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4.001/J44.1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 r)、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

(七)治疗原则。

1.戒烟。

2.一般治疗:吸氧,休息等。

3.对症治疗:止咳、化痰、平喘等。

4.抗菌药物。

5.处理各种并发症。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24小时以上。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路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路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路径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ICD–10:I27.9)。

(二)诊断依据。

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编著)。

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发现诊断线索;进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确定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确定诊断。

发现诊断线索:通过了解患者睡眠状况的家人或朋友辅助采集病史。

(1)晨起口干(2)响亮而高低不均的鼾声(3)家人发现睡眠中出现呼吸中断现象(4)白天犯困。

可以利用问卷评估、发现OSA高危患者。

确定初步诊断:主要利用II~IV型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进行初步诊断。

记录参数包括呼吸气流、胸/腹运动、ECG/HR 和血氧饱和度。

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判读结果。

确定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确定诊断:全夜7小时的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达30次以上或每小时超过5次,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者,可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常伴夜间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等临床症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编著)。

对所有高危患者均进行一般干预。

对症状典型、无严重并发症、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检查符合OSA改变,即每小时的监测时间中睡眠呼吸事件>15次/h,经试验性无创通气治疗主要症状如白天嗜睡明显改善可以长期治疗。

对≤14次/h 的轻中度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转诊。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7.9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编码,或经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符合初步诊断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以OSA为主要诊断及/或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鼾证。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ICD~10编码:G47.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西医诊断:参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修订,2002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壅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类、肝功能、血脂、血糖;(2)上气道CT检查和(或)耳鼻喉科会诊;(3)多导睡眠仪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头颅MR、肺功能、血气分析、性激素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痰热内壅证:清肺化痰,顺气开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最全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最全版)

新生儿呼吸窖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新生儿呼吸奢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呼吸脅迫综合症诊断(ICD -10: P22.001 )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早产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016年欧洲RDS防治指南。

1 •病史:早产、剖宫产、糖尿病母亲及其他RDS高危因素。

2. 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呻吟、双肺呼吸音低。

3•肺部X线变化:I级-毛玻璃样改变;II级-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m级-透亮度更低,心缘/膈缘模糊;IV级-白肺。

(三) 迸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呼吸脅迫综合症(ICD - 10: P22.001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不同胎龄差异较大,平均21-28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2 )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监测频率随胎龄、 病情严重程度而定;(3)胸部X 线片,并复查;(4 )心脏超声。

)标准住院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需要与肺部感染相鉴别,检查痰培养、血培养、TORCH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016年欧洲RDS防治指南。

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每次100 - 200mg/kg ;胎龄<26W或< 1000g可以预防性使用;或26w - 32w需氧浓度较高者(FiO2 > 0.4 )在拍片确诊前尽早给药;部分病人需重复给药者,间隔时间10-12K2•呼吸支持(1) CPAP :尽早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非危重)(ICD-G47.302)。

(二)诊断依据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1.症状:睡眠时打鼾、反复呼吸暂停及觉醒,或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口干,醒后疲惫,可伴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阳萎,性欲减退、夜间心绞痛等。

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力、行为异常。

2.体征:肥胖(BMI≧28Kg/m2),颈粗短、小颌畸型、下颌后缩,鼻甲肥大和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口咽部阻塞、悬雍垂肥大、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舌体肥大等。

3.多导睡眠监测(PSG)满足以下任一项OSAHS诊断即成立:①临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ESS评分≧9分等症状,查体可见上气道任何部位狭窄及阻塞,AHI≧5次/h; ②日间嗜睡不明显,ESS评分<9分,AHI≧10次/h;③ESS评分<9分,AHI ≧5次/h,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失眠等1项或1项以上OSAHS并发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1. 内科治疗①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单水平持续正压(CPAP),自动调压(AutoCPAP),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

符合下列一个或几个条件的OSAHS患者可考虑CPAP 治疗1、年龄超过50岁者;2、AHI≥20者;3、AHI≤20,但自觉症状明显(尤其白天嗜睡症状明显者),问卷评分高者;4、OSAHS患者经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术后复查AHI仍较高,低氧血症严重;5、重叠综合征患者;6、肥胖,BMI≥28,颈围≥40cm的患者;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脑、肺血管疾病者及II型糖尿病者;8、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非危重)(ICD-G47.302)。

(二)诊断依据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1.症状:睡眠时打鼾、反复呼吸暂停及觉醒,或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口干,醒后疲惫,可伴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阳萎,性欲减退、夜间心绞痛等。

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力、行为异常。

2.体征:肥胖(BMI≧28Kg/m2),颈粗短、小颌畸型、下颌后缩,鼻甲肥大和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口咽部阻塞、悬雍垂肥大、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舌体肥大等。

3.多导睡眠监测(PSG)满足以下任一项OSAHS诊断即成立:①临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ESS评分≧9分等症状,查体可见上气道任何部位狭窄及阻塞,AHI≧5次/h; ②日间嗜睡不明显,ESS评分<9分,AHI≧10次/h;③ESS评分<9分,AHI ≧5次/h,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失眠等1项或1项以上OSAHS并发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1. 内科治疗①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单水平持续正压(CPAP),自动调压(AutoCPAP),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

符合下列一个或几个条件的OSAHS患者可考虑CPAP治疗1、年龄超过50岁者;2、AHI≥20者;3、AHI≤20,但自觉症状明显(尤其白天嗜睡症状明显者),问卷评分高者;4、OSAHS患者经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术后复查AHI仍较高,低氧血症严重;5、重叠综合征患者;6、肥胖,BMI≥28,颈围≥40cm的患者;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脑、肺血管疾病者及II型糖尿病者;8、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

【免费下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免费下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及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小儿呼吸病学》、《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1.病史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大多数有受凉或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起病多数较急,早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小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儿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气促、喘息,甚至发绀、呼吸困难。

2.体征呼吸频率增快;鼻翼煽动和(或)吸气性三凹征,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听诊闻固定中细湿罗音,部分可有哮鸣音。

3.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严重感染者可出现杆状核细胞增高(核左移)。

继发感染者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感染菌;痰培养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

咽拭子病毒检测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

感染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等时,其血清学抗体滴度在急性期明显升高。

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血培养可阳性。

病情较重的患儿血气分析可有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发生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胸部X线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以后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或斑片状影,或融合成大片阴影,可有肺气肿、肺不张;合并脓胸、脓气胸时出现相应X线表现。

对胸片未能显示肺炎征象而临床又高度怀疑肺炎或胸片难以明确肺炎部位和范围以及判断是否有无纵膈内病变患儿可行胸部CT检查。

支气管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意义,其适应症包括:①肺不张及大片肺实变;②局限性肺气肿;③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④留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轻症支气管肺炎的肺功能基本正常;部分病毒、支原体感染者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较重患儿可显示气道阻塞和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障碍。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缓和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非危重)(ICD-G47.3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1.症状:睡眠时打鼾、反复呼吸暂停及觉醒,或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口干,醒后疲惫,可伴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阳萎,性欲减退、夜间心绞痛等。

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力、行为异常。

2.体征:肥胖(BMI≧28Kg/m2),颈粗短、小颌畸型、下颌后缩,鼻甲肥大和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口咽部阻塞、悬雍垂肥大、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舌体肥大等。

3.多导睡眠监测(PSG)
满足以下任一项OSAHS诊断即成立:①临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ESS评分≧9分等症状,查体可见上气道任何部位狭窄及阻塞,AHI≧5次/h; ②日间嗜睡不明显,ESS评分<9分,AHI≧10次/h;③ESS评分<9分,AHI ≧5次/h,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失眠等1项或1项以上OSAHS并发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1. 内科治疗
①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单水平持续正压(CPAP),自动调压(AutoCPAP),双水平正压(BiPAP)
呼吸机。

符合下列一个或几个条件的OSAHS患者可考虑CPAP治疗
1、年龄超过50岁者;
2、AHI≥20者;
3、AHI≤20,但自觉症状明显(尤其白天嗜睡症状明显者),问卷评分高者;
4、OSAHS患者经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术后复查AHI仍较高,低氧血症严重;
5、重叠综合征患者;
6、肥胖,BMI≥28,颈围≥40cm的患者;
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脑、肺血管疾病者及II型糖尿病者;
8、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

②口腔矫正器治疗:
适合单纯打鼾和轻-中度OSAHS患者,特别有下颌后缩者
禁忌:重度颞下颌关节炎或功能障碍,严重牙周病,严重牙列缺失者
③一般治疗
肥胖者减肥,属于体位性OSA患者可采用侧卧位睡眠体位
戒烟戒酒
慎用镇静安眠药
④病因治疗
如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等
2.手术治疗
仅适合于手术确实可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G47.3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紧急处理,不会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危害的,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多导睡眠监测。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OGTT、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常规肺功能、胸部CT、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鼻咽部CT、头颅CT或MRI、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以及可能发生的合并症的相应检查等。

(七)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减肥,侧卧位睡眠,抬高床头,戒烟酒,慎用镇静催眠药物,白天避免过度劳累。

2.病因治疗。

如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等。

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呼吸机类型;
4.口腔矫治器治疗。

5.必要时手术治疗
6.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

7.合并症的治疗:对于并发症及合并症应转到相应科室进行常规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适应良好,压力滴定提示治疗效果良好(AHI<10/h),相关症状明显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3.病情较轻,仅需一般治疗或口腔矫正器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

2.具有手术指征,转口腔、咽喉头颈外科进一步手术治疗者。

归入其他路径。

3.有明确病因需对因治疗:垂体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转入其他路径。

4.病情危重,需有创通气患者,归入其他路径。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ICD-G47.300/G47.3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