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精)
冲压模具设计装配图.

1—下模座2、15—销钉3凹模4套5 导柱 6 导套 7 上模座 8卸料板9橡胶10凸模固定板 11—垫板12—卸料螺钉13—凸模14 —模柄 16、17螺钉图2.0.1 冲裁模典型结构与模具总体设计尺寸关系图复合模的基本结构1—凸模;2—凹模;3—上模固定板;4、16—垫板;5—上模座;6—模柄;7—推杆; 8—推块; 9—推销;10—推件块;11、18—活动档料销;12—固定挡料销;13—卸料板14—凸凹模;15—下模固定板;17—下模座;19—弹簧1-下模座;2、5-销钉;3-凹模;4-凸模 1-凹模;2-凸模;3-定位钉;4-压料板;5-靠板 6-上模座;7-顶杆;8-弹簧;图3.4.2 L形件弯曲模 9、11-螺钉;10-可调定位板1.冲裁间隙过大时,断面将出现二次光亮带。
( ×)2.冲裁件的塑性差,则断面上毛面和塌角的比例大。
( ×)3.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 ×)4.对配作加工的凸、凹模,其零件图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说明配作间隙值。
( ×)5.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 ×)6.利用结构废料冲制冲件,也是合理排样的一种方法。
(∨)7.采用斜刃冲裁或阶梯冲裁,不仅可以降低冲裁力,而且也能减少冲裁功。
( ×)8.冲裁厚板或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一般采用加热冲裁的方法进行。
(∨)9.冲裁力是由冲压力、卸料力、推料力及顶料力四部分组成。
( ×)10.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件的重心。
( ×)11.冲裁规则形状的冲件时,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 ×)12.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孔(或落料)的冲模称为复合模。
×13.凡是有凸凹模的模具就是复合模。
( ×)14.在冲模中,直接对毛坯和板料进行冲压加工的零件称为工作零件。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一、绘制模具图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
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
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
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二、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三、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
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四、绘制全部零件图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
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
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
模具设计图画法

四、模具图纸的绘制模具测绘完毕后要把测绘的零件图与装配草图进展整理, 绘制出正规的总装配图与零件图。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 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构造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 还有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穿插、螺销钉作图比例失真, 漏线条等错误屡见不鲜。
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 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
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 这些错误均可防止。
1. 装配图的画法:绘制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反映模具的根本构造, 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 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
从这个目的出发, 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到达的最起码要求一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
不管哪个模具零件, 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二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它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
在模具装配图中, 除了有足够的说明模具构造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表等外, 还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现将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做一总结, 具体如下:〔1〕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1)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GB14689—1993〕2)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尽量以1: 1绘图, 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比例缩放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2〕模具设计绘图顺序1)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 先里后外, 由上而下, 即先绘制制件的零件图、凸模、凹模。
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翻开〞上〔定〕模, 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翻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 绘制俯视图。
主、俯视图一一对应画出。
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 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翻开〞定模看动模局部的构造。
〔3〕模具装配图主视图要求1〕在画主视图前, 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 然后选用适宜的比例作图。
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 不要画得“顶天立地〞, 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一、绘制模具图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
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
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
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二、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三、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
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四、绘制全部零件图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
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
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
绘制及识读模具装配图

③当剖切平面通过标准件(螺栓、螺母、垫圈、键、 销)以及回转形成的实心件(圆形凸模、顶杆、 模柄等)的基本轴线时,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即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使结构清晰,非回转形 成的凸模也可以不画剖面线。
2)模具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①拆卸画法 为了使装配 图中的某些部分 表达得更清楚, 可假想沿某些零 件的结合面剖切 或将某些零件拆 卸后绘制,需要 说明时可加注 “拆去××× 等”。
模具工作时,毛坯由一个挡料销和两个导料 销定位,上模下行,卸料板首先与毛坯接触并压 紧毛坯。上模继续下行,橡胶被压缩,凸凹模外 形轮廓作用于凹模,完成毛坯的落料,同时,冲 孔凸模作用于凸凹模的内孔,冲孔废料被推下, 经下模座的漏料孔落出,完成冲孔。当上模上行 时,原来被压缩的橡皮弹性得到恢复,卸料板依 靠橡皮的弹性把卡在凸凹模外形轮廓上的工件退 出。当上模上行至上止点时,打杆作用于推块, 卡在凹模中的冲件被顶出。至此,完成一次冲裁。
模具视图主要用来表达模具的主要结构形状、 工作原理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视图的数量一般 采用主视图和俯视图两个,必要时也可增加其他 视图。模具装配图的主视图通常按模具正对操作 者的闭模状态绘制(如果是注塑模必须是处于闭 合状态或接近闭模状态;冷冲模按闭模画出,也 可一半处于工作状态,另一半处于非工作状态), 主视图的表达方法以剖视为主,重点表达凸凹模 在闭模时的工作状态及模具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 系和连接关系。
任务一 绘制冷冲压模具装配图
一、 任务描述
在模具工业中,无论是新产品的设计、原产 品的改造或仿照,一般都应先画出装配图,再由 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要根据 装配图把制造出来的零件装配成装配体;在模具 的使用过程和技术交流中,要根据装配图了解其 性能、工作原理、使用及维修方法等。因此装配 图是工业生产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文件。现以 图-冷冲模直观图为例,讲解绘制模具装配图的方 法与步骤。
模具的识图与绘制说

模具图纸的材料与热处理要求
01
02
03
模具图纸应注明模具使用的材料, 并根据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 合适的材料。
对于需要热处理的模具,应注明 热处理工艺要求,包括热处理方 法、温度、时间等,以确保模具 的硬度和机械性能。
材料和热处理要求是保证模具使 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应严 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
系、配合尺寸和装配要求。
装配图应按照标准绘制,确保图 纸清晰、准确,方便装配人员理
解和操作。
在绘制装配图时,应充分考虑装 配工艺的可行性和装配效率,以
确保模具的顺利装配和生产。
模具工程图的绘制
工程图是指导模具生产和检验 的重要依据,应详细标注各零 件的工艺要求、检验标准和质
量要求。
工程图应按照标准绘制,确 保图纸清晰、准确,方便生 产和检验人员理解和操作。
标准化
制定统一的模具图纸标准,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 一致性,提高设计效率。
规范化
制定规范的图纸绘制流程和审查制度,确保图纸 的质量和可靠性。
培训与推广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他们对模具图 纸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05 总结与展望
模具识图与绘制的重要性
生产效率
正确的模具识图与绘制能够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 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模具的识图与绘制绘制 • 模具图纸的标注与技术要求 • 模具图纸的应用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模具识图基础
模具图纸的基本知识
模具图纸的种类
模具图纸分为总装图、零件图、装配图和立体 图等,每种图纸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特点。
模具图纸的单位
模具图纸的绘制和识读通常采用国际单位制, 如毫米、厘米等。
模具图纸的实践与改进
第二节 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

第二节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一.模具图中的画法主要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绘制,考虑到模具图的特点,允许采用一些常用的习惯画法.1.实心零部件、紧固件,均按不剖绘制。
2.两相邻的接触面规定只画一条线,但当两相邻零件的基本尺寸不相时,即使间隙很少,也须画出一条线。
3.两相邻零部件的剖面线的倾斜(45°)方向应相反。
4.模具装配图的布局一般主视图在左上角。
习惯上把动模作为俯视图。
在俯视图中可绘制动模和定模各一半的视图(需要时再绘制其他视图)。
5.塑件(红色表示)绘制成剖视图或断面图,并作剖面线,动、定模等可以不作剖面线。
6.外形倒角可以不绘制。
7.有装配间隙应绘制双线。
8.视图右下角(最好的右下角)或左下角为基准角,并以偏移的导柱孔为基准角(并按图1−9画上基准角符号)。
9.在模具中,大多数习惯采用简化画法画绘制弹簧,用双点划线表示.当弹簧个数较多时,在俯视图中可只绘制一个,其余只绘制窝座示意。
10.直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各组孔可用涂色、符号、阴影线区别。
11.同一规格、尺寸的内六角螺钉和圆柱销,在模具总装配图中的剖视图中可各画一个,引一个件号,当剖视图中不易表达时,也可从俯视图中引出件号。
内六角螺钉在俯视图中用双圆表示(螺钉头外径和窝孔),圆柱销在俯视图中用单圆(并在1/4圆内图黑)表示,当剖视位置比较小时,螺钉和圆柱销可各画一半。
在总装配图中,螺钉过孔一般情况下要绘制出。
12.当螺钉、定位销零件用虚线表达时,不能用为件号引出线,可在其中心线处绘制引出线。
13.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 2一1984)具体要求(1)基本要求1) 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将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包括标准件在内,按一定顺序编号(图a)。
②将装配图中所有标准件的标记注写在图上,而将非标准件按一定顺序编号(图b)。
③装配图中序号编排的基本要求见图7-1。
模具图绘制流程

模具图绘制流程一、绘制模具图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
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
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
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绘制总装结构图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二、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三、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
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四、绘制全部零件图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
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
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
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其他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
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
主讲教师:王嘉
一、模具装配图的绘制
模具装配图是拆绘零件图的依据,应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及固定连接方式。
模具总装图的一般布置情况如下图所示。
1.主视图
主视图是模具总装图的主体部分,一般应画上、下模合模状态的剖视图。
主视图中应标注模具闭合高度尺寸,条料和工件剖切面应涂黑,以使图面更清晰。
2.俯视图
俯视图一般反应模具下模的上平面。
对于对称零件也可以一半表示上模的上平面,一半表示下模的上平面。
非对称零件如果需要,上、下模俯视图可分别画出,均绘制俯视可见部分。
有时为了了解模具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未见部分用虚线表示。
俯视图与主视图的中心线重合,并标注前后、左右平面轮廓尺寸。
下模俯视图中的排样图轮廓线用双点划线表示。
3.侧视图、局部视图和仰视图
这些视图一般情况下不要求画出。
只有当模具结构过于复杂,仅用上述主、俯视图难以表达清楚时,才有必要画出。
4.工件图
工件图是经模具冲裁后所得冲件的形状和尺寸。
零件图应严格按比例画出,其方向应与冲裁方向一致,同时要注明零件的名称、材料、厚度及有关技术要求。
5.排样图
对于落料模、含有落料的级进模和复合模,必须绘制排样图。
排样图的绘制方向应与操作时的送料方向一致。
6.标题栏和明细表
标题栏和明细表应放在总图的右下角,总装图的所有零件(含标准件)都要详细的填写在明细表中。
标题栏和明细表的格式各工厂也不尽相同,下图的标题栏和明细表格式仅供参考。
7.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中一般仅简要注明对本模具的使用、装配等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冲压力的大小、所选设备型号、模具标记及相关工具等。
当模具有特殊要求时,应详细注明有关内容。
应当指出,模具总装图中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做出相应的增减。
二、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模具零件图是模具加工的重要依据,对于模具总装图中的非标准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
有些标准零件需要补充加工时,也需画出零件图。
绘制零件图时应尽量按该零件
在中装图中的装配方位画出,不要任意旋转或颠倒,此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视图要完整,且易少勿多,以能将零件结构表达清楚为限。
2.尺寸标注要齐全、合理,符合国家标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要适当,既要满足模具加工质量的要求,又要考虑尽量降低制模成本。
4.注明所用材料的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通常放在标题栏的上方。
5.对于总装图中有相关尺寸的零件,应尽量一块标注尺寸和公差,以防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