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诗经采薇教学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全文;(2)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诗经·采薇》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采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采薇》所表现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品德;(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经·采薇》的诗意和韵味;2. 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表达技巧;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2.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采薇》的原文、译文和注释;2. 学生准备:预习《诗经·采薇》,了解诗歌大意;3.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2)阐述《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采薇》,感受诗歌韵味;(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意象;(3)鼓励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3)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3)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感。
5. 创意写作(1)启发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诗歌;(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名篇《采薇》教案篇一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关于《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关于《采薇》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

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两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项目叙述或回答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ái )孔疚( jiù )靡盬(mǐ gǔ )象弭( mǐ )归聘( pìn )四牡( mǔ )牝鸡司晨(pìn)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3解释加点字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雨雪霏霏(下雪)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彼路斯何(同“辂”,大车)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4文学常识填空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部分。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2、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一吟品其物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吗?莫止不遑启居靡盬烈烈归聘孔疚彼路骙骙象弭所腓雨雪2、请复述这首诗写了怎样一个故事?要求:1、按时间前后顺序;2、100字以内。
二吟品其情1、这首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尽可能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吟品其法1、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补充:古人对最后一章的评价:“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方玉润《诗经原始》“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
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王夫之四、由此及彼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五、课堂小结《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采薇》教案7篇

《采薇》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巩 固 练
B.糜糜之音 C.兵荒马乱 D.寻物启事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巩 C.彼尔维何/玁狁孔棘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D 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固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 练 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习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 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 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 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 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 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 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一( 4-5):直接写战争。
一( 6):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 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 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 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 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 战争的惨烈。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6.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
纵横驰聘 戍马倥偬 莫名其妙
弥天大谎 仓遑逃窜 沧桑巨变
人才辈出 箭拔弩张 山清水秀
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一、知识积累
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C)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 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好处 :
在内容上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 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 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 你的看法。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 内心之悲痛;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 胜今
昔之感; 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
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
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
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岁亦莫止 (2)彼尔维何 (3)维常之华 (4)彼路斯何 (5)玁狁孔棘
检查预习
(一) 重点词句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古今异义
(1)不遑启居 (2)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翻译诗歌,疏通词句 。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刚发芽。说 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 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 只因匈奴久徘徊。
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 战车、战马、象弭、鱼服 以及士兵的劳累 奔波、饥渴难当 ,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 细 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 没有写 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 残酷已可想见。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采
薇
《诗经》
聆听朗诵,注意字音 小声自诵,读准字音 齐声朗诵,抑扬顿挫
检查预习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长大。说回 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 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 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 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 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 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常棣花开一片片。路边 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 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 箩箩。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5.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
巩 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固 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练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 习 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 业业” “本象诗弭十分鱼注服重”用等具体诗生句动,的细说节说来本展现诗战描争写生战活的争图面景的。诗特人色: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 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 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 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 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 知晓叹伶仃。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