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小柴胡汤为何又称三禁汤

小柴胡汤为何又称三禁汤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小柴胡汤,是一张出类拔萃的方剂,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本方构成简单,貌不惊人,很多时候却能出奇制胜,其组方、效果,都是很多方剂不能与之媲美的。
而本方又名三禁汤,知道是何故吗?那小柴胡汤到底有多厉害?且看国医大师朱良春对它的解读。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①。
【来源】张仲景。
【词解】①少阳百病此为宗:意指治疗少阳病的许多方剂,都是从此方演变而来。
【药物】柴胡半斤(三至四钱),黄芩三两(二钱),制半夏半斤(三钱),人参三两(一钱半),炙甘草三两(一钱半),生姜三两(三片),大枣(擘)十二枚(六枚)。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功效】和解少阳,益气扶正。
【适应证】①热病期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呕逆,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头痛,舌苔薄白,脉弦而数。
②妇女月经不调,每逢经前或经期,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干呕,头痛目胀。
③疟疾、痨病,寒热往来;原因不明的周期性的寒热往来。
【禁忌】内寒便溏及肝阳素旺的患者不宜使用。
【方义】本方又叫三禁汤,是因为它所主的证候,一禁发汗,二禁泻下,三禁催吐而得名。
方用柴胡解少阳之表邪,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解除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本方中的要药。
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烦呕逆,并助柴胡疏解胸胁郁结苦满。
人参、甘草,补正和中,使邪散不得复转入里。
大枣配生姜不但能助半夏和胃止呕,更有调和营卫、协助柴胡解表的作用。
从各药的功用看来,可知本方除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外,还具有和里(主要和胃)、补虚、疏解胸胁郁结的作用。
本方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虽广,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它适应的四个主症,且只要见到其中一二症,便可应用。
小柴胡证是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所致。
而它的疗愈机制,则是。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是一种汤剂,由柴胡、黄芩、丹参、黄连、芍药、甘草组成,它是一种汤剂,用来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发热、失眠等症状。
由于它
的保健作用,它也被称为“伤寒补血汤”。
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药物的一种,又被称为柴胡汤、柴胡黄芩汤等。
柴胡是汤的主要原料,它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黄
芩具有宣肺和润喉的功效,丹参具有清热凉血,平肝解郁,调理内分泌系
统的功效,黄连具有祛除热毒,解郁,消炎,润肺平喘的功效,芍药具有
活血解毒,祛瘀平肝的效果,甘草具有温补脾胃,止泻的作用。
这些药物
的结合可形成一种复方汤剂,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疗效。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发热、失眠、鼻窦炎,心悸、胸闷等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药物处方和用法:
1、头痛:采用柴胡30克、黄芩15克、丹参10克、黄连10克、芍
药15克、甘草20克组成小柴胡汤,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将药物煎汤,煮
沸后再放入糖(5克),每天2、3次,每次125毫升。
2、咳嗽:采用柴胡30克、黄芩15克、丹参15克、黄连15克、芍
药10克、甘草20克组成小柴胡汤,先将药物煎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方剂中含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
小柴胡汤方解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
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
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眥,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日苦,咽干,目眩而胸胁苦满。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
舌苦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少阳经气郁而不得疏泄之故。
本方之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君药。
黄芩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
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
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
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伤寒论》。
或治不如法,小柴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故其见证多少不一,所以《伤寒论》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然而,总以寒热往来,苔白脉弦为主。
此方临床应用很广,古代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写道:“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当用小柴胡”,说明小柴胡汤是治疗各种外感发热等伤寒疾病的首选。
可用于治疗各种情况下的感冒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周期性发热,或因感冒引起的心烦、口苦等肝胃不和之症,还可以治疗胃肠结气、饮食积聚等。
此外,女性产后发热、经期感冒等,也可以选用小柴胡汤。
近年来,有人还用以治疗肝炎眩晕、糖尿病腹胀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保肝、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和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作用。
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及多种内伤杂。
【小柴胡汤】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千古名方,可不仅仅用来退烧那么简单!

【小柴胡汤】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千古名方,可不仅仅用来退烧那么简单!感冒发烧两眼泪不欲饮食日憔悴抗感古方小柴胡非典甲流显神威视频:《柴胡,当柴火少的废柴是如何逆袭成千古名方的?》出身名门小柴胡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巨著《伤寒杂病论》,是防治感冒、流感和变异流感的千年经典古方。
小柴胡汤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种之广、配伍功效之妙,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古代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写道:“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当用小柴胡”。
2003年抗非战疫中,广州市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对57名确诊非典病人在住院后,全部先以小柴胡汤口服,协同西医治疗,结果57名非典病人无一死亡无一残废,全部康复出院,且全体医护人员口服小柴胡汤预防,结果无一感染,后广州市委确定所有慰问非典病人和医疗工作者的领导,要口服小柴胡汤预防,创造了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奇迹,被命名为“抗非三宝”,小柴胡汤也被称为“治感专家”。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常规用途〗和解少阳,疏肝和胃,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表现为身体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前胸部和两侧常感觉闷和涨疼,神情低落且不思饮食,心烦,常常还会呕吐等。
而小柴胡汤就是治疗这些症状的代表方。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镇咳、镇痛、镇静、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癌、抗炎、保肝、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降压等作用。
君药柴胡的作用【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臣药黄芩的作用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小柴胡汤原方

小柴胡汤原方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广泛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多种疾病。
它的配方简单而又经典,包含了多种中草药,如柴胡、黄芩、半夏、黄连等,通过调和肝经和胆经的功能,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炎镇痛,从而达到平衡人体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下面是小柴胡汤的原始方剂及其成分:1. 柴胡:6克2. 黄芩:6克3. 半夏:9克4. 干姜:3克5. 大黄:6克6. 黄连:6克7. 茯苓:9克8. 生姜:3克9. 炙甘草:3克这些草药配伍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小柴胡汤的独特功效。
小柴胡汤的主要作用来自于其中的柴胡成分。
柴胡有疏肝理气、解郁泄火的作用,对于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病症特别有效。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帮助治疗湿热所引起的湿热病症。
半夏则有导滞祛湿、平胃气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和胃痛等症状。
其他的草药如大黄、黄连、茯苓等也都有各自的疗效,共同配伍使用,可以增强疗效,缓解和治愈多种疾病。
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多种病症,如黄疸、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等。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以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所引起的脾胃失调,如失眠、消化不良、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小柴胡汤以其独特的配方和温和的疗效,深受中医界和患者的喜爱。
关于小柴胡汤的用法,一般来说,每日3次,每次服用6-9克,可以加水煎煮或用研粉煮服,也可以口服药丸。
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温开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虽然小柴胡汤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方剂,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小柴胡汤也不能替代正规医疗,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
其原方中草药配伍合理,疗效显著,适用于肝胆湿热和胃脾不和等多种疾病。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疗效的最大化。
老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典型征象】口苦,咽干,发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禁忌人群】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一直被后世的中医奉为金科玉律,这部医学经典不知成就了多少流芳百世的著名医家。
单是其中的小柴胡汤,如果能学精学透就可以养活不少医生。
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证。
它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治伤寒病变的两大重点方剂,在397条经文之中,明文提及小柴胡汤的就达19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诚如日本的丹波元简评:“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小柴胡汤有抗炎、抑菌、抗过敏、调节免疫力、改善肝损伤等作用。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是用现代制药手段,把煎出来的药汁制成颗粒状,保存药方的功效和作用,以便服食、携带。
制成颗粒的小柴胡汤成药效果虽然不如现煎的汤药,但也是一种值得存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药物。
“和解少阳”的主方“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
何谓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中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上来说,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
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其中的少阳证就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症候类型。
中医理论认为,伤寒在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
《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当伤寒初起时,寒重热轻,或但寒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后,寒热往来,也就是说发热和恶寒的感觉交替出现;再向里即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作用什么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其功能主治作用多种多样。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 温中解表小柴胡汤具有温中解表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病症。
其草药成分中的柴胡、生姜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除寒湿,恢复正常体温。
同时,小柴胡汤还能够舒缓头痛、嗓子疼等寒邪引起的不适症状。
2. 疏肝解郁小柴胡汤还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柴胡是小柴胡汤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调节情绪,改善情绪问题所引起的身体不适。
3. 调理气机小柴胡汤可以通过调理气机,改善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问题。
黄芩和半夏是小柴胡汤中的重要成分,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
4. 解毒清热小柴胡汤还有解毒清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口腔溃疡等病症。
黄芩和大黄是小柴胡汤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有效缓解发热、口舌生疮等热症状。
5. 调节免疫系统小柴胡汤的草药成分中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小柴胡汤可以辅助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免疫性肝炎等。
6. 缓解肝胆问题柴胡是小柴胡汤的主要草药成分之一,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肝胆问题。
小柴胡汤可以辅助治疗肝气郁结、胆囊炎等疾病,改善肝胆功能。
如何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通常以汤剂的形式服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约15-30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使用小柴胡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对草药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小柴胡汤;3.在使用小柴胡汤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组成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由以下草药组成:1.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舒缓肌肉及舒经的作用。
2.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肺热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3.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等作用,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疗效。
4.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止呕降逆的作用,常用于咳嗽、呕吐等症状的治疗。
5.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常用于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的治疗。
6.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失眠等症状的治疗。
7.枳实:具有理气宽中、润燥通便的作用,常用于脾胃功能不佳、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辅以其他草药,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下面列举一些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肝郁气滞:小柴胡汤可以疏肝解郁,舒缓肌肉,对于因肝郁气滞而引起的胸胁疼痛、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发热感冒: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发热、咳嗽、喉咙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
3.消化不良:小柴胡汤能够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对于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定疗效。
4.不寐失眠:小柴胡汤中的大枣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5.运动失调:小柴胡汤可以平抑肝阳上亢,对于因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晕、眩晕、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为传统中药方剂,其治疗效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搭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小柴胡汤也有一些禁忌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2012-06-08 10:02 来源高建忠
分享到:《伤寒论》第264条:“太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少阳病既非表证,也非里证。
用此,单纯治疗表证、治疗里证之汗法、吐法、下法皆不可用。
后人总结为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
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谈到小柴胡汤时指出:“忌发汗,忌利小便,忌利大便,故名三禁汤,乃和解之剂。
”在《医垒元戎》中指出:“小柴胡汤,不汗、不下、不利小便,故洁古名三禁汤也。
”同样是三禁,但已将忌吐改为忌利小便。
应该说,对于少阳病,治疗应该取用和解,汗法、下法、吐法、利小便法皆不可取。
当然,如果少阳病兼有太阳病或阳明病等,在使用和解一法的同时,兼用应证之汗法、下法、吐法、利小便法是可以的。
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汗出而愈,有时可以观察到药后大便畅通,个别患者可以见到药后吐出而病愈。
这是小柴胡汤和解的结果,而并非小柴胡汤具有汗、吐、下之作
用。
当然,我们在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时,也不可以使用大剂柴胡以求汗出热退之结果,这样有失和解之法。
古人一方面发现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用途极广,所谓“此方之功用普矣”(《伤寒论章句》)。
另一方面也指出,小柴胡汤总需因证而施,不可滥用。
如《医宗金鉴》中指出:“世俗不审邪之所在,果在半表半里之间,与所以应否和解之宜,及阴阳疑似之辨,总以小柴胡为套剂。
医家幸其自处无过,病者喜其药味平和,殊不知因循误人,实为不浅。
”《伤寒论本旨》中也指出:“后世方书,混称柴胡可以通治外感之邪,以致相习成风,大悖仲景之道,杀人于冥冥中,良可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