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景别与角度

合集下载

景别和角度——精选推荐

景别和角度——精选推荐

1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越小,所传‎达的环境和‎情节内容越‎少,心理和‎情绪内容越‎多。

2、‎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是‎摄像机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3‎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远景‎画面能够让‎观众对画面‎中的影像有‎宏观上的把‎握,因而在‎电视节目中‎,远景常常‎被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群众活动‎。

4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能‎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全景画面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而充‎当了介绍、‎记录、表现‎的角色。

全‎景画面也能‎够完整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

此外,‎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

‎5中景:‎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能‎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上半身‎的动过及其‎与其他物体‎、人物的交‎流上,画面‎也因而更为‎丰满,人物‎更为清晰,‎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景的空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人们‎观看的心理‎,它既给人‎物以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且不与‎周围气氛、‎环境脱节,‎可以解释人‎物的情绪、‎相互关系和‎动作的目的‎,因而中景‎画面是电视‎节目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镜头,尤‎其是在有情‎节的场景中‎,常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镜头。

‎6中景画‎面对于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完美的表现‎。

7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第五章 电视摄像中的运动解析

第五章 电视摄像中的运动解析

第一节 镜头的运动形式
三 摇镜头
(一)定义: 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或者是拍 摄者自身,变动摄像机光轴的拍摄方法。用这种 镜头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摇镜头。
第一节 镜头的运动形式
摇镜头的运动方式: 1、光轴水平方向的摇摄——叫水平横摇,又分为 左、右横摇 2、光轴垂直方向的摇摄——叫垂直纵摇,又分为 上、下纵摇 3、中间带几次停顿的摇——叫间歇摇。 4、旋转一周的摇——叫环形摇。 5、各种角度的摇——叫倾斜摇。 6、摇速极快的摇(画面已经虚化)——叫甩镜头。
前移摄摄像机机位向前运动后移动摄像机机位向后运动横移动摄像机机位横向运动曲线移动随着复杂的空间而做的曲线运动第一节镜头的运动形式二移镜头的画面特征1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第五章 电视摄像中的运动
第五章 电视摄像中的运动
第一节 镜头的运动形式
二 拉镜头
(一)定义 摄像机逐渐远离主体,或变动焦距从长焦到 广角,使画框由近及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用这种 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实现拉摄的方法: 有两种——机位移动,沿直线远离主体; 机 位不动焦距由长变短而形成。跟推摄刚向相反。
第一节 镜头的运动形式
(二)拉镜头的画面特征
第一节 镜头的运动形式 画面结构方面: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 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 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 机位向前运动形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视觉 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观众视觉效果方面:观看移动机位的推镜头,随着摄像机 的不断向前运动,观众有视点前移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视 感加强。而变焦距推镜头很难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视角收缩有拉近主体感觉,透视感减弱,压缩纵向空 间。

摄像景别与角度

摄像景别与角度

景别发生变化 决定
拍摄距离
焦距
主体位置
电视景别的作用
景别是一个画框,画框本身就具有一 定造型性,并表达一定的空间关系。 景别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满足了观众不 同视距、不同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内容目的性、指 向性很强。 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重要因 素之一。 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 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
全景视频片断举例
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确保主体形象的处沿轮廓完整性。 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兵夺主。 注意先拍摄全景画面。
中景的定义
中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景物较大的 局部画面。
中景的特点
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位置。 中景画面空间更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 的视线、动作线、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 间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画面结构和 人物交流特征。 中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对远 景和全景要清晰,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 内容。
电视景别的造型功能
3、视觉的距离性:视觉本身存在之分,作为画 面视觉效果就更有距离感,画面景别这种距离性 ,使审美有一种远离效果和接近效果,从而产生 一种非参与性和参与性,一种旁观效果与渗透效 果。 4、视觉的主次性:这种主次性主要体现画幅中 所占面积的大小,它由景别决定。全景系列中主 体所占面积小,近景系列中主体所占面积大。 5、视觉的刺激性:画面的景别作为潜在的视觉 距离性则会造成人们对视觉冲击和刺激。
电视景别的造型功能
1、视觉的制约性:景别对视觉的关系是限制与 被限制的关系。对画幅本身所包容的景物大小、 环境范围、摄影师必然要对其选择、处理和有机 的安排。这种制约对全景系列来说要弱,对近景 系列来说要强。 2、视觉的虚实性:在景别处理中,以景别关系 决定被摄主体(表现对象)在画幅中的比例大小 ,也就是说观众在视觉程度上是要求“看到”还 是“看清”。“看到”为视觉上的“虚”,“看 清”为视觉上的“实”。“虚”,是宏观视觉效 果,“实”是微观视觉效果。对全景系列来说“ 虚”,是对近景系列来说是“实”。

摄像景别和角度PPT课件

摄像景别和角度PPT课件
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 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 ,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精选ppt
38
仰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 更雄伟高大:
精选ppt
39
(仰摄)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 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
这种画面产生的震撼力 较大,会使得观看者在心理 上和实质上更接近影片的场 景。
精选ppt
20
3、不同景别的意义
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不同的视野、空间范 围、视觉韵律和节奏。景别不同,所表现的内容 和功用均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别的选择 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 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
16
中景
可以让主体四周空出很多 空间,并可以看到他们四周的 部分活动。中景经常用来拍摄 两个人的画面,这样,两个人 的交谈和反应,都可以在同一 时间看得到。
精选ppt
17
4).近 景
近景:主要用以突 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 的细腻质感 。
如果以人来作为被 摄的主体,则主要表现 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 局部的画面。
俯摄则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 、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场面,给人以 深远、辽阔的感受。
俯拍拍摄在表现人物活动时,易于展现 人物的方位和阵势!
精选ppt
36
俯摄则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数量、 地理位置及盛大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
精选ppt
37
3). 仰 摄(由下往上拍摄 )
仰拍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 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 目的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

第五章-动画分镜头设计

第五章-动画分镜头设计

图5-2 远景
图5-3 大远景
(3)全景 全景是摄影机摄取人像全身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看到人物的全身动作及其
周围的部分环境,如图5-4所示。全景主要用来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4)中景 中景是影片中只取人像膝盖以上部分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
动作,是叙事和表扬场面中使用最频繁的镜头,如图5-5所示.中景的视距比远景近些,能为 角色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既可以是观众看清人物表情,又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 中景镜头经常被放在远景镜头之后。
促使画面分镜头台本的真正动力不是真人电影而是动画片。美国迪士尼公司在20世纪 3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从事画面草图设计制作。1933年上映的动画片《三只 小猪》就是采用大量草图的工作蓝本方法制作。
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也采用了上千幅草图作为分镜头台本,然 后按照分镜头台本的顺序进行有序的绘制生产。目前,画面分镜头已是动画片生产过程中 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成了实施动画拍摄制作全部过程的工作依据和蓝图。图5-1所示为 动画系列片《少年狄仁杰》的画面分镜头台本。
对于需要特别强调的音乐、音响和动效配合应该做出明确标注,以确保后期创作人员 能够予以落实,只是一般处理的音乐、音响和动效,就不必标出。 画面分镜头草图可以画在统一规格的纸上,也可以直接在Flash 中绘制,如图5-11所示。
一个好的分镜头台本,应该将用文字叙述的各种精彩剧情,描绘成生动、形象的一个 个动画情景。这些动画场面不仅保留了文字剧本的各种精神内涵,同时扩展剧本的戏剧张 力。
步骤三:对场景、场地的了解和熟悉。了解每场戏所对应的场景,每个情节点所对应的场 地以及每个镜头的背景。 步骤四:绘制画面分镜头的草图,以便能够通篇审阅画面分镜的效果,如图5-12所示。 创作画面分镜头台本,还必须掌握镜头的视角、镜头运动与镜头组接等知识。

景别

景别

一、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二、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分为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

1、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方位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正面、背面、侧面、斜面等几种角度。

1.1 正面正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

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征,能把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容易显示出庄重、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对称的结构。

正面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容易与电视机的水平边框平行,如果被摄体占的画面面积较大,容易使观众的视线无法向纵深发展,画面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受。

1.2 背面背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后方拍摄。

背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主体的背部特征,通过背部形象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构思。

背面拍摄常用于主体是人物的画面,主要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容。

1.3 侧面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左或正右方拍摄。

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相同。

在拍摄人物时,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侧面轮廓,特别是面部轮廓。

此外在拍摄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可以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

1.4 斜侧面斜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除正面、背面、侧面以外的任何方向拍摄。

斜侧面拍摄的特点是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容量,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

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3种。

2.1 平摄平摄,即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

平摄构成的画面效果合乎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

平摄适宜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场面,能使人感到亲切平等。

景别及其作用

景别及其作用

• (1)表现人物上半身的动作、行为。 • 中景画面的拍摄范围是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
的画面,因而最擅长于展现人物的上半身动作和 行为。较之于全景,中景画面更细致地表现手部 动作,较之于近景,则可以较完整的表现手部动 作。人物的上半身和手部的动作如手势、手上的 行为细节等,是人们进行交流、表情达意的重要 辅助手段,也是在行为上最容易吸引视线的部分。
景别就越大。 摄影机离被摄对象越近,画面的拍摄范围就越小, 景别也越小。
这一规律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观看事物的视觉经验 是相符的。
二、景别与镜头焦距
• 当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
的前提下,摄影机所采用的镜头焦距的不 同,也影响着画面景别的大小变化。 • 镜头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画面的拍摄 范围就越大,景别就越大。 • 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画面的拍摄 范围就越小,景别也越小。
全景画面的作用
• (3)体现主体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 •
之间的关系。 全景画面在完整展现人物行为动作的同时, 也展现了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体现人物与所处 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其它景别画面所难以完成 的。远景画面也可以展示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 物之间的关系,但人物在远景画面中所占的面积 很小,环境空间的面积很大,人物的形象得不到 充分的展现,行为动作缺乏动感和力度。小景别 画面可以表现人物行为动作的局部,但完整的动 作难以体现,而且环境在小景别画面也无法体现。
对景别作用的认识和运用。
影响景别的因素
• 在实际拍摄中,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主要
有这两个方面: 1.拍摄距离 2.镜头焦距
• 通过不同的拍摄距离或者不同焦距的镜头
可以获得不同的画面景别。
一、景别与拍摄距离
• 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

景别和角度

景别和角度

四、近景 在近景镜头中,环境背景因素已经基本淡出,人物肖像跃 于画面之上,因此,近景是强调人物的景别。
近景特点: 1、在电视片和新闻片中,主要人物是以近景来出现的。 近景是人物的肖像景别。 2、构成两人谈话或新闻采访段落的主要景别之一。3、在 以表现人物为主的场景或段落中,近景镜头往往替代中景 镜头担当结构的支撑的作用。在一组镜头的组接中,以近 景穿插其间,形成特定的编辑节奏。近景因而有时是段落 结构的“重音“景别。 4、在武打片一类的动作片中,有时用近景来夸张动作的 强度。因此,近景可以用来对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处理。

注意: 水平方向的安排,不仅是指在平角度的方位变化,实际上 可以在任何高度都可以。 运动镜头则能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在单画面内获得多个水平 角度的变化,产生万花筒般的变化。这是运动镜头最具魅 力的一种安排。
三、垂直角度的变化 由于人的日常视觉活动是在等身高的平面上进行的,改变 摄像的高度即可以获得不同于日常视觉印象的画面效果。
2、主观镜头是代表特殊视点的镜头。 一种狭义的观点认为,主观镜头仅仅指的是剧中人物的视 点镜头。
广义的主观镜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主观视点镜头是电影电视的第一人称,它引导观众从 剧中人的视点看世界。 B,主观表现性镜头可以是片中人臆想和幻觉的主观感受 镜头,也可以是虚构的物件视点镜头,。 C,主观评论性镜头,这是让摄像机后面的人主观介入的 一种方法,往往让摄像机镜头直接与片中人物进行交流和 对话,产生现场参与效果。
第一节 景别的认识
一、景别的划分 按照人的身体部位在影视画框内的取舍,景别被细分为: 全景(全身)、 中景(膝部以上)、 中近景(臀部以上)、 近景(腰部以上)、 特写(胸部以上)、大特写(肩部以上)。 此外,以表现环境场景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占较小比例的 画面称之为远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 特写(close-up)
• 指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 • 环境完全被淡化和虚化
• 从心理上给人一种近距离感
• 重要性或象征性
⑦大特写(extreme close-up):
• 最强音,表现细微之处 • 强制性和压迫性 • 强化功能、悬念功能、转场功能
• 应特别注意眼睛的位置与清晰度 • 形象在画面中力求饱满充实
倾斜角度
• 画面中的水平线是倾斜的,镜头内人物看起来好像快要跌倒 • 给人予紧张、失衡、焦躁、迷乱的感觉
• 常用作主观镜头(如醉汉)和暴力镜头
• 《巴顿将军》:角度 • 《十二怒汉》:景别与角度的变化
• 全景系列:让我们体会到画面空间的宽广,并在观众心理上产生 空间的远离感、旁观感、非参与性,以及超脱与超然,从而使画 面显得较为客观、宏观 • 近景系列:让我们感觉画面空间的狭小,使观众心理上产生空间 的接近、参与和渗透等感觉,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认同与震撼
• 全景系列:能直接展示场景关系及场景中的人物关系 • 近景系列:通过画面造型中人物前景、主体与背景的虚实对比、 画面的明暗配置等因素,间接复合出全景系列镜头的关系
二、角度
• 角度当中暗含着导演/摄像机强烈的情绪色彩 • 现实主义风格:多采用水平角度,冷静客观但戏剧性不强 • 形式主义风格:多采用极端角度以造成扭曲变形,达到象征目的
• 五种:水平角度、俯角、仰角、鸟瞰角度、倾斜角度
水平角度:
• 摄像机机位与人眼等高,符合正常人眼的生理特征,画 面有平稳效果 • 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而产生分割画面感 • 对垂直形体对象能很好再现,而水平形体对象则不太好 表现(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利于层次感的表现) • 不会产生扭曲与变形,对形象表现十分忠实,但视觉呆 板,缺乏生动性和戏剧性 • 平等、客观、冷静、亲切 • 是一种常规拍摄角度
• 全景富有客观、冷 静展示的品格,既 没有夸张,也没有 突出、强调效果, 起着如实介绍及平 和叙述的作用
• 全景画面在构图中绝对不允许人物 “顶天立地”,而是要留置出一定 的空间范围 • 画面要明确表达、突出场景中人物 的位置关系
• 要注意重视环境气氛和环境因素的表现。除了对于画面主体形象 的渲染之外,还要能够交代出画面的空间感觉和空间内人物以及 景物的内在联系 • • 可以选择采用前景和背景来突出主体和体现空间感觉,也可以丰 富画面内容
• 构图时对人物手势、动作的要给予适当的预留空间,以防止人物 手势动作挥舞到画外 • 人物上身形体,特别是肩部动作、手势动作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 表情 • 重要的对话、表情、反应、动作细节大多采用此景别加以表现 • 近景又是肖像景别,造型上要特别考虑人物拍摄的最佳角度 • 往往只拍摄单个人 • 注意焦点
• 中景又包括: • 二人镜头(two shot):两个人腰以上的身形Biblioteka • 三人镜头(three shot)
• 超过了三个人以上的镜头可以看作是全景
⑤ 近景(close shot)
• 人物胸部以上,并占据 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 “近取其神”,人物的 眼睛、头部是表现的重 点 • 强调功能、刻画人物性 格(表情、细节、内心) • 营造与观众的交流感
• 画面内不需要前景和背景,只有一个突出细节的主体存在
• 一般的新闻主播与《60分 钟》景别上的差异? • 电影与电视在景别使用上 的区别?
全景系列景别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
近景系列景别 (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纪实的
强调“势”和人物形体,空间“实”写 强调“神”、“质”,空间“虚”写
• 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前景,防止前景景物喧宾夺主 • 一定要形成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造成一种空间距离感。因此在 光线处理方面,可以采取侧光或者侧逆光照明的手段,突出大气 透视效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一般在拍摄人物画面 时候所忌讳的顶光照明的方法 • 一般采用静止画面形式,即使有运动摄像的情况存在,也是极其 缓慢的摇摄,从而造成宁静、广漠、空旷、深远、回味的境界
• 因为远景画面里边包含的内容可能 会比较多,因此从时间长度来说必 须留足,要让人有足够时间看清楚 画面内的东西 • 根据人的观察事物的心理习惯,一 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大概,后 细节,因此远景一般都会用在影片 的开头 • 同时,远景当中“留白”很多,给 人思考、回味的空间比较大,一般 也用在结尾使片子余韵十足
②远景(long shot)
• 与大远景之间的区别并无明确的界 限,只不过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比例 关系略为增大 • 仍以远处的景物为主,但主体的视 觉重要性有所增强 • 不像大远景那样强调环境的独立性, 而是强调环境与人物的依存性、相 关性 • 表现环境气氛、光线氛围、色彩基 调仍是远景的重要任务
远景拍摄注意事项:
第五章 景别与角度
一、景别
景别: •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大小和范围 • 是摄影师组织、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 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决定让观 众看什么、以什么方式看以及看到什么程 度的一种极有效的造型手段
景别的作用 :
• 能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物体的 心理要求;能规范和牵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 对场景、环境空间进行有机取舍,形成不同的指向性, 使作品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可 以使演员的表演、肢体动作及事件的戏剧性得到加强或 削弱) • 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全景系列--写意;近景系列- -纪实、叙事) • 是实现创作者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④ 中景(medium shot)
• 取人物的大半身,或膝盖以上部分
• 主要表现人物上半身的动作,以及 人物半身形体关系、情绪交流
• 中景给人物留下形体动作和情绪交 流的活动空间,因此有利于交待人 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 • 环境居于次要地位,多为后景,受 景深限制,多为虚焦
• 画面可以展示更多的细节,观众注 意力会更集中,感染力亦更强
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考虑和控制:
• 0.4秒/10帧画面--视觉会产生印象 • 0.7秒/17.5帧画面--视觉上会产生形象 • 3~5秒的镜头画面之后,观众的视觉兴趣开始下降,除非加强构图的视觉性、 表演的丰富性、声音的辅助性、动作的可看性以及摄像机运动的变化等 • 技术上:全景系列景别由于内容更为丰富,因此在时长上应长于近景系列景 别 • 艺术上:戏剧内容越多,画面信息负荷越多,所需镜头时长也就要越长;另 外,镜头长时间地表现,会产生一种强调或加重的效果 • 心理上:近景系列对人的心理压力大,镜头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明显;全 景系列对人的心理压力较小,但随着镜头时间的加长,这种压力会被强化 • 剪接上:景别决定影片的视觉节奏,也决定了影片的叙事节奏
• 电影电视景别中,中景所占的比例 最大,因为它更具有叙事性质,更 多地用于表现具体人物之间的关系、 交流、反应,多用于表现人物之间 的对话 • (另一个原因是:方便布光,能有 效节约成本)
• 虽然拍摄的是一个局部,但是要用 这样一个局部画面反映出景物的整 体特征,要突出表现对象的表情动 作和精神状态,在光线、色彩、明 暗、虚实关系上进行强调和突出
俯角
• 常将地平线旋转在画幅上方 • 景物层次非常分明,能交待环境位置、数 量规模(宽广、规模)
• 接近文学上的“全知 视点”,突显环境, 暗示命运
• 被摄对象更显低矮、 压抑 (贬义) • 动作感觉缓慢、停滞, 不强调速度感
鸟瞰角度
• 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向下拍 • 我们很少能从此角度观察物体,因此被摄体异于常规,不易辨认
大景深、背景实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画面氛围十分重要 环境为主、人物为辅 冷静、客观
小景深、背景虚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不重要 画面构图十分重要 人物为主、环境为辅 情绪化、主观

• •
• • • • •
激动 兴奋 产生兴趣 平静 冷静
特写 近景 中景 全景 远景
景别的组接语法
(1) 逐步式组接 A、接近式/前进式: 由远及近----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 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般卑微无助
仰角:
• • • • 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之上而十分醒目 后景景物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 能达到净化背景 、突出主体 之目的 能使近处被摄对象更显高大、挺拔,体现 褒义色彩(敬仰、敬畏、优越、赞颂)
• 使环境变小(天空、天花板退为背景) • 增加主体的重要性、威胁性,令观众欠缺安全感,感觉被控制 • 增强动作的速度感
(形成不断向前的视觉效果和不断靠近的心理效果)
B、远离式/后退式: 由近及远----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形成不断后退的视觉效果和远离的心理效果) C、循环式:
(2)两极式/跳跃式组接 能形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快叙事节奏
景别剪辑规律:
• 一般情况下,不能把既不改变景别又不改变角度的同一对象的画 面(三同镜头)组接在一起,否则会产生视觉跳动 • 组接同一被摄对象的画面时候,通常在景别上要至少保证一个变 化幅度(如近景到中景、或者中景到远景),或者拍摄角度变化 15度以上,才能避免这种视觉上的跳动
• 景别的决定因素有两个 : A、摄像机和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B、镜头的焦距长短
景别的划分:
• 景别的划分并无严 格的标准,只是依 被摄体在画框中的 大小与关系而作的 一种粗略表述
①大远景(extreme long shot):
• “远取其势”: 展示广阔空间,宏 大规模和磅礴气势 • 主要被摄体--人物、景物处于画 面空间的远处 • 主体与这一景别画面中所包含的环 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或者说,主 体往往从属于环境 • 以景抒情、以景表意 • 形成宁静、广袤、空旷、深远、回 味的意境 (西部片、战争片、史诗片)
③全景(full shot)
• 既承接远景画面表现的外围,又要 下联中景画面进行叙事 • 人物的动作更为清晰,动作、位移 在画面中的变化更为明显 • 以人物为表现重点,环境的表达是 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