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惰性淋巴瘤治疗

合集下载

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

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

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闵琦;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周世勇;邱立华;宋拯;赵静;刘霞【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4(000)019【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5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单药化疗(120 mg/m2,d1、2,每21天为1个周期),评价其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与不良反应。

结果:全组25例患者,共计化疗122个周期,中位5个周期。

治疗2个周期后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CRu)6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3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ORR)为76%,临床受益率(CBR)为88%。

截至随访结束,13例患者出现PFS终点事件,中位疗效持续时间(DOR)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个月。

各亚组间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主要与骨髓受累、血清LDH水平升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感染,2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用药5个周期后发生胃癌。

结论: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可提高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oxicities of bendamustine hydrochloride in patients with rituximab-re-fractory indolent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Methods: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rituximab-refractory NHL received bendamustine hydrochloride 120 mg/m2 intravenously on days 1 and 2 of the 21-daycycle. The short-term respons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and toxiciti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chemotherapy of the 25 patients was 122 cycles, and the median number was 5 cycles. All patients could be evaluated for efficacy. Among the patients, 6 had complete remission, 13 had partial remis-sion, 3 had stable disease, and 3 had progression disease.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and clinical benefit rate were 76%and 88%, respec-tively. Until the deadline, 13 patients had progression disease. The median duration of response was 8 months, and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as 9.3 months.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PF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and serum LDH level (P<0.05). The main adverse effects were myelosuppression,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and infection. Rash was found in 2 patients, and 1 case of gastric cancer was discovered after 5 cycles of treatment. Conclusion:Bendamustine hydrochloride was ef-fective and tolerable in patients with rituximab-refractory indolent B-cell NHL.【总页数】5页(P1239-1243)【作者】闵琦;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周世勇;邱立华;宋拯;赵静;刘霞【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J], 张馨予;徐卫;刘思初2.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J], 宋腾;范云;冯继锋;张会来;王华庆;李静敏;克晓燕;曹军宁;黄慧强;张伟京;朱军3.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刘飞飞;刘阳;王彦;沈建箴4.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r套细胞淋巴瘤可行性研究 [J], 蔡德丰;孙蕾5.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pola-BR)对比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疗效分析 [J], 应志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B淋巴瘤一般是指B细胞淋巴瘤,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免疫表型检查等。

1、临床症状
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肿瘤,大多为惰性,患者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肿块、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并判断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如果肿瘤侵犯到骨髓,还可以判断骨髓是否受侵犯。

3、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B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穿刺活检、切除活检等方法取得肿瘤组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并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瘤细胞。

4、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指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B细胞淋巴瘤。

如果存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常会出现CD20阳性。

5、其他
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还可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细胞遗传学检查是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明确患者的基因是否存在异常,分子生物学检查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如果患者确诊为上述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b细胞惰性淋巴瘤表现

b细胞惰性淋巴瘤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b细胞惰性淋巴瘤表现
导语: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

好发于躯干,特别是背部,也可见于四肢。

皮损为单发之结节或大片斑块。

表面光滑发亮,呈乳头状,极少鳞屑或
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

好发于躯干,特别是背部,也可见于四肢。

皮损为单发之结节或大片斑块。

表面光滑发亮,呈乳头状,极少鳞屑或破溃,周围绕以较小的丘疹。

轻度浸润或红斑,部分浸润性斑块可达15cm以上,呈浸润、肥厚性斑片,此时可有破溃,自觉疼痛。

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症状。

步骤/方法:
1由于发生b细胞淋巴瘤之后患者在身体上能偶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在淋巴瘤的早期身体感觉不痛不痒,因此常被病人所忽略。

大约60%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可能只是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而且肿大加剧。

2b细胞淋巴瘤可发生在人体的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鼠蹊部。

在人体的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也可出现b细胞淋巴瘤。

发病之后患者可感觉到有压迫的症状,如果b 细胞淋巴瘤发生在人体的胃、小肠或大肠则有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腹痛等症状。

3b细胞淋巴瘤可以使得身体出现全身表现,大约有10%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以出现身体发热、皮疹、盗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有的b 细胞淋巴瘤患者会长期不规则身体发热。

发热的原因如果不加以检查是很难被发现的。

有少数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会伴有比较隐匿的病灶,发病之后可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惰性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

惰性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

惰性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朱军;平凌燕;宋玉琴【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年(卷),期】2008(14)1【摘要】惰性淋巴瘤是一组临床进展相对缓慢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国内发病率相对较低,诊断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

1982年的工作分类首次提出惰性淋巴瘤的概念,2001年WHO分类符合惰性淋巴瘤概念的类型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Ⅰ~Ⅱ级滤泡性淋巴瘤(F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

惰性淋巴瘤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可发生组织类型的变化,演变成为侵袭性淋巴瘤。

【总页数】2页(P9-10)【作者】朱军;平凌燕;宋玉琴【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100036;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100036;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4【相关文献】1.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刘飞飞;刘阳;王彦;沈建箴2.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侵袭性淋巴瘤和惰性淋巴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 [J], 蔺雪;于丽娟3.不同切片厚度免疫组化标记Ki-67对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影响[J], 吉佳乐;曾晖;徐丹;张宇;林爽;姚馨悦;何志承4.淋巴瘤诊治中的过度医疗:惰性淋巴瘤的新认识 [J], 杜军;周晓军5.纤维素相关的EBV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种与慢性炎症相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征完全不同的惰性肿瘤 [J], Boyer D F;McKelvie P A;de Leval L;王婷;余英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惰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

惰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
医 院感 染 学 杂 志 , 2 0 0 6, 1 6 ( 1 0) : 1 1 0 5—1 1 0 7 [ 5 ] H o s p t a l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s h a , H u n a n 4 1 0 0 0 8 ,C h i n a ) ;
淋 巴瘤的治疗效果一般 , 很难治愈, 这 引起 了医学界 的广泛 关注 。随着免疫治疗 方式的研 究进展 , 开始在惰性 淋 巴瘤上有 了新的尝试 , 本研 究针对惰 性 淋 巴瘤 的免疫治疗方法做一简单的论述 。 【 关键词 】 惰性淋 巴瘤 ; 免疫治疗 ; 非霍奇金淋 巴瘤 ・
2 0 1 4年 第 3期
格 掌握疗 程 , 不得频 繁换药。执行 时护士必须掌握用 药知识 , 根 据药物 的 半 衰期决 定给药时间 , 以最大限度 提高抗生素使 用效果 , 减少耐 药菌株 的
产 生。
综上所述 , 急诊危重病房的特殊环境 , 收治 的特殊对象 和经常采用 的 特殊诊疗操作 , 构成医院感 染的众 多危 险因素 。急诊科 重症监 护病房 感 染 的预防和控制着眼于这些 因素 , 对 提高 临床救治 的成 功率有 着十分 重 要 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 1 ] 颜志强, 杨雪英. 1 8 2例骨科 患者 医院感 染临床 分析 与对策 [ J ] . 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 0 0 5 , 1 5 ( 2 ) : 1 5 7 [ 2 ] 蒋晓阳, 杨衬, 徐小玲.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 染危险 因素 的调查与分
『 6 ] P e t r o l e u m, R e n q i u , H e b e i 0 6 2 5 5 2, C h i n a ) ; N o s o c o m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 R e . v i e w f o 6 0 8 C a s e s l J l ;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N o s o e o m i o l o g y ; 2 0 1 0— 0 3

中医药分层辨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

中医药分层辨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

证见 : 或无所 主苦 , 或神疲乏力 , 舌红苔薄 , 脉细数。治则 : 扶正佐 以解毒。天冬 9 g ,党参 1 2 g ,杞 子 1 2 g , 黄芪 1 5 g , 绞股蓝 3 0 g , 猫人参 3 0 g ,苦参 1 2 g, 鬼 针草 3 0 g, 拳参 1 5 g, 灵芝 1 5 g, 甘草
3 临证 加减 再 变 通
后有残余淋 巴结 , 从 而难 以达 到 完 全缓 解 ; ( 4 ) 治 疗后 易 复 发。
中医药治疗 恶性 淋 巴瘤 有效 并可 以缓 解症 状 或体 征 , 并 延 长生 存期 。因而 总结 、 整理 、 提炼 诊治 惰性 B细胞 淋 巴瘤 的经 验 , 探
甘欣锦 , 傅华 , 沈伟 , 徐 曼
( 上海 中医药大 学 附属 龙 华 医院 , 上海 2 0 0 0 0 0 )

关键词 : 淋 巴瘤 ; 惰性 B细胞 ; 中 医药疗法 ; 分层 辨治
中 图分 类号 : R 7 3 3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0— 0 7 0 4 ( 2 0 1 4 ) 0 7— 0 0 4 5— 0 1
3 g等。
( 4 ) 若晚期化 疗后 , 全 血 细胞减 少者 , 多 为气血不 足证 。证 见: 自觉 全身乏力 , 无发 热 恶寒 , 或少 有皮 肤粘 膜 出血 , 纳寐可 , 舌淡苔薄 , 脉细。治宜补益气 血 , 佐 以解 毒。方予 自拟三子 补血 汤加减 。用药 : 黄芪 1 5 g ,当归 9 g, 女贞子 1 5 g ,菟丝子 1 5 g , 枸 杞子 1 5 g , 茜草 1 2 g, 仙鹤 草 1 5 g ,白花蛇舌草 3 0 g , 猫 人参 3 0 g , 苦参 1 2 g ,拳参 1 5 g , 桑椹 1 5 g ,白芍 1 2 g , 甘草 3 g 等。

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宋腾① 张会 来① 王华 庆② 李 静敏 ① 克晓 燕③ 曹 军 宁④ 黄 慧 强⑤
张伟 京⑥ 朱 军⑦ 范 云⑧ 冯继 锋⑨
摘要 目的 : 评价 注射 用盐酸苯 达莫 司汀单 药治疗利妥 昔单抗 治疗 失败的 B细胞惰性淋 巴瘤 的有效性 和安全 性。方法 :
2 0 1 0 牟 4月至2 0 1 3 年4 月, 全国 8 个研 究 中心入组 1 0 0 例 利妥 昔单抗 治疗失败的 B细胞惰性淋 巴瘤 患者 , 接 受苯达 莫司汀单 药治 疗( 1 2 0 m g / m , d l 、 2 , 每2 1 天1 个周期 , 最 多8 个周期 ) 。主要终点指标 为总反应率 ( O R R) , 次要终点指标 包括 疾病 控制率( D C R) 、 无进展 生存( P F S ) 、 总 生存 ( 0 S ) 及 安全性评 估。结果 : 全组 l O O 倒 患者 , 中位年龄 为 5 6 ( 2 8 ~7 4 ) 岁, 共计化 疗4 4 7个周期 , 中位 4
中国肿瘤临床2 0 1 5 年第4 2 卷第2 0 期 C h i n J C l i n O n c o l 2 0 1 5 . V o 1 . 4 2 . N o . 2 0 w w w . c j c o . a l l

1 0 2 5
临床 研 究与应 用

盐 酸 苯达 莫 司汀 治 疗 利 妥 昔单 抗 耐药 的 B 细胞 惰 性淋 巴瘤 多中心 Ⅲ期 临床研 究
( 6 3 . 4 %) 出现疾病进展 , 中位 P F S 为8 . 5 3 个月( 9 5 %C I : 6 . 5 1 8~1 0 . 5 4 2 ) , 1 年P F S 率( 4 0 . 6 - + 5 . 3 ) %。4 8 例( 4 8 %) 出现 3 / 4 级 不良事件 ,

b细胞淋巴瘤免疫标记分类

b细胞淋巴瘤免疫标记分类

b细胞淋巴瘤免疫标记分类
1. CD20:CD20 是一种 B 细胞表面抗原,几乎所有的 B 细胞淋巴瘤都表达 CD20。

因此,CD20 已成为 B 细胞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如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等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应用于 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2. CD10:CD10 是一种 B 细胞分化抗原,通常在生发中心 B 细胞和一些惰性 B 细胞淋巴瘤中表达。

CD10 的表达常提示肿瘤起源于生发中心 B 细胞。

3. BCL2:BCL2 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在大多数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中过表达。

BCL2 的表达与 DLBCL 的预后密切相关,通常提示预后较差。

4. Ki-67:Ki-67 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抗原,其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

在 B 细胞淋巴瘤中,Ki-67 的高表达常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较差。

5. CD5:CD5 是一种 T 细胞和 B 细胞共同表达的抗原,但在某些 B 细胞淋巴瘤中也可异常表达。

CD5 的表达常提示肿瘤起源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需要注意的是,B 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标记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不同的免疫标记组合可能对不同类型的 B 细胞淋巴瘤具有不同的诊断和预后意义。

因此,在进行 B 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免疫标记的靶向治疗也为 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惰性淋巴瘤的治疗选择
I-II期
• “观察等待” • 放射治疗 • • • • • • •
14
III-IV 期
“观察等待” 烷化剂 嘌呤类似物 联合化疗 单克隆抗体 化疗+单抗 增强化疗+HSCT
利妥昔单抗+化疗一线治疗FL:OS延长
Overall survival (%) Study Regimen M3902 CVP ± MabThera 11 GLSG CHOP ± 2,3 MabThera M3902 MCP ± 34,5 MabThera FL200 CHVP + IFN ± 06 MabThera Follow-up Control MabThera p-value
Oncogene, 2004, 23, 6524–6534
广义NHL流行病学
• 发病率:美国(2002~2006)
NHL(100,000) 男 23.1 女 16.3
• 2010年预计发病情况
总计 男 新发病例 死亡 65,980 20,210
Jemal, A.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0;0:caac.20073v1
4 years 5 years 4 years 5 years
77 84 74 79
83 90 87 84
0.029 0.0493 0.0205 0.025 (high-risk pts)
1. Marcus R, et al. J Clin Oncol 2008; 26:4579–4586. 2. Hiddemann W, et al. Blood 2005; 106:3725–3732. 3. Buske C, et al. Blood 2008; 112:Abstract 2599. 4. Herold M,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25:1986–1992. 5. Herold M, et al. Ann Oncol 2008; 19(Suppl 4):Abstract 329. 6. Salles G, et al. Blood 2008; 112:4824–4831.
MabThera plus CHOP significantly prolongs 5-year 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 in all risk groups
FLIPI risk group Low Intermediate High R-CHOP 84% 73% 49% CHOP 46% 37% 23% p-value 0.0021 < 0.0001 < 0.0001
MDACC 25年惰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1977-2002)
1.00
1997–2002 (R-FND) 1992–97 (ATTIFN)
0.75
(%) 生存率
1988–92 (ATTIFN)
0.50
1982–88 (CHOP-BIFN)
0.25
1977–82 (CHOP-B)
0 0 60 120 180
0.2 p < 0.0001 0 0 12 24 36 48 60 72
0
12
24
36
48
60
72
Time (months)
Time (months)
Marcus R, et al. J Clin Oncol 2008; 26:4579–4586. .
MabThera plus CHOP significantly improvesTTP and OS vs CHOP alone
Ardeshna KM, et al. Lancet. 2003;362:516-522.
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 常规治疗不能治愈 • 多数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影响治疗选择的疾病; • 对于无治疗指征的患者“观察”和“等待”可能 是更合适的“治疗”; • 每次治疗后的有效(缓解)期逐渐缩短; • 如果符合条件,推荐入组临床试验; • 建立有效的预后判断体系意义重大。
FLIPI and OS
Risk Group Low Intermediate High Risk Factors, 0-1 2 ≥3
Solal-Céligny, et al. Blood. 2004;104:1258-1265.
进展期FL的治疗指征
• • • • • • Cytopenias secondary to bone marrow infiltration Threatened end-organ function Symptoms attributable to disease Bulk at presentation Steady progression during > 6 mos of observation Presentation with concurrent histologic transformation • Massive splenomegaly • Patient preference • Candidate for clinical trial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显著延长复发FL的PFS
100
80
PFS (%)
R-maintenance (n = 167) Median: 3.7 years
60 2.4 years
40
20 HR: 0.55 p < 0.0001 0 0 1 2 3 4 5 6 7 8
Observation (n = 167) Median: 1.3 years
0.8 0.6 0.4 0.2 p = 0.0493 0 0 1 2 3
CHOP
84%
4
5
6
7
8
Time (years)
Median observation time: 58 months
Time (years)
Buske C, et al. Blood 2008; 112:Abstract 2599.
OS
R-CVP 4-year OS: 83%
Event-free probability
0.8 0.6 0.4
Survival probability
R-CVP: 34 months
0.8 0.6 0.4 0.2 p = 0.0290 0
CVP:4-year OS: 77%
CVP: 15 months
TTF
1.0 1.0
OS
90%
R-CHOP
Event-free probability
0.8 0.6 0.4 0.2 0 0 1 2 3 4 5 6 7 8 CHOP: median 35 months p < 0.0001
Event-free probability
R-CHOP: median not reached
女 30,160
35,380
常见的惰性淋巴瘤
• • • • • • • • • • 滤泡性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边缘区淋巴瘤 MALT淋巴瘤 脾边缘区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规范治疗
邱录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病例数/10万人口 男性 女性

从1973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发病例数以
每年3–4%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 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Buske C, et al. Blood 2008; 112:Abstract 2599.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显著延长初治FL的PFS
1.0 Median follow-up: 3.7 years from randomisation
0.8
Probability
68% 0.6
R-maintenance (n = 115) Median PFS: 4.3 years
惰性淋巴瘤的生存曲线
斯坦福大学:1960–1996
100 (%) 生存率 80 60 40 20 0
1987–1996 1976–1986 1960–1975
中位生存时间:11年
5年 10年 15年
0 5
85% 60% 45%
10 15 年
Horning. Semin Oncol 1993;20 (5 Suppl. 5):75–88
基本原则:掌握治疗指征 避免过于积极或过度治疗!
NHL 治疗方法
常 规 化 疗 +/-RT
干扰素 新治疗方法
烷化剂,蒽环类,FLU VP-16,DDP,Taxanes
单克隆 抗体,惰性NHL的治疗选择
• Observation (watch and wait) • Radiation • Single-agent therapy •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 Interferon • Monoclonal antibodies • Hematopoietic transplantation • Antisense molecules • Vaccines • Targeted agents
Time (years)
van Oers MHJ, et al. Blood 2008; 112:Abstract 836.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延长复发FL的OS
100
5 years
Overall survival (%)
80
R-maintenance 74%
60
9% incr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