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再谈《美国往事》里的爱情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美国往事》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的经典黑帮电影,讲述了二战后美国黑帮世界的崛起和衰落。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精湛的表演和令人难忘的场景而闻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
影片通过主人公查理的视角,展现了他从一个年轻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残酷的黑帮老大的过程。
观众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他对家庭和友谊的渴望。
影片中的爱情线也非常感人,查理与卡伦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莱翁内导演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黑帮故事中,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触动人心。
其次,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罗伯特·德尼罗和詹姆斯·伍兹的精湛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德尼罗塑造的查理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难以抗拒的角色,他的表演充满了力量和深情。
伍兹饰演的朋友汤米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他的表演充满了魅力和魄力。
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让整部电影更加生动和感人。
最后,影片的场景和氛围也非常吸引人。
莱翁内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二战后美国黑帮世界的独特氛围。
从纽约的繁华街头到小镇的幽静街道,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历史感和情感。
配乐也非常出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经典黑帮电影,它通过丰富的情感、精湛的表演和独特的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黑帮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命运的感人故事。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刻情感和精彩表演的观众。
浅析《美国往事》的忠诚、背叛与爱

方式展开 , 而是一种 内在感情 的讲述 。因此 , 导演充分使用 了
倒叙、 插叙的拍摄手法将现在和过去 的事件交叉结合 , 以镜头
的重叠交错转换来反 映时代的变迁 ,来 给情感的讲述一个充 分的施展空 间, 毫无唐突感 , 这也正是在 三个 多小时的影片 中
观众不会乏味 的原 因所在 ,因为爱 的彰显是 每个 人所 希望看 到的 , 对往 事的 回忆也是 每个人所共有 的经历 , 那么 在忠诚 、 背叛 和爱交织的往事叙述 中, 体会到的如 同品一坛酒 , 口感 醇
2 0 1 3 _ o 9
文艺生 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光 影 艺 术
浅析《 美国往事》 的忠诚 、 背叛 与爱
冯 玮
( 中国传媒 大学 文学院 , 北京 1 0 0 0 2 4 )
摘 要: 文章通过主人公 的往事 来探讨影片 中所 包含的忠诚 、 背叛 以及爱 , 分析 了忠诚和背叛来 源于每个人 的不同性格 特点 , 但 是爱却都存在 与每 个人心 中, 在 这种 爱的关照下, 尽 管美好 的事物太容 易消逝 , 但却还是一种 美好男 人一生的友情与爱情 是如何在拼命
的电影结构来展现人物 的心灵 ,以成 长的心态来看待少年 的 充满 了对梦想 的追逐和执着 、 对友情的维护和守望 、 对爱情 的
守护其美好之后竟 以背叛 的姿态 来 回报的辛酸 ,以时空交错 他爱他的朋 友和爱人 , 没有丝毫 的谴责 , 宁愿相信这只是一场 童真义气 、 青年的躁动激情 , 以及 老年的 自我拯救 。这一过程 修补这种被 背叛破坏掉 了的忠诚 的良药 , 带来 内心的舒宁。 珍藏 和坚持 , 对人生 的戏谑 和玩弄 , 这一 切都成为 往事 , 印刻
《美国往事》黑帮与爱情的尘封往事

《美国往事》黑帮与爱情的尘封往事电影《美国往事》是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于1984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黑帮与爱情为主题,通过一个黑帮家族的兴衰,展现了黑帮文化的残酷和爱情的坚韧。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被其深度和内涵所吸引,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首先,电影的剧情极为精彩。
影片以二战后的美国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尼罗与他的朋友们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黑帮家族的兴盛与衰落。
尼罗是一个普通的意大利移民后裔,他在黑帮家族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黑帮的头目。
然而,尼罗的成功并没有带给他幸福,他的生活被黑帮的残酷和复仇所笼罩。
同时,尼罗与一个犹太女孩黛比之间的爱情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线索。
他们的爱情在黑帮的阻挠下艰难地维持着,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整个剧情紧凑而扣人心弦,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引发了我对黑帮文化与爱情的深思。
其次,影片的拍摄手法和音乐配乐都非常出色。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将观众带入了那个黑帮的世界。
特别是在黑帮与警方的激烈追逐戏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追逐镜头和慢动作,营造出了紧张刺激的氛围。
此外,电影的音乐配乐也非常出色,通过配乐的运用,使整个电影更加有情感共鸣。
尤其是片尾的那首《好时光》配乐,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能感受到尼罗与黛比之间的爱情和黑帮文化的悲壮。
再次,电影对黑帮文化和爱情的刻画非常深入。
通过展现黑帮家族的兴衰和黑帮成员之间的关系,电影揭示了黑帮文化的残酷和冷酷。
黑帮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背叛和复仇,让人触目惊心。
尼罗作为黑帮的头目,他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牺牲和痛苦之上的。
而爱情在黑帮的世界里显得弥足珍贵,尼罗与黛比的爱情充满了坚韧和牺牲,他们的爱情是黑帮文化中的一丝温暖。
电影通过黑帮与爱情的对比,让观众对黑帮文化和爱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电影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罗伯特·德尼罗在片中饰演的尼罗形象鲜明,他将尼罗的坚毅和残忍演绎得淋漓尽致。
浅谈经典电影《美国往事》

浅谈经典电影《美国往事》《美国往事》,导演为瑟吉欧·莱昂,1984年2月上映,他所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
影片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
整部影片共有86个场景。
影片主要采用了戏剧式电影结构。
按照戏剧冲突律去结构影片,时空安排上,按时间的流动安排场次,展开情节,即使是倒叙、插叙、闪回也交代清楚,有条不紊,符合思维顺序和欣赏习惯。
开幕: 1933年,一群杀手在到处寻找“诺德斯”。
在他住处打死他女人,在友人“肥摩”的餐馆杀手们里得知诺德斯在唐人街的皮影剧院。
闪回段落:1933年以电话铃声作为转场叙事连接线索。
开端:诺德斯来到纽约中心火车站,打开一个小件寄存厨,从中取出一个重重的行李包。
打开包,里面全是旧报纸,让他感到震惊。
迷茫之下不知何去。
他胡乱买了一张车票离开了纽约。
(插叙)中段:主要通过诺德斯的回忆来展开故事情节,用了很多的闪回和倒叙镜头,时空交错。
闪回1920年代,主人公少年时代,爱情友情同时展开。
因为小兄弟的被杀,他的报仇行动使他成了杀人犯进入监狱.少年时代结束。
1968年诺德斯到目的找到钥匙,找回箱子。
闪回1930年代,青年时代与麦克斯抢银行,黑吃黑。
1968年由电视新闻引出工会。
1933年与黛布拉的爱情结束。
结局:1968年,诺德斯按时赴会曼克斯的邀请。
曼克斯认为只有诺德斯有权利杀死他,因为他欠了诺德斯一生债务:独吞了当年的百万资金,还抢了他的女友黛比拉。
他向诺德斯说清楚了一切。
但诺德斯拒绝动手,因为他早已洗手,更不想介入政界是非。
他从贝府离开。
贝利默默消失在垃圾粉碎车背后。
(顺序)尾声:回应序幕——1933年。
诺德斯在烟馆过足了瘾,想象着自己报警拯救曼克斯的举动成功,笑着进入梦乡……影片中的激励事件为一群杀手在到处寻找“诺德斯”。
在他住处打死他女人,在友人“肥摩”的餐馆杀手们里得知诺德斯在唐人街的皮影剧院。
电影《美国往事》观后感

电影《美国往事》观后感
《美国往事》是一部长达四小时的黑帮犯罪电影,讲述了主人公“面条”和他的哥们在纽约的江湖恩怨以及他与黛博拉之间的爱情故事。
电影的剧情设计非常巧妙,充满了悬念和冲突。
电影通过尼尔森的视角,展现了黑帮世界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电影的结局更是令人震惊,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深入人心,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软弱的角色。
詹姆斯·伍兹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他的角色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让人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
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艺术感,每一首配乐都能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
影片中,“面条”喜欢上了兄弟肥摩的妹妹黛博拉,她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热爱跳舞的漂亮女孩。
逾越节时,黛博拉有意为面条创造条件,俩人有了第一次亲吻,但很快被面条的哥们麦克斯打断。
之后的十几年发生了很多事,面条入狱又出狱,靠走私赚了不少钱,他为黛博拉承包了豪华餐厅,并在晚餐后向她表白,然而黛博拉却要去好莱坞,面条在车上强暴了她。
35年后,面条收到一封信,重回纽约,发现麦克斯并没有死,而且导演了那场枪战,拿走了他们几个兄弟的共同存款,还娶了一个富商的女儿,黛博拉也成了他的女人。
《美国往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和阴谋的黑帮世界,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和爱情。
面条和黛博拉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心碎,他们因为理想和追求不同而分离,这也让人思考爱情和人生的意义。
此外,影片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引人深思,究竟是爱情可靠还是友谊可信?。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引
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首先,影片的导演和演员都做得非常出色。
罗伯特·德尼罗和詹姆斯·伍兹在
片中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导演赛吉欧·莱昂内将故事情节处理得十分出色,通过精彩的镜头语言和剧情推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充满暴力和复仇的年代。
其次,影片对于家庭、友情和爱情的刻画让人动容。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
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他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友情的珍惜让人深有共鸣。
影片中的爱情线也让人感到心酸,主人公与心爱的女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让人不禁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痛。
最后,影片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也让人印象深刻。
20世纪60年代的
美国是一个充满黑帮和暴力的年代,影片中对于这一时代的还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
总的来说,电影《美国往事》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作品,它通过对于家庭、友
情和爱情的刻画,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残酷。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感悟的精神之作。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度剧情电影的观众。
《美国往事》观后感

《美国往事》观后感一、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改变电影《美国往事》以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展开,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复杂。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从一个无辜的孩子逐渐被卷入黑帮的世界,最终堕入深渊。
影片将他个人命运的起起落落与当时美国社会的历史大背景相结合,既有人性的挣扎与追求,也有历史的沉浮与变迁。
二、对战争的思考与反思影片背景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通过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影响,深刻地反映出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主人公作为战争的参与者,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这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和物质的痛苦,更是对内心的折磨和对价值观的颠覆。
而战争结束后,回国的士兵们依然难以适应和融入和平生活,他们的心灵已被战争彻底摧毁。
三、友情与信任的重要性影片中主人公与黑帮老大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情,他们互相扶持,相信对方,这是黑帮世界中的珍贵情感。
然而,这段友情最终被背叛和欺骗所破坏,展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利己主义。
同时,影片也让我们反思友情与信任的珍贵与脆弱,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并懂得给予和沟通。
四、社会的阶级与种族分化影片通过展现意大利裔与其他少数族裔的关系,探讨了种族与阶级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意大利裔被歧视和边缘化,他们常常深陷于社会地位的困境中。
而在黑帮世界里,不同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也使得主人公不断受到威胁和伤害。
这种社会的阶级和种族分化令人深思,引发我们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
五、对爱情的追求与欲望的困扰影片中主人公与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优秀的女孩相爱,但因为黑帮的身份和背景,他们的爱情最终走向了悲剧。
影片揭示了欲望对人性的侵蚀力量,也反映了爱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主人公虽然有着纯粹的爱情追求,但被现实所束缚,最终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六、对人性善恶的思考《美国往事》通过展现黑帮世界中的复杂人性,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善恶和纷争。
美国往事 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美国往事》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和共鸣点深深地触动了我。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电影所传达的情感。
《美国往事》以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了他在纽约的成长经历。
这个故事充满了家庭、友情、爱情和背叛等复杂的情感元素。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确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种情感的传达令我深深地被触动,仿佛我自己也经历了这些情感的起伏。
其次,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往事》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无辜的孩子逐渐踏入黑帮世界的过程。
他的生活被暴力和犯罪所笼罩,他的道德观念也面临巨大的考验。
这个故事情节的展开让我深思,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背景,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这种细腻的刻画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我要谈论的是电影的视觉表达。
《美国往事》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个镜头都展现了导演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和摄影手法都非常出色,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浓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别是电影中那些富有诗意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情感。
总而言之,《美国往事》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深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出色的视觉表达,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被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深深地触动了。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再谈《美国往事》里的爱情整整一学期没有动过笔,当然也没有在忙别的事,只是看了三百多部电影。
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是突然有一天在写论文的时候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很符合英语语法,然后觉得有必要去反省一下。
后来也成功地得出结论:除非抽出一段时间去撸传统文学,并且坚持不撸欧美电影,否则很难有什么改善。
当然,我也很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根本做不到。
之前有过每两年写一篇《美国往事》影评的想法,并且也觉得这是一个检验自身想法变化的绝佳方式。
这样的话,如果活得够久又能坚持下去,最后也可以倒腾出几十篇东西,到了我完全不举的年龄,也可聊以自慰。
刚好两天前第一次看了戛纳加长版,对部分内容也有了新的体悟,所以即便句子满是语病或者别扭之极,也应在此刻完成这篇影评。
否则,待到霍比特人归来,估计又会攒出一腔废话,要是到时候腹中的存储空间不足,那就不好了。
由于我余下的人生很可能还会比较长,所以这次打算依旧从两年前的冰山一角接着去刨,而不必去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谈论。
而且,今天再去回看,两年前自己的想法终究是Naïve,还有过于碎片化。
所以这次打算将全篇分成四部分,以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这当然不是最好的,但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最合适的。
一、一道排列组合题——关于爱情的公式我曾经一直觉得艺术只是一种个人体悟,它只是个人阅历的本能体现,而无需用理论去构建其规律与规则。
人类情感作为一种十分主观的存在,虽说很难被定为成艺术,但也差相仿佛。
所以,我一直不愿意去阅读那种关于指导别人进行主观类活动的书籍,我的路应该由我自己去摸索,无需别人去告诉我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才觉得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于狂妄和狭隘,世界上有七十亿芸芸众生,而在他们之前,还有难以数计的人曾经在这里活过。
人类是不是宇宙中最智慧的生物,我想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存疑的问题;而人类是不是宇宙中最自大的生物,我想这很可能是一个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你可以一辈子去探索,理想、爱情、事业、生活,然后发现,你探索过的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有前人全部地经历过,没有一丝独特的剩余。
所以这次,我想努力用理论去廓清《美国往事》里的爱情,这最终也许会被证明是失败的,但我觉得这绝对是有意义的(这句子果然他妈的像英语)。
也许两性关系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爱”与“喜欢”:“爱”自然无须解释;“喜欢”在这里是被定义为对于对方性格及为人处世方式的态度,可以说含有比较多的欣赏之意,由此进一步发展,很可能衍生出好感,或者被对方(一部分人)认定为“可以做备胎的人”。
那么两性关系就可以用四个词简单地予以概括:男对女爱与否、喜欢与否,女对男爱与否、喜欢与否。
这一粗糙的理论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同性恋人之间,但对于跨种族的,还是无法被包含。
由排列组合可知,两性关系在这一公式下最终会有16种类型(最佳形式为“爱、喜欢,爱、喜欢”,即男女双方相爱且相互喜欢)。
也许会有争议,对于双方都不爱的4种类型(即“不爱、喜欢,不爱、喜欢”、“不爱、不喜欢,不爱、喜欢”、“不爱、喜欢,不爱,不喜欢”、“不爱、不喜欢,不爱、不喜欢”)是否属于此次讨论的范畴之内,但我觉得是肯定的,因为我在这里探讨的爱情是包括婚姻(长期同居)的,而且这也可以是恋人相处多年后的一种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这一理论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漏洞的,好多类型还能表示其他含义(比如“不爱、喜欢,不爱、喜欢”可以表示非常融洽的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就请自行忽略。
二、面条与黛博拉——完形填空毫无疑问,面条是深爱着黛博拉的,但是关于黛博拉是否爱面条,则一直是有争议的(大多数人认为是爱的,而我在两年前认为是不爱的)。
其实,在忽略时间跨度的情况下,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不智的,因为面条和黛博拉之间有十二年的空白期。
在十二年中,面条一直在监狱里,所以出狱以后他除了长相之外,跟十二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黛博拉不一样,她在外面的世界,从12岁长到24岁,所有人都明白,这十二年对于一个女孩意味着什么。
她从那个喜欢在杂货房跳舞的小女孩变成了著名剧院的台柱,她的下一个目的地已经是好莱坞。
即便片中没有一个镜头去表现,但我们可以预见到很多事情。
在这些岁月里,她是鲜活的,她会经历很多次爱情,也会经历很多次事业上的挫折,在她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全过程中,并没有面条的参与。
如果要讨论黛博拉是否爱面条的问题,必须分为十二年前和十二年后。
我们见过许许多多海枯石烂,但那鲜少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真实的生活并不是一个飞盘飞过来,然后有人帮你接住了行李箱,你就从少年走到了成年。
那是十二年,很可能是4344天,是比3000还要多很多天的时间,有人需要一天一天过,有人需要一天一天熬。
毫无疑问,少年黛博拉和成年黛博拉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割裂(也许是导演刻意为之),从长相上看,她就和詹妮弗·康纳利一样,小时候惊为天人,长大后泯然众人。
但是对于面条来说并非如此,他始终都是爱黛博拉的(当年,少年的爱与成年的爱是不一样的),因为他的人生暂停了十二年。
那么,我们先回到面条偷看黛博拉跳舞、黛博拉脱衣服回应的那段岁月。
至少现在的我认为,少年黛博拉是爱面条的(当然谈不上深爱),我马上会列举出证据。
12岁的女孩当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但是这种成熟绝不应该被夸大,或者说,她依旧稚气未脱。
无论她在说话时和面条如何针锋相对,她是乐于被面条偷看的,甚至是在鼓励面条的这种行为。
尽管她毫不客气地说面条“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小混混,所以永远无法成为我的爱人”,但在与面条接吻的那一刻,我相信她对面条是有爱的。
尽管这一场梦很快被麦克斯打破,而当面条带着满身的伤去敲肥莫餐厅的门时,她坚持不予回应;可是别忘了,就在面条跟着麦克斯出去之前,当他第一次来到那里时,那扇门是开着的。
那是黛博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面条敞开心扉(可惜面条并没有珍惜),我认为,那就是爱情。
所以,少年时代的两人关系可以被概括为:“爱、不清楚,爱、喜欢”(少年时代的面条对于黛博拉的处事之法谈不上喜欢,但也绝非讨厌,也许他自己真的不清楚)。
到了成年时代,黛博拉在经历了十二年的没有面条的生活之后,再度重逢时,她的行为举止很难说有哪些是故作姿态、有哪些是真情流露,因为她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演员。
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当面条邀她共进晚餐,向她敞开心扉、深情表白表白之后,她却很直接地告诉面条,她将要去好莱坞,没有一丝犹豫与后悔,我认为这不是装的。
当十二年后的面条在最后的晚餐时,对黛博拉说“你越来越像麦克斯了”的时候,他开始流露出对于黛博拉的不满。
很明显,十二年的黛博拉依旧并不讨厌面条,甚至也把他划入到配得上自己的那一对人里,但是,面对梦想,她不会因为面条的存在而有丝毫的迟疑。
当面条侵犯黛博拉时,他心中依旧爱着她,但也充满了对她的恨意,他的做法似乎在表明这样一种想法:“我那么爱你,愿意为你付出那么多,这是我应得的。
”我依旧无法用道德去评判这一行为,但是我觉得(也许面条自己从未这么觉得),除了那场最后的晚餐,面条并没有真正为黛博拉做过什么。
他给予黛博拉的东西只有爱,但爱也有程度的大小和物化的表现,这是毫无疑问的。
十二年前,当他拿着刀捅向BUG时,十二年后,当他载着麦克斯一伙冲向河里时,我认为他的心里是没有黛博拉的。
当然,这一切都再正常不过了,不管你爱一个人有多深,也总会有一些时候,你的心里都是别的事情。
“爱、不喜欢,不爱、喜欢”,很奇怪的组合,但似乎依旧说明不了很多问题。
三、麦克斯与黛博拉——完善爱情公式麦克斯与黛博拉究竟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我们并不知道过程,但我们看到了结局,所以我们可以回溯。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爱情与性欲往往是割裂的,在面条的少年时代,黛博拉和佩姬则分别代表着这两种元素(分别扮演着吊丝生活中的女神和双手的角色)。
对于只比面条大一两岁的麦克斯来说,这种割裂估计也是一样的,佩姬在麦克斯那里也扮演着这一角色,那么黛博拉呢?麦克斯刻意打断面条与黛博拉的约会,究竟是因为不希望自己的挚友为情所困,还是因为对黛博拉有不一样的感觉,亦或是别的什么原因?说实在的,我还是相信那时的麦克斯队黛博拉并无好感,这一感觉只来自于他当时从语言中流露出的对黛博拉的不屑。
当然,这完全算不上什么证据,好在我们可以去推断他们二人在十二年后的关系。
十二年的时间,除了面条,所有人都在变,麦克斯当然也不例外。
在麦克斯的成长历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与BUG的两场遭遇战。
当你被一个更强大的人凌辱时,最想做的事自然是报复,但报复的方式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想杀了他,而有的人想取代他并成为他。
当麦克斯第一次被BUG痛扁时,他一边呻吟一边叫嚣着要做掉BUG;当多米尼克被杀的时候,他也的确想这么去做。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一刻,要不是面条抢先,麦克斯也准备出手了。
也许他始终比面条更加圆滑,也更加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但那时,他和面条是一样的。
可是,当面条出手的那一刻,他的想法改变了,面条十二年的牢狱之灾更是使他思考良多。
所以再后来的日子里,正如面条所说,他和黛博拉越来越相似。
成年的麦克斯对和黛博拉会如何看待彼此,我想绝对不会是臭味相投的喜欢,根据面条的言语中流露出的部分话语,我们知道他二人是很不对盘的。
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并不是为了欺骗面条而作出的假象,至少我认为麦克斯的阴谋产生得并没有那么早(很可能是在面条与黛博拉彻底分道之后)。
而且,两个情商都那么高的人,我觉得是很难相互欣赏的。
而且在35年后,他二人的孩子只有十六岁左右(也许他们还有别的孩子,也许是因为演员的限制,也许……但很可能这就是导演想说明的),这意味着他们的结合很可能还不到二十年,所以这更像是出于其他考虑而导致的结合。
当黛博拉在十二年中的某一天发现自己已经不爱面条了,这也许意味着,她谁也不会爱了,除了自己。
而对于麦克斯,我认为他另有所爱。
于是,“不爱、不喜欢,不爱、不喜欢”的类型居然不是相处多年后的结果,而是,居然在这种状况下完成了一场婚姻。
很显然,这两个词的组合是不足以说明麦克斯与黛博拉之间的纠葛的,所以,我想在后面再加一个词,叫做“认同”(由于这一理论本身的问题,也许还可以加再多词,但我认为就这部电影的需要,这三个词已然足够)。
“认同”,定义为对于对方的人生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肯定与赞赏,这样也许会使这一切更加明显。
于是,麦克斯与黛博拉的关系成为“不爱、不喜欢、认同,不爱、不喜欢、认同”,这好像的确使之清晰了不少。
而少年面条与黛博拉的关系则进一步明确为:“爱、不清楚、不清楚,爱、喜欢、不认同”;更重要的是,成年后的二人关系成为了“爱、不喜欢、不认同,不爱、喜欢、不认同”。
然后,我想要表达的一切应该都已经很清楚了,根本不需要再去画蛇添足。
附:麦克斯与面条——一个猜想当然,最后一个问题还没有被解决,那就是前文说麦克斯另有所爱,那他爱的到底是谁?——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