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数学》真题
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16年

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16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______(分数:1.00)A.神话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解析:[解析]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学家是______(分数:1.00)A.夸美纽斯B.杜威C.康德D.赫尔巴特√解析:[解析]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
这是考试的______ (分数:1.00)A.显性正向功能B.显性负向功能C.隐性正向功能D.隐性负向功能√解析:[解析]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隐性教育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题干中的“书呆子型”即体现了伴随着考试的评价功能而出现的阻碍个体发展的隐性功能。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功能的是______(分数:1.00)A.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B.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C.对教育活动的监督功能√D.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5.“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
”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普遍较低的______(分数:1.00)A.政治地位B.经济地位√C.法律地位D.专业地位解析:[解析] 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劳动报酬的差异状况及其经济生活状态。
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体现。
自古以来,除少数大师鸿儒外,普通教师的经济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两袖清风”等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四川省2016年12月教师公招考试真题及答案-推荐下载

四川省2014年12月教师公招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共27分。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会削弱教育的社会功能。
2.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力。
3.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4.教师专业化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地位的途径。
5.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这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6.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7.教育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8.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得多。
9.程序教学是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
10.我国古代的“六艺”可以说是最早的活动课程。
11.孩子每次按时上课均予以表扬的效果优于偶尔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效果。
12.打乱的魔方重新“还原”,属于启发式问题。
13.课堂上学生看课外书不好好听课,教师没收课外书,这种行为属于负强化。
14.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15.道德推理的发展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前提。
16.技能的掌握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无关。
17.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9.“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策略。
20.《中小学幼儿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小学、幼儿园应该建立中低年级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中低年级的学生、幼儿学生交与无关人员。
21.中小学有权将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开除。
22.教师的教育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23.根据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果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中学数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中学数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试卷中学数学试卷(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若不等式x2-x≤0的解集为M,函数f(x)=ln(1-|x|)的定义域为N,则M∩N为()。
A. [0,1)B. (0,1)C. [0,1]D. (-1,0]2.将函数y=2x+1的图像按向量a平移得到函数y=2x+1的图像,则a等于()。
A. (-1,-1)B.(1,-1)C.(1,1)D.(-1,1)3.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中心,则AB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13B. 23C. 33D. 234.若不等式组x≥0, x+3y≥4, 3x+y≤4,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y=kx+43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的值是()。
A. 73B. 37C. 43D. 345.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32,该数列从第15项开始小于1,则此数列的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
A. -3113≤d<-3114B. -3113<d<-3114C. d<3114D. d≥-31136.∫π2-π2(1+cosx)dx等于()。
A. πB. 2C. π-2D. π+27.在相距4k米的A、B两地,听到炮弹爆炸声的时间相差2秒,若声速每秒k米,则爆炸地点P 必在()。
A. 以A、B为焦点,短轴长为3k米的椭圆上B. 以AB为直径的圆上C. 以A、B为焦点, 实轴长为2k米的双曲线上D. 以A、B为顶点, 虚轴长为3k米的双曲线上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 榜样法B. 锻炼法C. 说服法D. 陶冶法9.一次绝对值不等式|x|>a(a>0)的解集为x>a或x<a,|x|<a(a>0)的解集为-a<x <a。
2016 年下半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招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6年下半年四川省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共27分。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一般来说,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课程的组织方式采取螺旋式比较恰当。
()2.直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3.教育方针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4.实用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5.教师在和幼儿交流的时候,都会蹲下来看着她的脸和颜悦色地说话,这是师生交往中公平原则的体现。
()6.教师仪表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流露,一般不直接传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
但也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的一个因素。
()7.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
因此,微课不需要全全面和系统的课程体系。
()8.依照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9.组织教学是在课前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10.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
()11.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
()1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行为前的强化。
()13.划线是最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划线这一学习策略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效果是一样的。
()14.就认知风格而言,求异思维方式比求同思维方式更好。
()15.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勤奋,避免自卑。
()16.对中学生来说,回答“3+2=5”和证明几何题都属于问题解决。
()17.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决定新的学习速度的快慢。
()18.因为动作技能的形式与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密切相关,所以练习前在头脑中把动作要领默想一遍对动作技能的形成并没有实际效果。
2016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数学)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

2016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数学)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5.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1.已知集合P={x|x2-x-2≤0},Q={x|log2(x-1)≤1),则等于( ).A.(-∞,-1]U[3,+∞)B.[2,3]C.(∞,-1]U(3,+∞)D.(2,3]正确答案:D解析:对于集合P:z。
x2-x-2≤0,整理得(x-2)(x+1)≤0,解得-1≤x≤2,所以P={x|-1≤x≤2},={x|x<-1或x>2};对于集合Q:log2(x-1)≤1=log22,得到0<x-1≤2,解得1<x≤3,即Q={x|1<x≤3}.所以,()∩Q={x|2<x≤3}.答案选择D项.2.反比例函数f(x)=k/x(k为常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数k<-1B.函数f(x)在定义域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C.若点a(-1,m)和点b(2,n)在函数f(x)的图像上,则m<nD.函数f(x)图像的对称轴的直线方程是y=x正确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k>0,故A项错误;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为x≠0,故不能说在定义域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只能说函数分别在(-∞,0)和(0,+∞)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B项错误;当x=-1时,,当x=2时,n=k/2,又因为k>0,因此-k<k/2,即m<n,故C项正确;因为k>0,故函数f(x)图像的对称轴的直线方程是y=-x,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选C3.计算=( ).A.2B.-2C.2iD.-2i正确答案:A解析:.4.若sinθcosθ>0,则θ在(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一、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正确答案:B解析:由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又因为sinθcosθ>0,即故θ应在第一、三象限.5.在△ABC中,三边a,b,c成等差数列,也成等差数列,则△ABC是( ).A.正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正确答案:A解析:故△ABC是正三角形.6.设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在区域D内随机抽取一个点,则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A.B.C.D.正确答案:D解析: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点,则概率为P=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2,3),B(3,-2)沿x轴把直角坐标系折成120°二面角后,则AB的长度是( ).A.B.C.D.正确答案:C解析:题目化为求右图所示四棱锥中AB的长度,已知AD⊥DE,四边形BCDE为矩形,AD=3,DE=5,BE=2,∠ADC=120°.根据余弦定理,,所以AC=,所以AB=8.将直线x+y=1先绕点(1,0)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与圆x2+(y-1)2=r2相切,则半径r的值是( ).A.B.C.D.正确答案:A解析: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的直线为x-y=0,此直线到圆心(0,1)的距离即为r,9.双曲线的右准线与两渐近线交于A、B两点,右焦点为F,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正确答案:C解析:双曲线准线方程为x=a2/c,渐近线方程为,则·F(c,0),又因为,得10.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 ).A.-10B.10C.40D.45正确答案:D解析:x4的系数为11.若a+1=b(a和b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bC.abD.(a+1)b正确答案:C解析:a与a+1互素,故a、b互素,所以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为ab.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4,5)B.(4,-5)C.(-4,-5)D.(5,-4)正确答案:B13.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D.内角和等于180°正确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对边,但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该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等于180°是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的性质,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是直角三角形具有的性质,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具有.故本题选B14.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图中的( ).A.①B.①②C.②③D.①③正确答案:D15.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正确答案:B解析:由题意,命题甲可以推出命题乙,命题乙推出命题丙,命题丙推出命题丁,即命题甲推出命题丁,但反之则不行,所以命题丁是命题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简答题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满足csinA=acosC,16.求角C的大小;正确答案:由正弦定理a/sinA=c/sinC,得asinC=csinA,又因为csinA=acosC,所以sinC=cosC,又因为cosC≠0,所以tanC=1,则C=π/4.17.求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B的大小.正确答案:由上题结果C=π/4可知A+B=3π/4,所以题中原式可变为:.当时,该式有最大值2.此时.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AA1=2,E为CC1的中点.18.求证:B1D1⊥AE;正确答案:以D为原点,DA为x轴正向、DC为y轴正向,DD1为z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B(2,2,0),C(0,2,0),D(0,0,0),A1(2,0,2),B1(2,2,2),C1(0,2,2),D1(0,0,2),E(0,2,1).证明:因为,所以=-2×(-2)+(-2)×2+0×1=0.所以B1D1⊥AE.19.求二面角C-AE-B的平面角的正切值;正确答案:由题意可知,平面CAE的法向量m=(1,1,0),平面BAE的法向量n=(1,0,2),设平面角所求平面角为a,则,求得tanα=3.20.求点D1到平面EAB的距离.正确答案:平面EAB的方程为x+2z-2=0,点D1到平面EAB的距离为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a4=7,a1,a2,a5成等比数列.21.求{an}的通项公式;正确答案:设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d≠0),则由已知可得解得即an=1+2(n-1)=2n-122.若数列{Tn}满足Tn=a2+a4+a8+…+a2n,求Tn正确答案: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像交于A(1,2),B(-m,-1)两点.23.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正确答案:将两点代入得所以所求直线为y=x+1,反比例函数为y=2/x.24.根据图像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正确答案:由题意可知,当取同-x值时,一次函数的点位于反比例函数的点上方,说明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故观察图像得x∈(-2,0)∪(1,+∞).2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小学生在第二学段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假如你是小学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你在教学中将会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感?(至少写出三个方面的观点)正确答案:(1)体会感知、萌芽数感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自于生活,并优化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当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才能真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才会有由具体理解上升到抽象与概括的层次提升.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得以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索与体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意识到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2)思考方法,建立数感数学姓“数”,要进行数学式地学习,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式地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解释并解决实际现象和问题,能从生活情境中看出数学的本质问题,这就是学生数感建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有目的、有步骤逐步渗透、探索与实践,注重学生数学感悟素养的培养.(3)应用反思,巩固数感让学生了解数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助于使他们体会到数的意义,从而巩固数感.学生通常对于某个数的读与写、和与分等掌握得非常到位,但对于这个数的意义的理解,特别是这个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甚了解.此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将数与现实生活的应用相结合,将会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更好地把握数的意义,有助于数感的巩固与提高.填空题26.已知直线l过点A(0,2),且倾斜角的正切值为1,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y=x+2解析: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根据题意,k=1,b=2,则直线方程为y=x+2.2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这个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解析: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体对角线为,则这个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28.在等差数列{an}中,若a3=3,a5=7,则a7=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1解析:由题意可知,a5=a3+2d,得2d=4,则a7=a5+2d=7+4=11.29.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____________度.正确答案:90解析:设这个锐角为A,它的补角为180°-A,余角为90-A,则(180°-A)-(90°-A)=90°.30.已知函数,则f(x)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2解析:因为x>0,所以12/x>0,3x>0,则有,当且仅当12/x=3x,即x=2时,“=”成立,故f(x)min=12。
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中学数学试卷(含答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家命题预测试卷二(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设集合S={x||x|<5},T={x|x2+4x-21<0},则S∩T=()。
A. {x|-7< x <-5}B. { x |3< x <5}C. { x |-5< x <3}D. { x |-7< x <5}2. 函数f(x)= x3+sin x+1(x∈R),若f(a)=2,则f(-a)的值为()。
A. 3B. 0C. -1D. -23. 一个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等于一个球的半径,该正三棱锥的高等于这个球的直径,则球的体积与正三棱锥体积的比值为()。
A.B.C.D.4. “m>n>0”是“方程m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若点P(2,0)到双曲线=1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6. 若f(cos x)=cos2x,则f(sin 15°)=()。
A. B.C. D.7. 从10名大学毕业生中选3人担任村长助理,则甲、乙至少有1人入选,而丙没有入选的不同选法的种数为()。
A. 85种B. 56种C. 49种D. 28种8.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作用的实现,主要通过()。
A.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B. 严格要求C. 潜移默化D.学生的主动学习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 连续性B. 创造性C. 主体性D. 长期性10.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的是()。
A. 成人教育B. 终身教育C. 全民教育D. 职业教育11. 学校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真题(解析)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题(解析)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极限的计算。
故正确答案为D。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阶行列式的性质。
若n阶行列式中有个元素为0,则它至少有一行或一列的元素全为0,即。
故正确答案为D。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由直线的方程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故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标准方程为。
平面Ⅱ的法向量,则,又因为点(2,-1,3)不在平面Ⅱ上,故直线L与平面Ⅱ平行。
故正确答案为A。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在某点连续的定义。
根据函数在某点处连续的定义可知A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5解析本题考查矩阵特征值的求法。
设所对应的特征值为λ,则,又因为所以λ=2。
故正确答案为B。
6解析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由已知,得,所以方差故正确答案为B。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学历史的了解。
第三次数学危机为罗素悖论的产生,其引发了关于数学逻辑基础可靠性的问题,导致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的产生。
故正确答案为C。
8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方法。
区分度是指一道题目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也即题目的鉴别力;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查内容的程度。
平均分除以该题分值为该题目的难度。
故正确答案为B。
9正确答案是:设曲线上的点在变换下得到的对应点为。
已知,所以,所以,,代入二次曲线L的方程并化简得,因此,二次曲线的方程为。
(1)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充要条件是;有无穷多解的充要条件是,所以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2)由题意得增广矩阵为,经过初等行变换后得即所以的基础解系为==令,得到线性方程组的特解所以通解为其中为常数(1),,变异系数越小,分布越集中,因此建议王强选择电动车进行送货。
(2)根据题意,因为,所以如果某次送货有38分钟可用,应该选择开汽车。
因为,所以如果某次送货有34分钟可用,应该选择开汽车。
12正确答案是:不等式是刻画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它有广泛的应用,中学数学课程的目标为: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七套含答案)

(第一套)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B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D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C )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B劳动对象C.劳动手段D劳动方式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C )。
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B )。
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B )。
A.创造性B.示范性C.连续性D.主体性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 已知集合P={x ∣x 2-x-2≤0),Q={x ∣log 2(x-1)≤1),则 等于( )
A .(-∞,-1]∪[3,+∞)
B .[2,3]
C .(-∞,-1]∪(3,+∞)
D .(2,3]
2.反比例函数f(x)=k/x(k 为常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数k<-1
B .函数f(x)在定义域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若点a(-1,m)和点b(2,n)在函数f(x)的图像上,则m<n
D .函数f(x)图像的对称轴的直线方程是y=x
3.计算(2+i)(1−i)2
1−2i =( )。
A .2
B .-2
C .2i
D .-2i
4.若sin θcos θ>0,则θ在(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一、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5.在△ABC 中,三边a ,b ,c 成等差数列, √a ,√b ,√c 也成等差数列,则△ABC 是( )。
A .正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6.设不等式{0≤x ≤20≤y ≤2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在区域D 内随机抽取一个点,则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 的概率是( ).
A.
π4 B.
π−22 C.
π6 D.4−π4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2,3),B(3,-2,)沿x 轴把直角坐标系折成120°二面角后,则AB 的长度是( ).
A.√2
B.3√2
C.2√11
D.4√2 8.将直线x+y=1 先绕点(1,0)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上平移1 个单位后,与圆x 2+(y-1)2=r 2 相切,则半径r 的值是( ).
A.√22
B. √2
C. 3√22
D.1
9.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右准线与两渐近线交于A 、B 两点,右焦点为F ,且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3
3
B. √3
C. √2
D .2
10.(√x +1)4
(x −1)5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 )。
A.-10
B.10
C.40
D.45
11.若a+1=b(a 和b 是不为0 的自然数),那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a
B .b
C .ab
D .(a+1)b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4,5)
B.(4,-5)
C.(-4,-5)
D.(5,-4)
13.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
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D.内角和等于180°
14.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图中的().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5.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6.已知直线l 过点A(0,2),且倾斜角的正切值为1,则直线l 的方程为.1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这个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
18.在等差数列{an}中,若a3=3,a5=7,则a7= .
19.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度.
20.已知函数f(x)=12x +3x(x>0)则f(x) 的最小值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1.在△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且满足
csinA=acosC.
(1)求角C 的大小;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B 的大小。
(2)求√3sin A−cos(B+π
4
2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棱长AA1=2,E 为CC1 的中点。
(1) 求证:B1D1⊥AE;
(2) 求二面角C-AE-B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3) 求点D1 到平面EAB 的距离。
23.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不为零,a4=7,以a1,a2,a5 成等比数列。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T n}满足T n=a2+a4+a8+…+a2n,求T n。
24.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m/x 的图像交于A(1,2),B(-m,-1)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像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2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
小学生
在第二学段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假如你是小学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你在教学中将会从哪些方面去培养
学生的数感?(至少写出三个方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