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川教版(精美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掌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和观点,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秦始皇的历史地位;(2)学会对比分析,从多角度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得失;(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不盲目迷信或贬低历史人物;(2)认识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的深入理解;(2)对秦始皇功过得失的平衡评价;(3)运用历史资料和观点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观点;(3)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秦始皇的相关内容;(2)准备个人的观点和理由;(3)掌握合作探讨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秦始皇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秦始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比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得失;(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师生共同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评价;(3)强调历史观的正确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公开课-教案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

复习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
观音镇徐家初中---郭永江
一、目标展现:
知识: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能力:通过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通过对秦朝和汉朝大一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历史贡献。
”
二、知识梳理:(见表格)
三、知新探究
1、请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中有哪些相同点?其中哪一方面措施完全相反?其目的相同吗?为什么?
2、分析哪一改革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之后,秦朝采取了什么统治政策导致灭亡?汉武帝在什么基础上才推动了大一统的实现?由此,你有何感想?
3、讨论:由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统一从中,你得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秦汉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 ——评秦始皇汉武帝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汉武帝【活动内容】:从多个角度、正反两方面组织材料,对秦始皇、汉武帝做出正确评价。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抓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1、通过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方案】:1、活动准备:(1)、熟悉课本中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和评论,还应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查阅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到一些有关秦始皇的名胜古迹去考察。
(2)、要注意到史实甑别,去伪存真,做到史实可信。
不要把各种传说、野史、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关于秦皇汉武故事的艺术演绎作为评论的依据。
(3)、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认真作好记录,一是史实方面的,二是评论方面的,三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4)、对秦皇汉武的评价,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单位进行,可以将两人进行对比评价,比较其异同。
评价秦皇汉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他们的统治政策和客观效果:①、施政持点及效果。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对统一多民族的贡献。
④、在文化事业上的作为,等等。
2、活动过程:开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活动,可选择下列方式中的一种进行。
(1)、讲演式。
可分组进行,也可以在小组讲演的基础上,选出几个观点典型又讲得好的,到班上讲演。
还可以从班上选出优秀讲演者,组织全年级进行讲演大赛。
(2)、讨论式。
既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进行讨论,围绕主题自动举手发言。
还可以组成正方和反方,开展对擂辩论。
(3)、小论文式。
按论文格式进行写作,没人交一篇小论文,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3、活动评议。
(1)、肯定活动的成功方面,表扬活动积极分子,特别是观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者,鼓励思维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2)、指出不足,纠正有关史实方面的观点和观点方面的错误,特别要注意方法点拨,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市教学设计参赛作品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特色:“异步教学法”的尝试2007年12月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1、理论来源:1979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
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
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20多年了,全国有5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2、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
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4、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初中历史秦皇汉武教案

初中历史秦皇汉武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2. 掌握秦汉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3. 能够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不同统治方式和影响。
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改革措施。
2. 汉武帝的扩张和文化政策。
教学难点:1. 掌握秦汉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2.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不同统治方式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历史》第二册。
2. 多媒体设备。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有哪些重要成就吗?”二、讲授(20分钟)1. 分别讲述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时期和主要政策。
2. 介绍秦汉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如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改革、汉武帝的西域扩张和文化政策等。
3.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不同统治方式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统治方式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并就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方式和成就展开讨论。
2.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班级讨论。
四、总结(10分钟)1. 整理学生讨论的各组结果,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统治方式对历史的影响,加深对秦汉时期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对比文章,包括他们的统治方式和成就,体现出对比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秦汉时期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方式和成就有了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掌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始皇的成就和不足;(2)学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态度;(2)认识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学会对秦始皇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界限;(2)如何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秦始皇的相关历史资料;(2)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3)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秦始皇的相关内容;(2)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3)准备发言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建立;(2)提问:“你们对秦始皇有哪些了解?”;(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2)教师提问:“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有哪些成就?”;(3)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始皇的功过是非;(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3)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4. 评价秦始皇(1)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对秦始皇进行评价;(2)教师点评,总结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
五、课后作业2.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价;六、教学过程5. 评价秦始皇(续)(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对秦始皇的评价文章;(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探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秦始皇汉武之事》- 教案

《秦始皇汉武之事》- 教案秦始皇汉武之事 - 教案
I. 目标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II. 引入
让学生观看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简短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好奇。
III. 主体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秦始皇或汉武帝,然后收集关于他们的信息和事迹。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
2.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向全班讲解秦始皇或汉武帝的重要事迹。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加深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了解。
3. 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中国古代历史的
重要影响。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汉武帝开创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等。
IV. 结束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对秦始皇和汉武帝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历
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V.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陵墓,了解其中的奇
观和历史意义。
2.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小说或文章,加深对秦始皇和汉武
帝的理解。
3.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秦始皇和汉武帝相关的博物馆或遗址。
---
*注意:以上所陈述的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和教学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
【初中历史】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PPT课件

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度
量 制 衡
量
制
衡
秦朝量制与衡制换算表
1斛[hú ]=10斗 1斗=10升 1升=10合[gě] 1合=2龠[yuè ] 1合=10勺 1石=4钧 1钧=30斤 1斤=16两 1两=4锱[zī] 1锱=6铢[zhū]
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
量是计量容积的标准;
衡是计量轻重的标准。
主题活动二
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 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
中 央 郡 县 乡 亭 里
皇帝
太尉
郡尉
县尉
丞相
郡守
县令[长]
御史大夫
监御史Leabharlann 县丞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
面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 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 皇帝的命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1斗约合公制2公升
1升约合公制200毫升
1石约合公制30.75公斤
1斤约合公制0.256公斤
主题活动二
统一文字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秦统一文字示意图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不同。统一以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 用字体。后来全国又开始流行书写更方便的隶书字体。文字的统一,实质是社会生活习俗以 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变革。
汉武帝刘彻
前156年~前87年 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术”,实际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
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重 量 实 为 五 铢
西 汉 铜 币 五 不 铢 易 钱 盗 铸 西汉郡国齐国铁官使用的封泥 检验产品的证明
汉武帝采取措施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 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的财政力量得 到大大充实,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理论来源: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
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
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多年了,全国有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
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观念。
()能初步营造和体验学术讨论的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是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对于持不同意见者要理智对待,要有既能勇敢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的基本素养。
五、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
()学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掌握。
、难点:()确定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活动所采取的形式。
()用史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的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选择观点,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写出提纲。
、课堂活动:老师讲解评价人物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辩论的技巧,学生辩论。
、课后活动:整理成果,填评价表。
七、板书设计:
评价表每个学生一张,在辩论结束时候发下去,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堂完成,交与老师,老师完成评价后,带回去给家长完成。
然后老师收上来总体评分并将分数和折合成分制,计入期末成绩。
九、流程图: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