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2)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观察物体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观察物体2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征;•学会用线和面的分类方法描述和区分物体;•知道用标准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容积和质量;•知道在生活中使用比较度量物体的方法。
1.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能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能够使用标准单位进行度量,并且理解和灵活运用标准单位;•能够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大小和容积;1.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测量和比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征;•学会用线和面的分类方法描述和区分物体;•知道用标准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容积和质量;2.2 教学难点•知道在生活中使用比较度量物体的方法;•能够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大小和容积;3. 教学过程3.1 情境创设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由学生自由描述物体的特征。
3.2 活动设计活动1:分类物体1.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中的物体特征分别将物体分为线和面两类;2.将图片中线和面的物体相应归类。
活动2:度量物体1.将教室中的一些物体拿出来,询问学生物体的长度、容积和质量,让学生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标准容积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测量;2.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标准容积单位和质量单位计算测量结果。
活动3:比较物体1.将教室中的两个物体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序;2.将教室中的两个容器比较容积,并进行大小排序。
3.3 思维拓展选取三个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他们在班上表演自己的测量和比较的方法。
4. 讲评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征,要学会用线和面的分类方法描述和区分物体,并且知道使用标准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容积和质量。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使用比较度量物体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的: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可举例说明)(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三、全课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识别不同角度下的物体形状,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物体。
教学内容将涵盖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以及对物体视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视图重构物体的形状。
3.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图绘制。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时,可能会出现视角混淆的情况。
2.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 在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比例和形状不准确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等。
3. 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视角下的物体形状。
4. 白纸和彩纸,用于绘制和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物体的三视图,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立体模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4.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和绘制的经验。
5. 总结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标注每个视图的名称和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视图,以增强视觉效果。
3. 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2)-西师大版(年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观察过哪些物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2. 学习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讲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如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从不同方向进行描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特点?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描绘,并与家人分享观察结果。
2. 收集不同几何图形的图片,观察并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方面。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精神,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2)教案与反思

2 观察物体(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一课时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课题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学会辨认从立体图形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推理出观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积木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
教师出示积木。
师: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你们的积木搭一搭。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对又快。
2.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立体图形。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立体图形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活动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看到的图形的每个面,为新课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观察长方体。
(1)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前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全班交流: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有的学生会说看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也有的学生会说看到的是平行四边形,这时可用纸盖住这个面,沿着面的四周按压出图形的轮廓,用笔沿轮廓线描出所看到的图形,再确认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 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说 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观察后交流汇报,可以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图,引导大家说说分别 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师:同样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2.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判断题。
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观察物体(2)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上面 侧面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和观 察能力还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 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 生动活泼,直观形象, 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 学生概括能力较弱, 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 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 具体形象的经验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 、实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长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正方体从 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正方形;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 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形。 师: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同一 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2《观察物体二》教案(先学后教)

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的方法。
2.学会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二)”(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的方法。
2.学会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9页的例2,思考:1.观察例2图中三个小朋友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2.通过观察例3,已知其中一个面,你能猜到是什么立体图形吗?(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观察例2图中三个小朋友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2.通过观察例3,已知其中一个面,你能猜到是什么立体图形吗?小结: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图形;可以根据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的形状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习题见课件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投影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
(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七、练一练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当堂练习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完成课本第70页练习十六3、5八、个性化设计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察物体(2)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知识应用 随堂练习
新知导入
试一试
你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吗?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课程讲授
做一做: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英 小刚 小强
课程讲授
想一想:
他们看授
想一想:
他们看到了什么?
的每一个面都是 。
课程讲授
想一想: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 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 能是什么?
一个面是正方形。
那它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 。
还可能是 。
还可能是圆柱。
知识应用
1 连一连。
知识应用
2 填一填。
我从上面看,看到 的是图( ④)。
① ②③④
我从正面看,看到 的是图( ②)。
随堂练习
1 连一连。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