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产品开发效率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新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估体系

浅析新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估体系
摘 要 : 文章 肯 定 了新 产品 开发 带来 的经 济效益 , 并提 出综 合运 用层 次分析 法 以及 模糊 综合 评价 法来 对新产 品的 经济效 益 进行 合理评 估 , 并举 实例说 明 了新产 品开发 的 经济效 益评 估过程 , 只有对产 品进 行正 确评估 , 才能有 效的提 高经 济效益 。
第3 2 卷第 8期
V0 1 . 3 2 No . 8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 OPMENT OF ENTERPRI S E
2 0 1 3 年 3 月
Ma r . 2 01 3
浅析新产 品开发 的经济效 益评估体 系
倪 兵
( 上 海 室 内装 饰 ( 集 团) 有 限公 司 , 上海 2 0 0 0 4 0 )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新产 品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时间型 , 价值型 四级甚至五级综合评价模型。 以及效率型 , 时间型是指新产 品的平均开发周期与其新所 评价模型, 产生经济效益 ; 价值型是指顾客的满意程度 , 产 品的技术 ⑥最后是进行综合评价 , 即采取加权平均的原则进行 计算所得值 , 并与评价指标 的分值进行对照分析 。 水准以及新产品资本利润率包括产值率等 。 效率 型是指企 分析 , 业劳动力 的构成和素质 , 其设备 的运行能力以及所有员工 的劳动生产效率 。因此 , 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了新产品的平 均开发周期 、 新产 品投 资 净 回收 期 、 企 业 劳 动力 结 构 和 水
般, 2 0 ~ 4 9 为差 , 2 0 分 以下 为较 差 。 ③确 定 不 同评估 指 标 之 间 的权 重分 配 , 其 主 要 过程 是
权数的确定 。 即因素在各个评估体系中所起作用 的大小 以 及相对重要程度 的度量 。权数 的确定十分重要 , 可以使用 直接赋权法 , 或者层次分析法。本文先采用专家评分的方 法, 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分析确定 。 ④确立从新产 品开发效益评估的因素集到评语集上 的模糊关联矩阵 ,其 中因素集用 u表示 ,评语集用 v表 示, 其矩阵可用 R来表示 u i k ( 其中 i = l ; 2 ; 3 , k 为从 1 开始 由表 1 可得出 : A = { 0 . 4 8 7 , 0 . 2 2 6 , 0 . 2 8 7 } , A I = { 0 . 3 1 3 , 的 自然数 ) 即对第 i 个评估指标作 出第 k 级别评语的隶属 0 . 2 0 8 , 0 . 4 7 9 j , A 2 = { 0 . 3 4 5 , 0 . 2 6 9 , 0 . 2 1 4 , 0 . 1 7 2 } , A3 = { o . 5 3 4 , 0 . 4 6 6 } 度, 并对 因素 u i 的经济效益进行等级评估 。 ④通过模糊关系矩阵进行综合评估。 对第二层 中所有 ⑤对各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不同因素进行评估。 即同时 u i的每个元素进行评估 ,首先 由专家进行专业的评定打 分 , 按照上文所分 的五个级别进行评估 , 对指标体系各元 作 者 简介 : 倪兵 , 上 海 室 内装饰 ( 集团) A - { a i l , 就 可 以得 N -级 评 价 向量 B l _ A ・ R ’ = ( Q 1 Q 2… Q s ) 。以此类推 , 也可进行三级综合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查新已成为关键技术和战略选择之一,是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个人获取信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科技查新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科研成果的质量,对于提高科学文献检索的效率、拓展知识领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查新质量评价作为科技查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评价各种科技查新信息源的搜索效率、相关度、全面性、更新速度等方面的质量,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将其应用于科技查新质量的评价研究中,旨在建立一个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的次级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提供定量和具体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现有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研究及方法进行综述,以此为基础,构建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次级指标体系,选取合理的指标进行评价,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等方法,建立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模型,开展实证研究,检验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最终得出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的定量结果。

(二)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系统综述、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相关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领域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2.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进行科技查新质量评价,将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两个层次转化为判断矩阵,在交叉比较矩阵、得出特征向量的过程中使用数学方法求解最终权重。

3.实证研究法:结合实际的数据,运用建立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并得出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的定量结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1.建立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的次级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2.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3.为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提供定量和具体的参考,对提高科技查新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旅行社产品评价研究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旅行社产品评价研究
况 ,本文 引入 改进 层次 分 析 法对 从旅 行 社产 品吸 引 力和产 品竞争 力 两个 角 度对
行 社 产 品的 因素 进 行 系统分 析 与合 理 综 合 的基础 上 ,构 建 多级 综合 评 价指 标体
系, 把旅 行社产 品 的评价指 标体 系分 为2 大类 1 类 ,见 表 1 0小 。
求, 为游客提供 的各 类产 品的 总称 。它 以
分 析法 按 1 9标度 来 —
构 造 下一层 因素相 对
指藩 I
权重 线路产品 预定 E 每 租赁业务
产 品 规模 03 市场 . 7 1
43 . 1
25 『
.| 2 蹙 6
固化 形态 的产 品包 的形 式 出 现 ,将旅 行
较 二者 的重要性或 有利性 关系 , 对指标而 言按 “ 重要 ” 同等重要 ”和 “ 、“ 不重要 ” , 分 别用 “ ” 1 2 、“ ”和 “ ”三种数值标度 0
定 量表示 ,见 表 2 。由此得 出的矩 阵称 为 三 标度矩 阵 , 表示各 因素之间相对于 上 它

旅 行 社 产 品 评 价 方 法 研 究
指 标 进行 排序 和 选优 产 生较 大 困难 。基
于 此 本 文 提 出了 一 种 改进 层 次 分 析法 ,
其 步骤 如下 :
( ) 一 构造各层 因素 间的 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 旅行社产 品 的评价 指标体 系 , 构 造 各层 因素间 的比较判断矩 阵 , 以同一层 次 的要素 作为准则 , 对下一 层的某些要 素 起 支配作 用 , 同时它又受到 上一层次要 素
界 上 的其 它 各类 产 品一 样 ,既 有共 性 的

- 国的旅 行社管理 者在 “ 创新 ”与

基于实例和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开发资源评价

基于实例和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开发资源评价
( 1 . 湖北理工学院 机 电工程学院 ,黄石 4 3 5 0 0 3 ;2 . 同济大学 现代制造 技术研究所 ,上海 2 0 1 8 0 4)
摘 要 : 针对产 品开发过 程中不 同部门的资源评价问题 ,提 出一种基于 实例和 层次分 析法 的产 品开 发资 源 评价方法 。通过对 设计资 源的客观 信息数 据分析和 资源价值 指标的定义 ,构建基 于实例信 息 扩散原理 的客观评 价模型 。领域 专家和项 目负责人分 别从资 源价值性 、资源稀缺 性和不可 替 代性等不 同角度 给出资源 比重的互 补判断矩 阵。综合 上述评 价结果构建 三角模糊 数互补判
务I 訇 似
基于实例 和层次分析法 的产品开 发资源评 价
Eval ua t i on of pr oduct de vel opm ent r es our ce based on cas e an d A HP
徐赐军 ‘ ,李爱平
XU Ci - j u n 。 .L I Ai . p i n g
于 提 高 企 业 资 源 优 化 匹 配 。根 据 产 品 开 发 项 目类 型 的不 同 , 设 计 资 源 可 由 企 业 内 部 或 外 部 的不 同 部 门 资 源组 成 , 因 此 ,项 目负 责人 由 于在 产 品开
文 献 的判 断 矩 阵 构 建 一 样 主 要 以专 家 等 主 观评 价
0 引言
资 源 是 企 业 生 存 的基 本保 证 , 准 确 配 制 资 源 可 以 有 效 提 高 产 品开 发 过 程 的 质 量 和 效 率 , 因
用其 组 合 模 型 对 制 造 资 源 综 合 评 价 和 系统 分 析 。 Ma r c o 等 人 建 立 了生 产 网 中的伙 伴 选择 模 型 ,采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一、概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研究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问题。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的绿色绩效,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AHP方法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利用TOPSIS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以选择出最优的绿色供应商。

本文的研究将为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绿色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强调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供应链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供应商的绿色能力和表现。

如何有效地评价和选择绿色供应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主要基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单一指标,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需要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纳入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考虑因素。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TOPSIS对供应商进行排序和选择。

与传统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考虑供应商的绿色能力和表现,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现代农业流通体系中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现代农业流通体系中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力度,利用信息技术,研发新的设施设备;然后完善物流标准化管理体制。

为促进物流业务的开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同时通过数据形式,实现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链接。

除此之外,还非常有必要制定数据标准,并在多个技术上提高标准水平,尤其是在加密方法和数据接口技术上,以便企业实现信息沟通;最后,完善创新物流技术。

这不仅要引入新的技术,还应充分应用新的方法。

与此同时,投入关键技术,让其有所突破,强化物流信息化服务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占据一定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5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为更好地发展,应不断提高智能物流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流企业应高度重视人才资源战略,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让智能物流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学习,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然后,结合当前智能物流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培训智能物流人员,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内容,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物流企业应和高校保持一定联系,并多沟通交流,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实践基地。

4.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促进智能物流的发展,还需要清楚当前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同时还应让“互联网+”和智能物流结合在一起,实现深度融合,进而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引用出处[1]曹崎宇.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2(23): 133-135.[2]刘圳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方向研究[J].中国储运,2021(12):193-194.[3]谢曼.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路径创新[J].现代商业,2021(33):12-14.[4]刘承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物流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 (31):71-73.[5]吴咏春.“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研究[J].营销界, 2021(30):46-47.[6]钱炜华.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物流创新应用[J].电子技术, 2021,50(07):152-153.[7]江贝.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J].现代商业, 2018(24):9-10.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开展过程中,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可为其起到指导性作用。

层次分析法在新产品质量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新产品质量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4, 6 8 .
J 因素与 i因素的影响之比为上 面的倒数 1 / B .1 21
.I / 9
根据 《 中华人 民共 和 刚招标 投标 法》 4 第 6 条规定 : 招标人 和巾标 人 当 自巾标通 知书发 出之 日 = 十 日内 , 照 标 义件和 巾标人 的 起 按 投标 义件 订立 书面合同 招标人 和中标 人不得 再行订立背离合同. 丈质性 I容的其他 议 ^ J 例 : 司对办公楼装饰举行 公开招投标 , 某公 经过评标专 家评定后 ,公刮确定最低标作 为巾 标 位 , 自中标通 知书发t的第 l 天双方 签订 t { 0 了施 I 同及补允合同 , 合 补允 合同明确 , 标 将投 时 的人工单价 15元, 6 丁口删整到 4 丁 口、 0 J 对 丁这个 题 ,我仃 提… 陔补充 合同的 陔 d J
A, 的相埘重要性的数量尺度 。通过每 个质量 袁 2 专家权重表 有效的项 目风险评价方法一般采 H 定性 与 风 险与其他质量风险的 两两 比较 , 断确定 】 判 定量相结合 的系统方 法 , 主观评分法 、 策 该 质量 风 险十 对其他 质量 风 险 的相对 重要 包括 决 廿 树法 、 次分析 法 , 层 模糊 J 险综 合评 价 、 x l 故障树 性 , 判断准则见表 1 所示 : 表 3质 量风险判 断矩阵 A 分析法 、 外推法 、 蒙特卡 罗模 拟法等 。其 中层次 本文存进行质量风险评价过程 中邀请 了 实物 1 机 生 I 生P 总驻 根据上表的判断尺度 , — ¨鞠 髓 分 析 法 ( P, e n lt a Hi ac  ̄ r— 1 位质量方 面的专家 , AH t A ayi l e rh P o 0 h c r “ } 备 月柑 环墙 艳 蓄 管 f 管 管 管 管 管理 ts)义称 A P法 , es, H 足系 统工程 中埘 非定量 事 埘 1 种质量 风险 的相对重要度 进 行评估 打 0 凡 睦 风 睦 垃 风 I 睦 件做 “定量分析 的一种常用方法 。} 丁 口 Ⅱ j 丰 j 新 分。首 先根据 专家的丁作经历和背景分 圳赋 1 4 3 5 2 1 8 3 J 3 产 品开发项 日质量风 险的统 计数据 比较缺 乏 , 予不 同的权重 见表 2再 根据专家的坪分结果 : , 。 通过对各种 险评价方 法的 比较和分析 , 合 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判断矩阵 A见表 3 结 新产品开发项 目的实际情 况 ,本文采朋层次 分 经 汁算得到判断矩阵 的特征 向量如下 : ; 。 e 析法 (H ) 无法 量化的质量 风险按照 大小排 A P将 W=01 , .l 0 O 0 4 0 6 0 3 0 8 『 3 01 , - ,. ,. , . , . , . 2 0 0 0 0 “ w .80 2 0 5r 0 0 , 出顺序 ,为企业存进行新 产品开发项 口策 ̄i 02 ,. ,. I 南此可 以得出新 产品开发项 , J l ” 制定有效的质量风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目 质 风险相对重要度 , 具体 见下表 4 。 进一步将上表 的结果进行整 理 ,即按大 1 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 首先建立新产 品开发项 日质量风 险的系统 小顺序排列其结果 见表 5 : 评价模 型见图 1 构 造 出项 目风险 评价指标体 , 从表 5 可以直观的看 出,存新产 品开发 工 系。 对各种风险 【素进行 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 , 项 目中 , 艺方 法管理风险最重要 , 次是 文 大 J 挖掘各种风险问 的相互关系 ,进而找 m项 H的 f 资料管理风险 , f : 然后是外购外协管 理风险 、 关键风险 , 确定项 }的整体J险水平 。 J x 【 顾客沟通管理风险 、 生产用料管理J 险 、 x 人力 l 声 理 摧 ㈣ 堕 资源 管理风险 , 俭验检测管理风险 、 实物状 态 表 4质量 风险相对 重要度表 管理 风险 , 后是机器 没备管理风 险和生产 最 々 l 女 i - ≥^ — 嚣l 铲 日 I 生 验& 环境管理风 险。 M 静 理 制管 l 十 堙 精 ± 静 静 测 理 外协风 b 雠 l ^ l r m 日险 髓 3一致性 检验 存建立判断矩阵过干 中,由于涉及 人的 旱 婚哩 叫 阿 主观判 断 , 冈而会f 现判断不一致 的情况 , f { 为 表 5质量 风险相对 重要 性排序表 保证 评价分析的有效 陛,需要进行一致性 检 验. 经计算 , f W=I 8 1 ,. ,.7 得 A [4 ,. 2 603 , . 2 2 资 理 一 堕㈨ 06 ,.7 0 0 3101 , . .5 03 , . , .,.9 0 1 9 5 图 1新产品开发 项 目开发项 目质量风险 性理 一 垃 堕 结 构 模 型 进而求得 : 1. 2 8 8, 07 特点 , 使用 A P H 法对 各种质 量风险的}x 重要 f, tt CI 1 . 7 8 1 一 08 2 0 2构造判 断矩 阵及特征 向量 的计算 0 99 , . 6 8 经查表 得 R : . , 0 11 9 然 度进行客观 的量化评价 ,对新J ^ 4 [ 开发项 日巾 1 O- l 判断 矩阵 的判断 尺度表 示要 素 A 对要 素 . 质量控 制 的薄弱环节 和关键环 节进 行管理 , 提 惜 一 谩理 堕 ㈣ 表 1判 断尺度 高 业 的喷量竞争 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利组合评价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利组合评价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利组合评价体系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专利组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对现有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利组合指标体系。

本文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充分结合了专利数据多方面的特性,构建了包含数量类指标、质量类指标和综合类指标三类指标的专利组合分析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专利组合;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引言国内早期对于专利评价指标的研究及运用,主要集中在数量指标上,用专利数量来评价某一个地区的科技竞争力水平等。

后来,专利质量指标的研究逐渐成为专利计量分析的热点。

岳宗全和黄迎燕较系统全面的提出了专利的指标体系,专利指标包括: 专利数量、专利成长率、引证指标、科学关联性、技术生命周期、专利效率、专利实施率和产业标准化指标等。

刘林青、谭力文从“专利悖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专利组合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兴起的原因。

谭思明对专利组合分析的专利指标、专利组合、专利与市场一体化组合分析的方法以及一体化组合在化工行业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刘婷婷、朱东华等对专利组合分析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建立了技术层面和公司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

孙耀吾等构建了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基于专利组合的技术标准联盟动力及其不同策略。

李春燕等探索了专利质量指标体系,并筛选出六类 29 个专利质量指标。

介绍了国外成熟的专利质量指标,并运用“纵向”拉开档次评价的方法,验证了专利质量指标对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估的重要作用。

近来,也有学者综合了专利数量、质量等指标,尝试构建综合类的专利评价指标,马慧民等构建了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详细说明。

虽然我国对于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1)有些指标体系过于纷繁复杂,评价的不全面、深度不够,没有考虑到不同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在实践中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2)某些体系中的一些指标的数据需要调研得到,不可避免出现主观臆断性,在数据搜集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产品开发效率评价研究作者:田蔚唐辉
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产品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不断改进、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新产品开发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如何对新产品开发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开发出具有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的新产品,是制造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

一、层次分析法
主要步骤:
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②构造判断矩阵。

③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④计算各层次要素对于总目标的总权重,确定评价等级并根据专家打分得出评价结论。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产品开发效率评价模型及应用
1.构建新产品开发递阶层次结构
在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现状评价的过程中,根据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的关键因素建立层次结构体系,关键因素包括质量、成本、速度(见图1)。

图1新产品开发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A-B的判断矩阵及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B判断矩阵及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过程与结果
同理,可得到B1—Ci、B2—Ci、B3—Ci的判断矩阵及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C.R.分别为0.019、0.04、0.028,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3.计算新产品开发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新产品开发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269,0.115,0.068,0.041,0.077,0.152,0.054,
0.028,0.054,0.015,0.008,0.087,0.032)。

4.对新产品开发现状进行打分评价
选择20位专家评委作为评价主体,根据已立项的项目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对新产品开发现状进行评价打分。

综合评价结果说明,目前该企业新产品开发效率较低。

企业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

三、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新产品开发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的主要原因,为企业不断改进、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蔡莉、付灵钧、石勇进.企业研究开发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
[2]曾建权.层次分析法在确定企业家评价指标权重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作者单位: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