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碧华小说中对于传统道德的刻意反叛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_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李碧华研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12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郑渺渺摘要:李碧华以她传奇性的书写,创造出了许多既痴情率性又叛逆怪异敢于抗争的另类女性形象,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进行颠覆,体现出其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李碧华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06)2-0033-05在香港当代文坛上创造出/自己的天空0[1] (第500页)的李碧华是一位很独特的女作家。
李碧华的小说多从传奇、历史故事取材,在传奇性的书写中传达自己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取向。
她笔下的人物常常有一种跨越生死惊世骇俗的追求和抗争,因此被评论界认为是/自由穿梭在现实和灵界之间0[2]的精灵,尤其以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活和突出。
本文将主要从李碧华的八部长篇小说5胭脂扣6、5生死桥6、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5诱僧6、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5秦俑6、5霸王别姬6和5青蛇6入手,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生命特征作一番考察和梳理,并探讨形成其特征的原因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在李碧华创作和当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李碧华喜欢写女人,而且特别喜欢写所谓的/坏女人0,所以从5胭脂扣6到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再到5生死桥6等,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不是婊子就是戏子0[3](第264页)。
李碧华自己也曾经说过:/我觉得好女人只有一种姿态)))通常是很柔顺的样子,坏女人却有很多面,她可以阴柔,也可以讨巧,,探讨她们复杂的心理,这过程本身就像推理剧,案中有案。
0[3](第264页)李碧华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表达她对所谓的/坏女人0的偏爱,但我觉得原因不仅如此。
西方女权主义曾经指出19世纪男性作家塑造的多是天使型人物,没有自我,甘愿为男性奉献或牺牲,是男性欲望化的对象。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是一部充满了"反传奇"色彩的作品。
她通过对传统传奇故事进行解构和颠覆,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世界,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意境。
李碧华在《青蛇》中打破了传统传奇故事中的英雄形象。
传统传奇故事通常都以男性英雄为主角,他们勇敢、聪明、无所不能,在战斗中克敌制胜,最终成为受人景仰的英雄。
在《青蛇》中,李碧华塑造的主角是七绝、小青和青蛇,她们都是女性角色。
这些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英雄的形象,她们既有弱小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
她们不是凭借武力和勇气战胜敌人,而是通过智慧和巧思来解决问题。
这种对传统英雄形象的颠覆,使得《青蛇》中的女性角色更加丰富和鲜活。
李碧华在《青蛇》中突破了传统传奇故事的二元对立。
传统传奇故事往往以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为核心,英雄和反派之间的斗争是故事的主要推动力。
在《青蛇》中,李碧华拒绝了这种简单的分割方式,她将善恶、正邪相互交织,以至于无法辨析。
小青是一条蛇精,原本应该被视为邪恶的存在,但她却对人类充满了慈爱和怜悯;而法海作为青蛇的敌人,本应是正义之士,但他却追求着无止境的力量。
通过这种反串的手法,李碧华让读者对正邪之间的边界产生怀疑,挑战了传统传奇故事中的二元对立。
李碧华在《青蛇》中揭示了传统传奇故事的道德缺陷。
传统传奇故事往往把正义和义愤作为人物行动的基础,却忽略了对复仇心理的深入思考。
在《青蛇》中,李碧华通过青蛇“为父报仇”的动机,揭示了复仇行为的残酷和毁灭性。
青蛇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不惜放火烧杀,无所不用其极。
最终她却陷入了无尽的悲痛和痛苦中。
通过这种对复仇心理的揭示,李碧华提醒读者要反思传统传奇故事中的英雄行为是否合乎伦理和道德标准。
霸王别姬李碧华读书笔记

霸王别姬李碧华读书笔记李碧华的《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描绘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读完这本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那些人物、那些情节就活生生地在眼前上演。
故事围绕着程蝶衣和段小楼这两位京剧演员展开。
程蝶衣,从一个倔强的小男孩逐渐变成了风华绝代的虞姬,他对京剧的热爱近乎痴迷,对段小楼的情感更是复杂而深沉。
段小楼,看似刚强,实则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妥协。
程蝶衣的一生,是对艺术和爱情的执着追求。
他在舞台上,将虞姬演绎得淋漓尽致,“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句台词仿佛是他命运的谶语。
他错把戏剧中的情感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对段小楼怀着一种超越兄弟情的眷恋。
然而,段小楼却无法回应他这份深情,这让程蝶衣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李碧华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无奈和挣扎。
段小楼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外界的威胁时,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他娶了菊仙,背叛了与程蝶衣的情谊,也背离了自己曾经对京剧的热爱。
菊仙,这个聪明而坚强的女子,在爱情和现实之间苦苦周旋,最终也未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书中描绘的时代背景,更是为故事增添了厚重的色彩。
从民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后的种种变革,程蝶衣和段小楼在这动荡的岁月中,身不由己地被命运推着走。
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时代的变迁无情地摧毁了他们曾经坚守的一切。
李碧华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她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比如,在描写程蝶衣戒毒的那一段,那种痛苦和煎熬仿佛能穿透纸张,让人感同身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为程蝶衣的命运感到悲哀。
他一生都在追寻着那份不属于他的爱情,为了京剧付出了一切,却始终得不到理解和认同。
然而,正是这种悲剧性的命运,让他的形象更加深刻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的问题。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在生存和尊严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浅探李碧华作品中的悲剧主题

浅探李碧华作品中的悲剧主题关键词:李碧华;《胭脂扣》;《青蛇》;人性李碧华的小说总是围绕着男女情爱的主题展开,但她笔下的情爱无一例外地都充满了悲哀与绝望的基調。
任何美好浪漫的爱情幻梦在李碧华的作品里都会被残酷地打碎,在她眼中爱情的真相是:“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
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 就是化不成蝶。
并无想像中之美丽。
”[1]她以一个个的爱情悲剧描绘了千姿百态的浮生世相,又用自己尖锐而犀利的笔锋刺破男女情欲的面具,更深一步地揭露和反思悲剧背后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一、《胭脂扣》:私欲支配下的人性悲剧“在李碧华笔下,无论是男人的背叛,还是女人对爱情的执着,无不因为一个‘欲字:物欲、情欲。
且不说导致男性背叛的种种诱因,单看女性的痴情,已在潜意识中幻化为一种欲望。
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争,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执。
”[2]小说《胭脂扣》中,主人公如花与十二少都是极端利己者,李碧华对他们两人抱以同样的理性和批判的态度。
十二少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艰难后决心要与如花断绝关系,在看到如花饮毒自杀时,他瞬间的感动与迟疑很快便被恐惧占领,他不能死也不愿意死。
而如花对十二少的感情看似真挚热烈和痴心感人,但背后却蕴含着贪婪可怕的私欲——她不甘心十二少离开自己与别人幸福,这一信念使如花坚定了要夺走十二少性命的决心。
小说的悲剧主题归根到底是要探讨人性深处的私欲。
曾经美好的爱情被各人的私欲与贪婪彻底撕碎,面目全非。
“在一种被压抑的生存境遇中,人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就会扭曲和异化,就会暴露自己潜藏最深的人性中的恶。
人类自身所有的弱点也会因本能和欲望的无限膨胀而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
”[3]因而,小说中的悲剧论调更为阴沉犀利,直指人性的黑暗面。
二、《青蛇》: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悲剧小说《青蛇》中李碧华以细致而犀利的笔触表现出陷入爱情中女子的卑微与偏执,其主要目的正是通过描写青白二蛇在情欲中的迷失和醒悟来反思传统女性的命运悲剧。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摘要】李碧华的作品《青蛇》以其独特的“反传奇”色彩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传统传奇元素的颠覆,角色塑造中的“反传奇”色彩以及情节设置、风格和意义、叙述手法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了李碧华《青蛇》的背景,并探讨了“反传奇”色彩的概念。
在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青蛇》中各个方面的“反传奇”色彩的体现,包括对传统元素的颠覆、角色的塑造、情节的设置、风格和意义的展示以及叙述手法的变化。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青蛇》的“反传奇”色彩带来的启示,对“反传奇”色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作者借助“反传奇”色彩塑造的独特特色。
通过对《青蛇》中“反传奇”色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碧华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李碧华、青蛇、反传奇、传奇元素、角色塑造、情节设置、风格、意义、叙述手法、启示、文学创作、特色。
1. 引言1.1 介绍李碧华《青蛇》《青蛇》是香港作家李碧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80年。
作品以唐代传说《白蛇传》为蓝本,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后的故事。
与传统的传奇故事不同,李碧华在《青蛇》中注入了大量的“反传奇”色彩,对传统壮丽、神秘、英雄式的传奇进行了颠覆与重新演绎。
作品通过对情节、角色、风格和意义等方面的处理,展现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风格。
李碧华以细腻的文笔和独特的思辨深度,创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对传统文学形式的挑战和创新。
《青蛇》在小说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了李碧华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反传奇”色彩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对《青蛇》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碧华的文学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探讨“反传奇”色彩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1.2 探讨“反传奇”色彩的概念在文学作品中,传奇是一种常见的题材和元素,它往往具有戏剧性、神秘性和英雄主义色彩。
在李碧华的《青蛇》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与传统传奇截然不同的呈现方式——“反传奇”色彩。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青蛇》是当代作家李碧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唐代神话传说“白蛇传”为蓝本,展现了一个以白蛇和绿蛇为主角的江湖世界。
小说中,李碧华以平实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将传统的传奇故事重新演绎,创造了一部“反传奇”作品。
小说对传统传奇中英雄形象的颠覆,体现了“反传奇”色彩。
在传统传奇中,英雄形象往往是男子汉,勇猛无畏,拯救苍生。
然而在《青蛇》中,白蛇和绿蛇成为了反传奇故事中的主角。
她们虽然外貌娇美,但内心强大,展现出了女性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她们为了爱情和正义,不畏艰险,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通过对白蛇和绿蛇形象的塑造,李碧华跳出了传统的英雄框架,突破了传奇故事中对英雄形象的固有认知,消除了性别的局限,体现了现实主义内核。
小说对传统传奇情节的重新演绎,也彰显出“反传奇”色彩。
在传统传奇中,大多数情节都是以恶人遭受报应,善人获得幸福为主线展开的。
而在《青蛇》中,李碧华不仅对传奇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还以细腻的笔触和复杂的剧情,使得小说更加具有现实主义内涵。
在小说中,白蛇和绿蛇之间的友谊和姐妹情深,以及对爱情和家庭的追求等,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纯真。
而邪恶势力的阴谋陷害和迫害,以及主人公们不屈不挠斗争的过程,则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艰辛和无奈。
通过重新演绎传奇情节,李碧华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使得小说更加真实、深入人心。
小说中对传统传奇文化的颠覆,也是“反传奇”色彩的体现。
传统传奇作品往往强调仙鬼神奇的元素,讲究情节的神秘和虚构性。
然而在《青蛇》中,李碧华去伪存真,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描写,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
小说中没有仙鬼的存在,没有神秘的力量,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善恶、爱恨和欲望等真实存在的主题。
通过对传统传奇文化的反思,李碧华创造了一个近似真实的江湖世界,让读者更能产生共鸣,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青蛇》是一部独具风格的“反传奇”作品。
通过对传统传奇中英雄形象的颠覆、对传统传奇情节的重新演绎,以及对传统传奇文化的颠覆,李碧华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江湖世界,展现了现实主义的内核和人性的复杂性。
李碧华霸王别姬

李碧华霸王别姬引言:《霸王别姬》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李碧华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2005年首次出版,并迅速在文坛引起了轰动。
小说以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为背景,通过讲述两位男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社会、时代变迁对他们的影响,展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本文将从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讨论等角度来探究《李碧华霸王别姬》所蕴含的深邃思考和读者们对此作品的共鸣。
一、背景介绍:中国电影《霸王别姬》是由导演陈凯歌执导,于1993年上映的一部艺术片。
该片以中国传统京剧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
电影一经面世,立即在国内外电影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碧华通过创作《李碧华霸王别姬》,以小说的形式对电影中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发掘。
二、故事情节:《李碧华霸王别姬》讲述了两个男主人公建章和程蝶衣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
建章是一个有着出色天赋的京剧演员,而程蝶衣则是一名出色的京剧旦角演员,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相识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和误会,两人在青年时期产生了隔阂,并最终分道扬镳。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无法忘记对方,并通过演绎《霸王别姬》这一剧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个小说以京剧舞台为背景,通过建章和程蝶衣在战乱年代的生活和追求艺术梦想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对京剧和戏剧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两位男主角在京剧的世界里经历了挫折、爱恨情仇,并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小说中充满了激情、荒谬与悲哀,通过对两位主人公之间关系的描绘,向读者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
三、人物塑造:《李碧华霸王别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细致入微,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个性和丰富的情感。
建章被描绘为一个激情四溢、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他身上具有着不可抑制的情感冲动和对京剧的热爱。
而程蝶衣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演员,她对戏剧艺术的理解深刻,扮演着建章生活中的引导者和精神支柱。
其他一些配角如程蝶衣的丈夫鸿骞和建章的同窗好友老孟等,也都融入了故事情节中,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复杂度。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

浅析李碧华《青蛇》的“反传奇”色彩《青蛇》是中国著名作家李碧华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白蛇传为基础,以女性视角重新演绎了白蛇传故事,并赋予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小说通过描写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呈现出独特的“反传奇”色彩。
小说呈现了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复杂人性。
传统的白蛇传故事中,白蛇一直被塑造成美丽、善良且无私的形象,而《青蛇》则在这一形象基础上进行了颠覆。
小说中的白蛇拥有明显的复杂人性,她既具备善良和正义的一面,又存在着嫉妒、报复和权力欲望的一面。
这种复杂的人性揭示了女性角色的多维度特点,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形象塑造,展现出更加真实和丰满的形象。
小说透视了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困境。
传统的白蛇传故事中,白蛇为了救丈夫和爱人,不惜施展种种法术和手段。
而在《青蛇》中,白蛇的行为被赋予更多的道德和伦理色彩。
小说中,白蛇为了保护人类世界而去杀戮妖怪和所谓的“邪恶”,但这种行为背后却隐藏着权力欲望和自私的心理。
小说通过白蛇的行为和角色关系的描写,呈现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困境,使读者思考和质疑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小说巧妙融入了现实政治与历史的元素。
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末年,描写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
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名为“虹湖”的地方,通过描写虹湖的风云变幻和政治斗争,展现出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对人性和命运的影响。
小说通过政治与历史的渗透,使故事更具现实感和时代感,呈现了作家对当下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李碧华的《青蛇》是一部充满“反传奇”色彩的作品。
它在白蛇传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呈现女性角色的复杂人性、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困境、融入现实政治与历史元素等手法,塑造了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这使得小说更具思想性和现代性,使读者对传统传奇故事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新的思考和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4-15
作者简介:回娜(1981-),女,辽宁兴城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62007
(总54期) JOURNAL OF L I A ON I N G TE ACHERS COLLEGE (S OC I A L SC I E NCES E D I TI O N )
General No .54
浅析李碧华小说中对于传统道德的刻意反叛
回 娜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
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关键词: 李碧华;传统道德;反叛
中图分类号:I 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07)06—0028—02
李碧华作为香港另类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将作品的主题定位于“爱情”这个范畴。
她极为擅长描写男女之间爱恨交错的感情和情欲交织的人性纠葛,讲述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而是一些在传统文化中从事被社会鄙视行业的人物,如戏子、妓女等。
结局也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模式,大多会以一种残酷血腥的情节来结束故事。
在李碧华的小说中,对于那些传统道德的观念,她表现出了明显的反叛意识。
在传统的文艺的形态内隐藏着中国人世代遵循的传统道德要求,可李碧华却置这一观念于不顾,她的小说并没有津津乐道于理想色彩的男欢女爱,也并不想充当乌托邦爱情的礼赞者。
在书写爱情的同时,她也刻意书写了对于传统道德的反叛。
李碧华的小说,专门讲述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甚至遥远古代的下等人的爱情。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这样的语言,是李碧华的小说中所特有的。
她把对于传统道德规范的叛离当作自己小说的特色,却对传统的“悲———欢———离———合”模式的爱情不屑一顾。
李碧华特立独行的创作着“悲———欢———合———死”的爱情悲剧,她笔下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绝境中,要么活的痛苦,要么爱的委屈,永远没有折中的余地。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挣扎在传统道德与世俗之间,并最终抛离传统道德,这使李碧华的爱情故事带有了颓废和残酷的意味。
鲜血和死亡是她印证爱情的主要意象,而这种血淋淋的结局显然是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格格不入的。
李碧华十分善于对传统道德故事的改写,《青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以往作品里的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显然受到了道德规范的约束。
白蛇对于丈夫的忠贞,对家庭的全力维护以及她最终获得许仙坚定的等待和一个状元儿子的情节,不无说明了这段被人传诵的爱情是传统道德所带来的胜利。
白素贞不但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反而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来承受传统道德斗争所带来的残酷后果———她被镇在雷峰塔下,被动地等待着拯救。
而李碧华的《青蛇》却背离了传统道德的境界,在她笔下这个传统道德意义上忠贞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个别样的关于“勾引”的故事,这由原有传统道德层面上对情的忠诚转变成个人感受上对情的诱惑与背叛。
李碧华不再是站在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去写“情”,而是让他们逃离传统道德的束缚,依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
于是,爱情不再是退让成全,而是努力争取,爱情可以包藏祸心、勾心斗角。
而这种对于传统道德反叛的观念用《青蛇》中小青的话来说体现的更为明显:“有一个家伙唤冯梦龙,把它收编到《警世通言》之中,还起了个题目,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觅来一看,噫!都不是我心中的传记。
它隐瞒了荒唐的真相。
酸风妒雨四角纠缠,全没有在书中交代。
我不满意。
……清朝有个书生陈遇乾,著了《义妖传》,把我俩写成义妖,又过分的美化,内容显得贫血。
我也不满意。
他日有机会,我要自己动手才是正经。
谁都写不好别人的故事,这便是中国,中国流传下来的一些记载,都不是当事人的真相”。
8
2
毫无疑问,借小青之口,李碧华说出了她对于传统道德遮掩下的道貌岸然的态度和自欺欺人的行为的不屑。
在李碧华眼中,那些牺牲了人类本有的真性情的三贞九烈,再美好也不过是虚伪骗人的传统道德教科书。
在李碧华的小说创作中,往往是欲念横生,她毫不掩饰她对欲望渲染的兴趣。
在诱惑与拒绝之间,她将个人在现代社会里的种种心理,幻化成诡异妖媚的文字,“来呈现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发泄表达出来的禁忌,与无法真正坦白道出的言语”。
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永远回避不了的问题,自有人类以来,欲望就一直伴随在人的生活中,挥之不去。
中国乃礼仪之邦,道德、礼仪、廉耻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人的生活,欲望在这种情形下,被人们深深地隐藏起来。
在以往主流意识的写作中,欲望也是隐讳的,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家极少会对欲望进行赤裸裸的描写。
李碧华的创作却偏要反其道而行,她把欲望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李碧华的创作从不掩饰她对于欲的渴望与追求———对于权利,对于金钱,乃至对于性的欲望。
在她看来欲望自身是没有对错可言的,何必要让“欲”笼罩于传统道德的阴影之下。
于是,在她笔下,人性为了追求欲望的满足而运用的种种手段也就变得再正常不过。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如花可以用尽心机,不惜投毒来完成自己的“完满”爱情(《胭脂扣》);段聘婷可以将爱人弄瞎毁容,只为完完全全独占他(《生死桥》);艾青青可以不顾伦常,吃用胎儿作馅的饺子换回失去的青春,来挽回已经背叛的老公(《月媚阁的饺子》)。
这些行为早已背离传统道德层面,甚至是被传统道德所唾弃鞭挞的。
但李碧华却冷静地书写着这些,没有批判。
因为在她看来,人性本就是无法预测的,人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无所不用其极地来满足自身的欲望。
而在所有欲望中,性欲又是以往主流文学中最难以启齿的,传统文学中对于性欲的描写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遮遮掩掩,视其为洪水猛兽。
虽然在李碧华的小说中并没有直白的性爱场面的描写,但她却在文字中流露出她特有的性欲观念。
“性爱应当像动物:———没有道德、礼节、退让可言。
把外衣扔到地面,挂到衣架,男女都一样的。
甚至毋须把衣服全脱掉,情欲是‘下等’的比较快乐。
肉,往往带血的最好吃”。
这样赤裸裸的话语,直接表达出对于道德的反叛,直撞入读者的内心深处,涤荡着读者潜意识中关于反叛道德约束的冲动与幻想。
在书写爱情与欲望反叛传统道德规范的同时,李碧华也没有忘记对于人性的关照。
在叛离传统道德层面的大前提下,她笔下人性阴暗的一面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她笔下的男人与女人在为爱痴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性善恶的纠葛无不在表现着李碧华对于传统道德的反叛。
李碧华在观念上颠覆了男性形象刚硬的主题,她不留情面地剥光了男人强健外表,显现出内里的丑陋,用犀利的语言给予他们无情的嘲讽。
在小说中他们面目各异,面对爱情却无一例外地游移不定,懦弱、逃避、背叛、苟且,男性不再是传统道德观念中坚强专一的代名词,却成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
《青蛇》中的许仙对白素贞和小青的爱极不稳定,他对爱情常处于观望状态,目的则始终是利己。
从听信法海之言向白素贞的酒里洒雄黄,到起死回生迷魂乱性,欲携银子与小青私奔。
许仙这一人物始终逃不脱人性里恶毒的一面,他不过是个爱自己胜过他人的懦夫而已。
而对于本是悲剧主角的女性,李碧华在赋予她们善良、美丽、温柔、智慧的同时,也把“恶”这一反叛因素加在她们身上,使她们呈现出泼辣、刻薄、冷酷甚至残忍的一面。
她们可以宁静、隐忍、含蓄、软弱,但女性喜怒无常的天性、令人胆战心惊的爱与恨、极端自我的意识,以及嫉妒中尖锐的痛楚———所有这些女性生存中的本来面目,都流泻于李碧华的笔下。
《生死桥》中的段聘婷,为了得到唐怀玉,为了不让他和牡丹双宿双栖,为了不让这个男人看到自己老迈的样子,不惜让人把他毁容,弄瞎。
她宁愿他瞎掉,她也愿意照顾他一生一世。
因为只有这样,这个男人才会完完全全属于她。
在李氏的小说中显露出人性中狠毒的一面的人物可以说比比皆是,传统道德在这里已经被根本抛离了。
纵观李碧华的小说,可以感受到她笔下那种带着浓厚个人气息的冷酷与妖冶,她用一个个从历史中挖掘出来的带有传奇和寓言色彩的故事,表达了她对于传统道德的反叛。
参考文献
〔1〕李碧华.李碧华小说精品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2〕刘登翰.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