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合集下载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生长发育指标是评价儿童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有以下几项:一、体重体重是衡量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

对于一个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来说,体重增加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生后头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一般生后3个月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1周岁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

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2.0—2.5公斤,2—10岁每年增长约2公斤,青春期体重增加较快,男孩每年增重约5公斤,女孩约4公斤。

二、身高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常用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身高的增长也以生后前半年最快,前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3.0—3.5厘米,3—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0厘米,6—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0—1.5厘米,故第一年共增长约25厘米。

第二年全年约增长10—11厘米,以后每年增长5—8厘米不等。

与出生身长相比,1岁时身长约为出生时的1.5倍,4岁时约为2倍,13—14岁时约为3倍。

男女青春期时身高的增长明显加速。

青春期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0—12岁,男孩较女孩迟1—2年。

青春期身高突增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

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这样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5厘米。

一般身高突增开始时,儿童的身高可达到其成年身高的80%,到达突增高峰年龄时,儿童身高可达到其成年身高的90%。

突增期过后,身高减慢增长,直到女17岁,男20岁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三、头围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婴幼儿及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头围是按一定规律增长的,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4厘米左右,生后第1年全年约增长12—14厘米,第2年约增长2厘米,第3年约增长1厘米。

可见婴儿期是脑发育最快的1年。

婴幼儿定期测量头围,可以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现象。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技术规范体格发育评价包括体格的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及身体匀称度三个方面。

【常用指标和参数】(1)常用指标常用指标为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和上臂围。

有时为了判断营养状况及骨骼发育,还要测量皮下脂肪,上、下部量及指距。

(2)常用参数①年龄别体重:用于评价个体或群体的营养及发育状况。

它对近期营养状况变化较敏感。

②年龄别身高:适用于远期营养状况的监测,身高的变化在短期内不易被观察到,如果身高增长速度明显落后,反映慢性营养不足或长期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生长迟缓。

③身高别体重:即每厘米身高的标准体重,是判断近期营养状况的常用参数。

应用这个指标可避免对瘦高和矮胖体型的错误判断;对实际年龄不明的儿童,也可用以判断其营养状况。

【评价方法】(1)单项指标评价常用体重、身高、上臂围指标进行评价。

①均值离差法:以均值()为基值,以标准差(S)为离散值±Is包含68.3%的总体,±2$包含95.4%,±3s包含总体的99.7机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分成三等、五等或六等级进行评价。

②百分位数评价法:百分位数法就是把某一组变量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开并计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值,通常以第3,10,25,50,75,90,97七个百分位数(P)来表示。

P3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P97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从P3到P97包括全部样本的95%,P50为中位数。

当变量值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比离差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多项指标综合评价①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常用WHo推荐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既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又可同时反映出远期营养状况。

此评价法可以对小儿的营养状况和体型作出判断,也可进行纵向观察,是一种较合理的体格评价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体重** 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临床给药、输液、热量的给予常依据体重计算。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

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2岁以后到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2.身长(高)* 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

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5(cm)。

3.坐高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为55%。

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4.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绩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意。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5.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1。

6.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脉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

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

7.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

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

7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

5~13。

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

育儿知识: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育儿知识: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体格发育评价包括体格的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及身体匀称度三个方面。

【常用指标和参数】(1)常驻用指标常用指标为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和上臂围。

有时为了判断营养状况及骨骼发育,还要测量皮下脂肪,上、下部量及指距。

(2)常用参数①年龄别体重:用于评价个体或群体的营养及发育状况。

它对近期营养状况变化较敏感。

②年龄别身高:适用于远期营养状况的监测,身高的变化在短期内不易被观察到,如果身高增长速度明显落后,反映慢性营养不足或长期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生长迟缓。

③身高别体重;即每厘米身高的标准体重,是判断近期营养状况的常用参数应用这个指标可避免对瘦高和矮胖体型的错误判断;对实际年龄不儿童,也可用以判断其营养状况。

【评价方法】(1)单顶指标评价常用体重、身高、上臂围指标进行评价。

①均值离差法:以均值(x)为基值,以标准差(s)为离散值x ±Is包含68。

3%的总体,x±2s包含95。

4%,x±3s包含总体的99.7%.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分成三等、五等或六等级进行评价②百分位数评价法:百分位数法就是把一组变量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开并计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值,通常驻以第3,10,25,50,75,90,97七个百分位数(P)来表示。

P3代表么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

从P3到 P97包括全部样本的95%,P50包为中心数。

当变量值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比离差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多项指标综合评价①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常用WHO推荐的“年龄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既可反应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又可同时反应出远期营养状况。

此评价法可以对小儿的营养状况和体型作出判断,也可进行纵向观察,是一种较合理的体格评价方法。

②相关评价法:是将体重、身高、胸围、上臂围等到多项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小儿休格发育的综合评价。

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

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

心理行为发育评价
• 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 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 ,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 现发育偏离儿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 理行为发育筛查。
儿童行为发育的四个能区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运动发育
语言
个人-社会
• 运动的发育 - 大运动
3 个月: 6 个月: 抬头 坐
8~9 个月:
11 个月: 12~15个 月: 2 岁:
爬、扶站
独站 走 双脚跳
2.5 岁:
3 岁: 5 岁:
独脚跳
双脚交替下楼梯 跳绳
大运动发育(口诀)
二抬 lifts head 四翻 rolls over 十站 stands alone 周岁走 walks alone
六坐 sits
八爬 creeps
群生长参数增长值对照,可及时早期发现和干 预个体的生长偏离。
24

将个体儿童不同年龄时点的测量值在生长曲线图上描 记并连接成一条曲线,与生长曲线图中的参照曲线比较 ,即可判断该儿童在此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是正常、还是 增长不良或过速。纵向观察儿童生长速度可掌握个体儿 童自身的生长轨迹。 • ①正常增长: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自身生长曲线与 参照曲线平行上升即为正常增长。 • ②增长不良: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自身生长曲线上 升缓慢(增长不足:增长值为正数,但低于参照速度标 准)、持平(不增:增长值为零)或下降(增长值为负 数)。 • ③增长过速: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自身生长曲线上 升迅速(增长值超过参照速度标准)。
某男婴体重增长曲线
18 16 14 12
体重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月龄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是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与正常生长发育相比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以及一些常见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儿童身高测量要求儿童站立,身体挺直,双脚并拢,脚跟、屁股和后背紧贴墙面或测量仪的垂直规格上,双臂放松自然下垂,头部与身体保持自然姿势。

使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准确读数。

2.体重测量:测量儿童体重时,要求儿童穿着轻便的衣物,脱下鞋袜,并将容器放在称上,记录体重。

也可以在成人站在称上,然后儿童与成人一起上称进行测量,再减去成人的体重,就是儿童的体重。

3.头围测量:头围测量是评估婴幼儿脑部生长和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

使用卷尺绕着头的最大平围处水平围绕进行测量。

头围测量时要注意卷尺的水平、松紧以及是否与耳朵对齐。

###二、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1.身高曲线:根据身高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

常用的身高曲线有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WHO儿童身高曲线等。

比较常用的是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发育情况。

2.BMI曲线:BMI(体重指数)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可以反映儿童的肥胖或偏瘦情况。

BMI曲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肥胖与否。

中国儿童BMI曲线和WHO儿童BMI曲线是常用的评估肥胖情况的标准。

3.头围曲线:根据头围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婴幼儿的脑部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常用的头围曲线有中国儿童头围发育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脑部发育情况。

###三、常见的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1.矮小症:根据儿童的身高曲线判断,如果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就可能存在矮小症的可能。

2.肥胖:根据BMI曲线判断,如果儿童的BMI超过了正常范围,或者超过了肥胖的阈值,就可能存在肥胖的可能。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儿童保健是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而体格测量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童保健体格测量的项目和方法,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一、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儿童身高时,应确保儿童站立在垂直的测量板上,头部、肩膀、臀部和脚跟都贴紧测量板。

使用直尺或身高测量仪器,垂直测量儿童的身高,记录下准确的数值。

二、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儿童体重时,应确保儿童光着脚站立在称上,身体保持平衡。

记录下准确的体重数值。

三、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

测量婴幼儿头围时,应使用软尺或头围测量仪器,将其紧贴在婴幼儿的额头和耳朵上方,围绕头部一周进行测量。

记录下准确的头围数值。

四、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

测量儿童胸围时,应使用软尺或胸围测量仪器,将其紧贴在儿童的乳头水平位置进行测量。

记录下准确的胸围数值。

五、BMI指数计算BMI(Body Mass Index)指数是评估儿童体重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计算BMI指数时,首先需要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BMI指数:BMI =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判断儿童的体重状况,是否存在超重或偏瘦的情况。

六、生长曲线绘制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测量数据,可以绘制相应的生长曲线图。

生长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以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儿童保健体格测量项目和方法包括身高测量、体重测量、头围测量、胸围测量、BMI指数计算和生长曲线绘制等。

通过这些测量项目和方法,家长和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1.体重(出生标准体重男3.3kg,女3.2kg.)
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3%~9%,7~10天逐渐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注:题目中出现“双十”: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就是病理性,否则就为生理性。

(2)小儿体重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
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
注:记住7.5Kg:<7.5Kg用公式1计算;≥7.5Kg用公式2计算。

2.身高(长)
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
(1)出生时,身长为50cm(半米=脐带长度)
(2)1岁时,身长为75cm(第一年平均每月长2cm)
注:前3个月=后9个月:出生身长50cm,到第3个月为62.5cm,长了12.5cm;到1岁为75cm,也长了12.5cm
(3)2岁时,身长为87cm(第二年平均每月长1cm)
(4)2~12岁身高(cm)=年龄×7+75
3.头围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头围34cm
1岁时头围46cm(第一年平均每月长1cm)
2岁时头围48cm
5岁时头围50cm
4.胸围
出生时:32cm(胸围比头围小2cm)1岁时:46cm(胸围=头围)
2~12岁胸围=头围+年龄-1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