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取景构图分析

合集下载

取景构图知识点总结初中

取景构图知识点总结初中

取景构图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取景构图的概念和意义1. 取景构图是指摄影中对于所要拍摄的主题进行取景和构图的过程,它能够决定照片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2. 取景构图能够通过合理的构图使画面更加美观,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使照片更有吸引力。

二、构图原则1. 主体突出原则。

在构图过程中要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重心位置,以保证主体在画面中引人注目。

2. 重点突出原则。

在构图中要通过突出某些重点来引人注目,可以通过对比明暗、颜色、对焦等手段来突出重点。

3. 构图简洁原则。

构图应该尽量精炼,去掉繁杂的元素,让画面更简洁,更有力量。

4. 重心平衡原则。

在构图中需要注意画面的重心平衡,避免画面偏重或者失去平衡感。

5. 对角线原则。

在构图中可以利用对角线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有趣。

三、构图要素1. 主体。

主体是照片的重点,构图时需要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重心位置,并突出主体的特点。

2. 背景。

背景是主体的环境,构图时需要注意背景的整体感和与主体的协调性。

3. 前景。

前景是构图中对留白的利用,能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4. 光线。

在构图中需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弱,合理利用光线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四、构图的方法1. 九宫格法。

将画面划分为九等份,在主体的四分之一或者交叉点的位置放置主体,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2. 黄金分割法。

将画面按照黄金分割比例进行划分,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线的位置,能够增强画面的美感和稳定感。

3. 对称构图。

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的构图方式,能够增强画面的平衡感。

五、构图的实践1. 在实践中要多加观察和思考,学会发现周围的美丽和精彩。

2. 多加练习,通过拍摄不同的主题和场景来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3. 多参加摄影活动和比赛,和他人交流学习,增加自己的经验和见识。

总之,取景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决定照片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希望初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取景构图的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和审美能力,拍出更加美丽和精彩的照片。

摄影技巧 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

摄影技巧 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01井字形构图所谓井字形构图,就是指在构建画面的时候,以虚拟的四条直线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份,使画面中的直线形成一个“井”字,将被摄对象安排在井字形的交叉点位置来完成构图。

因为取景画面被平均分成九份,这种构图方式也可以称为九宫格构图。

井字形构图是常见的构图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也可以说是黄金分割法的一种。

拍摄荷花时,可以利用井字形构图的方法,将荷花安排在井字形的交叉点上,使荷花得到突出表现井字形的交叉点可以说是画面中最吸引人的位置,所以将主体放在这些交叉点上,便可以使主体在画面中得到突出呈现,同时也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变化动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井字形构图时,井字形的四个交叉点会带给画面不同的视觉效果,这需要根据现场的拍摄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

当被摄主体是比较小的物体时,可以将其放置在井字形交叉点上得以突出;拍摄猫咪的头部特写时,可以将猫咪的眼睛安排在井字形交叉点位置,使猫咪表现得生动可爱而当被摄主体是比较大的物体甚至占满整幅画面时,如果想要突出主体的局部时,也可以使用井字形构图,将这一局部放置在井字形交叉点上。

拍摄游泳的孩子时,将孩子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可以使画面表现得更协调,孩子也能够得到突出体现。

02三分法构图所谓的三分法构图,就是指将被摄主体安排在画面三分线位置来进行拍摄的方法,将画面横向或者是纵向平均分成三份。

这种平分会使画面产生两条横向或者是纵向的等分线,我们将这两条等分线称为三分线,利用这些等分线来构建画面的方式就是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往往会给画面带来和谐、优美、生动等画面效果,而不同的三分线形式在拍摄不同的主体时,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在拍摄风光题材的照片时,横向的三分法构图比较常用,而这种三分法还可以分为上三分与下三分。

利用三分法构图拍摄草原时,如果主要想表现草原风光,可以利用上三分法的方式进行取景拍摄。

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有哪几种

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有哪几种

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有哪几种拍摄中的构图技巧是摄影师用来布置图像元素以及决定拍摄角度和框架的方法和策略。

构图技巧对于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起着关键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构图技巧:1. 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最经典的构图技巧之一。

将画面分成三个水平或垂直等分的部分,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对称和平衡感的构图。

摄影师可以将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交叉点上,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

2.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是另一种常用的构图技巧。

将画面分成不同的比例(通常是1:1.618)可以形成一种令人愉悦和吸引的布局。

摄影师可以将被摄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线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将主体物体放在对角线上,以增加动态和视觉吸引力的一种技巧。

对角线构图可以给图像带来一种线性条纹和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4. 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将主体物体放在画面的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布局。

对称构图能够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觉,对于拍摄建筑、自然景观等静态场景非常有用。

5. 前景构图前景构图是在画面中加入前景元素以增加深度和层次感的技巧。

摄影师可以使用树木、花草、岩石等前景物体来衬托主题,使图像更加立体感和有趣。

6. 留白构图留白构图是通过减少画面中的元素来突出主题的一种构图技巧。

摄影师可以利用空白的区域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创造出一种简洁和纯净的效果。

7. 眼观构图眼观构图是通过摄影师自身的观察和感觉来确定拍摄角度和构图的一种技巧。

摄影师可以通过观察主题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来决定最佳的构图方式。

8. 剧场构图剧场构图是利用光线、阴影和主题姿态等因素来创造戏剧性效果的一种构图技巧。

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拍摄人像和戏剧性场景,通过灯光的运用和角度的选择来营造出一种戏剧化的效果。

9. 空间构图空间构图是指利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来创造一种运动和流动感的构图方式。

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远近的距离来展示主题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空间感。

剖析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与实例

剖析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与实例

剖析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与实例在摄影领域,拍摄风景照片是一项受欢迎的创作方式。

通过构图技巧,摄影师可以将美丽的风景呈现给观众,并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用的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一、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风景摄影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通过将主题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使左右两侧保持对称,可以创造出平衡和稳定感。

例如,在拍摄一座美丽的湖泊时,将湖泊的水平线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使湖泊的水面呈现出左右对称的效果。

二、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技巧,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前景、中景和背景。

通过将主题放置在这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增加层次感和视觉吸引力。

例如,在拍摄一片绚丽的日落时,可以将天空作为中景,山脉或水面作为前景和背景,以创造丰富的构图效果。

三、前景营造深度在风景摄影中,利用前景物体来营造深度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技巧。

通过在画面前方放置突出的物体,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引导效果。

例如,在拍摄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可以在前方放置一棵高大的树木,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向远方延伸,同时增加画面的深度感。

四、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能够增加动感和引导观众目光的构图技巧。

通过在画面中引入对角线线条,可以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流动感。

例如,在拍摄一条弯曲的道路时,可以利用道路的线条将观众的目光引导到画面的深处。

五、运用透视通过运用透视效果,可以创造出一种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

在风景摄影中,常用的透视构图技巧包括前景与背景大小对比、远近物体透视效果等。

例如,在拍摄一片广阔的田野时,可以利用田野中的农作物或树木来营造出远近透视的效果,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通过以上的构图技巧,摄影师可以将风景照片拍摄得更加吸引人,更有表现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构图技巧只是摄影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关注光线、色彩、焦点等其他因素。

最重要的是,摄影师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并用心去感受和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摄影与摄像基础 第二单元 任务四取景与构图

摄影与摄像基础  第二单元 任务四取景与构图
陪体随主体的变动而变动,有时可能会在 画面中成为不完整的形象。在摄影画面上,陪 体应处于次要的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强宾压主”,要与主体相呼应,并与主体和 背景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整体。
图2.88《赶海的渔民》牟善章 摄
3.前景
前景是指在摄影画面上,位于主体前面或 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景物。前景有时可以是 主体也可以是陪体,但多数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前景在摄影画面中的位置无一定之规,根据画 面内容和结构的需要,可安置在画面的左右边 缘,亦可安置在画面的上下边缘,甚至可以遍 布画面,形成一个“画框” (见图2.89)。
1.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影响着主体与环境的表现,
一般分下面五种景别(见图2.92): ⑴远景:画面容纳的景物范围较大,
着重表现景物所处的场景、环境、气氛 与气势。
⑵全景:表现某一事件或某一具体的 对象,将该事件或对象置于画面的主要 位置,画面能通过特定的气氛、环境来 烘托主要对象。
⑶中景:画面具体介绍某一事件的主要部分, 着重表现参与事件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憬》单光磊 摄
图2.99《憧憬》单光磊 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2.99《憧憬》单光磊 摄
3.拍摄高度
拍摄者站在一定的高度,如果是相机 镜头光轴和视平线等高平行拍摄是平拍; 镜头光轴上仰高于视平线拍摄是仰拍; 下俯且低于视平线拍摄是俯拍。
⑴平拍。是最常使用的镜头角度。它接近人 眼的视觉习惯,有利于突出前景人物(见图 2.100)。但主体、陪体和背景易于重叠、混 淆。画面上的地平线或水平线常出现在画面的 几何中线上,画面上下对分,显得呆板。新闻 摄影多用这种角度,特别是中、近景,对抢镜 头、抓拍颇为方便。
图2.87《大学生》苏明静 摄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方法 中景构图法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方法 中景构图法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方法中景构图法
中景也称做膝上景(Knee-shot ),拍摄人物头部至膝盖部位,是强化运动感的取景方法。

强调人物膝上部位时,稍不留神就会形成含糊不明确的照片。

取景中应特别留意截取效果。

中景拍摄中,应慎重考虑画面的布局,强力表现人物的眼神或周围环境,使观赏者感觉不到膝下截取效果。

中景
下面介绍中景(Medium-shot )拍摄中最易使用的取景方法及画面构成。

照片2-12利用线和面的确形态 对于<照片2 -12>此类线和面清晰的背景,比起全景镜头,更适合使用中景,因为中景可强调人物和背景的面、线,表现更强的稳定感。

下面例子的环境与<照片2-12>相似,但摄影方式不同。

人物安排在右侧,视线面向光线方向,在头顶留出空白,这样解决了憋闷感的产生。

另外,人物弯曲一条腿的姿势进一步表现了稳定感。

两腿伸直的姿势不利于表现人物的活力。

空间和姿势的配合。

摄影构图取景技巧

摄影构图取景技巧

摄影构图取景技巧摄影是一门将现实世界映射到画面中的艺术,而构图与取景则是摄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技巧。

合理的构图和取景可以使照片更加吸引人,展现出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摄影构图取景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能。

一、三分法构图法三分法构图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构图技巧之一。

将画面想象成九等分的网格,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的交叉点上放置被摄物体,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有层次感。

通过将主题物体放在网格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网格线摆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动感。

二、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通过将被摄物体放置在画面的对角线上,使画面更具引导线条和动态感。

在构图时,我们可以选择将主体物体沿着对角线方向摆放,或者使用背景元素和边框等来突出对角线的引导作用。

这种构图方法通常可以营造出紧张、有趣甚至神秘的氛围。

三、前景元素增强层次感在构图中,添加适当的前景元素可以给画面增加层次感和深度。

这些前景元素可以是树木、建筑物、花朵等,通过将它们放置在画面前方,可以在构图上创造出立体感和透视感。

对前景元素进行合理处理,有时还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加吸引人。

四、运用对比增加张力对比在摄影中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通过将不同的元素、颜色或者纹理对比放置,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利用明暗对比、大小对比、颜色对比等方式来增加画面的张力和吸引力。

对比性强的画面常常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运用线条引导视线线条在摄影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

合理利用线条的方向、形状和长度等特征,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动感。

水平线条可以传达出安宁、稳定的感觉,而垂直线条则能够突出力量和冲击。

同时,曲线线条也能够产生柔和和流动的效果,赋予画面更多的动感和韵律。

总结:在摄影中,构图和取景技巧是重要的创作手段。

通过合理运用三分法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增加前景元素、增加对比和利用线条引导视线等技巧,可以使照片更有吸引力、更具感染力。

摄像构图的知识点总结

摄像构图的知识点总结

摄像构图的知识点总结一、构图的基本概念:1. 构图是指在取景器内界定拍摄范围,进行视觉组合和布局,达到画面呈现的一种方式。

2. 构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角线、黄金分割、对称构图、不对称构图、平面构图、点构图等。

二、构图的基本原则:1. 主题:构图要突出主题,让主题在画面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2. 简洁:简洁的构图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图片的吸引力。

3. 对比: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张力,更好地表现主题。

4. 节奏:构图的节奏感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使得画面更具有动态。

5. 剪裁:合理的剪裁可以去除多余的杂物,使画面更干净利落。

三、构图的基本要素:1. 画面边界:画面边界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2. 前景、中景和远景:合理使用前景、中景和远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3. 对角线:对角线是构图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态感。

4.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构图的黄金法则之一,它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美感。

5. 对称和不对称构图:对称和不对称都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四、构图的实践技巧:1. 视角的选择:合理选择拍摄的视角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

2. 光线的运用:合理运用光线可以使画面更丰富多彩。

3. 色彩的运用:合理运用色彩可以制造画面的氛围。

4. 焦距的选择:不同焦距的选择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

5. 镜头的选择:不同镜头的选择可以使画面更具有个性。

五、构图的实例分析:1. 风光摄影:风光摄影需要合理构图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

2. 人物摄影:人物摄影需要合理构图来突出主题的个性。

3. 静物摄影:静物摄影需要合理构图来表现静物的美感。

4. 动态摄影:动态摄影需要合理构图来表现动态的美感。

六、构图的审美标准:1. 美感:构图要让人看后有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悦。

2. 艺术性:构图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使人有审美的激情。

3. 创意:构图要有一定的创意,使人有新的感受。

七、构图的思考:1. 主题:拍摄前要明确主题,以便更好地构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拍摄照 片要选择对象,也就是内容,要选择 瞬间时间,还要选择拍摄角度,也就 是空间。 所以,摄影艺术讲求减法——在 空间上减去大多数,只留下一块(或一 面);在时间上减去大截,只选择一段 (或瞬间)。
摄影构图的原则
新闻摄影画面的构图涉及广泛,山水、 天地,人生无所不及。尽管照相机镜头面 对的是一个缤纷世界,概括起来看,构成 照片画面的内容的只有主体、陪体、衬景 三个要素,只有主体、陪体、衬景三种关 系,方能展示一片天地,表述一段故事。
取景构图
主讲 :徐志武
拍照片就是用照相机来说话,就 如同我们说话应该把话说清楚一样。 拍照片也要把你想表现的东西表现好, 让人能够看懂,并且能够给人以美的 享受。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必要 的造型语言,比如构图等。
构图为造型艺术的术语,是指艺 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 效果,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 物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局部的形象组 成艺术的整体。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 “章法”或“布局”。 摄影构图就是在有限的空间或平 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 形成特定的结构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 意图。
拍摄高度:指照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 同于主 体的水平高度。 拍摄高度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平拍:与眼睛高度一致,画面看上去舒服、 自然。 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要求。 仰拍:仰视,夸张对象的高大。仰拍,往往使天 空成为背景,画面因而显得简洁。 俯拍:常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或者展示地面景 物的分布格局。
背景:位于主体后面的景物。 一般来说,摄影画面可以没有前景, 但不能没有背景(大特写除外)。因为, 即使是画面中的空白,也属于背景。所以, 背景的处理就更为重要。背景是交代环境 的主要途径,除了交代地点场所外,它可 以形成现场气氛。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 选择并且提炼背景,与主体形成有意味的 配合,就可以达到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背景是不能超越主体而存在的,因此在造 型上也应该避免与主体的冲突与游离。
前景:位于主体前面的景物。 前景可以用来辅助表现画面的主题, 并且使之得到深化;也可以用来表现具体 的环境地点、季节氛围。在画面造型上, 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也可以起到 均衡画面的作用。处理前景时,应该注意 不要遮挡主体的重要部位,不要造成画面 的杂乱;应该注意其色调不要太亮,一般 活动的物体也不适宜用作前景,主要是为 了避免妨碍主体的表现。
(二)无形线条
是以情节或事物间的联系而形成的内 容上的线条。 视线:人物眼睛所看的方向。 方向线:运动体称动的轨迹与趋势。 情节线: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呼应。 联系线:事物(或景物)之间的பைடு நூலகம்关性联系。
画面剪裁
画面剪裁,又叫再构图,是对己经拍 摄好的照片形式上的修正完善。通常是剪 去一部分,以突出另一部分。 剪裁,实际上是修正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造 成的缺陷。 剪去什么呢? 一、剪去杂乱的景物,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二、纠正失衡的地平线或水平线; 三、改正画幅的横竖。
陪体是陪衬在主体旁边的拍摄对 象,是画面中的“配角”,协助主体 表达主题思想,也是陪体存在于画面 的首要任务。
一、突出主体 二、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即让 主体突出、鲜明,且很好地发挥陪体 对主题的配合、强化作用。
突出主体
主体:就是照片的主要表现对象。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 1.近景拍摄法:近距离拍摄(或者用长焦距 镜头拉近来拍),使主体充满画面。 2.神态突出法:捕捉主体具有个性特征或神 态,以集中描写其内心世界。
拍摄距离
照相机离被摄对象空间距离的远近变化, 所带来的是画面景深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的原则,来确定摄 距。 远景:拍摄大场面,交代环境,表现气势。 全景:描述事物的全貌。 中景:中景的重点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 也可以说明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景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近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 主体的强烈印象。可以表现人物的表情和 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特写: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 细致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 事物的特征。有突出和强化的效果。
在摄影时,拍摄者总是集中精力去 关注主体,忽视了陪体的影响,结果 往往造成画面失去整体和谐,损害了 主题思想的表现。因此,我们在摄影 创作中,应该时时注意把握主体与陪 体之间的形式与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移步换景——拍摄点的选择
移步换景指的是人的视点变化,必定 带来景物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视点的移动 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 摄影画面只有一个视点。摄影构图的 所有因素,实际上就是归结于拍摄点的选 择上。所以,拍摄点的选择是摄影构图至 关重要的环节。 拍摄点,是由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 拍摄高度三个坐标构成的。
照片格式
照片格式即画面横竖的选择。根据黄金 分割律,照片画幅一般采用长方形的形式, 如135底片的格式就36mm×24mm。 所以,取景框的横竖选择,就成了构图造 成的一个要素。我们把横画面称为水平构 图,而竖画面也就叫垂直构图。
画幅横竖的选择原则是根据画面主线 条(贯穿全画面的、对画面的形式和内容 起着决定作用的线条)的横竖来确定。 画面主线条可以分为有形线条和无形 线条两种。 (一)有形线条 即视觉可以见到形式上的线条。横线 条如横跨两岸的大桥、广阔无垠的大地。 竖线条如飞流直下的瀑布、高耸入云的古 塔。
拍摄角度
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正、侧角度称拍 摄角度。 正面:正面拍摄景物能表理得全面一些。所 以主要用于表面对象生动的正面特征如人 物表情等。 侧面:侧面拍摄有方向感与立体感,富于变 化,影像生动。 反侧面和背面:用于刻画主体背面特征,或 者表现主体与其对应的前方的某种联系。 表现手法比较含蓄。
拍摄高度
3.动态表现法:抓取主体富有表现力 的身体动作或姿势,来讲述故事。 4.虚实对比法:用小景深使陪体模糊, 以突出清晰的主体。 5.影调对比法:以影调的暗与亮的差 别,来突出主体。 6.光线勾勒法:利用光线语言来突出 主体。
陪体处理
摄影画面的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 题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 特征和内涵的对象,常常作为环境的 组成部分组织到画面中来。画面中除 主体以外的所有景物,都可以称为陪 体。 陪体主要可以分为前景和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