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杰出帝王──秦皇汉武

杰出帝王──秦皇汉武

杰出帝王──秦皇汉武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一生中做过很多惊天动地的事,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富有雄心壮志,在西方人眼里被称为中国的拿破仑,曾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赞誉为“千古一帝”。

他驱动百万大军,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实现了“四海一”的伟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的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派军队南开灵渠,攻越族,在征服百越地区后,开发南疆,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他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建立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肯定了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伟大君王。

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藩国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在边疆和民族关系方面,北击匈奴,在西南地区建立郡县,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为以后西域归属中央政权奠定了基础,加强了中外交流,出现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从此,中西往来源源不断。

在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髓。

所有这一切,都巩固了国家统一,扩大了祖国的疆域,对今天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局面。

虽然在历史上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广建陵墓等暴政流下了千古骂名;汉武帝也有暴戾、专横自大、好大喜功等弊病,但这些都无法否认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功绩。

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 ——评秦始皇汉武帝

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 ——评秦始皇汉武帝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汉武帝【活动内容】:从多个角度、正反两方面组织材料,对秦始皇、汉武帝做出正确评价。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抓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1、通过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方案】:1、活动准备:(1)、熟悉课本中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和评论,还应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查阅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到一些有关秦始皇的名胜古迹去考察。

(2)、要注意到史实甑别,去伪存真,做到史实可信。

不要把各种传说、野史、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关于秦皇汉武故事的艺术演绎作为评论的依据。

(3)、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认真作好记录,一是史实方面的,二是评论方面的,三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4)、对秦皇汉武的评价,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单位进行,可以将两人进行对比评价,比较其异同。

评价秦皇汉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他们的统治政策和客观效果:①、施政持点及效果。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对统一多民族的贡献。

④、在文化事业上的作为,等等。

2、活动过程:开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活动,可选择下列方式中的一种进行。

(1)、讲演式。

可分组进行,也可以在小组讲演的基础上,选出几个观点典型又讲得好的,到班上讲演。

还可以从班上选出优秀讲演者,组织全年级进行讲演大赛。

(2)、讨论式。

既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进行讨论,围绕主题自动举手发言。

还可以组成正方和反方,开展对擂辩论。

(3)、小论文式。

按论文格式进行写作,没人交一篇小论文,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3、活动评议。

(1)、肯定活动的成功方面,表扬活动积极分子,特别是观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者,鼓励思维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2)、指出不足,纠正有关史实方面的观点和观点方面的错误,特别要注意方法点拨,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合而并称并感叹略输文采。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其首创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被后代沿袭。

汉武帝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其在位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大大巩固了秦始皇首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同样的丰功伟绩,同样的浩瀚帝国。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

经过艰苦卓绝的兼并战争,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之后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与制度也成为后代的蓝本。

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

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秦首倡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设立皇帝制度,自称皇帝,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唯我独尊,皇权至高无上;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下设卿士,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又大大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推行郡县,创新地方管理制度,巩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促进海内文化统一,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驰道;重视水利,兴修灵渠,开发岭南,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秦始皇又修筑长城、出击匈奴,提高军事力量,提高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

“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形成,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除了上述对其丰功伟绩的力证,秦始皇的严刑苛政使人民生活在罪深火热之中,骇人听闻。

滥施刑罚,滥用民力,。

耗费民力修长城、修阿房宫,以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

“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既是愚民政策的表现,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暴君的典型。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秦皇汉武的历史背景和功绩
2.秦皇汉武在文采方面的不足
3.对秦皇汉武文采的评价
正文
在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无疑是两位伟大的皇帝。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统一大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他们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成就,但在文采方面,却略显不足。

秦始皇,即秦朝的第一位皇帝嬴政,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创建了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文化方面,秦始皇的贡献相对较少。

他的焚书坑儒政策,虽然有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但对文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也使得秦始皇在文采方面的表现略显逊色。

汉武帝,即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刘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推动了汉朝的繁荣和强盛。

他推崇儒学,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然而,在文学艺术方面,汉武帝并没有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相较于唐太宗、宋太祖等其他皇帝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汉武帝在文采方面的表现也相对较弱。

总的来说,秦皇汉武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成就不容抹杀,他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然而,在文采方面,他们确实略输于其他皇帝。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不重要,而是说明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发展可能没有达到与其他领域的成就相匹配的水平。

比较秦皇汉武

比较秦皇汉武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推崇,影响深远。
文化上
措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
作用:培养儒学人才,儒士进入政府机构。
军事上
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地方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武帝政策的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思想上
措施:焚书坑儒
影响:秦皇的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扼杀了蓬蓬勃勃自由思想(即“百家争鸣’)
目的
秦始皇为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政治上
措施:建立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蔚、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作用: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措施:地方上:
(1)颁布“推恩令允许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后又削爵甚至除。
(2)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
措施:(1)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空半两钱;
(2)统一度量衡,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过:)但他也残酷压迫人民,滥用刑罚、焚书坑儒等。

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并做比较

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并做比较

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并做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将中国从数十个小国的政治状态转变为一个大一统的大国,拥有一个强大的政权,统一了中国文明和统一了中国的政治,形成中华民族的完整体。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实现统一的过程中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措施,其中有一些措施是相似的,而有些措施却不同。

首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集权的政治改革。

秦始皇在实现统一背后有其独特的集权思想,用尽了一切手段取代各小国政权,确定了他的个人统治,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中央集权政府结构,实行准则政治,增添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例如法令吏部和针对外国的秦限制制度,从而巩固了统一的政策、政治和法律政治。

汉武帝也实施了相似的集权政治,把外国实施统一政治,统一了国家关系,实行自上而下的中央统治,实行官僚制,撤销地方制政,实施如设立朝廷机构,统一区域,统一测量单位等政治改革,使中国形成了新的统一政策,加强了政治的立体性,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程度。

其次,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称帝建都措施上也可以说是相似的。

秦始皇封立自己的尊号“始皇帝”,确立自己的帝制,采取了统一以打破历史界限为原则的政治策略,实行名称上的统一,通过建都,建造长城等建设,巩固了统一,加强了统一的稳定。

汉武帝也在建都方面有相似的措施,他实行建太庙、设置诸侯和设置道术,采取宗室政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政治,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封建社会的统一。

此外,统一中国的文化也是重要的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化措施上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秦始皇的文化政策以中央集权为核心,以统一的统治、统一的咒语、统一的历法为特征,以强大的政权来消除地区文化的巨大差异,坚持中央集权的统治原则,统一了文字、格式、内容和拼音等。

汉武帝则施行新的文化政策,推行统一的科举制度,使得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文化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以汉文化为核心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评价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评价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帝王,他们不仅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世界闻名的大一统帝国,而且也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风貌,受到后世人们的广泛尊敬和珍视。

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两位皇帝的评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看法。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评价,以期达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通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

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例如郡县制,均田制,统一货币和文字等等,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得以推广到全国各地。

他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万里长城,陵园和硬质道路,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刑罚体系,使得国内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秦始皇的弊政也不容忽视。

他的儒法斗争和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导致了极大的社会矛盾和内乱,许多百姓被迫卖身为奴或者流离失所。

他还采取了极端酷刑手段,例如焚书坑儒和活埋百姓等等,对于文化和人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他的短视方案和缺乏对于民众的耐心和同情也导致了他的政治失败和丧失了他的朝臣和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也应该是复杂和多面的。

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继承了秦始皇的大一统帝国,秉承了仁政和和平的全球战略,推广了儒家思想和士人文化,提拔了一批文臣武将,使得国家的繁荣稳定得以长期实现。

他进行了多次的征战和外交,例如与匈奴的战争,和罗马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中国的国际声誉和文学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推广了汉字文化和汉语戏曲,建立了少府、度支等财政部门,推崇了道德书籍和文化策略,使得整个国家成为了一个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尽管汉武帝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功绩,他的统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说他的宫廷政治和儒家思想迷信,导致了一些文臣的骄傲和争权夺邑。

他比较崇尚骑射文化,而缺乏对于农业技术和医学水平的重视,导致一些百姓的生活不尽如人意。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观后感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观后感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观后感《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是一部历史纪录片,通过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伟大的中国帝王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的介绍,展现了他们在不同时期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时所采取的政治手段和改革措施,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观看本片,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两位帝王的才能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和决策产生了新的思考。

首先,通过观看本片,我深刻认识到秦始皇和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时代;而汉武帝则在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汉朝进一步巩固了秦朝的成果,成为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的又一个伟大帝国。

他们的统治和改革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王朝和帝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本片还生动地展现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治国方面的才能和智慧。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例如焚书坑儒、实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等。

虽然有些做法遭到了批评和质疑,但无疑是他勇于创新的表现;而汉武帝则在治理国家时更加注重人民的福祉,他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改革官制,使汉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他们的才能和智慧不仅体现在他们对国家权力的运用上,更体现在他们对人民利益的关注和实施上。

最后,我观后感受到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决策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虽然这两位帝王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许多问题和争议。

例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修建长城的做法,被一些人认为是对知识的压制和资源浪费,给后来的统治者留下了不好的影子;而汉武帝的频繁征战和强迫边疆少数民族迁徙的做法,也引起了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和社会动荡。

这些负面影响提醒人们,即使是伟大的统治者也会犯错,我们应该在学习他们取得成功的同时,警惕和批判他们的错误和不足。

总的来说,观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部纪录片,使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两位帝王的才能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合而并称并感叹略输文采。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其首创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被后代沿袭。

汉武帝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其在位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大大巩固了秦始皇首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同样的丰功伟绩,同样的浩瀚帝国。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

经过艰苦卓绝的兼并战争,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之后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与制度也成为后代的蓝本。

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

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秦首倡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设立皇帝制度,自称皇帝,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唯我独尊,皇权至高无上;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下设卿士,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又大大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推行郡县,创新地方管理制度,巩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促进海内文化统一,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驰道;重视水利,兴修灵渠,开发岭南,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秦始皇又修筑长城、出击匈奴,提高军事力量,提高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

“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形成,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除了上述对其丰功伟绩的力证,秦始皇的严刑苛政使人民生活在罪深火热之中,骇人听闻。

滥施刑罚,滥用民力,。

耗费民力修长城、修阿房宫,以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

“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既是愚民政策的表现,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暴君的典型。

这也成了秦帝国快速消亡的最重要原因。

贾谊《过秦论》中有曰:“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武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强盛。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汉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
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

他确认的历史路径、开启的文化风气、创立的政治制度、拓定的国家疆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都非常长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表章《六经》,确定了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汉武帝时代影响最为久远的文化政策;兴太学,是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的另一重要举措。

这一文化雏形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进步的方向,进一步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贵族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改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收到了“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的效用。

以此控制人才流向,压抑诸侯王属下官吏的地位,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察举制的确立,在中国选官制度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改变了世官制的传统;出击匈奴,是汉武帝最大胆的决策。

他克服各种困难,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以军事胜利为条件实现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

南越归服,朝鲜置郡,夜郎入朝,匈奴北遁。

打通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的通路。

这一举措对于整个东方的历史都具有重大意义;统一货币,官营盐铁,推行均输和平准制度,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等,作为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使西汉帝国的经济基础得以空前强固;派张骞出使西域,对匈奴用兵,移民边境屯田,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沟通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晚年的汉武帝刚愎自用,性情叵测,由于连年结匈奴和西域用兵,生活挥霍无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从各方面看汉武帝都像秦始皇。

但他善于反思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意气决策造成的不好影响。

在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抗击匈奴等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有很大相似之处。

在秦始皇试图用“焚书坑儒”实行思想统一惨遭失败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彻底树立了儒学在全国的统治地位,造就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的局面。

汉武帝本身能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能改正它,从而使汉政权避免了秦统治那样的危机,这恰恰是汉武帝胜过秦始皇使自己的春秋大业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