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

合集下载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的,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是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戴红领巾是为了表示对少先队员的尊敬和爱戴,并不是佩戴红领巾就代表你是共青团员或者共产党员。

因此,不能把是否戴红领巾与小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相提并论。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

它是用无数先烈的英血染成的,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

戴上绿领巾,心中就萌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助人为乐等良好品德;也使自己感到肩负重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每个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

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也忘记不了。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勤奋学习,掌握本领,长大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而在我们家,爸妈总喜欢给我讲许多关于红军战士浴血奋斗、保家卫国的故事,还经常带我去参观纪念馆,听老红军讲那段难忘的岁月……在耳濡目染下,我早已将“红领巾”视作骄傲和自豪!如果没有红军叔叔浴血奋战,哪里会有新中国?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日子呢?!“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首《红领巾之歌》唱出了我们全体少先队员的心声。

只有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属于我们。

我们更加应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绿领巾和红校服

绿领巾和红校服

从“绿领巾和红校服”说中国教育绿领巾事件发生在西安的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部分没能加入少先队的学生脖子上系的是绿领巾,据校方给出的说法是为了加强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让那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知耻而后勇”,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包头的红校服事件又腾空出世。

不同的剧情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我们首先想想为什么在现代的中国还存在着封建社会时期的等级制度,我们区分等级的标准又是什么?若要从源头深究,那便是中国残留下来的一些陈旧的思想仍未被摒弃的缘故,它们不仅存在于那些为同学们发绿领巾和红校服人的思想里,它更根深蒂固地生长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但是其评判机制及中考高考制度从未改变,或是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只改不革,这一残酷的现实注定了中国教育的沉沦。

再来看学校老师评判红校服的标准,考试成绩无疑就是那一杆标尺。

高分低能是为我们所不屑的,但是我们却又在一个孩子的学习启蒙时段就已经给他们灌注了高分就是一切的理念。

不过,说一套,做一套,也大多符合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当高分成为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时,我们就要知道许许多多的STEVE JOBS也被我们扼杀在了摇篮中了。

我们的标准不变,那学生们就只得自己与社会进行磨合,他们封杀掉头脑里天马行空的想法,抛掉被老师当做垃圾的爱好,老实本分地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个学子奋发图强的现象是会哄得我们国人团团转的,教育部在笑,国家领导人在笑,谁知道未来的中国会怎样哭?现在看看那些被中国教育制度迫害了的孩子们。

当差生们领过水蓝色的校服,当优等生们穿上印有“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的红校服,他们各自得到的是什么?差生们本已自卑,再披上那件象征着身份的外衣,谁知道那会不会导致他们心理的扭曲呢?一个不被老师、家长以及社会认可的人,他们那弱小的心灵要有多坚强才能面对这中国教育制度的洗礼?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教育制度给社会中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创造了一个无形的充分条件。

浅谈“绿领巾”事件

浅谈“绿领巾”事件

浅谈“绿领巾”事件外语系初英0902班张明佳2011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该学校老师声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还没有加入少先队,没有佩戴红领巾,为了激励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小的伤害。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

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绿领巾“事件的发生,评论众说纷纭,那么到底对孩子们造成了哪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伤害呢?1.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条规定: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可见,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准不准许佩戴红领巾的理由。

显然,校方的想法和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合规更不合理。

2.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

校方将原本佩戴给学生的红领巾,给差生改为佩戴“绿领巾”,这不仅让差生感到自卑和受伤,而且连学生家长都“连带”有自卑和受伤。

以此将学生“划分等次”,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失教育全面普及。

这不仅侵犯了学生价值取向,无形中还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3.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

从某个意义上说,“绿领巾”阻碍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改正错误的通道。

按校方说法其举动是为了“激励上进”。

其实,无论结果如何,现在已无法考证了。

绿领巾的思考

绿领巾的思考

‚绿领巾‛是谁的耻辱教书育人理应有教无类近日,据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

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目前,这种做法被陕西省少工委叫停。

西安这所学校的做法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红‛‚绿‛领巾成了判别孩子‚好‛‚坏‛的标签,名为‚借鉴‛实为该校‚创新‛之举。

只是这种‚创新‛弄巧成拙,不仅羞辱了学生,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无能,给老师‚教书育人‛这个神圣职责泼了一盆污水。

戴‚绿领巾‛的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虽然让所谓的‚差生‛戴‚绿领巾‛说到底也不过是教育方法的失当,不过却体现了对个人尊严的戕害和人格的羞辱。

当孩子被强迫带上‚绿领巾‛,已经在向其他同学传递一个信号:他是个差生。

戴着这种醒目的标签,走在校园,不难想象背后异样的目光和指指点点。

他究竟会‚知耻后勇‛还是会心灵受伤,自暴自弃?面对这种集体性羞辱,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这可能会成为孩子难以抹平的伤痛,不敢回首的噩梦。

想出这个馊主意的老师们也难逃耻辱,‚绿领巾‛是他们教育无能的最好例证。

都说‚有教无类‛,教育者对待差生难道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吗?只能想到给孩子施加软暴力!旧的教育理念喜欢用简单、单一的标准给学生划分‚等级‛。

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越来越排斥给学生划分好中差和排名次的做法,反映出来的正是符合和尊重教育规律的理念。

然而,有的教育者并没有与时俱进,不会或者没有耐心因人施教,只会用‚绿领巾‛之类给孩子贴上有色标签,希望借此制造乖乖听话的‚顺民‛,如此一来学生好管,老师省心,校园井然有序。

这不是教育者‚管理有方‛,却只能说明他们的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

其实,‚绿领巾‛事件不仅体现了有些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无能,‚师德‛的缺失更加令人忧心。

差生被戴绿领巾,家长愤怒校长是否该戴绿帽子?

差生被戴绿领巾,家长愤怒校长是否该戴绿帽子?

差生被戴绿领巾,家长愤怒校长是否该戴绿帽子?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戴绿领巾的孩子都是被学校认定为学习品德表现差的学生。

并且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对于家长的愤怒,校方辩解说:绿领巾的含义,就是要告诉学生加油。

(详见《西安一小学“差生”被戴绿领巾老师称为激励其上进》) 红领巾的象征意义就这样被教书育人的老师所抛弃,所以有必要先说红领巾本身的含义。

每一位少先队员入队的时候都会被告知,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

我们要爱护她。

之前上海市出现过绿领巾,但是给出的绿领巾含义是,上了小学后不够入队年龄的可以带绿领巾,够了入队年龄的孩子才能戴红领巾。

那么,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这个绿领巾又算哪门子事呢?校方的这个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无理的借口。

筷子有长短,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成绩自然就不一样。

如果单凭学习成绩和品德就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让学生戴上绿领巾,那怎么体现学校的育人精神?况且,学生学习品德差,谁之过?恐怕不能把全部算到学生头上,学校和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到学校享受义务教育,就是来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

这样的等级划分已经与教育部推行的素质教育相违背,既然教育目的还停留在原地,为何不用这样“创新”思路来改进一下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

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何必采用这种偏激的方法?想激励学生,就请老师们因材施教,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至少对待学生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

孩子正在成长中,不应轻易定性。

学习差不代表以后就差,更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差。

换言之,老师对待学生还应鼓励为主,让学生可以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话说回来,如果校方觉得这个解释是成立并且合理的,那么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教得不好的老师,学识、管理很差的校长,是不是应该都通通戴绿帽子?也像戴绿领巾一样,好鼓励一下这些校长、老师们上进呢?。

二年级议论文作文红领巾和绿领巾300字

二年级议论文作文红领巾和绿领巾300字

二年级议论文作文红领巾和绿领巾300字我今天看《文明礼仪》上面说有一所学校给优秀的同学发放红领巾,给表现稍差的同学发放绿领巾。

我觉得学校的做法不顾学生的尊严,会让那些戴绿领巾的同学感到自卑、伤心,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学习会更差的。

我看过《窗边的小豆豆》,上面的小豆豆上小学时因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渐渐地变懂事了,长大后成为着名的作家和主持人。

为什么这所学校的老师不能像小林校长一样去教育学生,非要用这种污辱人的方法呢?哪怕再调皮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我想,他们的爸爸妈妈肯定会非常难过,心疼自己的孩子。

幸好我们学校不是这样,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好,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我们的老师!
二年级日记作文赶庙会200字
今天上午,我们一家人到十方铁路寺去看庙会。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有的开小汽车、有的骑电动自行车、还有的走路。

这里人山人海。

十方铁炉寺门口有许许多多的凉棚像葡萄架。

这座寺庙不大,走进大门看见一座黄墙、橙瓦,又庄严又美丽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人来人往,人们忙碌着烧香,拜佛,祈祷全家幸福,身体健康。

我们走出寺庙乘车回家,从车窗往外远远的看十方铁炉寺像一座古时候的小镇一样。

绿领巾个我们的警示

绿领巾个我们的警示

绿领巾个我们的警示近日,在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园内出现了部分佩戴“绿领巾”的学生。

据该校教师的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带,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

在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中,绿领巾和红领巾的对比如此鲜明,这不仅使学生很尴尬,家长很尴尬,教育也很尴尬。

学校公然地给所谓的“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戴上绿领巾,也就相当于给这些孩子们戴上了一顶写有“学习差”、“品德差”的帽子,是在向所有的人宣扬他们的“差”。

对于“学习差”、“品德差”的学生老师应该进行辅导、教育,而不是采取“扬人之恶”的方式进行歧视、羞辱。

这种歧视,无论是对被歧视的戴“绿领巾”者,还是对似乎置身事外的戴红领巾者,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对于前者,带来的是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对于后者,带来的则是虚枉的优越感和对歧视的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歧视“差”者是理所当然,这样的结果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偏差。

为此,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教育专家表示,对待学生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抛弃、不放弃,更不要让歧视的种子洒满校园。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

山东万通汽修学校作为汽修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对于那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学校会对这部分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同时,老师也会定期的和学生谈心、交流,帮他们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老师就是这样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万通学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坚持让每一位万通学子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汽修教育。

在采访中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教好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山东万通汽修学校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一个宗旨,无论学生是来自哪里、无论是学习好坏、无论是男是女,只要是在我们山东万通汽修学校就不会有歧视存在。

”。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对”绿领巾”教育热点的看法今年10月中旬,西安一小学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戴绿领巾的新闻在网上疯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这一事件曝光后,教育部门立即做出反应,叫停了给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还特意带了一条绿领带,以示对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声援,社会各界也纷纷发出声音,声讨该校给差生带绿领巾的行为。

虽然绿领巾是事件的发生到现在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种行为已经被明确的禁止,与事件想关的学习向外界做出了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但值得肯定的是这背后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如教师的生活压力以及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中德育内容的相对缺失、公民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淡薄、教育评价标准功利化等等问题。

所以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一条小小的绿领巾不足以牵动全社会的神经,让全社会奋起指责的,是隐藏在绿领巾背后的教育“冷暴力”。

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倡教育“有教无类”,意即对人的教育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冷暴力”手段对待“不听话”学生,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制造出一群循规蹈矩、没有思想的学生。

教育是一种对人的向上牵引,是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某种改变甚至修正。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品性的磨砺、审美的积淀,从一张白纸到美丽图案,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这过程离不开内在的意志力控制和外在的管理约束。

管孩子,本没错;而奖惩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谁也不会觉得好的教育就是放羊式的管理。

所以,在学校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管理学生,以怎么样的方式管理学生,这给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提出了警示。

我知道学校的初衷肯定是激励孩子上进,好好学习,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小学生,不管成绩的好与差、表现的好或者不好,在最基本的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首先是一个人,都有最起码的人生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
校方回应:校方称“绿领巾”实为“苗苗队”,意在激励学生上进。

苗苗队员佩戴绿色标志,其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健康成长、不断努力,意在激励孩子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组织,争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社会各界人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施进军:做这个事情的老师他没有遵循有教无类的理念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地给他们贴一个标签。

教育方法是可以创新的,但是他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这个前提,它是违背了这个前提进行的盲目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属于伪创新
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
你说他们戴红领巾,当学生在入学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以内20多天时间有的学校甚至十几天、几天就给孩子戴上红领巾了,而且要本人申请,班主任签字,少先队研究才能批准戴上红领巾,六岁的孩子刚刚入学,幼小的心灵几乎是没有任何辨别是非的能力,你说让他申请怎么写。

而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他戴红领巾,你的根据何在?你失去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你还要把它做一个结论,改革非常必要。

这个方向现在我们暂且恐怕还拿不出一个很好的方向出来,这要经过学校的一些理论上,首先要做研讨。

家长反应:大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和自信心的打击,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理解校方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有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孩子没带上红领巾在意料之中。

部分家长认为校方给孩子们发绿领巾,把孩子们分成两个部分,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
学生感受:“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着如是说。

这就是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前发生的真实的一幕。

带绿领巾的孩子,一出校门就扯下带着的绿领巾。

可见,
孩子们并不愿意带着绿领巾,或者说,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他们是带绿领巾的孩子。

网友反应:红网里这样一篇帖子---《绿领巾事件:到底是什么“变色”了?》
帖子里提到,“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美其名曰是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暂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此次,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的绿领巾竟然成了差生的标识,据了解,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刻意发放了区别于正常颜色的红领巾,以示激励。

但是,绿领巾并没有赢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甚至是反感。

甚至有一网友回复:为什么绿领巾就一定是差、不好呢,在日常生活中,绿色是无污染、是安全通行的标志,如果学校有绿领巾奖励动手能力突出的孩子,黄领巾奖励动脑创新的孩子,应该是色彩丰富的趣事。

不是颜色的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