱,与当时中国内地风起云涌,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形成很大反差。自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香港的法律、统治模式及体制与内地更为不同。而文化在香港也成为了奢侈品,为此,香港一度被称作文化的沙漠。 20世纪上半叶,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和香港本土文化的崛起,随着内地文化的南下,香港文化终于引起了世人注意。 好景不长,1950年罗湖设立关卡,香港与大陆隔断,两地互不往来长达47年。这个时期,两地文化各自独立发展。此时香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和世界著名的自由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言论环境再次刺激了香港文化产业。 而此时的内地,内地正经历文化的闭塞,几乎和世界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完全割裂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这里遇到了上锁的大门。改革开放之后,这扇尘封的大门才终于被打开,一切禁锢人类文明的枷锁被打碎,香港和内地的文化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对撞与交锋。1997香港回归以后,内地人对香港文化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比较香港和内地文化的异同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里,笔者将主要从语言文化,政治文化和娱乐文化三个方面对香港和内地的文化进行比较。 1语言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同时语言也可看作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一个社会的语言观察到该社会的文化特征。 香港通行多种语言。广东话是华南地区的方言,也是香港最普遍的口语,香港有百分之九十七人口能听懂广东话。不少人也能听、讲英语,而本港的政府部门及法庭亦使用英语。本港有部分人能操普通话,而一般人能听懂普通语,但随着中国大陆日渐改革开放,多了国内商人及举家南移,所以普通话亦日益普及。 香港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所有官方标志均以双语标识,大部分商店和餐馆的招牌都兼有英文显示。 相比之下,内地语言文化则更为复杂,官方语言为中文,正式的口语为普通话,但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虽说中文同是香港和内地的官方语言,但是使用的范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内地所有正式的文件或法律条例都是用中文签署的,但在香港,政府使用的书面语言多为英语,法律条例也都是由英语签署。就我2010年寒假去香港旅游的经历来看,香港人现在大多能听懂普通话,但说的并不流利。由于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至今保留着英文交流的习惯,说起英文来通常比普通话流利的多。旅游期间有一次去茶餐厅吃早茶,和邻座的一位大概50岁左右的香港妇人聊天,刚开始的时候用的是普通话,障碍非常明显,她听不太懂我的普通话,我更听不懂她的普通话,后来改用英语聊天才顺利了多。可见普通话的普及在香港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语言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文化之一,要让香港接受并融入中华文化,就必须从语言抓起。有句话说:母语是最好的教育,的确,共同的语言可以激发出共同的民族感,可以促进民族的融合度。。如今,香港与内地的民间交流也日益增多,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但语言和文字使用上的不统一,给交流合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因此无论从自身的利益和是全中国的利益来看,香港都应加强母语教育,至少要把普通话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到和英语同样的高度,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被更多的港人接受。

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精

香港基础教育考察报告-精 2020-12-12 【关键字】方案、情况、方法、成绩、领域、模式、计划、问题、机制、自主、充分、整体、均衡、良好、执行、发展、制定、了解、特点、基础、素质、政策、工程、体系、制度、办法、规模、水平、设置、开展、管理、保证、教育、保障、改革、实现、实施、核心 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xx-2020)实施方案》(粤教师[xx]21号)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 我们一行几十人于20xx年4月中旬赴香港开展基础教育考察学习活动。 在香港职业训练局高峰进修学院的精心安排下, 我们分别聆听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专业顾问、崇真书院前校长张文彪博士的讲座《香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和专业发展》, 香港前教育局副秘书长、前教育署副署长郑文耀先生的讲座《香港中小学教育制度、校本管理及课程改革》, 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拔萃女书院、崇真书院、邓肇坚维多利亚官立中学, 并就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范畴涉及的问题与郑文耀先生进行了对话交流, 随学生参观了香港立法会和香港展城馆, 从而对香港的基础教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一、香港教育的基本情况 1.办学形式和管理架构。 香港的中小学共1085所, 其中90%为津贴、直资学校, 5%为官立学校, 5%为私立学校。香港没有内地的“中职”类学校。我们参加的三所学校中, 拔萃女书院为基督教学校, 是直接资助学校办学模式, 在政府每年按学生人数资助经费之外, 学生每月还需交纳一定的学费给学校;崇真书院也是基督教学校, 为津贴学校办学模式, 跟官立学校一样学生均不用交纳学费。 香港基础教育的主管部门是香港教育局, 负责研制教育政策, 监管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各所学校的具体管理架构不尽相同, 在校长之上普遍设立有校董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教育局或校董、学校、家长、校友等方面的代表组成)。 2.学制和规模。 香港的国民教育体系为:1-2岁为学前教育(家长陪同参加), 3-5岁为幼儿园教育, 6-11岁为小学教育, 12-17岁为中学教育, 18-21岁为大学教育。每所中学均设置中一至中六年级, 小学、中学的十二年已全面实行免费教育(即内地的义务教育)。 xx-xx学年的基础教育在校生总数为797976人。每所学校的在校生总数一般为600-1000人, 每班人数为27-33人。拔萃女书院为小学、中学一贯制女校, 社会声誉极佳, 在校生也只有1120人。 3.入学办法。 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均实行免试入学, 分别按照《小一入学办法(poa)》《中学学位分配办法(sspa)》《初中评核办法(jsea)》就读小学、初中(中一)、高中(中四);大

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文化对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论文论文题目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对比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HUM237 课程名称香港发展史 学号 200838006 姓名衡凯鸿 学院保险学院 专业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 考试时间 2010年11月

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文化对比 凡事都要辨证地去看待,我认为在香港和大陆的电影对比上这个问题更是这样。 首先在电影的内涵方面,香港电影可以上升到文化的高度的几乎没有,文化品位、层次大多不高,在这方面大陆电影胜于香港电影。这主要是普遍的香港电影从业者与大陆电影从业者在文化教育修养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从细微上讲,香港演员与美国及西方的演员在电影中的言行举止气质上都明显的层次不如欧美演员,这是文化教育的修养形成的,教育层次的差距,在人的精神气质言行上都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怎么表演都无法达到的,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他的言行都会透发着他的文化思想、精神气质,即使他一言不发,其精神气质面貌也不是没有那个文化教育底蕴熏陶的人能够透发出来的。梁朝伟、葛优,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是因为他们在电影里及在媒体面前都沉默少言(沉默少言就会显得高深,浅薄、错误就会少,不过仍然能看出他们的思想文化底子、层次与西方演员还是有明显差距)。 香港电影与平民百姓观影的情感心理期待,距离不如大陆的电影靠的近,与平民百姓的生活靠的也不够近。对情感的细腻表现、真挚的情感表现、人们向往的真善美,表现的少、不足、不深、不够,假、恶、丑的东西则表现太多——这点是香港电影失去观众的最重要、主要的原因。 任何外在的、感官的新鲜刺激都会产生人们感官上的疲倦,只有真善美、真挚的情感、美好的心里向往这些是电影永远不会让人疲倦、厌恶的永恒。表现情感人性的艺术都如此。 当然大陆电影与香港电影一样,几千年的封建糟粕思想还在电影里大行其道(老少配、老少淫乐、女性基本上还是个玩物等等),此些文化甚至成为三地电影人文化共通的认同点。新一代的真正殖入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文化的电影人还没有机会成为独立的电影行业的主宰者、创作者,所以现在几乎还看不到真正意义的代表新中国最优秀人群气质及思想精神文化品质的电影出现,现在还只有看垃圾人群主宰创作的众多的垃圾毒品。 当然大陆的电影也存在自己的问题,很多不仅仅是文化层面上的,更是其实质和体制上的。 中国大陆的电影总是在痛苦的挣扎。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韩国和七百多万人口的香港,电影业蓬勃发展,而对中国大陆的影迷来说最熟悉的国产导演也不过张艺谋、冯小刚几个屈指可数的老导演和每年最多一部出自他们之手的影片。新出的导演也只有陆川、贾樟柯几个人,姜文这个才华横溢的导演一直没有找到感觉。而象陈凯歌、田壮壮这样的老导演也在大部分的时间上保持沉寂。最近总见到媒体报道对中国大陆电影洋溢之词,但事实是我们根本看不到多少我们喜爱和为之感动的电影。《天下无贼》就像一部童话剧;《十面埋伏》《英雄》和正在拍摄的《千里走单骑》都是躲在历史的角落跳舞;《窒息》终于可以拿恐怖说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人很陌生;《世界》慢的叫人着急;《可可西里》虽好但是太少;《功夫》充满了奇思妙想,却是人家香港的;《理发师》一波三者倒能引起人们好奇(也许会因为好奇而走进电影院)。还有多少?我想不起来了,数量太少。还有什么?我也想不起来了,质量太差。 虽然大陆的部分电影确实在文化素养和内容层次上比香港的电影更好。但是从现在能看到的是更多的大陆影片,好像人家香港三流导演的拍摄水平。香港一

保险案例分析及大陆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Case Study

Draft 保险案例分析及大陆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

Glossary of Terms and Abbreviations 1The amount of indemnity--CASE491 2Insurable Interest---CASE517 3延展讨论-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12

Section1 The amount of indemnity--CASE49

Draft The insured's private car was seriously damaged at a traffic accident.The insurer's loss adjuster declared it to be beyond economic repairs and indicated that the pre-accident market value of the car was in the range of HK$155,000to HK$160,000. The insured disagreed with the assessment from the insurer's side and produced different estimations of the value of the damaged car by another loss adjuster and a car dealer which disclosed that the pre-accident market value of the car was approximately HK$180,000.The Complaints Panel weighed all conflicting evidence and finally requested the insurer to increase the settlement to HK$180,000. Case 49 Section 1–The amount of indemnity --CASE 49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比较 1.学制及升学途径 大陆香港 中学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中学五年,预科两年,共七年学费由小学至初中三都是免费的实行小学至中三的九年免费教育 学校等级学校分各级的重点中学(省级、县级及 巿级) 学校分三等级(band),第一级的学习 能力最高,第三纸的最低 小学升中学的方法以往小学生是依照成绩来分中学的, 近年来则按住处的区域分配。 小学生可透过自行收生计划报考中 学,或依照教统局的中央派位分配 初中升高中的方法完成初中后要通过考试才可以升高 中。 中三课程完成后,根据成绩升读中 四或修读其他学校。 高中升大学的方法完成高中后要通过「高考」,按得分高 低进入大学。(省重点中学入读大学的 机会率可达百份之九十) 中五要通过会考才可升读预科;预 科后要参加高级程度会考,按成绩 进入大学。 近年开始有学生透过完成副学士课 程及专业教育学院课程升读大学 海外升学的机会经济能力好的家庭会选择让学生到海 外留学。 学生也会选择海外留学 近日开始兴起到内地升学的潮流 2.上课情况 根据我们在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访问,得知他们上课时会很安静留心,总会在适当时候主动举手回答。总的来说,学生在很专心地听老师讲解,上课气氛十分积极。 至于本校的上课情况,我校的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反而多是老师主动发问,同学才会回答。 至于老师讲解方面,上海巿建青实验学校的学生认为,上课的气氛较严肃,形式没大变化,比较沉闷。虽然如此,但同学依然保持安静。由于建青同学一般认为学习是应该由学生自主自发的,故此纵使课堂比较沉闷,我们并没有发现同学与「周公」约会。本校学生则认为,在香港上课时,有些老师会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师亦会很严肃。老师会因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活动,例如分组讨论、辩论比赛、游戏等,教学方法较为灵活。有些低年级的同学感到上课沉闷时,有时也会有限度地谈话。 至于近年流行的信息科技教学,我们一致认为沪港两地的学校均充分的应用。

从电影文化方面比较香港与内地文化

香港与内地文化之比较 ——从电影文化方面谈起 电影文化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诞生于西方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时代,它本身就是一项机械发明,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产物。可以说,城市是电影生存的土壤,同时它也是电影注视的对象。城市与电影,一个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空间,一个捕捉光影、具有穿透力的视听媒介,在一个多世纪中,彼此依靠,互为镜像。在光影流动之中,电影犹如镜子,映照出想像之城,讲述着城内的故事。同时,电影构成的文化之域又成为都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文化的风貌与进程。 香港和内地尽管政治经济境况差异巨大,但由于同处于中国灿烂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背景下,都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之处,文化上相互交织,难分彼此。但由于历史因素,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在某些方面又各具特色,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在电影文化方面变现得尤为明显。 下面分别详谈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的特色。 内地电影 内地早期的电影大都通过影片故事对作者人生态度的主观表现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郑正秋的“戏剧者,社会教育之实验场,优伶者,社会教育之良师”的主张,洪深的要求影戏“以普及教育表示国风为主旨”的声明,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戏理论注重对电影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认为“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人们在这一前提下,对电影剧作的选材、结构、冲突、高潮、语言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要求剧情曲折有趣、耐人寻味,要求保证叙事的“调和”、“流畅”。代表影片是192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该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到了中国近代,内地电影从革命的功利目的出发,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舆论工具。这时的内地电影超越了抽象的“为人生”和“教化社会”,而进入到更广阔、更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奠定了中国电影理论进步的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基础。代表影片是《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 1949年后,内地电影贯彻了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总方针。在这中间,曾产生过不重视艺术规律、过分强调电影直接为当时政治运动服务的偏向。代表影片是《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 60年代初,内地电影开始向民族传统学习,主要是向传统的姐妹艺术学习,如传统的叙事艺术(特别是说唱艺术)、传统美术和画论。代表影片是《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内地电影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 “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地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

关于赴中学学习考察报告(最新)

我们上饶县二中一行13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于XX年5月18日出发赴山东泰安长城中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校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参观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听靳校长报告、座谈、个别交谈,求索观阅学校规章制度,观览学生课内外活动等,了解到这个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山东泰安长城中学始建于XX年,是泰安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高中学校。地处泰安新区,占地210亩,现有教职工246人,56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学校先后获得“泰安市高中教学进步学校” “泰安市高中艺体教学先进学 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泰安市文明单位”“泰安市校园文化建设aa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泰安市高中新课程改革重点课程研究基地”等。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该校与我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新建学校,生源基础较为薄弱。XX年以前则是一个初级中学。他们针对自己的弱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学校有效实施了“成功信心教育”和“特长教育”。在音乐、美术、体育、文化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发现成才的潜质,形成了以文化课教学为主,以艺术、体育、特长教育为两翼的齐头并进的育才格局。XX年首届高考723人,本科录取329人(特长162人),专科315人,录取率为89。1%,实现首届开门红。 现就本人所见所闻所感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办学方向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形成自己独特育人风格。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现代化办学理念,实行“全封闭、寄宿制、全过程”的学生管理,践行“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突出创新”的教学思想,大力营造“生态、现代、人文”的校园文化,建有400米国际标准塑胶运动场及千兆校园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活、健身、娱乐、创造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走出去,引进来”。他们派人员挂职先进学校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接受教育理念,解读经验做法,主要是形成了“以高沿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以科学的办学思想引导学生,以高效的管理体制服务学生,以优美的教学环境感染学生”的共识,坚持了“以质量求声誉,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策略,用靳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具体体现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质量第一的教学思想,特色创新的办学思路,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奖励竞争的管理机制,求实求细的工作作风”六个方面。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诚信厚德,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博学善诱,敬业乐群”的教风和“厚积笃行,勤学有恒”的学风。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现代化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途径,以发展为教育终极目标,为每一位在校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舞台,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况

浅谈香港保险业发展状 况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浅谈近十年香港保险行业发展 曾贺莹丁晶晶 摘要:如今是香港回归17年,本文主要基于香港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与新加坡进行相关数据对比,对香港的保险业务展开研究调查,发现香港保险业务的优势、特色及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对该行业的支持,同时指出可能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香港经济保险行业特色法律监督 目录

一、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概况 香港处于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于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时区,这两个因素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香港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具有方便营商的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流通的资讯、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运输及通讯基建网络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口等。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稳健的财政储备,以及低税率的简单税制。凭借这些优势,香港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由于回归之初的几年经济动荡,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因而十多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被拉低。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在贸易方面,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除非你是香港籍且常住香港,不然请别选择香港保险

除非你是香港籍且常住香港,不然请别选择 香港保险 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除非你是香港籍 并且常住香港 不然请别盲目选择香港保险 现如今,保险已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大陆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但我们最近注意到,部分内地人不远千里跑到香港或澳门买保险。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到香港买保险常常会忽略体制不同带来的几大风险。 汇率风险 从最新的数据统计,港币与人民币的1元兑换价,七年内从1.2元跌到0.8元,相当于本金40%的亏损。由此可以看到,香港保险长期看,投资收益未必高。 2016年2月,银联国际规定,每天每张保单的单次银联卡刷卡付款上限是5000美元,开始是不限次数。所以出现了,有人在保险公司连刷两百多次卡的事儿。后来限制次数,10月份索性叫停银联卡。于是,大家改刷visa、master。一度境内的visa、master也不能刷。好在很快解禁,每次可以

刷5000美元,但有次数限制。 自2017年1月1日起,换汇政策进一步收紧,国家加强对购汇意图的真实性审查。 这一政策执行的枪口是朝上,还是朝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担心枪口朝下,那就考虑大陆的保险。 香港保险,只要保费不是很高,首期保费还是相对容易出境的,难得是后续的保费。考虑香港保险,必须开一张香港银行账户,在大陆就可以见证开户,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都可以。具体条件和流程,请咨询当地银行。香港银行账户,不仅用于续交保费,也用于万一出险,理赔款的入账。万一发生理赔,香港保险公司会出支票,以前大陆银行还可以托收,现在的政策下没有银行会这样了,只能入香港银行账户。 政策风险 大陆人在香港买保险,在两地均不受法律保护,因为香港规定非香港居民购买的保险纠纷不予受理。 法律风险 例如中国法律失踪两年可宣告死亡,而在香港却是规定:失踪七年才能宣告死亡,如果在大陆长期生活在香港需要重新请律师准备赔付法律证明,而在香港买的保险在中国不具备避税避债功能。 服务风险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香港文化普及的重要转折点,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香港电影朝着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飞速前进,并随着电视的普及化扩大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当时最具代

美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篇一:赴美考察报告 赴美考察报告 王文郁 2011年1月31日 美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济宁学院附小王文郁 2011年初,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了“山东省齐鲁名师培训团”赴美考察。全团共25人,徐曙光同志任团长,王景华、吴建华同志任副团长,负责全团赴美考察工作。培训团全体成员在济南经过行前培训后,于1月5日赴美国开展了为期21天的考察工作,途径了纽约、华盛顿等地,在康州对美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重点考察培训。培训团圆满地完成了考察培训任务后,于1月25日返回国内。 我参观考察的三所学校分别是eastlyme school、salem school、lyme school,并主要在salem school参观学习。这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乡镇小学。下面所描述的现象只是我在这三所学校的所见所闻,不能代表美国的整个教育现状,但从中可以感受美国教育的一面。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情况 (一)、美国的教育体制 1、管理权利分散,不统一。地方、州政府、联邦政府三级机构各有权利范围。地方权利即学校董事会,是由地方热爱、关心教育的公民选出来的。学区总监选聘校长,校长选聘老师,所有聘任人员都由学校董事会通过。 2、管理权利集中在底层而非上层。教育经费来源地方和州政府。 3、每个孩子不管智商和体质有多大差别,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4、美国强调发展个性。(中国强调集体。) (二)、美国的教育方法 1、美国强调有助于发展受教育者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方法。 2、教师在教室里做哪些事对学生成长有帮助,作为校长评价老师看以下三点: ①教育指导是否有有效措施。 ②看老师怎样布置教室。是否能调动所有积极性促进学生。③老师如何设计课程。 美国对到毕业达到什么水平有规定,但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有的地方或老师自己设定课程。老师更多考虑: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已知什么?怎样把学生已有知识和要学知识联系起来。 美国老师侧重: 1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知识和事物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学生总结和记录。 3鼓励学生参和的兴趣。 4研究怎样给学生留作业,怎样训练学生。 5利用非文字的东西进行教学。 6鼓励学生小组学习,一起解题或完成某个项目。 7提供学习目标,并将学习情况给学生反馈,据学习目标,学生能较好考评自己。 8提出假设并让学生证明假设。 9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给学生有效地引导。 (三)、美国学校特点 1、教室小班额,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有20人左右,一般是6—25不等。我所参观的学校,每班人数大约13——18人,实行个性化教育。 2、走班制。学校班级的组成,不像我们有固定的行政班,而是以学科为特点的教学班,如语文教室、数学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外语教室等。老师是定班制即一直在自己学科教室上课,学生是走班制即按课表走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3-5分钟实现换教室。学生很匆忙,学校里就是抓紧时间去学习,也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

香港与内地教育区别

(二)当前香港中小学学制与学校分类情况 香港的学制包括2~3年的幼儿教育、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2年高中教育、2年中六教育(大学预科,前一年称中六,后一年称中七)和3年大专教育(大学个别学系为4~5年)。香港中学为5年一贯制。 香港中小学校按举办者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官立学校是完全由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学校;资助学校是由各类志愿团体如教会、社会团体、同乡会等主办和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私立学校为私人按有关规定举办,资金基本自筹。但私立中学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私立不牟利中学。它们在向港府教育署备案后,可获得政府以象征性的地价批给的土地建筑校舍,也还可以获得少许间接资助;第二类为直接资助学校。它们是按政府规定的较低学费额收取学生并获得政府津贴的私立学校;第三类为独立私立学校。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外国人为本国在港人员子女举办的教学机构,如英童学校、德瑞国际学校、日本人学校等,这类学校完全自筹经费,人事及办学方针由校方自行确定。1993年,官立、资助和私立小学分别为47所、 511所和75所,中学则分别为39所、323所和127所。另设有受政府资助的特殊教育学校62所。 由于地价原因,香港中小学的校舍比较紧张,学校场地比较小。按香港教育署有关规定,香港小学生每人须有0.9平方米以上课室面积,学校附近要有篮球场和礼堂,大多数小学达到了这个标准,各小学都有图书馆和音乐教室,电教设备也比较先进和齐全。按规定,中学每生要有1.1平方米课室面积,每班不超过40人,每校应有24个课室,但达此标准的中学仅有80%。 香港的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学要交少量学费。1994~1995年度,中四和中五的学生要交学费35 00港元/年,中六和中七的预科生则要交5500港元/年,分别占资助中学平均教育成本的15%和18.3%。 (三)当前香港中小学的管理模式 以法治教和依法治教,是香港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所有类型的学校都有法可循。因为从50年代以后,香港每建一类新型学校甚至新建一所大专学校,都要先订法规,然后建校。香港中小学除官立学校以外,都要受到《教育条例》的制约。香港教育法规的特点是具体而不空泛,所作规定很详细,明白,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让实际工作者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香港教育条例》对新办校获准注册与取得资格的手续、条件以及教育署长可拒绝学校注册的条件详尽无遗地加以说明,甚至规定,校监在取得证明书后,“须将该证明书或其副本在该证明书所指明的每一座校舍显眼地方陈列或张贴”,以便向公众申明合法性及便于检查。 香港的资助学校及私立学校,必须由董事会管理,保证学校完善运营。董事会要推举一人为校监,负责与教育署及其它政府部门保持联系。校长和教员要由校董会及校监聘任,并通过教育署办理注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