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类型的矫正规律与配镜原则探讨-临床诊断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论文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姓名:***单位:***学号:17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屈光参差就是指两眼的屈光状态不一致,程度不相同,一般度数相差超过2.50度。
当屈光参差的程度大于2.50度时,通常会融象困难,由于人眼的调节活动是双眼同时性的,屈光参差者度数较高眼常处于视觉模糊状态。
容易引起弱视。
因此屈光参差眼配眼镜需要特殊规则,不仅要配特殊的远用眼镜,而且要配特殊的近用眼镜。
屈光参差有多种类型。
可表现为两眼屈光性质的不同,或两眼屈光性质相同而屈光度的不同。
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大于等于1.50度,柱镜大于等于1.00度为病理性屈光参差。
根据屈光参差产生的原因,将屈光参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纯性远视性或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远视或近视。
2、复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两眼都是远视或都是近视,其度数不等,也称同种屈光参差。
3、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为散光。
4、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两眼都有散光,程度不等。
5、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远视,另一眼为近视,又称对抗性屈光参差。
我们能忍受的两眼的视网膜的最大影像差为5%,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发生双眼影像融合的困难。
具有屈光参差的两眼注视目标时,运用相同度数的调节力,因此,两眼中始终永远有一眼的视力是模糊不清的,大脑会自动将模糊不清的视网膜影像加以抑制,久而久之,形成好眼正常坏眼废用的情况。
如幼年时屈光参差得以矫正,则可维持有用的视力。
屈光参差有些什么配镜原则呢?1、成年人来说,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普遍的情况,其中大多数仍旧能建立双眼单视,佩戴眼镜后可以适应。
理论上说,两眼屈光度每相差0.25度,两眼视网膜影像差0.5%。
但如果两眼视网膜物象大小相差5%就无法忍受。
根据这个计算,两眼屈光度相差超过2.00度就不能适应了,但临床实践证明,有的人两眼融象力很强,即使两眼配镜度数相差悬殊也能适应,不会产生什么不适感,我自己在验光过程中就碰到过这种情况的患者,虽然两眼屈光相差6.00度,仍旧照戴框架镜不误。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是双 眼等 同性 的,在 非矫正状态下人 眼通过调节来 获得
清 晰视 力 ,此 时屈光 参差患者若一 眼清晰聚焦 ,其 另一 2青少年及成 人屈光 参差患者
眼则常处于 视觉模糊状 态。如远视屈光参 差者 ,低度数
眼或正龄 已不存 在 继续 产 生屈 光参 差性 弱 视
屈光参差 的配镜原则
文 /文U卓 然
摘要 :屈 光参差必 须通 过全 面的检 查才能对其屈光 参差者 进行屈光矫正 时 ,要考虑视 网膜像 放大率和棱镜 状态作 出正确的判 断,同时 ,屈光参 差也 必须全 面矫 正 效应 ,对不同年龄 的属光 参差患者 ,配镜 处方的原则也 才可能建 立正 常的双眼视 对于屈光参差 患者总的配镜 有不 同” ,以下分别说 明。 原 则 应 采 取 积 极 的 矫 正 态度 和 可 行 的 措 施 、
由于 中老年患者 的适应 力更加下 降 ,很 多患者 眼睛 看 到两个蜂 窝状 视标 ,若 患者诉上方视标 清楚 (此 时要
形成 了单 眼视状 态 ,所以给 中老年屈光 参差患者进行 配 提 醒顾 客视 标清 晰 度和 视标 光 线亮 度 是有 不 同的 ),
镜处 方的原则是保 留其单眼视状态或尝试 “单 眼视 ”矫 可将 左 眼球镜 降低 一0.25D (或 增加 +0.25D )。若 诉
的屈光度数差异 ,还会在双 眼间产生无法耐 受的垂直棱
镜 差异 ,给患者 带来 明显 的视 物疲 劳症状 。所以对屈光
2017 7·中国眼镜 科技杂志 1 21
3中老年屈光参差患者
双 眼打 开 ,同 时雾视 +0.75D,让 患者 能清 楚看 到视 标
0.7,投放 蜂窝状 视标 ,右 眼3 BU,左 眼3 BD,双 眼
屈光不正配镜原则

屈光不正配镜的矫正原则1、远视眼的处理及配镜原则由于远视眼无论看远和看近都需要调节,因此远视眼与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低度远视由于动用调节可来弥补屈光不正,因此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青少年调节力是最强的,即使是中度远视也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高度远视由于动用调节也弥补不了屈光力的缺陷,所以看不清外界物体,看近时症状尤为明显。
由于以上原因,远视眼的患者验光经常会受年龄、度数、主诉症状、眼位、职业等影响、⑴如果没有斜视、平常工作生活没有调节疲劳症状,远视力正常,可以不配眼镜。
若有其中任何一个症状,都应该配镜,这主要是因人而异。
⑵儿童在7岁以前,如果散瞳验光度数在+2DS,视力良好,无不适症状,属于生理性远视不需要矫正。
但是若有弱视或内斜视就要矫正。
⑶7~18岁的青少年,由于学习紧张,经常使用眼镜,即使有较小的度数,有症状也应散瞳验光配镜矫正。
⑷对于幼儿和青少年来说,验光时应进行散瞳验光。
用药是阿托品或氢溴酸后马托品。
验光处方应从散瞳结果中减去+1DS~+2DS适应睫状肌的张力,但由于有内斜和内隐斜的应给予全矫或减去+0.50DS。
⑸对于成年人来说若有轻度远视,由于自身有调节,工作及生活中眼镜没有疲劳症状,正常视力不受影响,可以不矫正。
但随着年龄的最佳,调节逐渐减弱,症状就会出现,即使度数低也应配镜矫正。
成年人的远视初次配镜和儿童不太一样,因为儿童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强,戴镜后短期很快就能适应。
而成人由于长期不佩戴眼镜,睫状肌长期处于调节状态,短期内很难达到全部放松,所以配镜时不能一次全部矫正,而应在显性远视度数上加1/4的隐性度数。
即使这样有些成年人也很难适应。
这样我们在工作中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年龄、度数、主诉症状、眼位、职业)等综合分析,酌情处理。
⑹散瞳时远视眼配镜应是在获得最佳视力的凸透镜中取其中度数最大的作为矫正度数。
2、近视眼的处理及配镜原则⑴近视眼经过正确验光,确定为真性近视后,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优质医学)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

PRA
__
__
Flipper +困难 +困难 -困难 -困难 -困难 +/-困难
BCC
<+0.75 <+0.25 >+0.25 >+0.75 __
__
25
例三:
XX 男 12岁 主诉:视远模糊、视近物时有重影、眼球酸胀、 眼周围疼、无法集中阅读 检查: 裸眼视力: 0.4 散瞳结果: 复验结果相同
1. OD: +1.50D 1.0 OS: +1.75D 1.0
2.针对集合过度: 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 ADD: +1.00D
39
处方建议:
3.针对调节滞后的视觉训练: 九周的详细视觉训练方案
40
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验光流程
41
验光前检查
1.问诊:就诊原因、戴镜史、生产史等 2.远、近视力检查 3.电脑验光仪检查度数和曲率 4.焦度计检查旧眼镜度数 5. 眼部检查(裂隙灯、眼底镜、眼位)
32
处方建议:
2.针对集合不足的视觉训练: 九周的详细视觉训练方案
33
例四:
XX 女 13岁 主诉:视远模糊、近距离复视、眼紧张感、疲劳感、
牵拉感、晚上额部疼痛、阅读时喜欢将书本放的 很近 检查:
裸眼视力: 0.5 OD: +1.50D 1.2 OS: +1.75D 1.2
34
隐斜 BI
6米 1
BCC: +1.25D NRA: +2.50D PRA :-1.25D 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 (负镜片识别困难)
斜视患者屈光矫正的原则及必要性

双眼仍存在发育及生长, 直至成为稳定的成人型双眼
斜视 卫 是指双眼中任一眼视轴出现偏离 的临床 现象。双眼眼外肌的神经支配异常 、 眼外肌运动异常
或 眼外肌 的机 械性 限制 均有 可能导 致双 眼单视 无 法维 持, 从 而产 生斜 视 。斜 视 对 双 眼视 觉 功 能 的影 响非 常
巨 大 。双 眼 的三 级 视 功 能 可 通 过 同 视 机 检 查 检
童常见 的调节性 内斜视 , 它是后天共 同性 内斜视 的主
要类型, 此 斜视 的发 生与 远视 密切 相关 。 因此 , 对 学龄 前 斜视 患儿 早期 进行 视 力 和 屈 光 检查 , 及 时进 行 验 光 配镜 , 矫正屈 光 不正 , 是斜 视治疗 的首要 步骤 之一 。对 于成年 人或 青少 年斜 视 患 者 , 其 初 诊 时 部 分患 者 已具 有 屈光 不正 病史 并 已戴 镜 矫 正 , 斜 视 角 与屈 光 矫 正 的 关 系不 甚密 切 , 如 共 同性 外 斜 视 , 因斜 视 时 间 较 长 , 双 眼视 功 能不甚 良好 , 多 无 同时视及 融 合功 能 , 但 如果 少 年 时期 发生 间歇性 外 斜 视 , 逐 渐 发展 为恒 定 性 外斜 视 者, 通过 手术矫 正 斜视 , 术后 仍有 可能 恢复 部分 双眼视 觉 。斜视 术后 可 能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屈 光 改 变 , 故术 后 及 时把握 验光 配镜 的时 机 , 也 是术 后 双 眼视 觉恢 复 的 有利 条件 之一 。 不 同类型 斜视 往 往合 并 不 同类 型 的屈 光 不 正 ] , 如何 根据斜 视 的类 型来 确定屈 光 不正矫 正 的最后 眼镜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在儿童中,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其中的远视更是主要原因,有报道称远视引起的弱视占屈光不正性弱视的83.5%[1-2]。
该类弱视眼不仅远视力低下,而且近视力也不好,临床上对其的配镜处方尚无统一标准,各家说法不一,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笔者就我科2005年以来,对有规范配镜处方、随访观察记录完整的这类弱视儿童验配渐变多焦镜进行尝试性矫正治疗,并将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随访期满24个月、资料完整的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179例,无斜视,双眼屈光参差<+1.00 DS(等效球镜),散光<1.50 DC。
其中男95例,女84例。
初诊年龄3~12岁,平均(7.5±3.6)岁;3~5岁68例,6~8岁74例,9~12岁37例;低度远视48例,中度88例,高度43例。
所有患儿经眼科常规检查,排除其他影响视功能的器质性眼病。
弱视的诊断与分类都是参照中华眼科学会斜弱视学组规定的标准进行。
1.2配镜前检查患儿初诊时均采用远用、近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条件允许),由专职视光医师用带状光检影镜作小瞳检影验光,获取初步结果。
以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天2次,3 d后复诊,做散瞳后检影验光,获取全远视度数。
待2周后瞳孔恢复时复诊,插片检查,记录配戴最舒适、矫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数和矫正视力,以全远视度数插片检查近视力并记录结果。
1.3配镜处方本组以全远视度数作为配镜处方,59例(118眼)儿童中3~5岁32例,6~8岁23例,9~12岁4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30例,高度13例。
欠矫组以远视力最好、配戴最舒适的最高正度数作为配镜处方,60例(120眼)儿童中3~5岁16例,6~8岁31例,9~2岁13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
渐变镜组中渐变镜的视远度数选择配戴最舒适、矫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数,近加光为全远视与视远度数之差,60例(120眼)儿童中5~7岁13例,8~10岁29例,11~12岁18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最高度数<+9.00 DS。
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与调节

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与调节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屈光不正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屈光不正是指眼球的光学系统没有达到完美的状态,导致眼睛无法正常对焦,造成视觉问题。
这对儿童的视力发育和学习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矫正与调节儿童屈光不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屈光不正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关的矫正和调节方法。
一、近视(Myopia)近视是儿童屈光不正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近视眼的眼轴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弯,导致光线在视网膜前集聚,远处物体显得模糊不清。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儿童过度接触近距离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越来越多,这进一步加剧了近视问题的普及。
因此,合理的矫正和调节手段对防止儿童近视恶化至关重要。
首先,戴眼镜是儿童近视矫正的普遍方法之一。
眼镜通过调整光线的聚焦点位置,让视网膜能够接收到更清晰的图像。
近视眼镜一般使用凹透镜,具有负度数,以补偿眼球过长的问题。
在选择儿童近视眼镜时,关注镜架舒适度、镜片材质、合适的度数等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眼镜,隐形眼镜也是儿童近视矫正的一种选择。
隐形眼镜直接贴附在角膜上,可以提供更自然、更广阔的视野。
然而,儿童使用隐形眼镜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对卫生的认知。
同时,定期更换和维护眼镜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近视的矫正可以通过手术进行。
近视激光手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利用激光技术改变角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然而,由于儿童视力仍在发育阶段,手术可能会对眼睛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目前一般不推荐将近视激光手术作为儿童近视矫正的首选方案。
二、远视(Hyperopia)远视是儿童屈光不正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远视眼的眼轴过短或角膜曲率过平,导致光线在视网膜后集聚,近距离物体看不清。
对于远视儿童,及早的矫正与调节可以防止视力问题进一步恶化。
对于远视儿童,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和调节方法。
远视眼镜一般使用凸透镜,具有正度数,可以帮助眼睛在近距离看清物体。
解析眼睛屈光不正的类型和矫正方法

解析眼睛屈光不正的类型和矫正方法眼睛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屈光不正指的是眼球无法正常聚焦光线到达视网膜上,导致人们在看近处或远处物体时出现模糊或扭曲的现象。
根据屈光不正的特点和症状,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
针对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矫正方法。
一、近视近视是指在看远处物体时出现模糊或扭曲。
这是由于眼睛成像过于聚焦,使得远处物体成像位置超过了视网膜上。
近视有两种常见形式:轴性近视和折射性近视。
1.1 轴性近视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长度过长引起的。
即眼球前后径向延伸,导致成像点在离视网膜稍微前方。
对于这种近视,常采用凹透镜来矫正。
凹透镜会使入射光线发散,从而改变成像点的位置,使其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1.2 折射性近视折射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屈光度过高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通过改变入射光线经过水晶体的折射程度来矫正。
二、远视远视是指在看近处物体时出现模糊或扭曲。
这是由于眼睛成像不足,使得成像点在视网膜后方。
远视有两种常见形式:轴性远视和折射性远视。
2.1 轴性远视轴性远视是由于眼轴长度过短引起的。
凸透镜被用来矫正这种类型的屈光不正,它会让入射光线更加聚焦并将其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以便产生清晰的图像。
2.2 折射性远视折射性远视是由于眼球屈光度不足引起的。
与轴性近视类似,折射性远视可以通过配戴特定类型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进行矫正。
三、散光散光通常是指角膜或晶状体的形状不规则,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球时发散,而不是聚焦成一个清晰的点。
散光会使人们无法正确地看到物体的轮廓和细节。
散光可以通过配戴专门设计的凹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这些透镜利用其曲率差异来纠正散光带来的视觉问题。
同时,角膜屈光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手术中激光被用来重新塑造角膜曲率,以达到矫正散光的目的。
四、老花眼老花眼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条件,通常出现在中年人或老年人身上。
它是由于晶状体变硬并丧失对近距离物体的调节能力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光不正类型的矫正规律与配镜原则探讨-临床诊断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验光技师论文第七篇摘要:屈光不正,尤其近视,目前已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屈光不正的合理化矫正是视光医学发展和公共用眼健康的重要基石。
本文中笔者在汇总近年来已发表的文献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前临常见屈光不正类型的矫正规律,并就儿童与成人远视眼、近视眼、散光及屈光参差的矫正和配镜原则进行深入探讨。
旨在为视光医生及验光师提供可指导性的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屈光不正;医学验光;近视眼;远视眼;散光;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等,已成为引起盲与显着视力损害的主要眼病之一[1,2,3].因其具有发病率高、覆盖年龄范围广和引起视力损害较普遍的特点,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视觉2020行动中将其作为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4,5,6,7].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儿童近视眼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近视更是成为了影响青少年儿童眼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公众除了要求用眼能看得见,更要求看得清楚,看得舒适,看得持久[8,9].因此,这就给视光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对视光学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不仅视光学工作者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一。
无论是屈光不正的诊断还是治疗,获取准确的屈光度值都是重要的前提。
屈光不正的矫正更是不仅涉及眼科学知识,也需要屈光学知识、眼镜光学知识及心理学知识。
具体来说,屈光不正的配镜,需在获得精准验光结果的基础上,考虑配镜目的,或治疗或采用工具;同时还应结合配镜者年龄、健康状况、工作性质、旧镜参数及双眼视功能等因素,配制适当的屈光度,使其不仅能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还能起到恢复调节、缓解视疲劳、预防、矫正斜视或弱视的作用[10,11].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就屈光不正的矫正规律和操作实践进行评述。
一、屈光不正的矫正基础(一)睫状肌麻痹成年人睫状肌的调节力减弱,故一般不需麻痹即可进行验光,亦称为显然验光。
而儿童的调节力较强,为了精确儿童的实际屈光度数,验光前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来消除调节对屈光度的影响。
目前研究认为,所有儿童初次验光均应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12,13].此外,睫状肌麻痹剂使用的适应症还有以下几种。
其一,12岁以下儿童应常规使用;其二,16岁以下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尤其伴有内斜视者;其三,弱视儿童;其四,怀疑调节痉挛者;其五,临床症状与显然验光结果不一致,或显然验光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时;其六,矫正视力不正常且不能用其他眼病解释者。
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托品酰胺、环喷托酯、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
其中,阿托品是一种作用较强的睫状肌麻痹剂,可以有效避免屈光检查中调节的影响,适用于低龄儿童、伴有中高度远视、因调节引起斜视、弱视及其他眼疾的屈光不正儿童[13,14,15,16,17,18].同时,阿托品也具有作用时间长,起效慢,瞳孔和调节功能不易恢复等特点;对部分人群,还存在有面红、发热、口干及心动过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16,19].需在使用时注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屈光检查屈光不正的矫正必须以精准的验光作为基础。
褚仁远等[20,21]更是提出屈光检查应遵从医学验光。
验光从方法上可分为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
精准的验光应同时包括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
主观验光是在客观验光的基础上进行精调,以达到核实的作用。
客观验光也称为他觉验光,主要依据机器或检查者的感受反馈来确定患者度数,包括电脑自动验光法和视网膜检影验光,后者在临现已较少使用[22,23].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电脑自动验光可提供一个快速的验光过程,且给出的参考值也较好,但此获得值只是屈光状态的初步筛选,还不是最终验光结果。
例如,在显然验光状态下,儿童、青壮年因其需眼调节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会存在近视过矫和远视欠矫问题;部分眼镜佩戴过久的患者,眼镜度数与实际屈光度差异过大,此时的结果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屈光介质模糊的患者,如有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后、近视屈光手术、晶状体混浊及眼外伤病史者,电脑验光还无法测量参考值,即使给出数值也多无参考意义。
视网膜检影验光具有准确、迅速、客观和简便的特点。
尤其对超高度屈光不正患者、沟通困难的患者和部分屈光介质模糊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在操作时,验光师应注意在进行显然检影(小瞳检影)时,尽量让患者注视远处视标,以控制患者的自身调节;同时,尽量让检影镜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患者注视方向一致;且检影结束时注意核实检影距离,避免因检影距离引起误差。
主观验光是验光师利用一系列的镜片和设施,在患者紧密配合下,进行选择并综合判断后确定的屈光度值。
其简单划分可包括球镜调整和柱镜调整两部分。
球镜调整包括红绿视标法、雾视法及试片法。
红绿视标是利用色差原理。
雾视法是将负球镜降低再逐渐加大至最佳视力,或将正球镜增多再逐渐减少至最佳视力。
试片法是选择适当的正负球镜分别加在被检眼前,让患者给出感觉反馈,如清晰、模糊或无变化,根据被检者的判断,进行球镜镜片的调整。
在增加负球镜或减少正球镜时要尤为谨慎,球镜调整的总原则是最佳视力的最低负度数或最高正度数。
1.0只是正常视力,最佳视力有可能高于1.0, 也有可能低于1.0.柱镜调整常用方法包括交叉柱镜法和散光表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眼的屈光状态不同,获得的验光结果也各异。
应用交叉柱镜法判断有无散光、调整散光轴向及散光度数,应先调整球镜将受检眼调整为最佳视力的最低负度数或最高正度数状态,以保证在视网膜上形成最小弥散圆。
交叉柱镜屈光度的选择,应结合被检者视力情况。
视力良好者,选择较小屈光度的交叉柱镜;视力较差者,选择较大屈光度的交叉柱镜。
一般来说,矫正视力较好时,散光的矫正越接近足矫状态或者接近患者的实际散光值。
散光表法是利用散光眼的成像特点,即当患者有散光时,看到的放射线颜色深浅不等,清晰度不同。
当平行光线经过患者屈光系统后,一条焦线落在视网膜上时,患者屈光状态为单纯近视散光或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线达到最清楚,与其垂直的另一条最模糊。
在睫状肌非麻痹状态时,考虑到受检眼的调节应选择将受检眼状态调整为单纯近视散光状态或接近单纯近视散光状态。
此外,运用散光表法也可核实患者有无散光。
若有散光,再增加柱镜至散光表各条线等清,至柱镜完全矫正为止。
(三)视力检查常用的视力表有数字视力表、图画视力表、E视力表、C视力表及ETDRS字母视力表。
其中,数字或图画视力表,从主观感觉上更易于被儿童接受。
E视力表在临较常用,建议在进行视力检查时不宜让患者口述上下左右,而是应手指指出对应方向。
对于儿童,初次检测视力应出示单个视力表字母,检查者需用手指指出字母方向,让儿童跟随学做同样的动作,或者将儿童的手势做出与视标缺口方向相一致的手势。
待到认为儿童已掌握此方法后,再行视力检测。
C 视力表,增加了缺口的方向,多用于飞行员招募体检。
ETDRS字母视力表不是单一字母,左右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视力表,可有效减少记忆效果。
因此,相对更精确,通常用于药物临床试验。
视力表的设计都是基于视角的原理。
1.0视标代表视标的笔画宽度在对应检查距离与受检眼所成的夹角为1。
常规检查距离5 m, 欧洲一些国家检查距离设为6 m, 美国定为20 feet (约6.09 m).检查距离变远对应视标变大,检查距离变近对应视标变小,但视标与受检眼所成的夹角是不变的。
而屈光矫正正是利用达到视网膜与无穷远的对应关系。
如果验光检查在4 m处进行,完成检查时,受检眼的状态即为视网膜与4 m远共轭,相当于有-0.25 D的欠矫。
因此,在验光时验光距离不宜过近。
虽然不同的视力表设计会有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数记录、分数记录、对数记录和字母计数,但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且可相互转换。
二、远视眼的矫正远视眼是指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受检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位落于视网膜之后,形成弥散环,而不是清晰的物象。
婴幼儿出生时屈光状态即为远视,随着生长发育的发展逐渐趋近于正视化状态。
远视眼的发病率虽然比近视眼的发病率低,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远视眼人群也较多。
研究显示,广州地区5~15岁儿童的远视眼患病率为 5.8%, 地区4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9.5%[24,25].儿童远视眼,且伴有弱视,不等同于低常视力与视力异常,需正确诊断[26].一般,婴幼儿出生时有(2.004.00)DS的远视,且随着年龄增长,眼屈光生理值下降[27].儿童视力检查结果因与儿童的配合度有很较大关系,因此此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当裸眼视力不良或矫正视力不良时,要结合其屈光度值,属于生理性远视,不一定必须进行过多视觉干预或治疗,建议定期观察复诊。
非生理性远视,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好且无任何不适症状,可定期观察复诊;治疗视力不良需先进行屈光矫正,需3~6个月的定期复诊。
对于远视性弱视的配镜矫正,应从散瞳结果中减去生理性远视(+1.00~+2.00)D;对于有内斜或内隐斜的应给予全矫或减去+0.50 D[28].由于远视眼未矫正时看远看近都需调节,儿童又有很好的调节力,初次配镜会出现戴镜模糊,甚至矫正视力远远低于裸眼视力。
此时应给予患者家长必要的解说,强调配镜的重要性,让儿童坚持戴镜。
对于远近视力都正常,有视疲劳、视物歪头、眯眼、双眼视觉异常等症状也应建议配镜。
针对青少年远视屈光状态的矫正,因青少年的调节力仍较强,无视疲劳等临床症状可不配镜;但此人群近距离用眼较多,调节需求较大,有视疲劳等临床症状。
因此,应运用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真实屈光度值,瞳孔恢复后复查配镜。
相反,成年人,调节力逐渐减弱,远视度数逐渐暴露,出现视疲劳,视近困难,甚至视远模糊。
远距离需要矫正,近距离需常戴[29].中老年人若有远视眼,调节力不足,在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如有视疲劳、畏光、流泪、眼疼及眯眼等临床症状,应建议配镜。
有症状就应当矫正,即使+0.25 D也应矫正。
总之,对远视患者配镜处理,儿童远视性弱视以强调治疗为主,其他患者主要是以去除或缓解主诉症状为主,考虑其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视力需求和调节平衡等因素做出综合判断。
三、近视眼的矫正受检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30].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眼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中国是近视眼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呈现近视眼患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近视眼患病率分别为22.53%、51.07%和65.44%, 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31,32,33,34].近视眼矫正和防控的基础是准确验光,如何给近视眼儿童验光配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工作,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宜的阅读距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在出现近视眼症状时,及时就诊也能有效地缓解其高发率[35,36,37,38].对初次验光的儿童,应采用睫状肌麻痹法去除假性近视[39,40,41].对视物不清,影响看黑板或投影教案的患者,应及时配镜;对低度近视患者,常规活动不受影响时,可择需佩戴;对有习惯性眯眼、歪头、皱眉或仰视等典型症状的患者,则需配镜矫正,并经常佩戴;对初次配镜近视度数高于-3.00 D的患者,应检查其近视力;对有短期视近不清现象的部分患者,可能与长时看近,调节力暂时下降有关,无须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