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关键词:金银花、绿原酸、抑菌作用、提取物一、引言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保健品和饮料等领域。
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
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被认为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绿原酸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因此备受关注。
目前,关于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对于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尚未系统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金银花为市售干燥饮片,绿原酸提取物为实验室自行提取获得。
实验中使用的细菌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 绿原酸提取采用乙醇提取法,将金银花饮片粉碎后,加入适量乙醇,超声提取后过滤得到绿原酸提取物。
3. 抑菌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绿原酸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
将含有不同浓度绿原酸提取物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观察抑菌圈直径。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1. 绿原酸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随着绿原酸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
2. 不同菌株对绿原酸提取物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绿原酸提取物的敏感性最强,其次为链球菌,而大肠杆菌的敏感性相对较弱。
3. 抑菌效果与浓度的关系随着绿原酸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也逐渐增强。
不同菌株在不同浓度下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浓度依赖的关系。
本研究还发现,绿原酸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这为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未对绿原酸提取物的纯度和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未对其具体的抑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等。
13种植物提取物对5种果蔬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g i s C f f c m Ie 印0 ,C m an t 02 0 e g【 0 D如 0 . ,F m 黜口 H D
c瑚 ado e 2seis f l ta e n t r1 p c a s — h e0p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形m ,B £ z c聊 rn,C 0 6 r w r 0, e y . r u e e e
9 .0 、0 5 % 、9 6 %和 6 .9 ; 0 2 % 9 .5 8 .3 2 5 % 四季米仔兰 A f dp Ⅱ a和 阴香 n g 口 ue 凡 m 玑6丌 u u №n 的乙醇提取物对
黄瓜炭疽病 菌抑菌率也在 8 % 以上.岗松精油对以上 5种病原菌的 E 5分别为 :.o 、.3 、. 2 、. 4 O c0 0 147 0 173 0 126 Oo 69
An iu a tVt fEx r c sf0 3 Sp ce fPl n sAg i s tf ng lAc iiy 0 t a t r m 1 e is0 a t a n t Fie Pa h g n cFu i0 uisa d Ve ea ls V t 0 e i ng fFr t n g t b e
s d e n te lb r tn v mv ei l mw l rt t o .T er s l n iae a 出e eh n le t t o t i d i a o a r c l u h o b a g t ae meh d h e u t i d c td t t t a o xmcs f 1 s h
食品中植物提取物的保鲜作用研究

食品中植物提取物的保鲜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安全的保鲜剂备受关注。
植物提取物不仅具有保鲜功效,还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为我们提供更安全和健康的食品选择。
一、植物提取物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1. 抗氧化作用植物提取物中富含的多酚和抗氧化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食品中自由基的生成,延缓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常见的植物提取物如绿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等,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对食品中的脂肪氧化和色素褪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 抑菌作用植物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和酚类化合物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例如,蒜素是大蒜中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可有效抑制食品中的霉菌和腐败菌。
此外,一些常见的中药提取物如金银花提取物、苦参提取物等也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用于食品的防腐处理。
3. 抗菌性植物提取物中的一些活性物质还具有抗菌性。
例如,茶树精油中的茶树醇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对食品的保鲜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柑橘类水果中的柠檬烯也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食品的保鲜处理。
二、植物提取物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1. 肉类食品肉类食品易受到氧化和腐败的影响,而植物提取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和抗菌物质可以有效抑制肉类食品的腐败过程。
例如,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能够减少肉类中脂肪的氧化,保持肉品的鲜嫩口感。
此外,蒜素和姜黄素等提取物也可用于肉类制品的保鲜处理。
2. 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易受到霉菌的感染和腐败,植物提取物中的抗菌物质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
例如,柠檬烯和橙皮提取物中的柚皮苷都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处理。
此外,茶多酚和花青素等提取物还可以减缓水果和蔬菜的衰老过程,延长其保鲜期。
3. 面包和糕点面包和糕点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和发霉,植物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1. 引言1.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概述植物精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植物精油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相关研究也逐渐得到加强。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估,包括传统的筛选方法和现代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影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因素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如植物种类、提取方法、化学成分等。
一些新颖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中,如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等。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不仅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还在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未来,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其意义和价值也将得到更多的认可。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可以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对于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也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1. 筛选试验:首先从大量的植物精油中筛选出对目标菌株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精油样品。
这一步通常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精油进行筛选实验,评估其对目标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2. 确定抑菌谱:确定植物精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菌谱。
这可以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观察不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对植物精油的敏感性。
3. 抑菌机制研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测定、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探究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制机制。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精油的抗菌作用机制。
4. 合成方法优化:通过改变提取工艺、萃取溶剂、提取时间等条件,优化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提高其抑菌活性。
这一步可以通过正交实验等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5. 实际应用验证:将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结果验证于实际环境中,例如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抗菌应用实验,验证其在真实环境中的抑菌效果。
不同植物来源绿原酸抑菌效果

• 图5 10.00mg/mL金银花绿 • 图6 10.00mg/mL杜仲绿原 10.00mg/mL金银花绿 10.00mg/mL杜仲绿原
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抑菌效果 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 菌效果
• 10.00mg/mL金银花绿原 10.00mg/mL金银花绿原
绿原酸浓度(mg/mL) Concentr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4.00 3.00 2.50 2.00 1.60 1.20 0.80 0.40 对照
0.621
0.619
0.622
0.624
0.620
0.624
0.625
0.627
0.627
0.112
0.173
0.185
0.199
0.241
0.426
0.522
0.624
0.627
• 75%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 75%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抑菌效果
• 75%乙醇对大肠杆菌的抑 75%乙醇对大肠杆菌的抑
制效果
• 图1 1.25mg/mL金银花绿 1.25mg/mL金银花绿
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抑菌效果
• 图2 1.25mg/mL杜仲绿原 1.25mg/mL杜仲绿原
7.致谢 7.致谢
• 本论文是在彭国平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彭老师为论
文的选题、试验方法、论文撰写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指导。感 谢他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以及耐心的指导和督促,让我受益匪浅并 时刻保持严格谨慎的态度去完成毕业论文。 • 感谢实习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 验室的林元山、兰时乐、刘婷等各位老师在论文期间给予我的指导和 帮助。感谢大学四年传授知识的所有湖南农业大学的老师,感谢他们 教授我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培养了我的 实践能力,让我得以自我完善和发展。 • 感谢亲爱的同学们,不仅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美好回忆, 同时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了最无私的帮助,让我在集体中感觉到了如 家的温暖,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 • 最后感谢答辩组老师在百忙之中拨冗对本论文认真审阅和批评,本论 文还有诸多亟待改进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提出建议! 祝各位老师桃李满园,身体健康! 祝各位同学青春永驻,事业有成!
银杏叶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银杏叶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银杏叶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舒张血管、抗炎、抗氧化、改善记忆和抑制肿瘤等作用。
此外,银杏叶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研究目的是探究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抑菌活性评价、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抗菌机制分析和药物安全性评估。
首先,收集新鲜银杏叶,进行提取。
可以使用传统的浸提法、超声提取法或萃取法等进行提取,得到银杏叶提取物。
其次,采用不同的菌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通过纸片扩散法或稀释法等方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计算MIC值。
接下来,通过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银杏叶提取物的抗菌机制。
可以考察其对细胞膜的影响、细胞酶的影响、DNA/RNA合成的影响以及抗菌物质的产生等方面内容,以了解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机制。
最后,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估。
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等方法,评估银杏叶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
预期结果是银杏叶提取物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菌生长,并且对抗菌活性更强的细菌表现出更低的MIC值。
通过抗菌机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银杏叶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经过药物安全性评估,可以评估银杏叶提取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
综上所述,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护肤品提供参考,并为相关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97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银杏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1,2,潘海燕2,李 艾2,黄泽强2,蔡锦源2,周业生13个方面综述了银杏叶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提取A DOI:10.16465/431252ts.20190423类、酚类、萜类、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抑菌、提高免疫、抗炎、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1-10]。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多达40种,是银杏中活性较高的有效成分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有关银杏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有关银杏提取物(GBE)的抑菌性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银杏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银杏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及机理1.1 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是银杏中重要的功能因子之一,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中,有较强的抑菌、清除活性自由基以及抗脂质氧化的功能。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趋向于用植物多糖替代化学防腐剂,促进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以及未来医药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多糖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对细胞膜通透性、核酸形成、抑制蛋白质合成、干扰细胞壁形成以及作为抗代谢物对能量代谢系统产生作用等多个方面实现抑菌作用[11-12]。
还有研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来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释放,探究山苍子精油是否会对弧菌的细胞膜造成损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会破坏弧菌的细胞膜,这对银杏多糖类化合物抑菌作用机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叶部,约40种,主要包括单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儿茶素类,其中单黄酮类中的山柰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最高,被认为是银杏总黄酮中真正有活性的物质。
黄酮具有有效清除有毒过氧自由基、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及脑循环的功能,胡筱等[13]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机理为黄酮类物质,属于多酚类化合物,pH 值偏向酸性,可以让菌类蛋白质发生变性,或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微生物产生功能性障碍,进而发挥了抑菌的作用。
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

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都蕴含着很丰富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反式茴香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并对抑制效果最好的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ea)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以下的实验结果:1.八角茴香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对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二者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都很好。
根据初筛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八角茴香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的浓度变化与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其浓度变化和抑菌活性之间呈正相关。
八角茴香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的抑菌活性均在48h时达到最高值。
2.用浓度为1mg.mL-1的反式茴香脑处理番茄灰霉病原菌的菌丝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丝粗细程度不一,有的菌丝表面有凹凸,菌丝内溶物变少或者流失。
在测定菌丝电导率时,发现反式茴香脑使得溶液电导率增大,同时引起了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丙酮酸含量不同程度的降低。
3.通过反式茴香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转录组分析,6个样品中共获得44.00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7.31Gb,Q30碱基百分比在94.84%及以上。
分别将各样品的Clean Reads与指定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比对效率从79.88%到83.91%不等。
基于比对结果,发现新基因334个,其中173个得到功能注释,4731个基因的结构得到了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8):2344-
2452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 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8.004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刘旺景 敖长金*
萨茹丽 陈圣阳 丁 赫(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 要:天然植物中含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大类,即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类、单宁类和植物色素等。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及抑菌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展望了植物源性添加剂在动物饲养方面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抑菌性植物源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S
8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6)08-2344-09收稿日期:2016-02-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55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 A D 10B 04)
作者简介:刘旺景(1991—),男,山西孝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E -
m a i l :1051327358@qq.c om *通信作者:敖长金,教授,博士生导师,E -m a i l :c ha ngj i na o@s ohu.c om
植物提取物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植物体中人们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多糖、有机酸、单宁、油脂和大蒜素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其耐药性极小,不易出现残留和毒副作用,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以植物为原料进行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已经成为各国研发的热点。
我国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有些植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所以,研究开发植物提取物为饲料添加剂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生物碱类及其抑菌机理 生物碱是天然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呈碱性,可与酸结合成盐,游离态的生物碱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或难溶于水。
绝大多数生物碱分布在高等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中,如毛茛科、罂粟科等。
生物碱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按植物来源分为罂粟科生物碱、毛莨科生物碱、百合科生物碱和茄科生物碱等;按其结构分为吡啶衍生物类、吡咯啶衍生物类、莨菪烷衍生物类、异喹啉衍生物类和其他等[1]。
国内外学者已经证明,天然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抑菌的生物学活性。
Mór i c z 等[2]用甲醇和乙酸乙酯从白屈菜的根、茎和叶提取出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
通过薄层层析法以及生物自显影法(T L C -D B )检测其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其提取物对上述2种菌都有抑制作用。
孙一丹等[3]研究表明,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的醉马草生物碱提取液对离孺孢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
杨佳冰等[4]发现紫花地丁中的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属于中度敏感,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不明显。
杨梅等[5]从杜仲叶中提取总生物碱以及对提取到的杜仲总生物碱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的4种纯化物。
测试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青霉5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抑菌效果各异,最小抑制浓度也不同。
刘靖等[6]报道博落回生物碱能够促进某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黄鸡小肠绒毛结构的发育,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从而提高黄鸡的生长效率。
曹国文等[7]
研究杜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