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
《复调》课程教学大纲

《复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231043总学时数:64总学分数: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音乐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复调》是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系统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复调》教学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了《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和声学》等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复调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复调音乐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适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及校内外音乐活动所需要的复调音乐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鉴赏、表现及创造的能力,为学生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学生明确复调音乐的体裁概念,掌握传统复调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的复调现象和复调技法。
能够创作二声部复调乐曲,能够运用复调理论指导音乐实践(器乐演奏、声乐演唱、乐曲改编、音乐创作、编导排演等)活动。
将其《复调》教学课程优化为“修养课”与“技术课”的有机兼容系统,是现代课程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所追求的课程效能目标。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有:复调音乐类型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单对位”基础训练、对比式二声部、模仿式二声部、二声部复对位、三声部复调音乐、复调写作手法的应用、复调音乐的主要体裁及结构、复调音乐分析。
通过本教学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下列要求:能够熟练地识读复调乐谱,能够正确地认识音乐作品中各种复调现象,可以分析复调音乐作品。
能够比较熟练地写作对比式复调二声部。
能够应用多种模仿手法,写作模仿式复调二声部。
能够在以上写作基础上,运用“纵横可动对位”的变化,创作特定曲式意义的小型复调乐曲。
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复调手法,为单声部民歌和青少年歌曲编写合唱。
了解三声部复调的写作原理,学会写作三声部复调的方法,并尝试写作三声部赋格的呈示部或赋格曲。
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通过复调经典的创作分析与欣赏,认识复调音乐的三种基本类型,了解复调音乐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展开的不间断性,理解复调音乐在作品中的两种主要的应用形式。
复调基础讲稿(二)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一、对比二声部复对位的概念复对位也称为繁复对位或可动对位,是指对比二声部复调结构中的两个旋律有多种结合形态。
首次陈述时两个声部是一种结合模式,再次陈述时两个声部按照一定的对位原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或两个声部横向关系改变,或两个声部纵向关系改变,或其中的一个声部自身形态改变,或两个声部自身的形态均发生改变等。
二、对比二声部复对位的种类常见的对比二声部复对位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纵向可动对位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横向关系不改变,只是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复对位就称为纵向可动对位。
有时,两个声部纵向关系发生变化时会形成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这种纵向可动对位又称为二重对位,常用的二重对位的形式有八度(十五度)二重对位、十二度二重对位和十度二重对位等。
1.八度(十五度)二重对位八度(十五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九(十六);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七(十四)。
例4.12.十二度二重对位十二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十三;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十一。
例4.2十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十一;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九。
4.3例(二)横向可动对位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不改变,只是两个声部的横向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复对位就称为横向可动对位。
音乐作曲复调教学大纲

《复调》教学大纲“复调音乐”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复调音乐”----polyphony即“多层次的音”。
在第一完整声部外加上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声部。
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复调音乐》,使学生对于“复调音乐”的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以写作一些较为简单的“复调音乐”。
一、学习目的通过《复调音乐》的写作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于复调音乐的写作、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复调音乐敏锐的听觉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对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节奏、调式、调性、变化音以及旋律的结构的一定分析能力。
2、掌握二声部单对位,二声部复对位,复对位变体形式以及二声部模仿。
3、三声部单对位,二声部复对位,三声部模仿。
二、教学形式及学习时间本课程采用课堂集体授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课外小组互相学习、自习等形式。
本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授课30节,自习5节。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本课程采用五线谱教学,同时听取大量音响资料。
1、对于旋律的学习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
2、声部单对位的一特性、和声基础、声部进行、调性式关系、声部的对比,织体类型以及开始与结尾的处理。
3、二声部复对位一般特性、常用的复对性,复对位在作品中的应用。
4、复对位的变体形式——蟹行对位,倒影对位。
5、二声部模仿的一般特性,模仿的写作步骤,模仿的体类型,模仿与复对位的结合以及模仿在作品中的应用。
6、三声部单对位的一般特性、和声处理、声部进行、声部对比、声部距离、织体类型及开始与结尾的处理。
7、三声部复对位的一般特性、八度三声部复对位、三声部倒影对位、三声部复对位的应用。
8、三声部模仿的一般特性、织体类型、三声部卡家式模仿与复对们的结合、三声部模仿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原则本课程本着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浅而深的教学原则,注重实例分析与实际技能写作训练相结合,采用模仿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听取大量音响资料以及实际写作的学习,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同进又能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复调基础

陇东学院音乐学专业课程标准复调基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及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复调音乐的理论知识,掌握分析各类复调音乐作品和写作二声部为主的复调音乐的基本技术的能力。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正确认识音乐作品中各种复调现象和分析复调音乐作品,并能流畅地写作对比式复调二声部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学习综合应用各种复调手法为单声部民歌及青少年歌曲编写合唱。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复调音乐分析和复调写作基础两大部分组成,分四个单元、四章、十六节进行。
4.总学时本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学程为一学期。
每周上课2学时,共36学时。
5、教学方法教学采用集体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乐谱分析和作品录音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内容第一章绪论(8学时)要求和说明:掌握复调音乐及其类型,基本特点及在作品中的应用形式。
第一节复调音乐的历史概况1、复调音乐的概念2、复调音乐发展简况3、复调音乐的类型第二节复调音乐的各种类型1、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2、复调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形式第三节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关系第四节复调音乐的应用形式及其表现作用思考题: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区别?2、复调音乐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第二章单对位基础训练(12学时)要求和说明:掌握复调音乐中单对位基础知识,基本特点及基本练习。
第一节单对位的基本原则1、对位的含义2、音程性质分类3、声部运动关系4、音点结合及声部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禁忌第二节一音对一音写作1、一音对一音的严格写作训练2、“一对一”写作练习的注意事项第三节二音对一音写作1、经过音与辅助音2、经过音与辅助音的使用3、“一对二”的严格写作训练第四节四音对一音写作1、一音对二音的综合练习2、一音对四音的综合练习第五节切分音对位写作1、延留音2、延留音的常规处理3、延留音的装饰解决第六节自由(华彩)对位1、一音对旋律华彩的练习思考题:1、对位的含义是什么?2、单对位写作训练。
复调 教学大纲

复调教学大纲复调教学大纲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
复调音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多个独立的声部,各声部之间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形成和谐的整体。
复调教学大纲包含了复调音乐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演奏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演绎复调音乐作品。
复调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复调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各种复调音乐形式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复调音乐的基本术语和记谱法,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演奏复调音乐作品。
在第二部分中,复调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听辨和分析复调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声部关系、和声规律和节奏特点。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声部进行和声和合理地运用和弦进行音乐创作。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演绎复调音乐作品,展现音乐的美感和表达力。
第三部分是技巧训练。
复调音乐的演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音乐技巧,如指法、弹奏技巧和演唱技巧等,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复调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内容和情感。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声部分析和声部进行训练,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复调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将进行复调音乐的演奏和表演。
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复调音乐作品,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排练。
在演奏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通过音乐的演绎来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
复调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总之,复调教学大纲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理解和演绎复调音乐作品,展现音乐的美感和表达力。
《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

《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复调音乐基础;英文名称:Polyphonicbai课程编码:061130学分:2分总学时:32学时适应专业:音乐各专业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执笔人:许佳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二声部复调定义,以及复调性多声音乐与和声性多声音乐的区别,通过对二声部复调的学习分析,能基本掌握复调音乐的特征,以及写作简单的对比,模仿复调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讲授]1:什么是复调?什么是对位?2:复调音乐产生的历史沿革3:复调的类型4:复调音乐的特点6: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及表现作用[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第二章复调音乐中对位旋律写作原则(6学时)[讲授]1:音高关系2:节奏关系3:句幅关系4:写作示范[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三章对位中旋律的类型(6学时)[讲授]1:对位中旋律的不同类型2:对位中旋律的组合形式3:旋律的对比性质4:写作示范[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四章二声部复对位(4学时)[讲授]1:副对位的基本概念2:八度复对位的写作3:写作示范[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五章二声部模仿(4学时)[讲授]1:模仿的基本特点2:原形与变形模仿3:卡农的写作(有终与无终)4:写作示范[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六章模进(4学时)[讲授]1:模进的特点2:卡农模进与对比模进[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七章复调乐曲分析(4学时)[讲授]1:二部创意曲分析2:三部创意曲分析3:小型乐曲分析[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八章小型复调乐曲的写作(2学时)[讲授]1:曲式结构2:调性布局3:整体写作4:写作示范[作业要求]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精品 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复调音乐理论》说课

精品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复调音
乐理论》说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理解复调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 运用复调音乐理论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 培养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
- 复调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 复调音乐理论的基本要素;
- 音乐作品的复调结构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复调音乐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
- 通过介绍复调音乐的定义,引导学生对复调音乐有一个初步
了解;
- 分析复调音乐的特点,如多个声部的同时进行,和声规则等。
2. 复调音乐理论的基本要素(20分钟)
- 讲解复调音乐理论的基本元素,包括和弦、旋律、节奏等;
- 示例演奏并分析一段复调音乐作品,让学生理解各个要素的
运用。
3. 音乐作品的复调结构分析(25分钟)
- 播放一段经典复调音乐作品,如巴赫的《欢乐颂》;
-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音乐作品的复调结构,包括声部的运用、
和声规则的体现等。
4. 练与总结(10分钟)
- 设计相关的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复调音乐理论,分析给
定的音乐片段;
-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复调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
- 《复调音乐理论》教材
- 播放设备和音乐作品录音
- 板书工具
五、教学评估
- 课堂练表现评估
- 学生对复调音乐概念和分析能力的理解程度评估
六、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更多复调音乐作品,提升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发现复调音乐的魅力,培养审美情操。
基础复调教学大纲

基础复调教学大纲一、介绍复调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个作品或乐段中存在多个独立的音乐声部或线索。
基础复调教学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复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他们作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或演奏者的能力。
本文将就基础复调教学的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复调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基本的和声规则和技巧;3. 学会分析复调作品的结构和特点;4.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写作复调作品的能力;5. 培养对复调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复调的基本概念a. 复调与单声部音乐的区别b. 复调的历史发展2. 和声规则和技巧a. 声部写作与声部间的关系b. 对位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c. 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则d. 调性的运用和转换3. 复调作品的分析a. 复调作品的结构特点b. 分析和解读复调作品的方法c. 小型复调作品的分析案例4. 创作复调作品a. 运用基本的和声规则进行创作b. 培养创造性的思维c. 复调作品的演示和分享5. 复调音乐的鉴赏a. 聆听和赏析复调作品的技巧b. 了解复调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c.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复调作品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复调的基本概念、和声规则和技巧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复调的本质和应用。
2. 实践与演示: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复调的写作和分析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复调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复调的结构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4. 创作与演示:鼓励学生进行复调作品的创作,并组织演示和分享,促进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成长。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复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期末创作与演示:考察学生在创作复调作品方面的能力和表达水平。
六、教学资料1. 教材:选用一本系统介绍复调教学的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复调音乐基础;英文名称:Polyphonic basis
课程编码:061130
学分:2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应专业:音乐各专业
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
执笔人:许佳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二声部复调定义,以及复调性多声音乐与和声性多声音乐的区别,通过对二声部复调的学习分析,能基本掌握复调音乐的特征,以及写作简单的对比,模仿复调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2学时)
[讲授]
1:什么是复调?什么是对位?
2:复调音乐产生的历史沿革
3:复调的类型
4:复调音乐的特点
5: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6: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及表现作用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第二章复调音乐中对位旋律写作原则(6学时)
[讲授]
1:音高关系
2:节奏关系
3:句幅关系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三章对位中旋律的类型(6学时)
[讲授]
1:对位中旋律的不同类型
2:对位中旋律的组合形式
3:旋律的对比性质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四章二声部复对位(4学时)[讲授]
1:副对位的基本概念
2:八度复对位的写作
3: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五章二声部模仿(4学时)[讲授]
1:模仿的基本特点
2:原形与变形模仿
3:卡农的写作(有终与无终)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六章模进(4学时)
[讲授]
1:模进的特点
2:卡农模进与对比模进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七章复调乐曲分析(4学时)[讲授]
1:二部创意曲分析
2:三部创意曲分析
3:小型乐曲分析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第八章小型复调乐曲的写作(2学时)[讲授]
1:曲式结构
2:调性布局
3:整体写作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正确完成写作。
三、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音乐各专业。
教学总时数为3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
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三学年上学期,内容上注意与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等课程内容的衔接与练习。
五、教学参考书
1、《复调音乐写作与复调音乐分析》王安国著
2、《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陈铭志著
3、《复调音乐》斯克列勃科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