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投资银行学河北钢铁案例

投资银行学河北钢铁案例

投资银行学河北钢铁案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河北钢铁的发展历程
2.投资银行在河北钢铁发展中的作用
3.河北钢铁案例的投资银行学启示
正文
一、河北钢铁的发展历程
河北钢铁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

从 1978 年开始,河北钢铁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以钢铁为主导,兼营矿产资源、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投资银行在河北钢铁发展中的作用
在河北钢铁的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投资银行为河北钢铁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

其次,投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帮助河北钢铁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最后,投资银行还为河北钢铁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帮助其规避市场风险。

三、河北钢铁案例的投资银行学启示
河北钢铁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投资银行学启示。

首先,投资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投资银行应积极参与产业整合,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1页共1页。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中的角色与作用,并总结了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的指导意见,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借鉴。

1. 案例一:国际银行A与银行B的合并案例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国际银行A与银行B决定进行合并,形成更强大的金融机构。

合并后的银行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评估合并后的银行的潜在价值、制定合并方案、协助各方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提供资金支持等。

投资银行通过精确的财务分析和商业洞察力,帮助合并各方了解合并后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增长潜力,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了解各大股东的利益和关切,并积极参与谈判,确保了合并的顺利进行。

同时,投资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融资方案,确保合并后的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此外,投资银行还帮助整合了两家银行的业务和运营,提高了效率和利润。

挑战与应对: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法律、财务、税务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投资银行需要在不同领域协调合作,解决各种挑战。

同时,投资银行还需要与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助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2. 案例二:地方银行C的重组与收购案例描述:地方银行C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决定进行重组与收购,寻求合作伙伴来提供资金救助和专业管理。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的角色主要有:评估银行C的价值、寻找合适的收购方、进行尽职调查和协助谈判等。

投资银行通过对银行C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进行评估,帮助找到了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并通过谈判确保了双方的利益。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积极寻找潜在的收购方和合作伙伴,找到了对银行C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为银行C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专业管理。

投资银行业务案例精析年月

投资银行业务案例精析年月

投资银行业务案例精析引言投资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涉及证券发行、股票交易、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方面。

本文将就近期发生的一宗投资银行业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投资银行业务的运作机制和风险管理。

案例概述案例发生于某年某月,涉及一家知名企业的股票IPO(首次公开募股)并购重组业务。

该企业计划通过发行股票获取资金,并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张市场份额。

投资银行作为企业的顾问,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股票IPO流程股票的IPO是指一家公司首次将其股票向公众发行,以筹集资金。

以下是一般的股票IPO流程:1.企业选择承销商:承销商是帮助企业进行IPO的金融机构,一般由投资银行担任。

在本案例中,被投资银行选择为承销商。

2.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投资银行开始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确认企业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等情况。

3.发行定价:投资银行根据尽职调查结果,确定股票的发行价格。

这个价格将影响到企业筹集资金的数量。

4.市场推广:投资银行开始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向潜在投资者推广该股票,并争取他们的认购意愿。

5.上市交易:一旦市场推广活动完成,并获得足够的认购,股票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并购重组流程并购重组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合并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

以下是一般的并购重组流程:1.目标企业筛选:投资银行帮助企业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

2.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确认其财务状况、竞争力等情况,并评估与其合并的潜在风险。

3.交易结构设计:投资银行协助企业设计合适的交易结构,包括并购方式、股权比例等。

4.谈判与协议:投资银行参与谈判,协助企业与目标企业达成交易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

5.审批与执行:协助企业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如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并督促及推动交易的实施。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投资银行作为企业的顾问,在股票IPO和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投资银行业务的五大经典案例

投资银行业务的五大经典案例

投资银行业务的五大经典案例第一章:高盛与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许多国家的货币贬值,债券市场崩盘。

当时,在亚洲的许多投资银行都陷入了困境。

而高盛却抓住了机会,成功地帮助客户进行了很多收购交易,挣得了大量的利润,成为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匹黑马。

第二章:JP摩根和华电国际2000年,中国华电集团在香港上市。

JP摩根是这次IPO的牵头保荐人之一,同时还参与了部分股权的购买。

在IPO过程中,JP摩根把卖方和买方的利益进行了很好的平衡,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第三章:摩根士丹利和谷歌2004年,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

摩根士丹利是这次IPO的独家保荐人,成功地完成了$19.6亿的融资。

由于该公司当时市值较低,摩根士丹利在为谷歌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回报。

第四章:高盛和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许多投资银行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高盛利用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及时摆脱次贷危机的风险,还利用低价收购了许多财务稳健的机构。

这些举措最终帮助高盛度过了这一困难时期。

第五章:摩根士丹利和迪士尼2018年,迪士尼计划收购21世纪福克斯娱乐的部分资产。

摩根士丹利担任该交易的顾问,帮助迪士尼实现了这样一笔巨额的交易。

该交易的成功,也是摩根士丹利在娱乐产业领域的又一大成功案例。

结语以上五个经典案例,展示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多种面貌,也充分证明了投资银行在当今商业世界中的重要性。

投资银行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未来,投资银行业务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各种交易提供专业服务,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投行法律实务案例分析(3篇)

投行法律实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以下简称“XX”)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XX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XX公司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XX公司决定进行战略并购,通过收购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的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并购过程中,XX公司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并购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优化等。

二、案例分析1. 并购合法性分析在并购过程中,XX公司首先需要确保并购行为的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XX公司在进行并购时需关注以下问题:(1)并购双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并购交易是否符合反垄断法规的要求;(3)并购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XX公司进行了以下分析:(1)并购双方均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且并购交易符合反垄断法规的要求;(2)在并购过程中,XX公司严格遵守了法律法规,未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并购合规性分析并购合规性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并购交易的合规性:XX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等工作,确保了并购交易的合规性;(2)并购后整合的合规性:并购完成后,XX公司需确保并购后整合的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安置、资产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

针对并购合规性分析,XX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并购交易的合规性;(2)制定详细的并购后整合方案,确保并购后整合的合规性。

3. 交易结构优化在并购过程中,XX公司注重交易结构的优化,以提高并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以下是XX公司采取的优化措施:(1)采用分期支付方式:XX公司与目标公司协商,采用分期支付方式,以降低资金压力,同时确保并购后目标公司的稳定运营;(2)设置业绩承诺:XX公司要求目标公司承诺并购后一定期限内的业绩目标,以保障并购后公司的业绩增长;(3)设置对赌条款:XX公司与目标公司协商,设置对赌条款,以激励目标公司在并购后提升业绩。

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投资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专门从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交易与服务。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投资银行的功能、作用和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案例背景:XX投资银行是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

该银行在过去的几年里,涉足了多个行业和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然而,近期该银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市场竞争的加剧、绩效下滑以及业务结构调整的需求。

功能与作用:然而,投资银行的功能和作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首先,市场风险是投资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对投资银行的交易和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操作风险也是投资银行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操作失误、内部欺诈和不当行为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

此外,法律和合规风险也需要投资银行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以避免潜在的法律诉讼和罚款。

案例分析:在近期的挑战中,XX投资银行面临着绩效下滑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求。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首先,绩效下滑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业务策略的不合理。

投资银行应该评估市场竞争的态势,制定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份额。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和优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业务结构调整是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

投资银行可以通过精简机构、整合业务部门和人员结构,提升整体业务的协同效应。

此外,还应加强对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避免集中风险的积累。

总结:通过对XX投资银行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和所面临的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提升绩效,投资银行需要审视自身的业务策略、市场竞争环境和内部流程。

只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取得成功。

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分析(3篇)

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代名词,汇聚了众多世界顶尖的金融机构。

其中,投行(投资银行)作为华尔街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企业融资、并购、资产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华尔街投行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投行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简介2015年,美国一家知名投行(以下简称“A投行”)在参与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并购案中,因涉嫌违反美国证券法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

经调查,A 投行在该公司上市过程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未披露公司关联交易信息;(2)向投资者提供误导性信息;(3)未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公司风险。

2. 案例分析(1)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问题在此次并购案中,A投行未披露公司关联交易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根据美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应披露关联交易信息,以便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A投行此举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相关规定,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2)误导性信息问题A投行在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中,存在误导性内容。

这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投资决策。

根据美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应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风险披露问题A投行在招股说明书中未充分披露公司风险,导致投资者对风险认知不足。

根据美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有义务披露公司面临的风险,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投资风险。

三、经验与教训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华尔街投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业务合规。

案例中A投行的违法行为,正是由于对法律法规的忽视所致。

2. 加强内部监管投行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对员工进行法律风险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对业务的审核,确保业务合规。

3.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投行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

投资银行案例

投资银行案例

投资银行案例
投资银行是指一种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融资、并购、证
券发行等服务。

投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了解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和作用。

某公司计划进行一笔大规模的并购交易,需要筹集大量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银行就可以发挥作用。

首先,投资银行会对该公司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以确定并购交易的可行性和风险。

然后,投资银行会帮助该公司设计并实施融资方案,包括发行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以满足并购交易所需的资金。

此外,投资银行还会协助公司进行交易谈判,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持,以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投资银行的作用并不止于此。

投资银行还可以为该公司提
供后续的资本市场服务,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帮助公司筹集更多资金,扩大业务规模。

此外,投资银行还可以为该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帮助公司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财务效率。

除了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外,投资银行还在证券发行和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投资银行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股票、债券等证券的发行,为企业筹集资金。

同时,投资银行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证券交易,提供股票交易、债券交易等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投资银行在并购、融资、证券发行和交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投资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国美股权之争国美股权争夺战,这场由创始人、职业经理人、战略投资者三方引发的利益博弈,已经成为中国商企的一个经典案例。

2010年之夏,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国美内部,陡然爆发了一场股权之争——为公司的“控制权”而战!一方是身获商业重罪、被判14年刑期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及其家族;一方是临危受命的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及其团队。

两大阵营,外加强硬的国际资本贝恩介入,已然形成三方势力。

具体时间:2010年8月5日,国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对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08年1、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中违反公司董事信托责任及信任行为要求赔偿。

一、背景介绍:黄光裕和国美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9日。

1986年,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

黄氏兄弟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1991年,黄光裕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黄氏兄弟的电器店生意蒸蒸日上。

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1993年,国美电器连锁店发展至五六家。

但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黄氏兄弟产生分歧,被迫分家,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

24岁的黄光裕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

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资产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准备向海外进军。

2005年黄氏兄弟投资20亿元打造国美家电工业园2006年黄氏兄弟因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但均未受到公安部门拘押。

同年,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国美先后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2008年黄光裕以430亿元问鼎内地首富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被拘。

2009年1月18日黄光裕辞去国美电器董事职务,他作为国美主席的身份同时自动终止。

2010年4月22日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2010年5月18日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一)黄光裕作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于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28日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拟将中关村上市公司与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事项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于2007年4月27日至6月27日间,使用其实际控制交易的6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976万余股,至6月28日公告日时,6个股票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人民币348万余元。

(二) 2007年7、8月至2008年5月7日间,黄在拟以中关村上市公司收购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行重组事项中,决定并指令他人于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间,使用其实际控制交易的79人的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至2008年5月7日公告日时,79个股票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人民币3.06亿余元。

(三)杜鹃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7日间,接受黄光裕的指令,协助管理上述79个股票账户的开户、交易、资金等事项,并直接或间接向杜薇、杜非、谢某(均另案处理)等人代传交易指令等,79个股票账户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1.04亿余股,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3.22亿余元。

(四)许钟民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7日间,接受黄光裕的指令调拨资金,并指使许伟铭(另案处理)在广东地区借用他人身份证开立股票账户或直接借用他人股票账户共计30个。

上述股票账户于2007年8月13日至9月28日间,累计购入“中关村”股票3166万余股,至2008年5月7日公告日时,30个股票账户的账面收益额为人民币9021万余元。

单位行贿罪2006年6月,公安部经侦局北京总队成立专案组,查办鹏润公司在开发鹏润家园项目过程中虚假按揭贷款问题。

相怀珠负责提出侦查思路、人员分工、工作安排等决策。

该调查一度使得银行降低对国美公司的授信额度。

但此案立案两个月后许钟民结识相怀珠,请求在办案中给予关照,希望尽快结案。

而这个“关照”的结果是,专案组最后认定鹏润公司非法占有贷款目的不明显,且贷款未到期限,尚无法认定贷款损失。

最终结果:2007年1月,该案被撤销。

在2007年七八月间,许钟民曾表示可借给相怀珠100万元买进中关村股票。

之后许钟民将装有100万元现金的箱子交给相怀珠。

最终结果:此笔“借款”,相怀珠一直没有归还。

一审判决:上述请托及“借款”行为,最后被一审法院认定为是鹏润公司和国美公司的行贿。

另一笔行贿:2008年上半年,国美以拒收相怀珠购买电器货款的形式向其行贿金额6万余元。

2008年8月底9月初,公安部经侦局将“ST金泰(600385)”涉嫌内幕交易和鹏润投资公司涉嫌非法经营等案件线索,移交北京市局经侦处,并指示该处要予以重视,抓紧查办。

相怀珠指示该处,要适当关照国美以及自己的“故交”许钟民以及黄光裕。

而黄光裕案发后,2008年12月,相怀珠又暗地将相关电器货款和电器卡还给许钟民。

黄光裕和许钟民在解决另一涉税事件中,也涉及行贿。

2006年8月,国税总局稽查局召集六省市税务稽查局负责人开会,统一部署对国美公司的税务检查。

而许钟民和黄光裕通过各种手段与专案组的梁丛林、凌伟以、及靳红利、孙海婷联络感情。

最终结果:国美电器旗下子公司于2010年2月25日收到北京二中院送达的涉嫌单位行贿罪的起诉书副本,证实国美电器公司前主席黄光裕涉嫌单位行贿罪,涉案金额为456万元人民币。

陈晓1959年初出生于上海1985年开始从事家用电器销售1992年担任某国营家电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96 年,他带领47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任董事2003年12月,陈晓兼并广州东泽,首开国内家电连锁业并购先河2004年底永乐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2005年7月,宣布以不高于1.4亿元的价格收购台湾灿坤在内地的半数门店2005年10月14日,陈晓率永乐在香港成功上市2006年7月国内家电零售业排行第一的国美电器在香港宣布并购永乐家电,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家电连锁业并购案耗资52.68亿,轰动全国,在合并正式落下帷幕的第12天,陈晓担任国美电器总裁2007年12月14日,国美宣布通过第三方机构收购大中电器。

陈晓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的掌舵人2008年11月陈晓任国美集团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2009年1月16日起,陈晓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同时兼任总裁2010年6月28日起,国美董事会同意公司主席兼总裁陈晓辞去总裁一职,陈晓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2010年9月28日国美股东特别大会陈晓留任国美董事会主席。

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提出的动议,除了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外,其他议案支持率均低于反对率约3个百分点。

董事局主席陈晓、董事及副总裁孙一丁均得以留任二、事件发展收购永乐“黄陈”走到一起2006年,黄光裕和陈晓进入了同一个阵营,陈晓担任“新国美”的总裁。

1996年陈晓创建上海永乐家电,并出任董事长,在此后的十年间,永乐成为中国家电连锁业的“老三”。

那年夏天,国美收购永乐。

“老大”和“老三”的结合,也让陈晓和黄光裕走到了一起。

随后,陈晓担任“新国美”的总裁,成为国美管理团队中职务上的二号人物。

黄光裕出事陈晓被推到前台在国美收购永乐之后,陈晓虽然身份是“新国美”的总裁,但毕竟从老板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实权被削弱了不少。

收购完成后,黄光裕的持股比例为51.2%,陈晓及永乐团队共同持股12.5%。

黄光裕出事后,陈晓被推上了前台。

陈晓擅长韬光养晦,在国美内部虽无亲信,但也未树敌。

在黄光裕出事后,国美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而国美内部也有派系斗争。

一直以来,陈晓的身份很中立,加上他的总裁身份,在这个时候,陈晓成为大家公认的执掌大局的人选。

2008年11月,陈晓临危受命,出任国美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

2009年1月16日,陈晓正式出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并兼任总裁。

从这个时候开始,陈晓在国美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实权。

成功引资救了国美伤了黄光裕陈晓主要是通过两个大手笔获得了管理层和员工的信赖。

其中一个便是成功引资,帮助国美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

2009年4月27日,国美电器发布2008年财报,当年净利润为10.48亿元,同比下降约7%。

这也是国美电器自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

另一方面,国美46亿港元的可转债快要到期,对国美的现金流是严峻的考验。

国美营运资本由原来的60多亿元降至10亿元,融资,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

主导融资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陈晓。

陈晓创办的永乐电器在2005年登陆港交所,成功集资12亿港元。

当时,陈晓与投行的接触很多,也积累了相当的资源。

2009年6月,引资成功。

随着贝恩资本的进入,国美融资不少于32.36亿港元。

融资额加上全年的收入,总数达到了60亿港元左右。

陈晓的第一次大手笔,挽救了在危难中的国美,也巩固了自己在国美的地位。

不过,贝恩的进入,让黄光裕感受到了控制权的潜在威胁。

黄方认为陈晓没争取他的意见,而是直接通过董事会,排除其他选择,锁定贝恩资本。

陈晓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只有贝恩最符合条件。

主导股权激励赢得“老臣”陈晓的第二个大手笔便是主导期权激励,让团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就在融资最终敲定的前后脚,国美酝酿的股权激励方案出炉。

2009年6月,包括陈晓在内,105位国美管理层获得总计3.83亿股的股票期权。

授予公司和附属公司董事的份额为125500000股,其他公司员工为257500000股。

其中,公司董事局主席陈晓所获购股权数额最高,达2200万股,具体包括执行董事王俊洲、魏秋立,以及集团副总裁孙一丁、李俊涛、何阳青、牟贵先等核心人员,甚至包括部分大区老总,总金额近7.3亿港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