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合集下载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不同的领域或产业进行经营活动,以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源、把握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绩效,但同时也需要企业在多个领域进行经营,管理难度增加,风险也相应增加。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特点、优劣势以及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讨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原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新设立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入其他产业或领域进行经营活动。

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地理多元化和技术多元化等方式进行,以实现企业的经济规模化、资源优势化和市场风险的分散化,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资源整合性强: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通过多领域的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市场风险分散: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对某一特定市场的依赖性,当一个产业受到冲击时,其他产业可以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进行部分弥补,降低企业整体风险。

3.技术、管理经验交叉应用: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管理经验相互交叉应用,从而促进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4.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在不同领域获取更多的盈利来源,提高企业的收入水平,增强竞争优势。

1.优势(1)降低风险: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产业或市场。

(4)促进市场拓展: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群,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2.劣势(1)管理难度增加:多元化经营需要企业在多个领域进行经营管理,管理难度较大。

(2)资源分散:多元化经营可能导致企业资源的过度分散,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

(3)高投资:多元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研究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研究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研究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品牌、业务领域、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多样化发展,旨在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在企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它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利润和降低风险,但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管理压力。

因此,研究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它是企业拓展新业务与市场的保证。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竞争非常激烈,多元化经营能够帮助企业减轻压力,增加市场分布。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经营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至于企业管理层是否要选择多元化经营,还要根据企业内部的条件和市场状况等因素来考虑。

多元化经营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遇到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企业风险增大。

做好多元化经营可以缓解这种情况,因为在不同领域下,企业会具有更广的业务覆盖面,这样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

然而,多元化经营也有其弱点,这种经营方式对企业的风险和管理能力要求特别高,不能形而上。

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企业管理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经营情况、竞争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否则,会因为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而导致企业的负荷增大,并且多元化经营可能会对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更高。

此外,研究数据显示,多元化经营还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当企业拓展多元化经营时,不同产业间往往存在互相影响的情况,企业自身的精力和资源也会被分散到不同方向上,导致企业的效益降低。

因此,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企业要考虑到这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寻求科学有效的经营办法。

二、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发展的思考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多元化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层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运作效率。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进行业务活动,通过扩大业务领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收益,降低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在不同行业中分散风险,拓展市场,提高盈利能力,实现经济规模的有效利用。

多元化经营也存在一定挑战,包括资金、管理、市场和品牌等方面的问题。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分散: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分散经营风险。

当一个行业受到不利影响时,其他行业可能受益或不受影响,从而降低总体风险。

这种风险分散可以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保证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资源整合:多元化经营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不同行业之间可能存在一些相互补充和互相促进的资源,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

3.市场拓展: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范围,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进入不同的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加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

4.技术创新: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不同行业可能存在一些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1.资金需求:多元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资金,避免由于投入过度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失。

2.管理问题:多元化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的管理和运营,要求企业具备跨领域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如果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可能会导致各个业务板块的不正常运转,影响整体绩效。

3.市场风险:不同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可能存在差异,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时需要了解各个行业的市场情况,避免因为市场风险导致业务失败。

4.品牌影响:多元化经营可能会对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产生影响。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需要考虑如何统一品牌形象,并保持品牌的一致性,以避免造成品牌混乱和消费者迷茫。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原有的主营业务基础上,涉足其他相关或无关领域的经营活动。

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拓展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

多元化经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需要认真分析和评估市场情况、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多元化经营是否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实践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影响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分散、资源优化配置、竞争压力缓解和发展机会拓展等方面。

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分散市场风险。

当企业只依赖于单一产品或行业时,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出现风险,企业可能会面临重大损失。

而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领域,降低整体风险水平。

多元化经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不同行业或领域存在着不同的资源需求和供给,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多元化经营还可以通过不同领域的收益互补,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

多元化经营可以缓解竞争压力。

在一个行业内,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企业可能难以在市场份额上有所突破。

而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进军其他领域,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从而减轻原有业务的竞争压力。

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发展机会。

在一个行业内,市场增长可能会受到限制,企业难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企业整体的快速增长。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有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因为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发展机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绩效,因为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资源分散,难以集中精力来做好每一个领域的经营,从而影响整体绩效。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逐渐转向多元化经营,即在原有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逐步拓展其他相关或不相关领域的业务,以实现企业的增长和盈利。

但是,多元化经营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首先,多元化经营可以带来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的好处,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多元化经营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风险和收益分散到不同的业务领域,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例如,一个企业在某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可能已经接近饱和,但是如果进入另一个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等着它去开拓。

此外,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资源支持,在不同领域中共享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等方面的资源。

其次,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战略灵活性和弹性。

如果企业只依赖于一个领域的业务,那么一旦该领域面临困境,企业的整体业务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而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灵活地转移业务重心。

不论是进入新的市场,还是增加业务组合中的某项业务,都能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这是单一行业企业所缺乏的。

然而,多元化经营也有其不利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在资源配置和核心竞争力上的困难。

多元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而这些资源和资金的获取通常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资本流动和外部的融资手段,在为一些领域投入资金后,可能会对其他领域的业务造成影响。

而且,不同业务领域间的资源配置也很难统一协调,容易导致资源分散,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此外,多元化经营也很难取得组织和运营的协同效应。

由于不同的业务领域拥有各自业务特点,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企业很难将这些业务有机地整合起来。

这就需要企业高效的运营模式和协同机制来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以创造协同效应,在支撑多元化经营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绩效。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多元化经营不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文献综述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文献综述导言: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提高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许多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经营策略。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进军新的产品、市场或产业,以实现业务和组织的多样性。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该领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探讨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绩效的定义和测量企业绩效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企业绩效的定义多种多样,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如财务绩效、市场绩效、生产绩效等。

财务绩效通常通过指标如利润率、回报率等来衡量,市场绩效则可通过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扩展能力等来评估。

生产绩效则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等。

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概述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以实现业务和组织多样化。

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和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

产品多元化是企业通过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不同顾客需求的方式。

市场多元化则是指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开拓新的客户群体。

合并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其他公司或合作伙伴来扩大规模和范围。

三、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1.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带来经济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盈利能力。

当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进入新的市场或领域时,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此外,多元化经营还可以减少企业对特定市场或行业的依赖性,降低风险并增加竞争力。

2.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限制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的多元化经营都能带来良好的企业绩效。

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多元化经营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资源和能力来支持新业务的发展。

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可能无法成功进入新市场或领域。

其次,多元化经营还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应对不同业务领域所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多元化经营策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策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策略与企业绩效多元化经营策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单一产品或服务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策略是指企业在原有的主营业务基础上,通过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扩大已有业务范围等方式,实现业务多元化布局的战略选择。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对特定产品或市场的过度依赖,提高抗风险能力。

首先,多元化经营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空间。

企业通过进入新市场或扩大已有业务范围,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

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也意味着企业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增加销售额,还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企业知名度。

其次,多元化经营可以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将不同业务之间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整合,形成协同效应。

例如,一家酒店可以通过增加旅游服务和餐饮业务,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体验,吸引更多的客户。

此外,多元化经营还可以减少企业对供应链和渠道的依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另外,多元化经营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不同业务之间的交叉合作和知识共享,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例如,一家IT公司通过开展软件开发和硬件制造业务,可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快速迭代。

这样,企业可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多元化经营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资源和管理能力来支持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多业务之间的协调和整合也需要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措施。

在扩张过程中,企业还需要面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企业在制定多元化经营策略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同时,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提高内部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与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分享风险和利益,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策略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解析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扩大业务范围,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或业务板块,来实现业务多元化、资源整合和利润增长的战略。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但多元化经营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那么企业多元化经营和业绩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风险。

当企业多元化经营时,如果各个业务板块之间存在业务联动性,通过对不同业务板块的组合、协调、平衡,可以有效地分散业务风险。

企业不会因为某一块业务出现问题而倒闭。

而且,多元化经营可以强化企业的资源整合和管理能力。

对于扩张业务板块较快、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更好地利用资源,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共享资源,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增加。

其次,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和业务范围。

对于已经存在的业务板块,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协同发展,打造较大的跨领域产业链,以增强自身的垄断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于新开发的业务板块,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顾客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然而,多元化经营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成功实现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太多,会妨碍企业的核心业务,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人力资源来运营不同的业务板块,导致原本核心业务的发展受限;同时,多元化经营也意味着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员工需要面对新的业务板块、新的市场、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挑战和管理多元化,那么多元化经营就会导致企业的业绩下滑和发展失控。

综上所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需要在风险和机遇之间取得平衡,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创新能力,将不同业务板块的资源、经验、管理模式和资金充分结合,实现资源的协调和优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创造力。

此外,也需要大量的调整和调整机制,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性和灵活性,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级专业实习实践报告——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年级专业: 10级会计学学生姓名: 孙 娜 娜学生学号: 1013022025班 级: 10会计(2)班指导教师: 张 锴时 间:成 绩: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一)多元化导致企业折价1、国外文献综述Shleiefr和Vishny(1990)、Kaplan和Weisbach(1992)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发现行业多元化对公司有微弱的负影响。

Matsusaka(1993)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进行多元化购买的公司在宣告购买消息时会获得正的超常回报,而进行相关业务并购的公司却会得到负的超常回报。

减少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前景,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

Lang和Stulz(1994)对1978年一1990年的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托宾的Q 值和行业多元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他们通过对比跨行业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发现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要高出样本平均值的40%。

他们在纠正了行业效应后,仍然得出类似的结论。

Begrer和Ofek(1995)对行业多元化价值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其结论后来被广泛加以引用。

他们使用COMPUSATT研究数据库中的标准工业(CIS)分类,对1986年一1991年的大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行业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价值的13%一巧%,并指出这种价值损失是由于过度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子公司造成的。

Shin和Stulz(1998)发现多元化公司的某一部门的资本费用不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而且还依靠其他部门的现金流。

这种对其他部门现金流依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该部门是否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或采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Rajan et al(2000)对部门投资、部门规模和行业托宾的Q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源在无效率的部门间进行流动、公司价值与投资机会负相关。

MaksimoviC和Phiilp(2001)对企业成长和公司效率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在无代理问题的假设下,对联合大企业的部门间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部门如何对行业冲击给予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联合大企业比单一部门的类似公司的生产效率更低。

Lamont和Polk(2002)的研究显示,在企业投资机会多样性方面外生的增加减少了企业的相对价值。

Lamont和Polk认为,由于他们着眼于源于产业冲击的外生变化,因此被观察到的投资多样化企业价值打折不完全是选择性偏误和内生的投资多元化行为造成的。

他们也研究了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发现,尽管测量误差可能导致伪造的结论,但他们的结论并不受此影响。

最后,Lamont和Polk的实证结果支持内部资本市场无效率假设,即投资多元化企业有低的价值,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无效率分配资源。

2、国内文献综述雷良海、杜小娟(2003)以我国沪深股市2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主营业务收入的Herfindahl指数衡量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考察了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其结果表明随着多元化程度的上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会下降。

辛瞾( 2004 )的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和托宾Q负相关,即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价值。

陈培文和周勤( 2005 年) 在泸深两地 2002 年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了 32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结果表明: 1) 企业的总体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

2)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影响不大。

3)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呈现近似于线性模型; 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虽不同, 但差异不大。

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彬(2005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以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短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中期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洪道麟、熊德华(2006 )根据1999-2003年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生性问题减弱了多元化战略会损害企业绩效的程度,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魏锋(2007 )通过研究1999-2004年的4272家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以ROA和ROE度量的企业绩效存在多元化折价,其中ROE的折价比例在3%-16%之间。

艾健明、柯大钢(2007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企业绩效指标则用总资产收益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

(二)多元化导致企业溢价1、国外文献综述Lewellen(1971)首次分析了多元化的协保效应(Coinsurance Efflect)。

多元化能降低现金流量的风险,减少破产风险,从而能以比单一经营企业较低的成本借贷资金。

这一基本观点又被进一步引申到有关债务威胁问题(John,1993)、自由现金流量问题(Li and Ji,1996)、资产替代问题(Boot and Sehmeits,2000)等的协保成本分析上。

由于负债能力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因而是企业价值增加的一个源泉。

Rhoades (1973)利用1958-1963年241家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专业化比率与边际毛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Carter ( 1977 )用产品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熵指数来衡量多元化程度,通过对374家财富500强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3年,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Grant、Jammine和Thomas(1988)使用资产收益率(ROA)为绩效的衡量指标和用Herfindahl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研究了1972年~1984年间304家英国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成倒U型关系,即在一定界限内,公司业绩和经营业务的数目正相关,超过这一界限后,随着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

Stein(1997)指出,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采用单一经营企业无法采用的方式为赢者投资(Winner Picking)而放弃失败的部门,从而增进企业效率。

和外部投资者相比,高管层拥有更多关于项目质量的信息,因而在项目选择与资源配置方面会比外部投资者做得更好。

Hubbard and Palia (1999)对1961-1970年间发生的392起收购兼并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的超额收益为正,这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Hadlock等(2001 )通过研究19S3-1992间641家企业新发股票的市场反应,发现股票的超额收益与赫芬达尔指数负相关,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缓解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Villalonga(2004)比较了美国商业信息跟踪序列(BITS)和Compustat 数据,发现Compustat 企业(大多数开展无关联行业的并购重组)存在多元化折价而BITS 企业(大多数进行相关行业的并购重组)则存在多元化溢价。

Matsusaka and Nanda(2002)认为,在分部之间转移资金的能力是一种避免承担过高的外源融资成本的真实期权。

当企业可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施所有项目时,该真实期权将失去价值,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就会降低。

当投资机会的易变性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就会提升;反之降低。

另外,如果企业拥有一些过剩的、能够跨行业流动的资源和生产能力,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取得规模效应。

2、国内文献综述杨雷(2001)以1999年上市公司264家生产性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Wrigley 类别法将他们划分类别,并从财务收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相应地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多元化经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研究发现主导业务型与相关业务型两类企业的绩效最佳,而非相关业务型未必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肖星,王瑶(2006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派系成员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效果。

研究表明,成员企业经营单一业务而在集团层面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成员企业的价值。

苏东蔚(2005 )的研究表明,在加入了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多个控制变量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溢价仍然高达0. 09-0. 16.同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存在多元化溢价,其主要原因是公司价值较高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更容易开展和实施多元化战略,这也说明,多元化企业内部形成的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解决公司筹集资金的问题。

姜付秀等(2006)通过考察我国899个上市公司,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托宾Q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多元化提高企业绩效的观点。

同时没有迹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间的拐点出现。

(三)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1、国外文献综述Gort(1962)以《美国工业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作为分类依据来计算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以美国111家大型企业为分析样本,获取1947年—1957年十年间的样本数据,首次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通过企业的业务单位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业务单元数量和专业化比率的乘积这三种计量指标来衡量多元化的程度,其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Raverscraft(1983)以1975年的258家公司为样本,用Herfindahl指数计量多元化程度,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边际毛利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Montgomery(1985)挑选1972—1977年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的128家企业,研究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公司绩效越好。

在控制产业因素下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化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地正面影响。

Joao Gomes、Dmitry Livdan(2004)提出公司多元化有两个原因:意识多元化能有效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降低固定成本,实现范围经济;二是多元化能使一个成熟的、增长缓慢的公司开拓新的领域。

因此,多元化是公司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源于旨在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战略,它能使公司利用协同效应开发出更好的生产机会。

然而研究却发现实行扩张战略的公司,不仅生产力比专业化公司低,而且在扩张之后生产力也会下降,公司规模不同可以部分的解释专业化公司和多元化公司在生产力和绩效上的不同,但是在他们的模型里并没有得出像Lang和Stulz(1994)一样的结果,相反他们认为多元化并没有降低公司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