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语文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语文

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语文

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语文包头市教研中心语文组一、试题评价与分析(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包头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

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 2015年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卷。

按照考点要求,分六大部分18小题。

从整体来看,这份试题除了紧扣考试大纲、将必考的知识点全面涵盖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试卷能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标理念,引导教学方向。

试题能扣住教材强调学生听说能力、课本名篇名句的积累运用。

注重名著经典的引导,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选文段出自课外又能扣住教材。

试题体现一定的灵活性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凸显语文的本质,又注重语言的应用性、实践性。

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突出思辨能力。

试卷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多个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做出准确和清晰的甄别。

如:探究题考查学生质疑探究、甄别真伪、确定观点的能力。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1.命题的情境更贴近生活,社科类说明文是对务虚不务实的社会现象的抨击,能够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体现“现实性”。

例如第一大题选文是选自2015-11-17《南方日报》施经的《争抢“琅琊”折射贫困的地名文化》,文章内容与当下生活现实联系密切,对即将走向成人的中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注重考查学生想象分析能力,如16题的句子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和逻辑思辩能力;突出试题的“思想性”。

例如17题图文转换题,分析阐述图标的内涵意义。

3.注重考查内容与课本重点篇目的关系。

比如文言文试题中的文化常识,古诗鉴赏中的内容与课本重点古文的联系。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课本这是的重视与回归。

4.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的过程,注重“探究性”。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都有一个探究题,这个试题,不仅起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较好的拉开学生分数的档次。

县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

县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

县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县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2021年度县高三一模考试已经结束,下面对本次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共有X名考生参加,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科目。

全县考试的整体质量较为稳定,总体平均分为X分,其中语文平均分为X分,数学平均分为X分,外语平均分为X分,综合科目平均分为X分。

二、语文科目分析语文科目在本次考试中的表现整体较为稳定。

在选择题方面,考生对于常见文学常识、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较为熟悉,答题正确率较高。

而在阅读理解方面,一些考生对于难度较大的长文阅读题目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加强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总体而言,语文科目的平均分为X分,较为稳定。

三、数学科目分析数学科目在本次考试中的整体表现较为一般。

选择题方面,考生对于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概念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解答题方面,一些考生在解答思路和步骤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解题技巧的培养。

总体而言,数学科目的平均分为X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外语科目分析外语科目在本次考试中的整体表现较好。

由于外语学科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的练习,大部分考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水平。

阅读和听力方面,考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和把握较好,但在口语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总体而言,外语科目的平均分为X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五、综合科目分析综合科目在本次考试中的整体表现较为稳定。

综合科目是对于综合知识的考察,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知识整合和创新能力。

在选择题方面,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较好,但在综合应用题方面还需要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

总体而言,综合科目的平均分为X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提高策略针对本次考试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效果:1. 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基础知识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建立扎实的基础。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试卷分析报告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第一个句子——评分细则: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

“或”误译为“或者”。

“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第二个句子——评分细则: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

“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解决方法: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二、诗歌鉴赏8、9题——第8题——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

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

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3、严肃处理考试不认真答题的学生。

第9题——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2分。

58-无锡市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报告

58-无锡市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报告

无锡市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报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考卷是一份严格按照江苏省新修订的考试说明调整的要求命题的,符合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些基本特点,基本突出了平稳、求实,重基础、考能力的命题原则,作文采用命题形式,符合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要求,题目“为了明天”审题难度小,思考空间大,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是一份较好体现基础和能力要求、又能区分写作高低,离题现象较少,偏题、说,年《考2010又有一定区分度的模拟试卷,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

根据分,古诗鉴赏1试说明》的有关要求,命题删去了两个选择题,文言翻译增加了因为选择题这是最大的变化。

分,3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了分,2增加了分,而且是增在往年得分很低的三道主观题上,6分,主观题增加了6减去两题100.81这样势必要降低语文均分,市区一模均分,加考题51.3,其中作文均分,因为去年108.88,去年市区高考均分107.83,去年市区一模均分28.13均分分数揭晓后,普遍反映语文均分偏高,尤其是选择题得分过高,因此,今年作了分,模拟情况来看,效果是好的,均分明显降下来了。

6调整,选择题减去题语音辨析,1本样卷的抽样分析,每道题的得分率如下:第218市区通过3;第55%分,得分率3题语病辨析,分值2;第62%分,得分率3分值题层意;第2.66分,均分4题成语新解题,分值4;第2.77分,均分5概括题,分值分,得3题筛选信息题,分值6;第45%分,得分率3题文言实词辨析,分值58;第49%分,得分率3题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题,分值7;第66%分率题文言文14分,9人1分,10人1份答卷中只有218,3.83分,均分10语句翻译,分值题名句10;第4.76分,均分10题古诗鉴赏题,分值9分;第0人得2分,8人分,6题表达技巧及作用分析题,分值11;第6.1分,均分8名篇默写题,分值分;第2分,均分6题简要分析句中蕴涵的作者的感情,分值12;第3.26均分“作者的取景器里摄取了哪几类人?分别概括他们在面对题信息筛选概括题,13题探究“特别的意义”的内涵,分14;第3.2分,均分5,分值镜头时的心理”分,6值;98.6%得分率分,3分值题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选择题,15第;2.68均分。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优秀5篇)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优秀5篇)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优秀5篇)语文考试质量分析篇一一、分数段分析:(略)二、得失分程度及原因分析:(略)2、典型错误分析:1、第一大题2小题失分较为严重,失分率达70%以上。

许多学生在“探讨”和“探测”这两个词语的决定上栽了跟头,没能把握该句子中的关键词“课题”和句子的主要意思。

其次,第一大题的第6小题失分也较为严重,未能从正方两个方面揭示论辩话题的主要观点。

2、课外阅读失分最为惨重,失分率达42%。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文言文比较阅读中对“表现作者怎样的情绪”的理解不到位,少数学生未能读懂。

(2)第二个失分点就是现代文阅读(三),失分率也高达56.7%。

客观上,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中学生而言,本篇文章的资料较难读懂,难以理解作者思想上的升华和情感上的变化。

主观上,考生不能扣住文本答题,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停留于作品的表层,泛泛而谈。

反映出他们在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上还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平时对16小题这种命题形式训练较少,许多考生不知就应从哪个方面去思考和作答。

3、虽然作文扣分不严重,但并不说明学生作文状况完成得好,很大程度得益于阅卷教师的感情分。

三、教学得失分析及改善教学的措施针对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平时应注重语言的积累和品味。

2、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强化“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教学,不能流于形式或走过场。

3、进一步强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注重诵读、识记、归纳和整理,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潜力。

4、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将平时的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在平时的。

现代文教学中不要求课内范文的精讲、多讲,应更多侧重从超多的课外阅读中潜够默化地提高对文章整体及片断的理解度。

具体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拓展学生阅读面,加大学生阅读量,突破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种障碍,以课内范文延伸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励。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语文学科情况分析一、抽样情况表一 全卷均分、及格率人数 均分 及格率 优分数(〉120)直属+县中 6358 92.38 57.64% 17 十校联合体 4914 84。

17 29.71% 五所分校 786 89.95 52.29% 1 全市82。

8928.6%18分析:1) 全市均分不及格,且只有不到30%的考生能够及格;优分学生极少。

2) 部分学校一轮复习尚不到位,学生阅读鉴赏能力较低是成绩差的客观原因。

3) 由于试卷结构和分值调整,主观题分值占全卷3/4,各阅卷点在批阅尺度上不尽一致,但总体偏紧,也是造成得分低的主观因素.二、主要问题表二 第Ⅰ卷各题得分率题号 得分率1 2 3 4 语知 Ⅰ卷7校 44。

3 86。

7 14.7 34 44。

9 46.9题号 5 6 7 科技文阅读 7校 22 48。

7 73.7 48.1 题号 8 9 10 文言文阅读 7校1393 37.747.9备注:第Ⅰ卷客观题数据来自于金中及河西分校、一中及其分校、中华、附中分校、南师附属实验学校等七校的平均分。

分析:从大项来看,三大项得分情况接近,都不如人意;具体到小题,则3〔成语〕、4〔病句辨析〕、5〔科技文关键词理解〕、8〔文言实词、虚词理解〕、10〔文言文赏析〕,是此次暴露的弱点。

表二 第Ⅱ卷各题得分率题号 11 12 13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名句默写 得分率(%)76.4 51.6 72。

566.9现代文阅读题号14 15 16 17得分率53。

8(%)66 54。

2 55.7 43。

5语言运用题号18 19 20 2162。

4得分率(%) 48 48 84.8 59.5第Ⅱ卷题号22得分率65。

2(%)69。

5备注:第Ⅱ卷主观题数据来自联合阅卷十校〔市直属及其分校〕,抽样方法为每本试卷抽取第一份、最后一份及中间随机抽取两份,每本四份,共抽样三百份。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本次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

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 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共包含两篇文本,每篇文本后设有5个问题,共计10题,每题3分。

2. 古诗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包含古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两个子部分。

古文阅读有4题,每题5分;古诗词鉴赏有3题,每题5分。

3. 语言知识运用(30分)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包含词语运用、句子表达和语段理解三个子部分,每个子部分10分。

4. 写作(55分)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试卷内容分析1.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选材广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分析和理解能力。

2.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选材经典,注重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理解和鉴赏能力。

3. 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考查学生对词语、句子和语段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4. 写作写作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试卷特点分析1. 覆盖面广试卷覆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度适中试卷难度与高考要求相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突出能力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注意事项1. 仔细审题考生在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保理解题意,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失分。

2. 合理分配时间考生应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题目。

3. 注意书写考生在答题时应保持卷面整洁,书写清晰,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影响得分。

4. 保持心态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紧张而影响发挥。

5. 检查答案考生在完成试卷后,应认真检查答案,避免因粗心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高三一模考试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接下来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考试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xx名同学参加,其中优秀率为xx%,及格率为xx%。

整体来看,本次考试的表现还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考试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

命题难度从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考试的命题难度适中。

虽然难度不算特别大,但也不是太简单,对同学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考察。

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部分,而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以文字阅读为主,难度较小。

题型分析本次考试的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选择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

从各个题型的表现来看,选择题难度适中,相对比较容易得分;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题的得分情况则略低一些,可能是因为涉及到了文章的理解和整体把握等较难的方面;作文部分则成绩比较优异,由于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比较简单,难度较小,也使得同学们的成绩相对较高。

错题分析最后,针对本次考试中同学们易错的一些题型和知识点进行分析。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同学们在句子结构和文言文阅读方面表现较差,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从题型的角度来看,同学们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中存在一些细节错误,或因对文章的细致理解不够充分,或因选项的干扰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备考阶段应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把握的练习,增强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重对知识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多读多写,以提高语文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三一模考试语文成绩的分析和建议,谢谢大家的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2月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临潼区2015年二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采用陕西省统考试题,从整体看,试卷形式、内容构成、知识点考查与2014年高考陕西卷基本一致,小阅读、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大阅读等,基本上扣着高考考点。

难易程度适中,试题考查灵活,注意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注重从精神上引导人健康发展,能紧扣时代,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切合新课标精神。

可以说,该套试题是一套不错的试题。

全卷分A B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又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其中“选考题”要求考生在第三大题“小说阅读”和第四大题“实用文阅读”中任选一题作答,每道题包括4道小题,第1题为多项选择题,2、3、4题为主观题。

全卷包括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其中客观性试题有10道小题,32分,占整套试题分值的21.3%,难度系数0.66;主观性试题9道小题,118分,占整套试题分值的78.7%,难度系数0.61。

全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比例,全卷难度系数0.63。

涵盖了语文学科要求测试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其中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为考查重点。

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本次考试全区语文科参考人数5103人,平均94.54分,全区最高分130.5分,125分以上10人,全区最低分0分,60分以下251人,大部分集中在90—110分,共2666人。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第Ⅰ卷(阅读题)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包括1—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试题所提供的选文内容并不是很难理解,结合题干,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仔细比对,很容易发现正确选项。

三道题平均分分别是 2.14分、1.58分、2.37分。

尤其是第二小题正确率较低(52.89%),原因还在于阅读不够仔细,未注意细节。

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及古诗文默写,共7道小题,36分。

其中4、5、6小题为客观题,共9分,7——10题为主观题,共27分。

文言文阅读4—6小题是选择题,第4小题考查词语解释,第5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第6小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错误的原因,三道题平均分分别为1.82分、1.42分, 1.93分,看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尤其是第二题文言断句正确率仅为46.27%,得分率不是很理想。

第7小题为文言文翻译,两道小题,共计10分,得分率较低。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是:翻译不能从整体角度思考,语言表达不能准确体现被翻译的内容。

不能找到、不会翻译句子中的关键字;不能准确判断翻译中的特殊句式;翻译句子不够通顺;不能联系学过课文中的字来翻译,胡乱翻译,闹出笑话。

如第一小题中的关键字“从、下、收”,前两个能翻译出来,最后一个翻译不出来。

第二小题,关键字“谮”,翻译出来的学生很少,学生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字,“入”字更难,翻译出来学生更少,只有“在”翻译出来的学生较多,此题较第一小题好。

两个小题得分平均在5分左右。

古代诗歌阅读包括8、9两道小题,11分。

第8小题“试从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只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缺少表达技巧的陈述,而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占2分,所以很多学生只能得到2-3分。

第9小题“分析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学生能写出“寒食无烟火”不只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此题学生大多能分析出惆怅,哀伤,漂泊在外之情,而分析出不平之气的较少。

此题得分率较上一题高,集中在2至5分。

诗歌鉴赏题学生答题整体上缺乏条理性,不分点,答成一片,阅卷老师要在答案中找要点,这也是失分的一个原因,这两道小题得分在5-8分之间,8分以上得分的学生很少。

第10题是古诗文默写题,3个小题,共计6分。

大多学生都能填出来,但正确率太低。

很多学生对句子里的字记得不够准确。

分数集中于3至4分,全答对的学生很少。

难写的字记不住,“壑”“嫠”能准确写出来的学生很少。

很容易的字也会出错,例如“鸿”写错的学生也很多,是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根本不理解造成的。

不能理解题干的意思,所以写出来的句子答非所问,问题是对要背诵的文章不能理解记忆,只是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学生对古代诗文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积累不够,落实不到位,不仅高中课本的内容把握不住,默写不出,初中的也遗忘较多;默写时张冠李戴,错别字太多。

看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还要进一步强化,有待于不断加强背诵默写的落实,尤其加强初中篇目的背诵和默写。

争取在这道拿分题上不丢分。

第三、第四大题为选考题。

文学类(小说)阅读或实用类阅读,包括11、12小题。

共四道小题,总分25分。

答题情况为:1.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要求涂黑选做的题号。

阅卷时未涂题号以选做第一道题为准,所以这部分学生的答案以零分计。

2.极个别学生存在将答案答错位置的情况,导致失分。

3.小说阅读(1)该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五个选项涉及了小说的情节、手法、主题。

该题难度不大,可考生若不仔细比对分析,容易选错。

(2)该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分析概括。

考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了有效信息,而没有上升到理性概括,概括能力较差。

(3)该题考查分析小说描写某情节的作用。

考生答题失误主要体现在缺乏由表及里的分析,没有从小说的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深入分析。

(4)该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关于某情节的情感倾向的讨论。

考生答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观点不明朗;探究肤浅没深度,对小说主题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够条理化。

大部分学生选择实用文阅读。

本道题相对难度低,得分率较高。

(1)该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选项涉及传记的内容、人物、主题等,该题难度不大。

(2)该题考查信息筛选并整和归纳的能力。

考生答题普遍问题是:只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了有效信息,而整合归纳能力较差。

(3)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考生答题失误体现于没有紧扣文本内容,没有关注大语境,缺乏整体阅读意识。

(4)该题属于探究题,探究传记文本选材方面的特点。

考生答题时往往笼统做答,没有从人物表现、主题揭示等多层面探究,也缺乏相关专业术语的恰当运用,表述不够条理化。

现代文大阅读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能力要求层级很高,本考题难度适中,考查全面。

总体来说,小说阅读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低;实用类文本相对简单。

第Ⅱ卷(表达题)包括两道大题6道小题。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共5道小题,20分。

其中13—15小题是客观选择题,共9分,16、17小题是主观题,共11分。

13小题学生作答较好,平均2.69分,正确率89.9%。

第14小题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平均分为1.92分,学生不能发现问题,原因在于语感不强,没有掌握病句判断的方法及典型病句的特点。

第15小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考生选错的较多,平均分为1.87分。

原因在于平时语感训练不够。

16题为语句补写题,满分5分,平均得分2分左右,这暴露出学生解读语境能力的欠缺,以及训练落实的不到位。

第一空大多数学生未能注意到句子标点,补成了并列短语,或者未注意整句的完整性,写出来的句子缺少对北京这个城市的限定。

第二空要注意话题的前后勾连,要找出相关的话题,可许多考生只注意前句的衔接,而忽略了后句的“下策”等信息。

第三空带有总说意味,要兼顾整段文字,体现“城市的天空”“北京的环境”等关键信息。

大量考生忽略了这些关键信息,只注意与前句的衔接,写成了“为群众着想”等相关内容。

17题为漫画转换文字题,满分为6分,平均得分4分左右。

答题情况相对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拟定标题一题,出现了“榜样”“上行下效”“景点不是签名墙”“子承父业”“别让你我在此出名”等正确拟题,但也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错误拟题。

概括漫画寓意题,有些考生未读懂漫画要素之间的关系(大人与小孩,大人言行对小孩的影响等关键信息),写成了“要文明旅游”“要做有素质之人”等,寓意跑偏。

第六大题作文。

(60分)此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这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作文类型,所选材料是习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关于人生如扣扣子的一段讲话,材料本身难易适中,符合中学生阅读要求。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难度适中,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就能抓到核心立意。

作文平均42.06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

优等作文大概占20%左右,审题准确,语言精美,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此类作文得分在46——56分之间。

成功之处表现在:1.立意准确:如“打好基础”;“走好人生第一步”;“赢在起跑线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等。

2.观点明确,事例典型新颖:多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周恩来、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出第一步、马云等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

3. 思路清晰,紧扣观点,处处点题。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不足之处表现在:审题不够准确:诸如此类立意有较大偏差的,失分均较为严重。

1.立意偏题或离题:材料重心在于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而不少学生的立意是“细节决定成败”,“要明确人生的目标”,“人生的岔路口”,“细节;选择;谨慎;目标;方向;人生观;脚踏实地;找准位置”等等,这些立意打的是擦边球,考生如果能够扣住“第一粒”就变成了正确立意,可惜的是学生单方面来谈,撇开了“第一粒”;“信念;梦想;诚信;领头羊;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奋斗;知错就改;走好每一步”等等这些立意偏离主题较大而得不上分。

2. 内容空洞:说理太多,事例不足或陈旧,事例不能证明观点,不会照应观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词。

3.思路不清晰,结构松散,随意性大;谋篇布局无章法,随心所欲,写哪儿停哪儿,不会写就凑数。

有一些作文在文体上属于四不像,更谈不上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有观点的文章,全文没有思路,没有布局,想到哪写到哪,语言不流畅,用词不恰当的,都是失分较严重的作文4.语言表达平直寡淡,缺乏文学性。

稍好的学生就是由于文中有能体现文化内涵的东西,如有的考生引用我国古代文化名人李白、苏轼等,以他们的事迹、诗词等作为要素进行再创造,这无疑使阅卷教师另眼相待。

5.个别试卷,作文出现残篇情况。

6.题目及内容中错别字较多,尤其是在题目中的关键词,主要错误有以下几种:“决择”,“对奕”,“羸在起跑线上”等。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建议本次考试暴露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后期的复习中,有以下建议:1.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

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背诵积累、文化常识、语法修词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

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积累和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