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佝偻病

模块十五任务9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课前提问】1.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喂养不当2.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体重不增3.反映营养不良最早期及最敏感的指标分比是什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案例】小儿10个月,女,最近1个多月爱哭了,汗也多了,总是睡眠不安,容易惊醒,询问母亲得知小儿早产,人工喂养,已添加米糊、果汁和菜汁;家住12楼,平时户外活动少;尚不能独坐。
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思考:如何避免该患儿发生骨折和畸形?【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佝偻病患儿进行注射维生素D的能力;具备为骨骼畸形佝偻病患儿矫正锻炼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佝偻病病因、典型临床表现,学会判断佝偻病分期并掌握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佝偻病患儿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喂养患儿和口服维生素D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患儿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定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图片)1.日光照射不足:是主要发病因素。
紫外线不能穿过普通玻璃,如小儿缺乏户外活动,或居住在高层建筑群区、多烟雾、尘埃区,缺乏紫外线照射;或居住在北方寒冷地区,日照时间短,紫外线弱,均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2.体内储存不足:母亲妊娠期患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 储存不足。
3.摄入不足:天然食品包括乳类含维生素D 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单纯母乳喂养儿若户外活动少或未及时添加鱼肝油,亦易患佝偻病。
4.生长速度过快:早产和多胎婴儿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维生素D 多,且体内储存不足,若未及时补充易发生佝偻病。
儿科护理佝偻病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作为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们对佝偻病的护理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 熟悉佝偻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3.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病例介绍患者,男,2岁,因“多汗、夜惊、易惊醒、枕秃”就诊。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苍白,消瘦,头发稀疏,枕部可见大片脱发区。
骨盆畸形,胸廓畸形。
辅助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异常。
2. 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1)病因: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
(2)临床表现:①初期:多汗、夜惊、易惊醒、枕秃。
②活动期:骨骼改变,如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O形腿、X形腿等。
③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骨骼畸形改善。
(3)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可确诊。
(4)治疗原则:补充维生素D、钙剂,调整饮食,改善钙磷代谢。
3. 佝偻病的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给予高钙、高磷、高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肝油、蛋黄等。
(2)阳光照射:每日定时带患儿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增加皮肤内维生素D的合成。
(3)纠正骨骼畸形:根据畸形类型,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4)预防感染:加强口腔、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
(5)心理护理:关心患儿,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佝偻病的危害性,掌握了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在护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饮食护理、阳光照射、纠正骨骼畸形、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水平。
同时,我认识到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护理任务。
1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五、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摄人不足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 下有关。 3.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18:30:28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血清磷 恢复正常
开始下降 约1-2月恢复正常
后遗 症期
正常
18:30:28
正常
正常
骨骺干骺端病变消失。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四、治疗原则: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主要措施:补充维生素D和户外活动,适当补充钙剂。 活动期佝偻病儿童维生素D治疗:
建议口服维生素D:剂量为800IU/d(20ug/d),连服3-4个月 或2000-4000IU/d(50- 100ug/d)连服1个月,之后改为400IU/d(10ug/d)。 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 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D:15万-30万IU(3.75-7.5mg); 若治疗后指征改善,1-3个月后口服维生素D400IU/d(10ug/d)维持。 大利量治疗中应监测血生化指标,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 适当补充钙剂:膳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应适当补充钙剂。 户外活动: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三、辅助检查:早期血清25-(OH)D3明显下降,是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血钙
血磷
碱性磷酸酶
X线检查
初期
正常或稍低 降低
正常或增高
无明显骨骼改变,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激期
血钙稍降低 明显降低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t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简称佝偻病。
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主要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维生素D的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1.维生素D的来源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种途径:(1)母体-胎儿的转运: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
(2)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人和动物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化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3)食物中的维生素D:天然食物及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少,应从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补充。
2.维生素D的转化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均无生物活性,被人体吸收进入血循环后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被运后贮存于肝脏、脂肪和肌肉等组织内,经过两次羟化作用后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发生第一次羟化,生成25-(OH)D3,与α-球蛋白结合被运载到肾脏,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1-α羟化酶的作用下再次羟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3](1,25二胆骨化醇),具有很强的抗佝偻病生物活性。
3.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25-(OH)D3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循环中的主要形式,浓度较稳定,可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血中正值为11~60ng/ml,其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作用较弱。
正常情况下,血循环中的1,25-(OH)2D3主要DBP结合,对靶器官(肠、肾、骨)发挥其生物效应。
其抗佝偻病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①促进小肠黏膜合成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②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③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直接影响钙磷的沉积与重吸收。
【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以及早产、双胎均可导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_佝偻病的前期症状有哪些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_佝偻病的前期症状有哪些小儿佝偻病主要因为缺乏维生素D以及甲状旁腺的功能代偿不够完全而导致的血液中钙含量偏低。
那么小儿佝偻病通常有哪些早期的症状呢?下面为大家带来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供你参考!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
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
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一)精神神经症状:多汗、夜惊、好哭等。
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
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
佝偻病护理方法1、佝偻病的治疗误区2、不重视母乳喂养有些母亲由于听说母乳中的钙、磷含量比牛奶低,就采用人工喂养,以牛奶作为婴儿主食,这是非常片面的。
儿科习题-营养障碍

第7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中最主要的是:A.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B.日光照射不足C.婴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多D.食物中钙、磷含量少E.疾病或药物的影响2.为预防佝偻病一般应服用维生素D至:A.3个月B.1岁C.2岁D.3岁E.4岁3.给营养不良患儿肌注苯丙酸诺龙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机体的抵抗力B.促进脂肪合成代谢C.增强机体的糖代谢功能D.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加速康复E.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4.3-6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A.方颅B.胸廓畸形C.手镯、足镯征D.颅骨软化E.下肢畸形5.下列哪项符合轻度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A.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0%-25%B.精神萎靡C.肌肉明显松弛D.腹部皮下脂肪0.4cm以下E.身长低于正常6.婴儿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时的紧急处理是:A.输氧加人工呼吸B.静注钙剂C.静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D.肌注维生素D3E.静滴葡萄糖+呼吸兴奋剂7.1,25—(OH)2D3与甲状旁腺素共同具有的生理功能是:A.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B.促进旧骨脱钙,使新骨钙化C.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D.抑制肾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E.促进肾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8.补充维生素D的各项措施中,哪项错误:A.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B.增加富含矿物质的食物C.给予适量维生素DD.接受蓝光照射E.接受日光照射9.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最多见的发病原因是:A.长期能量摄入过多B.遗传因素C.内分泌失调D.活动过少E.神经中枢调节异常10.小儿肥胖症可能成为以下成人常见病的先驱病,但应除外的是:A.成人肥胖症B.高血压C.白血病D.冠心病E.糖尿病11.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A.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B.蛋黄中维生素DC.牛奶中的维生素DD.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E.猪肝中的维生素D 12.佝偻病活动期骨骼受影响最明显的部位是A.脊柱B.骨盆C.生长速度最慢的部位D.胸廓E.生长速度最快的部位13.佝偻病活动期主要表现是A.睡眠不安,夜惊B.烦躁多哭,多汗C.骨骼系统改变D.突然抽搐,重者可窒息E.动作与语言发育迟缓14.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不正确的为A.缺乏维生素DB.血中钙离子降低C.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D.多见于4个月~3岁的婴幼儿E.出现全身惊厥。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关于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小儿佝偻病的预防与护理:小儿佝偻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导致全身钙、磷代谢失常。
婴幼儿佝偻病是一种多发病,以3-18月小儿为常见,北方多于南方,冬春季多于秋季。
小儿佝偻病的病因:如果小儿的喂养不当、日光照晒不足,小儿生长相对快,胎儿期维生素d储备不足和慢性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以及肝胆道疾患。
小儿佝偻病的临床表现:由于小儿体内的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食欲减退,夜惊、激惹、多汗、夜哭、烦躁这是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的临床表现。
部分婴儿可有低钙性手足搐搦、喉痉挛甚或惊厥。
此时可稍现枕秃、颅骨软化及肋串珠改变。
佝偻病激期时,患儿血钙、磷显著下降,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从而引起甲状旁腺调节,使血钙代偿性增高及磷从尿中大量排出,致使原有骨质发生溶钙而“软化”。
此阶段可见明显串珠、郝氏沟、手镯,长骨溶钙出现“o”型或“x”型腿,扁骨异常而有颅骨软化—乒乓球感,枕秃、方颅、囟门闭合延迟,亦可有脊柱后突和侧突。
此外,尚有血、尿和x线片等的改变。
以上症状和体征经过治疗后可减轻或部分消失,称为恢复期。
佝偻病严重时,不仅会发生骨骼畸形,还会有生长发育停滞,贫血,免疫抗病力下降,患病迁延不愈,病死率高。
此外,智能发展通常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膳食调理在胎龄3个月时,胎儿的骨骼系统开始发育并形成乳齿,此阶段需要维生素d。
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长,需要更多维生素d。
如果此时孕妇缺乏维生素d,胎儿在出生时就会有(先天性)佝偻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新生儿中先天性佝偻病患病率为16。
4%。
因此,孕妇自妊娠开始就应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妊娠中期及晚期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每日400国际单位。
研究提示,孕28周时,一次性为孕妇补充10万-2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婴儿先天性佝偻病。
儿科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儿科简答题一、简述小儿生长发育顺序性遵循的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二、简述与小儿沟通的技巧:①尊重是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最根本原则。
②交谈技巧:主动介绍,使用适当的方式,耐心倾听,注意语气、语调、音量和语速,适时使用幽默,真诚理解,注意保护隐私。
③非语言沟通技巧: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平等尊重的体态动作。
三、简述小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和目的:原则:①添加方式:根据小儿营养需要及消化能力逐渐增加,辅食的质和量的改变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②添加时机:应在小儿身体健康时进行③食物质量:添加的食品应单独制作④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小儿大便有无异常。
目的:①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②利于食物形状的转换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四、简述患儿出温箱的条件:①患儿体重达2000g或以上,体温正常②在室温24〜26C的情况下,患儿穿衣在不加热的温箱内,能维持正常体温。
③患儿在温箱内生活了一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
五、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①户外活动: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②补充维生素D:提倡母乳喂养,遵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③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④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⑤ 预防感染⑥健康教育。
六、简述腹泻病的常用分类:①按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②按病程分:急性(<2周)、迁延性(2周〜2月)、慢性(>2月)按病情分:轻型和重型七、简述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并举例说明:①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②右向左分流: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大动脉错位③无分流型: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八、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饮食护理管理要点:①尿少水肿时期,限制钠盐的摄入,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120mg/kg②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0.5g/kg③ 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能量的需要,除非严重少尿或循环充血,一般不必严格限水④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期
• 骨骼改变 •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临床表现
骨骼改变
• 方颅 (caput quardratum) • 前囟宽大 ( wide open anterior fontanels) • 肋骨串珠 ( rachitic rosary) • 郝氏沟 (Harrison groove) • 鸡胸 (pigeon chest) • 漏斗胸 (Funnel chest) • 手脚、镯 ( widening of wrists and ankles) • 膝内翻、膝外翻
阳
• 腓反射(peroneal reflex)
性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治疗要点
–急救处理
•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 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
–钙剂治疗
• 尽快给予钙剂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
–维生素D治疗
• 急诊情况控制后,采用维生素D治疗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 有窒息的危险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大家好
1
维生素D缺乏症
2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 定义
– 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 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 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 病因
–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 日光照射不足 – 生长速度增加 – 维生素D摄入不足 – 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护理措施
• 控制惊厥、喉痉挛 • 防止窒息 • 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 • 健康教育
五、锌缺乏(zinc deficiency)
• 定义
– 是指体内因长期缺乏微量元素锌所引起的以食欲减低、 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以及皮炎为主的临床表现
• 病因
– 摄入不足 – 吸收障碍 – 需要量增加 – 丢失过多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临床表现
–恢复期
•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 精神活泼 • 肌张力恢复
–后遗症期
• 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 • 临床症状消失 • 留有不同程度畸形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上肢骨X线逐渐恢复正常
上肢骨X线恢复正常
佝偻病下肢长骨X线
正常下肢长骨X线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有感染危险 –潜在并发症 –知识缺乏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护理措施
–户外运动 –补充维生素D –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加强体育锻炼 –健康教育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五、锌缺乏
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 –生长发育落后 –蛋白质代谢障碍 –免疫功能降低 –神经系统受损 –其他
五、锌缺乏
常见护理诊断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 有感染的危险 – 生长发育延迟 – 知识缺乏
五、锌缺乏
护理措施及治疗要点
–护理措施
• 改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 避免感染 • 健康教育
–治疗要点
PTH
破骨细胞 作用
迟钝,PTH
低血钙不能恢复 继续
细胞外液(Ca、P浓度不足) 骨正常矿化受阻
骨重吸收 血钙恢复
手足搐搦 (Tetany)
骨软化
成骨细胞代偿增生(肥大软骨细胞凋亡) 骨样组织堆积(Rickets)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临床表现
–初期
• 多见于3个月~ 2岁的婴幼儿 • 神经精神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多汗;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肋骨串珠 手镯、脚镯
O型腿(膝内翻) X型腿(膝外翻)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 初期:X线检查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 激期:X线长骨片显示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
样、杯口状改变,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 • 恢复期: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 • 后遗症期: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 治疗原发病 • 进食含锌丰富的食物 • 口服锌制剂治疗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 思考题
– 患儿,4个月,睡眠时烦躁哭闹,诊断佝偻病,予维生素D30万 IU肌注后抽搐3次,每次约20~60秒,发作后精神如常,体重 6kg,体温37.9℃,有枕秃及颅骨软化,血钙1.68mmol/L。 (1)对该患儿的护理应首选什么措施? (2)该患儿抽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
(1)尽快给予葡萄糖酸钙 (2)缺乏维生素D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 思考题
– 3个月婴儿,冬季出生,人工喂养,近日来夜啼,睡眠不安,头 部多汗,查体可见枕秃,未见骨骼畸形,X线无异常。 (1)该患儿应考虑为佝偻病的哪一期? (2)若选用口服给药法,维生素D的治疗量应持续多久?
• 参考答案
(1)佝偻病早期 (2)2个月
辅助检查
–血生化检查
• 初期: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 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 激期: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明显 • 恢复期: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
2个月降至正常 • 后遗症期:血生化正常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治疗要点
–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口服维生素D治疗 –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 –及时添加转乳期食物 –坚持户外活动 –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治疗
• 定义
–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降低,而出现惊厥、手 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 多见于6个月以下小婴儿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面
神
临床表现
经
–典型发作
征
阳
• 惊厥
性
• 手足抽搐
• 喉痉挛
–隐匿型
陶
瑟
• 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
征
• 陶瑟征(Trousseau sign)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的来源
母体
天然食物
日光皮肤合成
2周
少量
主要来源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的转化 及功能
VitD2,3
低血磷Leabharlann 25-(OH)D31,25-(OH)2D3
低血钙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VitD
发病机制
小肠Ca、P吸收
血钙
PTH调节
肾重吸收P 低血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