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之歌》教学设计3精品

合集下载

《小草之歌》一文教学方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一文教学方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一文教学方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小草之歌》一文教学方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小草的奉献精神。

2.结合课文学习10个会写字,7个会认字,理解“惭愧、气馁奉献、索取、枯镐、天涯海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学习10个会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惭愧、气馁、奉献、索取、枯镐、天涯海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入课同学们见过草吗?在哪些地方见过?(田野里、山冈上、小河边、、、、、、)。

如果要你从小草、小花、大树中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你准备选哪样呢?为什么?是啊,花儿漂亮,大树有用,小草呢,渺小得不值一提。

真是这样吗?学完17棵,相信同学们对小草会有新的认识。

请大家翻开书79页。

师板书课题:小草之歌,生齐读课题。

解题,之:“的”的意思。

小草唱的歌。

小草唱了一首什么样的歌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主学习生字词。

要求:3.全班齐读。

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师一并完善板书:渺小、微不足道、很少、很大:防洪抗沙、打扮山河。

强)4.生自由朗读。

5.师总结,回应前面的问题一棵小草,弱不禁风,微不足道,却能防洪抗沙、打扮祖国山河。

同学们,如果现在要你从小草、小花、大树中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你又打算选哪样呢?为什么?(六)作业1.抄写生字,一个字写一遍组两个词。

2.课外收集写小草的诗歌。

附板书:小草之歌大小:渺小赞地位:微不足道索取:很少美作用:防洪抗沙打扮山河生命力:强。

小草之歌的教案

小草之歌的教案

小草之歌的教案教案标题:小草之歌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小草之歌这首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段小草之歌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小草的印象,引导他们思考小草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一:歌曲欣赏与分析1. 教师播放小草之歌的完整版本,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用手势或身体语言表达歌曲中的内容。

3. 分组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并分享他们的理解。

活动二:歌曲演唱与表演1. 将歌曲的歌词分发给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学唱歌曲。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段简短的舞蹈或动作表演,配合歌曲的节奏和意境。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小草之歌的理解和表达。

活动三:小草创作1.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草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手工等形式,创作表达小草的作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活动四:小草保护1.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小草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小草保护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呼吁大家关注小草的保护。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歌曲欣赏和分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与表演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草创作和小草保护活动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小草保护的实际行动,如参与植树活动或参观植物园等。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之歌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之歌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之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草之歌》,学生能够了解小草的成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草成长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诗歌《小草之歌》,体会小草的成长故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本《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黑板、粉笔等;2.学具准备:有关小草成长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资料,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如何生长等等。

2. 学习课文(2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小草之歌》诗歌,并回答一些问题:1.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小草在不同的时候有什么变化?3.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答题:根据你们对《小草之歌》的理解,找出诗歌中描述小草成长的关键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并与全班共同讨论。

4. 朗读演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小草之歌》,尽量表达出诗歌中描述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5. 创作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小草之歌》为题目,写一篇短文或小诗。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完成创作练习的作文,可以选择将其发表在班级教室或分享给家人朋友。

六、板书设计小草之歌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草成长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朗读演练和创作练习培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在组织小组讨论环节,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需要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参与。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草的伟大。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品读诗歌,感悟小草虽然弱小,但它的精神却令人敬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重难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1. 师:同学们,在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来回的路上是不是都长着一些小草?我们天天看到小草,同学们是不是真正了解小草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诗歌。

(板书:17、小草之歌)2.学生读课题,解释词语:之-----的;歌---歌唱、歌颂。

二、理清脉络,了解大意1.听老师范读,并按以下要求边听边划:(1)用直线划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标有拼音的新词,并用数字标出诗歌小节。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1)本文需要掌握的词语: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头、同胞、打扮、娇俏、辽阔、渺小、惭愧、天涯海角(2)设计题目,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检验预习成果。

(3)老师提醒难写、易错字词。

(4)学生齐读,纠正读音。

3.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4.听老师的范读,你注意到了哪些难读字音或容易读错的字音,提出来让所有同学注意。

5. 解词:通过课前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你不明白的?(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6.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三、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 自由练读课文。

2. 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教案:《小草之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小草之歌》的歌曲及歌词,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和草的重要作用,并能正确朗读歌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感恩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唱《小草之歌》歌曲,引导学生体验小草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教学难点:使学生从歌曲表演中领悟到小草的生长变化,并能通过歌词正确朗读和演唱。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小草的图片、幻灯片或者视频。

2.课件、黑板、口琴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放一段关于小草的视频或者播放小草的歌曲,培养学生对小草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想、讨论,小草是怎样生长的,有哪些阶段?Step 2:学唱《小草之歌》(10分钟)1.老师播放《小草之歌》,让学生边听边跟唱。

2.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动作,例如头仰起来、摇摇摆摆等。

Step 3:歌曲学习与合作表演(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歌词,并由小组成员协作合唱。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黑板前表演,并可以伴奏和动作。

Step 4:讨论与体验小草的生长(15分钟)1.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歌曲中小草是怎样生长的?”2.学生讨论并思考,可以先分组讨论,然后再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

3.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然后介绍小草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幻灯片展示。

Step 5:朗读歌词(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并从中感受小草的生命力。

2.学生分组逐句朗读歌词,加强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Step 6:歌曲分享与评价(10分钟)1.每个小组再次表演自己合唱的片段,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

2.老师总结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合作表演给予肯定和指导。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人的美好品质,使学生受到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良好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感悟。

2.诗歌的学习与体会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在杜仲理解,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促写。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词语复习(开火车)(二)引言:1.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小草?(高山上、田野、大树下、墙角……)2.说说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绿色、细小、柔弱……)3.小草给你什么感觉?(柔弱、风一吹就倒下,雨一淋就趴下,人一踩/就死……)4.小草如此柔弱不堪,为什么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人会歌颂小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人王宜振的小诗《小草之歌》,请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1.“之”是什么意思?(的)2.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歌颂小草呢?请齐读全诗。

(四)品读诗文1.理解小草默默无闻的部分:(1).我们觉得小草很柔软脆弱,小诗1-3节写了小草的自我评价,那小草对自己是怎么评价的呢?请找出句子,读一读。

(每一小节地一二行,3句)(2)用最简单的话归纳一下小草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选一个词,你想怎么归纳?【随机板书:渺小为不足道索取很少】(3).小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归纳,小草给你总的感觉就是什么?【板书:小】(4)说话训练:虽然小草自己也觉得小,但是他感觉?请选用书上的合适的来回答。

(不惭愧、不气馁、不灰心、不计较、只要有阳光雨露就生活得幸福快乐)(5)想象训练:小草不惭愧就是不为自己小而害羞,很自信。

A.不气馁看出他的坚持,请想象他在生活中面对比他高大、有名气的东西会什么样子。

B. 面对什么可能的出现困难如何不灰心。

C.他不会向大自然怎么计较,想象他的语言。

教学设计3:小草之歌

教学设计3:小草之歌

第17课《小草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引入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交流抄写的语句。

4.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

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3.班内交流:①哪几方面: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渺小不惭愧不气馁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又弱又小击退洪水缺少目标锁住沙丘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语文教案

师:小草要什幺才能生存?
生:一点点阳光雨露就能幸福地生活。
师:是呀,这就是渺小的小草,这就是低微的小草,这就是无所要求的小 草,这样的小草它也能为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赞美它,饱含深情 再读 1 至少节。
语文 S 版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语文教案(3)
生:大伙儿用那密集的根紧紧地抓住泥土,手拉着手抗击,洪水冲不毁小 草覆盖的土地。
师:从小草的身上你体会到它一种什幺精神?
生:无比自信的精神。
读。
师:非常好!你们能当自己就是一棵小草,展示出你们的自信吗?指名
生读,师评:好一棵自信的小草!听着你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你的乐观自 信!我喜欢你这幺自信的小草!
生齐读,感受小草的自信。
你还读懂了什幺?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画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说说你最初的感受。
3、边读边想: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拼读,集体评价;指出难写的字,易错的字。
2、你读后诗歌,有什幺想说?
3、诗歌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语文 S 版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语文教案
语文 S 版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语文教案
播放歌曲《小草》 ,问: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吗?是什幺歌?你听了
有什幺感受?你喜欢小草吗?这是歌曲中的小草,今天我们来看诗歌中的小 草又有什幺特点?打开 17 课《小草之歌》 。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生:团结协作抵抗洪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师:好,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击退洪水的豪情。
生:我还知道小草可以固沙。
生:我还知道小草可以美化环境。
师:对呀,团结在一起的小草,就可以创造许多奇迹,除了这些作用,你 还知道小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教案、教案、语文、方法、地方、问题、难点、继续、提出、特点、关键、支撑、精神、环境、活力、重点、结构、分析、拓展、引导、解决
语文S版四上:《小草之歌》教案(1)
江少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演示文稿(小草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 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

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 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二、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 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 生提问。

3) 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

(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 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 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

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

”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

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二)学习4~6小节
1、设疑自探
1) 师导入:诗歌前3小结结构上相同,且用得都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可以用继续用学前三小节的方法学习4~6小节。

在提问时也可以分析、总结前面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

我们看一下1~3小节的问题(师带领学生分析从那些方面进行提问)。

(内容结构上,写作方法上,重点语句上)
2) 请同学们默读4~6小节,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字词查字典解决。

3) 提问。

4) 师归纳自探题和自探方法。

5) 生自己探究。

2、解疑合探、汇报
1) 生答:_______。

师:是呀,那微不足道的小草在防洪固沙方面还是大功臣呢!请看这几张图片......
师:山坡上的小草将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之中,并连接成网,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稳固沙土。

2) 生答:_______。

师:(出示图片)每个城市如绿毯般的草坪,给祖国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活力。

3) 特点:防洪固沙,美化环境。

师:(无私奉献)。

4) 让我们将对小草的赞美之情融入到课题之中,齐读课题。

3、师: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自豪之情。

(找2轮6名男生读)。

师:诗歌具有节奏美,要读出抑扬顿挫,体会诗的内容和意境是读好诗歌的关键。

(三)学习第7小节
1、1)设疑自探
在万木萧条的秋冬季节,小草又作何感想呢?
2)全班齐读第7小节
3)面对这一小节你又有何问题要问呢?(别忘了我们总结的提问方法)
4)生提问
5)师归纳写于黑板上
6)生自探
2、解疑合探
1)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2) 汇报“枯槁”草木干枯,枯槁的小草什么样?看一看大屏幕。

3) 师:为什么不要担心我面容枯槁?师: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出示诗,并读)。

师小结:小草用不死的心灵支撑着枯黄的面容,用泥土孕育新的生命与希望,看冬去春回,草地上又是一片生机勃勃。

4)特点:生命力顽强(板书)
5)让我们将对小草的崇敬再一次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

(齐读课题)。

3、表演读这一小节
(四)、质疑再探
1、师: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解决了所有问题,这既是我们自学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同学们,还有什么质疑呢?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小草之歌呢?(生答)(借赞美小草,赞美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2、多么美的一首诗,谁愿意美美地读出你喜欢的小节?(学生选后展示)师:真是以情动声,生动感人。

(五)、运用拓展
1、师: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在你的小草图上写几句赞美小草的话(伴:《小草》歌曲)。

2、展示
三、总结全文
师: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海角。

伴着这首动听的《小草》我们的课即将结束,愿同学们也成为一棵小草,平凡、可爱、坚韧、顽强,为世界争光添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