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卷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 分,每小题3 分)
一、(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凝重隽永(juàn)
D.瓦菲(fēi)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答案】D(A.溯:sù,B.彳:chì,亍:chù,C.荇:xìng)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激浊扬清磅礴五岭逶迤
B.碣石含蓄隐诲太息清澈晶莹
C.春惟中流击楫瓦菲意趣盎然
D.通缉风度翩翩邂逅苦闷诅丧
【答案】A(B.诲-晦,C.惟-帷,D.诅-沮)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赛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醒:请注意卷面的整洁;从高一年的第一次练习开始做起!一、积累与运用(60分)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22分;每格2分)(1)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6)撑着油纸伞;;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7)己所不欲;。

(《论语》)(8);小人长戚戚。

(《论语》)2.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6分)《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3.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分)拗拥驽痘绑抢扬痱织抓择腿扶脸肺纺缚拍缝结绷病驾答: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3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4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看到流逝的江水;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看到再生的小草;②会想到生命力的强悍;在寂静的山林里;③会平息烦zào()的心情;面对暴风雨;④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doc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doc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2)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

(3分)(3)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4分)(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小题)(6分)(1)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3) ,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4)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黄怒波——山顶的诗意任秋阳黄怒波再次向珠峰进发。

这一次,他想将冰岛购地的种种波折与烦恼统统“忘掉”,“我都跟山神磕头告别了,又忍不住要回去了”。

源于诗歌的冰岛故事黄怒波在冰岛投资一波三折,而源头,竟然是诗歌。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黄有一个同屋同学,冰岛人,“冰岛羊多,毛衣特别大、漂亮,他妈妈知道有我,也给我寄了一件毛衣,印象极深刻”。

多年后,黄的这位冰岛同学,妻子成为冰岛执政党主席以及外交部长。

金融危机期间,冰岛几近破产,黄和他的同学说:“那么多年,我忘不了这个毛衣……我现在有钱了,捐你一百万美金,建一个中冰诗歌基金,搞亚洲和北欧的诗歌对话。

”结果,黄再去冰岛的时候,总统出来接见,“把诗歌谈完以后,总统亲自跟我谈应该来这儿投资投旅游……把我忽悠的。

他们喝黑狮酒,这个酒给我灌多了我就答应了”。

2011年8月,黄和冰岛有关部门签了一个购地协议,以880万美元购买了冰岛6位农民的300平方公里土地,约占冰岛0.3%的国土面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积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摈.弃()遒劲.()蜡炬.()百舸.()争流B .忸怩..()铆.钉()慰藉.()峥.嵘()岁月C .寥.廓()脊髓..()包扎.()虫咬鼠啮.()D .掂量.()间.歇()辟.谣()磕磕绊.绊().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是醒来,抑或是睡去,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想到的更加真切……B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涨痛得像火烧似的。

C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牒瓜果月饼。

D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祥。

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B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 .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D .香雪的小木盒呢,因为..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莱,法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 .《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 鲁人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  鲁人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鲁人版高一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63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蒙昧(méng)蒙骗(méng)湮没(yān)果实累累(léi) B.咀嚼(jué)潜力(qiǎn)皓首(hào)拈轻怕重(niān) C.譬如(pì)畸形(jī)歧路(qí)口诵心惟(wéi)D.要塞(sài)塞车(sāi)冷僻(pì)癖好(p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抹煞枯燥全副精力一幅画B.消耗销魂卷帙浩繁坐右铭C.落伍流弊驰骋爆发户D.缭草缭乱家私耽搁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A.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就是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B.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C.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

D.伊里奥特说她第一次读到卢梭的作品时,好像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______。

②以问题为中心,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_______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

③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A.障碍收集感受B.妨碍收集感受C.妨碍搜集感触D.障碍搜集感触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借鉴学习。

B.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啃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C.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D.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A.卷帙浩烦似是而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急功近利浓墨重采革故鼎新讲信修睦C.一厢情愿胡搅蛮缠步履匆匆悬壶济世D.义奋填膺扼腕叹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答案】C(A卷帙浩繁;B浓墨重彩;D义愤填膺)A.那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这可谓不刊之论啊﹗B.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C.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D.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答案】A(A.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B.误用对象。

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C.望文生义。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D.不符合语境。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答案】D(A.句式杂糅。

“一般采用……为准”说法不当.B.搭配不当。

“表现了……故事”不搭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XXX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

由于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XXX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

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XXX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XXX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

XXX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

所以,XXX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表现,是XXX将“平淡”说明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天然,姿态横生”的厚实内涵。

他的两首到处颂扬的小诗,说清楚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天然存在。

另一首是写XXX,“不得XXX软,应惭梅萼红。

XXX有千叶,淡伫更纤秾”。

在XXX先生的眼中,纯白的XXX固然没有其他花草的绮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
(2)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3分)
(3)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4分)
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纟采、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 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
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黄怒波再次向珠峰进发。 这一次,他想将冰岛购地的种种波折与烦恼统统“忘掉”,“我都跟山神磕头告别了,又忍不住要回去了”。 源于诗歌的冰岛故事
黄怒波在冰岛投资一波三折,而源头,竟然是诗歌。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黄有一个同屋同学,冰岛人,“冰岛羊多,毛衣特别大、漂亮,他妈妈知道有我,也给我寄了一件毛衣, 印象极深刻”。多年后,黄的这位冰岛同学,妻子成为冰岛执政党主席以及外交部长。 金融危机期间,冰岛几近破产,黄和他的同学说:“那么多年,我忘不了这个毛衣……我现在有钱了,捐你一百万美金,建一 个中冰诗歌基金,搞亚洲和北欧的诗歌对话。” 结果,黄再去冰岛的时候,总统出来接见,“把诗歌谈完以后,总统亲自跟我谈应该来这儿投资投旅游……把我忽悠的。他们 喝黑狮酒,这个酒给我灌多了我就答应了”。 2011年8月,黄和冰岛有关部门签了一个购地协议,以880万美元购买了冰岛6位农民的300平方公里土地,约占冰岛0.3%的国 土 面积。他准备用来修建一个高尔夫球场、一座酒店和一片户外娱乐区。 同年11月,此项目被冰岛政府驳 回,2012年5月, 双方开启新一轮沟通,商定以租代购的形式继续此旅游投资项目。但7个月后,黄怒波得到冰岛政府消息,要求补充材料。 现在,黄怒波告诉媒体,冰岛项目可能会在4月份出现转机,如果到5月份还没有冰岛政府通过此项目的确定消息,他就放弃 这个项目了。对这个结果,黄怒波并不感到沮丧,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在海外投资遇到麻烦。与此同时,北欧的丹麦、芬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悠长風子斐然成章榆荫另辟蹊径B.浮藻迷盲焚膏继晷编纂拭目以待C.有尝徇私自怨自艾笙萧矫枉过正D.叱骂刍议天伦叙乐砥砺风雨如晦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7.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

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8.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

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

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9.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7节。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

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

C.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A.排比夸张反复B.对比反复拟人C.反复排比对比D.借代对比排比2.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诗人在这一形象上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回答问题。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诗表现了诗人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B.“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两个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

C.“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者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

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屋楚岩①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②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

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

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

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

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③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

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

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

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

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

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

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④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⑤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⑤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斗汲水)捉鱼。

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

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

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

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

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

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

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

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⑦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⑧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

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

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