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景别、角度、方向
摄像景别和角度PPT课件

精选ppt
38
仰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 更雄伟高大:
精选ppt
39
(仰摄)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 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
这种画面产生的震撼力 较大,会使得观看者在心理 上和实质上更接近影片的场 景。
精选ppt
20
3、不同景别的意义
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不同的视野、空间范 围、视觉韵律和节奏。景别不同,所表现的内容 和功用均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别的选择 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 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
16
中景
可以让主体四周空出很多 空间,并可以看到他们四周的 部分活动。中景经常用来拍摄 两个人的画面,这样,两个人 的交谈和反应,都可以在同一 时间看得到。
精选ppt
17
4).近 景
近景:主要用以突 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 的细腻质感 。
如果以人来作为被 摄的主体,则主要表现 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 局部的画面。
俯摄则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 、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场面,给人以 深远、辽阔的感受。
俯拍拍摄在表现人物活动时,易于展现 人物的方位和阵势!
精选ppt
36
俯摄则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数量、 地理位置及盛大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
精选ppt
37
3). 仰 摄(由下往上拍摄 )
仰拍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 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 目的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面取舍与范围。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定义:又称分镜头画面、故事版。通俗地说,将分镜头剧本视觉化就是分镜头设计。画面内容要求能展示故事情景,表现出角色,提示镜头的运动调度,体现出空间关系等。
内容包括:对角色动作、声音、景别、镜头变化、场景转换方式的描述,以及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以相关文字阐释。
分镜头设计师导演对影片的整体构思与设计蓝图。
⑵分类:(分类依据——视听语言的语法系统)
①实验动画:是一种视觉风格的探索,这类动画影片中,影像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构成元素。早期的实验动画大体都是结合抽象几何图形及古典音乐作为其表现的媒介进行运动形态的研究与探索。20世纪60年代后,形式与内涵变得越发丰富,声音也不再只是动作的伴奏,动画的载体与风格也变得多元化。
根据人物设定的立体模型在软件中创建角色的模型,然后给角色制作动作。在三维动画影片中,原画师与动画师合二为一。
⑤渲染画面
在最终形成画面之前,要添加灯光、色彩、材质,然后发出指令使计算机运算,这个部分叫做渲染画面。
第二节 镜头
电影镜头是影片影像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电影造型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
3、焦距(P23)
⑴概念:所谓焦距,是指由镜头的光学中心到胶片平面的距离,即镜头的中央点到光线聚集的焦点之间的距离。
⑵分类(依据透视效果的不同):
①短焦距镜头
定义:也称广角镜,在35mm电影摄影中,焦距少于35mm的就是广角镜。
特点:视角大于人眼,由于取景范围大,其水平角和垂直直角大,镜头会扭曲景框四周的景物,是他们模糊向外,同时具有夸大景深、强化透视的效果。可以制作球面效果。
叙事动画在经历多种文化渗透后,形成了一定的叙事样式:
1)文学性叙事方式——具有小说、神话的性质,如宫崎骏《幽灵公主》、李成江《美丽物语》;
景别和角度

四、近景 在近景镜头中,环境背景因素已经基本淡出,人物肖像跃 于画面之上,因此,近景是强调人物的景别。
近景特点: 1、在电视片和新闻片中,主要人物是以近景来出现的。 近景是人物的肖像景别。 2、构成两人谈话或新闻采访段落的主要景别之一。3、在 以表现人物为主的场景或段落中,近景镜头往往替代中景 镜头担当结构的支撑的作用。在一组镜头的组接中,以近 景穿插其间,形成特定的编辑节奏。近景因而有时是段落 结构的“重音“景别。 4、在武打片一类的动作片中,有时用近景来夸张动作的 强度。因此,近景可以用来对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处理。
注意: 水平方向的安排,不仅是指在平角度的方位变化,实际上 可以在任何高度都可以。 运动镜头则能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在单画面内获得多个水平 角度的变化,产生万花筒般的变化。这是运动镜头最具魅 力的一种安排。
三、垂直角度的变化 由于人的日常视觉活动是在等身高的平面上进行的,改变 摄像的高度即可以获得不同于日常视觉印象的画面效果。
2、主观镜头是代表特殊视点的镜头。 一种狭义的观点认为,主观镜头仅仅指的是剧中人物的视 点镜头。
广义的主观镜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主观视点镜头是电影电视的第一人称,它引导观众从 剧中人的视点看世界。 B,主观表现性镜头可以是片中人臆想和幻觉的主观感受 镜头,也可以是虚构的物件视点镜头,。 C,主观评论性镜头,这是让摄像机后面的人主观介入的 一种方法,往往让摄像机镜头直接与片中人物进行交流和 对话,产生现场参与效果。
第一节 景别的认识
一、景别的划分 按照人的身体部位在影视画框内的取舍,景别被细分为: 全景(全身)、 中景(膝部以上)、 中近景(臀部以上)、 近景(腰部以上)、 特写(胸部以上)、大特写(肩部以上)。 此外,以表现环境场景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占较小比例的 画面称之为远景。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提纲

第一章景别第一节画面的景别第二节景别的意义一、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二、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三、景别体现场景(环境)中人物的具体构成关系和构成风格四、景别是一种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第三节画面景别的划分一、景别的划分二、景别的种类第四节全景系列景别·近景系列景别一、全景系列景别二、近景系列景别第五节画面中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和影响景别改变的因素一、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二、影响景别改变的主要因素第六节景别的造型功能和作用一、摄影景别的造型功能二、摄影景别的作用第七节景别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景别与画面被摄主体(对象)体积、范围和画面表达的信息容量二、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三、追求画面视觉变化,强调视觉表现效果四、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考虑和控制五、景别对画面曝光的影响六、根据全片画面景别的总体趋势,考虑造型元素的处理七、充分考虑景别的变化方式八、每一场戏的景别对位与呼应九、景别的运用,对场景空间、影片空间风格有描述性和暗示性,要考虑景别对空间的关注十、充分考虑到景别自身变化的方式及其排列规律第二章镜头第一节镜头所指第二节构成镜头主体的人物位置和形体关系一、人物位置排列的形式二、人物形体关系的六种形式第三节镜头的三种典型类型一、关系镜头二、动作镜头三、渲染镜头第四节镜头存在的三种典型场景一、有对话无动作二、有对话有动作三、无对话有动作第五节镜头的基本构成第六节镜头设计及拍摄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第七节镜头的越轴一、越轴处理的八种基本形式二、越轴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第三章光线第一节光线的功能第二节光线的观念第三节重点与感觉第四节曝光美学效应第五节亮度与反差第六节场景气氛第七节人物造型第八节视觉基调第九节光线处理应用技巧一、全片的光线风格应明确二、光线(照明)分寸的掌握三、环境光线、人物光线的照明方式四、场景光线的控制五、人物的动与不动六、真实性假定性七、主光的形式八、轮廓光(逆光)的合理性九、景别与光线十、光线的区域性和人物运动的体现性十一、每一场景的光线形态区别第十节光线的风格第十一节整体设计第四章连贯第一节画面人物位置的连贯第二节画面角度的连贯一、非叙事镜头二、叙事镜头第三节画面景别的连贯一、非叙事镜头二、叙事镜头第四节画面动作的连贯一、动作幅度的连贯二、动作点的连贯第五节画面主体方向的连贯一、叙事方向二、逻辑方向三、出入画关系第六节画面视线的连贯一、人物视线四定关系二、画面视线连贯的三原则三、镜头借视线第七节画面光线的连贯第五章构图第一节摄影构图一、构图的意义二、构图的目的第二节画面构图的特点一、画面的运动特性二、画面的整体效果性三、画面的时空限制性四、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五、画面的幅式比例固定性六、画面处理的现场性第三节构图风格一、纪实构图风格二、戏剧构图风格三、综合构图风格第四节画面构图视觉元素分析一、几何中心二、视觉中心三、构图产生的四种主要形式四、地平线位置五、透视关系六、画面幅式七、人物位置八、背景关系九、前景处理第五节静态构图一、静态构图二、存在的意义三、静态构图的处理第六节动态构图一、动态构图二、存在的意义三、动态构图的处理第七节摄影构图中要注意的问题一、风格形式设想二、主体位置安排三、人物构成四、多人物构图布局五、空镜头六、两种不同效果的处理七、构图连贯八、构图简洁九、框架效应十、人物构图样式十一、地平线风格十二、视觉引导线十三、构图校正十四、构图空间预留十五、构图角度十六、构图虚实关系十七、构图平衡十八、构图处理中的六种基本画面形式十九、构图调整二十、构图对比第六章角度第一节角度一、角度的意义二、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第二节角度的功能一、角度有五种基本功能二、功能分析第三节角度处理一、平角度(平摄、平拍)二、仰角度三、俯角度第四节决定画面角度的因素一、风格二、场景三、人物第五节摄影角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色彩第一节色彩一、对色彩的认识二、绘画色彩与电影色彩三、色彩心理效应的三属性第二节影片色彩的特征与画面关系一、色别二、色彩纯度三、色彩明度四、色彩基调与色调五、色彩反差六、色彩的同时对比与相继对比七、电影色彩第三节色彩象征一、色彩象征的意义二、色彩象征的类型第四节色彩中的主观色调一、场景主观色彩的运用二、情绪主观色彩的运用三、艺术主观色彩的运用四、剧中人物主观色彩感受五、主观色彩形成的六种方法第五节色彩运用处理一、确立色彩基调二、强调和突出色彩的对比三、明确反差关系并重视其在影片中的运用第八章画面主要视觉元素分析第一节视觉元素分析的方法及特点第二节景别坐标分析一、坐标确立二、曲线分析第三节场景色彩带和色彩坐标分析一、色彩带分析二、色彩坐标分析三、曲线分析第四节镜头运动变化坐标分析一、坐标确立二、曲线分析第五节角度坐标分析一、坐标确立二、曲线分析第六节场景变化坐标分析一、坐标确立二、曲线分析第七节场景影调变化坐标分析第八节场景声音元素坐标分析第九章运动第一节摄影机运动一、风格显现二、运动的层面三、运动的意义第二节运动的目的一、表现人物二、情绪强化与强调三、导演风格(手段)的显现四、节奏的形成五、视觉冲击六、运动效果七、叙事表意八、视觉转换九、画面变化第三节运动形式分析一、推二、拉三、摇四、移五、升降第四节运动的应用与作用一、推镜头画面二、拉镜头画面三、摇镜头画面四、移镜头画面五、升降镜头画面第五节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外部形式对画面的意义二、理由与原因三、选择的方式四、控制速度五、形式重复六、人物关系方向关系七、构图处理八、启幅落幅第十章音乐电视(MTV)画面创作第一节创意一、创意的核心二、创意的重点三、创意的任务四、创意中的七实七虚第二节空间一、空间形式二、空间的三种样式第三节色彩一、色彩意义二、色彩分类三、色彩运用四、暖色调处理的四种方法第四节运动一、运动的三个层面二、运动的作用三、运动的六种形式第五节技巧一、技巧因素二、特技技巧的四个出发点第六节断想一、定位二、词曲作为基础三、音乐电视的“四感”四、诗意三原则五、创作中三形象的统一六、主要类型样式七、剪接中的问题八、断想。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

摄影机拍摄时的观察点/视点。 (Point of view,POV)
即:
构图时运用摄影机取景器观察、选择而确定 的画面的拍摄位置。
由: 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 决定
拍摄高度
完整版ppt
1
(画面造型三要素)
拍摄角度
拍摄方向:正、背、侧、斜侧 拍摄高度:平、仰、俯 拍摄距离:远、全、中、近、特
5、拍摄景物时,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 充分展开;
6、拍摄人物(尤其是人物近景时),要注意分 寸。在较近的距离上过仰拍摄,易造成透视变 形。(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的目的,亦有意 利用透视变形造成夸张的效果。)
7. 常用于“写意”,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感
觉与气势
完整版ppt
29
完整版ppt
30
完整版ppt
36
景别:画面包括的风景人物范围大小的区别
❖ 电视摄像中,多数是以客观性镜头叙述事件, 画面具有平易性和贴近性。
❖ 2、主观性角度:指摄像机处于或接近画面中 某人物眼睛的视线位置,用镜头去“目睹” 事件的进程。
完整版ppt
34
完整版ppt
35
拍摄距离
—— 拍摄点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拍摄方向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
拍摄距离,会产生不同画面范围的景别。
用正面角度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人物完整 的面部特征及神韵。
均衡、稳重、对称性 渲染庄严、隆重的气氛 强化对称美
不宜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呆板。
(缺少透视变化)
完整版ppt
6
完整版ppt
7
侧面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侧面方向拍摄,主要表 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
用侧面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助于突出人物的 轮廓线条。
第三节景别、角度、方向[试题]
![第三节景别、角度、方向[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2263c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9.png)
第三节景别、角度、方向一.景别影视中的景别的含义和作用比摄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景别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
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控制信息容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景别,其功用和表现力各有侧重。
景别的选择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
1.定义: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范围的大小。
(一般以人为准)2.实现方法: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a. 固定焦距,移动摄影和到主体之间的距离。
在拍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改变可使画面形象的范围改变,距离缩近则图像范围变小,距离拉远则图像范围变大。
b. 固定距离,改变镜头焦距。
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不变情况下,变换摄像机镜头焦距也可以实现画面景别的变化,通常是镜头焦距越长,画面范围越小;镜头焦距越短,画面范围越大。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固定焦距改变拍摄的距离,固定距离变换摄像机镜头焦距或同时变化焦距和距离。
3.分类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功用。
a.远景1)范围:广阔的场面,较小的人物或无人物。
作用:交代环境的特点、规模、气势有较强的抒情性。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
远景讲究“远取其势”。
例如《望长城》中的远景画面,表现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及广阔无垠的大漠之上,给观众以浩大、壮观、雄伟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受。
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注意:用侧光、逆光、线条、影调和适当高度的机位加强纵深、层次感。
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电视屏幕较小,要求远景画面删繁就简,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摄像机的运动也不宜太快。
b.全景1)范围:表现人物的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视听语言是电影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器官,用声音和影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交际与传播。
《视听语言》这门课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镜头组接及声画结构的技巧和理论,掌握视听语言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电影思维方式,并培养其鉴赏、分析影片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创作。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一节景别一、景别的概念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三、景别的意义第二节景深与焦距一、焦距二、镜头的焦距的划分与成像三、景深第三节角度一、角度的意义二、各种角度的造型内涵三、各种角度的叙事内涵四、各种角度的导演表达内涵五、各种角度的影像风格内涵第四节构图一、构图的意义1.位置原则2.面积原则二、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1.几何中心2.视觉中心三、构图规则1.对比2.均衡3.对称4.集中第五节色彩色调一、基本常识:色相;色值;色彩纯度;色温二、色彩的情绪性第六节光线一、不同光源方向及其功能二、影调的情绪功能第七节视点一、镜头视点的分类二、各种视点的观众心理效应第二章镜头形式第一节固定镜头一、定义二、固定镜头的功能第二节运动镜头一、摇二、推拉三、移四、综合运动镜头五、运动镜头的意义第三节长镜头一、纪录式长镜头二、叙事性长镜头三、时间长镜头第四节场面调度一、场面调度的意义二、人物调度三、镜头调度四、综合调度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第一节剪辑工作的意义一、分镜头拍摄和剪辑二、对时间的造型功能1.延长时间2.压缩时间三、推进叙事,空间调度第二节作为叙事的剪辑形式一、轴线原则二、三角形法则三、交叉、平行剪辑四、段落剪辑第三节蒙太奇的分类一、叙事蒙太奇二、表现蒙太奇第四节风格化剪辑一、“新浪潮电影”和非连贯剪辑二、跳跃剪辑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第一节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一、对白二、音效三、音乐四、画外叙述声1.内心独白2.旁白3.解说词五、无声第二节声画关系一、声画同步二、声画分离三、声画对位四、声画措置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第一节视觉隐喻第二节强调一、造型语言元素实现二、视觉元素、情节编码实现三、反讽强调主题第三节渲染一、重复蒙太奇二、运动镜头实现渲染三、其他渲染手段第四节劝说一、视点缝合二、理性蒙太奇第六章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第一节电影的整体质感一、视觉设计1.叙事功能2.构成意象二、声音与声画关系的设计第二节结构感一、线性时间结构二、时间关系淡化三、时空交错第三节风格感一、镜头的形式风格二、画面造型风格三、剪辑风格。
《摄影角度景别》课件

角度
俯拍
仰拍
视角
通过从上往下的角度拍摄, 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从下往上的角度拍摄, 制造出震撼或英雄主义的氛 围。
通过选择与被摄对象平行的 角度,展现真实的视觉感受。
鸟瞰角
虫瞰角
从上方向下拍摄,展现大局观和空间感。
从下方向上拍摄,突出被摄对象的个性和力量感。
景别
建筑景别
展示建筑物的特点和结构,捕捉 独特的线条和形态。
风景景别
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展现山水之 间的和谐与宁静。
人像景别
突出被摄者的特点、表情和情感, 展现人物的生动性。
实战演练
使用不同角度和景别 进行拍摄
通过实际拍摄,探索不同角度 和景别的效果。
分析不同拍摄效果
对不同角度和景别下的照片进 行剖析和评估,了解其优缺点。
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教 训
总结实战经验,分享拍摄过程 中的教训和收获。
结论
摄影角度景别在拍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景别能够让照片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同 时,摄影师需要具备技术和判断力,才能运用不同的角度和景别拍摄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杂志
包括《摄影艺术大师》、《摄影技巧指南》等。
具有权威性的网站和文章
如国际摄影联盟官方网站、摄影师博客等。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 件
摄影角度景别是指根据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景别来创造丰富多样的照片效果。 本课件将介绍摄影中常见的角度和景别,并分享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摄影角度景别
摄影角度景别是指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选择不同的景别来创造独特的照片效 果。它能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让照片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Hale Waihona Puk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景别、角度、方向一.景别影视中的景别的含义和作用比摄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景别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
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控制信息容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景别,其功用和表现力各有侧重。
景别的选择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
1.定义: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范围的大小。
(一般以人为准)2.实现方法: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a. 固定焦距,移动摄影和到主体之间的距离。
在拍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距离的改变可使画面形象的范围改变,距离缩近则图像范围变小,距离拉远则图像范围变大。
b. 固定距离,改变镜头焦距。
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不变情况下,变换摄像机镜头焦距也可以实现画面景别的变化,通常是镜头焦距越长,画面范围越小;镜头焦距越短,画面范围越大。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固定焦距改变拍摄的距离,固定距离变换摄像机镜头焦距或同时变化焦距和距离。
3.分类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功用。
a.远景1)范围:广阔的场面,较小的人物或无人物。
作用:交代环境的特点、规模、气势有较强的抒情性。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
远景讲究“远取其势”。
例如《望长城》中的远景画面,表现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及广阔无垠的大漠之上,给观众以浩大、壮观、雄伟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受。
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注意:用侧光、逆光、线条、影调和适当高度的机位加强纵深、层次感。
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电视屏幕较小,要求远景画面删繁就简,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摄像机的运动也不宜太快。
b.全景1)范围:表现人物的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2)作用:表现的事件、场景整体形象,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主体与陪体的关系,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叙事的拍摄中全景是定位画面,是观众确定方位感的基础,是其他景别画面方向的基础,是摄影师安排中近景画面机位的基础。
3)注意: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周围环境与被摄主体的相互关系。
要突出主体,适当兼顾陪体、背景。
加强纵深感、层次感,机位要有适当高度。
场面内必须要有一个全景定位画面。
事件中人物位置关系有较大变化时要用全景再次定位。
要留出主体运动和动作的空间。
c.中景1)范围: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2)作用:中景交待入与人的情绪交流、人与物之间关系和事件情节。
对于人的形体动作、手臂活动和动作上的接触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表现。
3)注意:是叙事性描写的主要景别。
电视中常用景别。
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物视线的相交点和情绪上的交流线和人与物的连接线。
画面中心要随事件中心的转换而转换,要注意观察事件和认识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
画面构图随情节中心点的不断转换变化而变化,要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
对摄像者来说,就不仅是一个电视画面构图的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对事件的观察、认识和判断能力问题。
d.近景1)范围:人物腰部以上部分。
2)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主体的动作和情感,环境关系减弱。
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
近景画面用视觉交流带动观众与被摄人物的交流,将观众带进特定情节或现场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世界各国大多数电视新闻节目或专题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多是以近景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3)注意:●是电视中常用景别。
●注意聚焦的准确。
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限制,对聚焦的要求尤为严格,当被摄主体运动时更是如此。
●排除画面中有干扰的东西。
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避免杂乱背景喧宾夺主,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中那些明亮夺目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让主体人物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主导位置。
要随时注意新闻人物紧张感和不自然神情,可停机等待,或多拍一段画面以便后期编辑。
e.特写1)范围:人物肩部以上的脸部,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2)作用:---画面内容单一集中,表现力强。
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效地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流动。
特写画面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
特写画面在表现人物面部时,提示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所反映出的思想活动和意念。
贝拉,巴拉兹说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心灵领域”。
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能有效地表现物体的质感。
---能表现有特定含义的物体,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征。
---作为转场手段。
由于其空间关系的独立性,只见细部,不见环境,观众注意力从环境中脱离,利用特写画面空间表现不确定和空间方位不明确的特点,转换叙述事件较为流畅。
是节目编摄者需着重注意、着力表现的一个景别。
3)注意:---类似于“惊叹号”,关键时刻用。
---极大的观注聚焦的准确性。
---画面曝光要准确,摄像机按17%平均值设计。
对过暗或过亮的物体,不能依赖摄像机的自动光圈系统,而应用手动光圈将曝光量调到最合适的位置。
因为画面曝光的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构图要饱满。
物体要充满画面,使特写成为剔除一切多余形象的“特别写照”。
纪实摄影要多拍几个特写,给后期编辑使用。
4.景别的作用A、景别的变化是视点的变化,适应人的审美心理要求。
观众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画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展示细部,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照片是观众自由浏览,电视是指定范围。
B、用不同景别的画面组合叙述事件是一种叙事的思维方法。
电视是用不同景别的画面来组合叙事的,景别的变化是电视编摄人员的重要创作手段。
景别的变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有效地支配观众的视听注意力。
对画面景别的调度,实质上是对表现空间的调度。
因此,我们说一个电视节目中景别运用是否得当和有效,是检验创作者思路清晰与否、表现意图明确与否的重要标志。
要求导、摄、编思路清晰,表现意图明确。
C、景别类似于文章中的词性,不同景别的画面有自己的叙述特长。
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的画面引导观众注意被摄主体、事件的不同特征,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
用全景定位画面交待人物位置关系。
用中景画面交待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事件的发展变化。
用近景画面交待主要人物、主体的动作和情感。
用特写画面交待细部、特定含义的物体、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流动。
D、不同景别的画面组接是形成影视节奏的方法之一。
a.相邻景别的连接节奏舒缓、抒情。
B.跳跃景别的连接节奏跳跃、急切。
观众从景别变化、视点变化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
比如全景画面接中景画面,节奏抒情、舒缓;两极景别的镜头组接,如全景接特写,节奏跳跃、急切。
叙事蒙太奇的拍摄中,编导、摄影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画面景别思维方法。
拍摄角度二.高度与方向摄像者在拍摄角度的选择中溶入了对画面形式的创造和想象,溶入了对画面形象的情感和立意。
画面造型的新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角度的独特。
不同的拍摄角度,直接决定了画面主体的轮廓线形和造型构架,决定了画面形象的光影结构、位置关系和感情倾向。
拍摄角度是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
同照片摄影,只用影片回顾1.高度与方向是画面造型的主要手段之一,摄影师对方向和高度选定影响到画面以下的构图因素:a 主次关系,位置关系。
b 主体轮廓,线形构架。
c 光影结构,场景层次。
d 感情倾向。
2.电视摄影中方向、高度选取原则电视是用不同景别的画面来组合叙事的,场面内全景定位画面的方向就是主方向。
a 事件主方向的选择(1)主机位是一个范围。
主体侧光位优先,顺光次之。
(2)有利于主体表现的拍摄。
(3)有利于多景别拍摄,多层次拍摄。
b 高度选择(1)全景机位可稍高,中近景一般选平机位。
(2)适当注意仰拍俯拍的感情色彩。
3.视线高度差规则视线联线有高度差,人与物的关系线有高度差时:1)以较平均的高度拍全景关系画面(定位)2)以较仰的角度拍较高的人物表现较低人的视线3)以较俯的角度拍较低的人物表现较高人的视线电视摄像中采用多方向多角度多景别全方位的展示事件、人物的方法。
景别、方向、角度三者不同的组合将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画面形象,摄影师要了解并掌握由摄像机拍摄角度、景别变化而带来的形象变化和画面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有预见性的想象和完成电视画面的构成。
组合运用景别、方向、角度的能力反映了摄影师的基本素质和造型能力。
作业:不同景别各自有那些作用?电视中景别的有那些作用?视线高度差规则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