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标准切面
甲状腺疾病(病理)

③结节期
肉眼: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无包膜
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瘢痕形成
镜下:部分滤泡上皮增生,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眼: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表面光滑,血管充血,质软
纤维性
原因不明
肉眼:病变呈结节状,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切面灰白
镜下:甲状腺滤泡萎缩,小叶结构消失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腺瘤
胚胎型腺瘤
又称粱状或实性腺瘤
瘤细胞小而一致,呈片状或条索状,无胶质,间质疏松呈水肿状
胎儿型腺瘤
小而一致,仅含少量胶质或无胶质的小滤泡
切面灰红呈分叶状,胶质少,棕红色,质如肌肉
光镜:
a.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生
b.滤泡腔内胶质稀薄,周边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的吸收空泡
c.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电镜:滤泡上皮细胞质内内质网丰富、扩张;高尔基体肥大、核糖体增多,分泌活跃
免疫荧光:
滤泡基膜上有IgG沉着
经碘治疗后镜下见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胶质增多变浓,
b.多量中性粒细胞及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c.伴异物巨细胞反应,但无干酪样坏死
慢性
慢性淋巴性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眼: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被膜轻度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切面呈分叶状,色灰白灰黄
光镜:甲状腺实质组织广泛破坏、萎缩,大量淋巴细胞及不等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甲状腺TI-RADS分类

US恶性征象
• 实性 • 低回声 • 纵横比>1 • 边缘不规则/模糊 • 微钙化
术后病理:乳头状癌
TI-RADS:6类
被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经FNA(Fine-needle aspiration)细胞学或CNB(Cure needle biopsy)组织学证实过的结节
F 25Y
TI-RADS:2类
TI-RADS:3类
结节恶性可能<2%。 双侧甲状腺内多发超声特征相似的结节,如结节性甲状 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基础上伴发的结节; 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未出现可疑恶性超声特征; 海绵状结节。
提示: 甲状腺实性/囊实性结节,TI-RADS 3类
多发性结节、等回声或混合回声、混合类型、
不同类型血供结节性甲状腺肿
囊实性的结节
桥本甲状腺炎的结节
粗大钙化
甲状腺内出现的边缘模糊、缺乏立体感的结节,具有一项或多 项可疑超声特征,要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此时需追问患 者有无感冒发烧病史,有无颈部疼痛症状。如明确有相关病史, 可将结节评估为3类;如病史不明确,可将结节评估为4a类。如 果随访过程中结节持续缩小,则将结节评估为2类。
的50%或以上。 • ③囊性为主(Predominately cystic):软组织成分占结节体积
的50%以下。 • ④囊性(Cystic):结节完全呈囊性,内部可出现纤细分隔,
可出现沉积物或漂浮物,但无实性组织。 • ⑤海绵状(Spongiform):结节主要由大量小囊腔构成,但无
实性组织;囊腔范围占结节体积的50%以上。
ACR-TIRADS系统,都提供了完整的词典、分类系 统和处理建议。词典用于描述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 分类系统用于确定结节的恶性风险,处理建议用于决定 结节是否需要进行FNA。这里需特别注意,处理建议中 没有决定结节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条款,这是由于 按照国际通行的甲状腺结节诊治原则,甲状腺结节手术 前通常需要有FNA结果。因为这个原因,美国ACRTIRADS 5类结节的恶性风险仅>20%。目前我国甲状 腺FNA尚没有广泛开展,手术治疗决策往往是基于结节 的超声表现,这种诊治流程上的差异导致我国许多超声 医生,特别是临床医生很难接受ACR-TIRADS的结节恶 性风险分类。
甲状腺标本大体检查和取材

建议取材数量:
(一)甲状腺肿(弥漫性,多结节性,无单独结节): 推荐: 1. 结节性病变—甲状腺每重5g从结节区取1块,每叶最多10块,
峡部2块。 2. 弥漫性病变—甲状腺每重5g从非均质区(如纤维化或出血区域) 取1块,每叶最少10块, 峡部2块。 最少: 1. 结节状病变—每个结节1块,最多取5个结节。 2. 弥漫性病变—每叶3块,峡部1块。 (二) 单个浸润性或非包裹性病变: 1. 小于2cm—全取; 2. 大于2cm—每cm取1块,重点取非均质区和肿瘤与实质交界处。
第一段(标本整体描述及测量):一般信息核对;标本类型;测量 (X × Y × Zcm)及称重(g);定位标记;有无甲状旁腺和/或淋 巴结,其他特征(包膜破裂、附着的骨骼肌等)
第二到第n段(结节描述)(各个结节分别描述):大小(X × Y × Z单位cm);定位及与边缘或包膜的距离(cm);边缘:浸 润性还是境界清楚;如境界清楚,有无包膜;包膜厚于0.1cm者 要测量厚度; 结节特征(颜色;均质性还是异质性;出血(类 型);囊性变;钙化(类型,位于结节何处)
2.多结节性病变
每一个结节都要视为一个独立的结节记录。当病变
分界不清时,可能很难决定一个病变是独立的病
变还是多结节病变的一部分。这种的情况下:任
何明显增大的或外形特殊的结节(如色泽、包膜)
都可认为是独立的结节。
3.甲状腺实质背景
如果背景中甲状腺实质异常,则实质背景的颜
色及质地的改变应予记录。
(三)大体标本描述
n+1段(周围甲状腺组织):(甲状腺完全切除标本或多结节性甲 状腺肿中如果没有单独的结节,此段变为第二段)背景疾病(结 节性或弥漫性)
附加步骤:照相,组织冰冻,电镜等;
甲状腺ACRTI-RADS分级

甲状腺ACR TI-RADS分级2017年ACR出版的甲状腺TI-RADS分级标准,虽然ACR 标准中提及的5项评分(结节成分、回声、形态、边缘、钙化强回声)与我们平时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评价时思路是相似的,但由于其采用定量评分,且分值有一定跳跃性,使用起来略显生疏和复杂,故特选取一些已明确病理诊断的甲状腺髓样癌、滤泡癌做练习,和大家分享,加深印象,有异议欢迎留言交流。
ACR:美国放射学会,耳熟能详的BI-RADS也出自他手。
总的说来,如何分级就是看上面的这张流程图。
这是经过精简之后的5个范畴,而ACR最初是把9个范畴列入了研究:结节的成分,回声,囊实成分特征,形态,大小,边缘,晕环,强回声,血流。
经过合并和筛选,最后纳入以上5个方面。
其中大小虽然不是鉴别良恶性的指标,但决定着结节的进一步处理方式。
弹性成像虽有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开展,所以没有纳入研究。
下面就以上5个范畴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成分定义:是指结节是实性、囊性还是囊实混合性。
海绵样结节指的是结节内多发的小囊样结构聚集,范围占结节体积的50%以上。
几乎完全为实性的结节中有少量的液性成分并不是海绵样结节。
囊实混合性结节主要观察实性部分。
当结节内有出血成分时,区别囊性还是实性有时比较困难,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鉴别。
二、回声与周围腺体比较,分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极低回声(比颈前带状肌的回声还要低)。
混合回声结节可描述成“主要为”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
三、形态横切面时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声束方向测量纵径(前后径)和横径(左右径)。
有的研究认为横切面与纵切面没有区别,为简单一致,ACR选择横切面。
四、边缘光滑:结节边缘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
不清:难以辨认结节与周围甲状腺实质的界限,例如:结节包埋在不均匀的腺体里或结节与周围的多发结节无法分辨彼此界限。
不规则:结节的边缘呈针刺状、锯齿状或呈锐角突出于周围实质。
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局部圆形软组织突出,小的分叶称为微分叶。
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 (subacute thyroiditis)
超声特征
• 甲状腺对称性、普遍性中度肿大。 • 早期均质低回声,后期回声不均。 • 钙化者可见强光点或强光斑回声,后方伴
声影
• 甲状腺滤泡退行性改变,可致低回声区, 常疑为囊肿(假性囊肿征)
女,44岁 感左颈部疼痛1月余
病理
“双侧及峡部” 亚急性甲状腺炎
• CDFI:结甲单发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较少或没有, 这与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使间质血管受压造成 供血不足有关。结节周围呈点状或在结节间穿行、绕 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无固定分布,无特异性改变。
• 病理:“双侧”甲状腺结 节性甲状腺肿
• USG:弥漫性肿大,双叶多 发实性团块(腺瘤可能), 双叶小结节
• 女,21岁。发现颈部肿块9月余 • US:右叶偏低回声区(不除外Ca),右叶
及峡部肿大伴多发细小钙化,右侧颈部淋 巴结肿大伴钙化
• 手术:甲状腺右叶内约7×3cm硬质实性团 块,右侧颈部II、III、IV及VI区多发淋 巴结肿大
• 病 理 : “ 右 侧 ” 甲 状 腺 乳 头 状 癌 II 级 ( 7×3.5×2cm ) , “ 左 侧 ” 甲 状 腺 内 见 癌浸润,II、III、IV及VI区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概述
•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功能是合成、 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
•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由左右两 个侧叶和中央的峡部构成。
• 甲状腺主要由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供应。
甲状腺检查方法
仪器条件:7-12MHz线阵探头 体位:仰卧位 方法:先右后左、先上后下 标准切面及测量
病理:甲亢
亚急性甲状腺炎 (subacute thyroiditis)
甲状腺超声检查规范

甲状腺超声检杳规范
【检查内容】
1、甲状腺肿大或萎缩(正常参考值:长径4.O〜5.5cm,横径2.0~2.5cm,前后径L0~1.5cm,峡部前后径0.4Cn1)。
2、甲状腺内如有结节,应检查位于左叶或右叶;是单发或多发。
3、甲状腺结节是囊性或实性。
4、甲状腺结节的边界是否光滑、包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是强或弱,有无微粒样钙化。
5、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6、如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还应观察血流,供临床参考。
【检查方法】
1、仪器条件选用7.5〜IOMHZ的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体位一般取仰卧位,肩部垫一枕头,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可采取左侧或右侧位。
3、方法
(1)右叶矢状切面(纵切面)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
(2)右叶横切面(峡部水平)测量右叶横径。
(3)峡部横切面(包括左、右叶)测量峡部前后径。
(4)左叶矢状切面(纵切面)测量上下径及前后径。
(5)左叶横切面(峡部水平)测量左叶横径。
【注意事项】
1、如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是否来自同侧甲状腺病变。
2、甲状腺峡部上方囊肿,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颈侧方囊肿应考虑来自鲍裂囊肿。
甲状腺全切病理报告单解读

甲状腺全切病理报告单解读甲状腺全切术是指将甲状腺腺体和周围组织全部切除的手术,一般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毒症等疾病。
术后需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报告单是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后的结果总结。
以下是关于甲状腺全切的病理报告单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甲状腺组织标本来源:甲状腺全切术标本。
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
术前情况:甲状腺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行甲状腺全切术。
镜下所见:1. 标本为甲状腺全切术标本,切面呈棕黄色,质地较硬,未见明显包膜,切面呈不规则状。
2. 显微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呈乳头状生长,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多呈悬雍苍形,细胞核分裂象明显。
3. 未见明显癌灶浸润周围组织。
病理诊断:甲状腺髓样癌。
病理报告解读:根据镜下所见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确认患者甲状腺为髓样癌。
髓样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具有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的特点。
乳头状生长、核形态异常、细胞核分裂象增多等表现均提示为髓样癌。
患者术前表现为甲状腺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这与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表现相符。
在行甲状腺全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临床诊断。
对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根据病理报告结果,患者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并结合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以及相关的甲状腺功能情况。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肿瘤指标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甲状腺全切的病理报告单是指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后的结果总结。
根据病理报告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超声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超声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被膜:
外膜: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及弹性纤维组成。 内膜:较薄,为甲状腺固有膜,紧贴于甲状腺腺体,并深 入腺组织内将腺体分为大小不等小叶。
• 毗邻:
两侧叶后面:甲状旁腺 两侧叶外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 浅面:皮肤、皮下组织、颈筋膜、肌群、气管前筋膜等。 深面: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咽下缩肌、食管、甲 状腺上、下动脉及喉返N。
间接扫查:加水囊
甲 状 腺 正 常 声 像 图
横切面:呈蝶形或马蹄形。
纵切面:侧叶呈椭圆形。
甲状腺表面平整,被膜连续,实质回声中等,光 点细,分布均匀。 彩色多普勒: 甲状腺左右侧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甲状腺内 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上下极可有较大A、V彩 色血流信号。血流测值:Vmax22-33cm/s, Vmin12-22cm/s,RI 0.55—0.66
• 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主要分布于甲状腺前面。 甲状腺下动脉:主要分布于甲状腺后下缘和甲状旁腺。 甲状腺最下动脉(仅10% 人有):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下极 及峡部。
• 静脉:
甲状腺侧叶上部的血液经甲状腺上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甲状腺侧叶前部和中部的血液经甲状腺中静脉汇入颈内静 脉。 甲状腺侧叶下部的血液经甲状腺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
甲 状 腺 的 超 声 诊 断
解
• 形态:
剖
甲状腺呈“H”形或“蝶形”。分为左、右两侧叶,中间 以峡部相连。
• 位臵:
侧叶:贴于喉下部及气管上部侧面,上界达甲状软骨中部, 下部抵第6气管环。 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环的前面。
• 变异:
30-50%的人从峡部或两侧叶向上延伸出锥状叶。 8-14%的人可无峡部。 甲状腺可异位生长于颈前正中、胸骨柄后方、前上纵隔 (异位生长甲状腺组织同样可发生腺瘤或Ca)。
• 淋巴回流:
甲状腺的淋巴经滤泡周围淋巴丛引流到气管、纵隔、喉前 及颈部淋巴结。(甲Ca可沿淋巴管转移至上述淋巴结)
• 正常值:
甲状腺侧叶:上下径4--6cm 、左右径 2—2.5cm 、前后 径1—2cm 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检 查
方
法检查前Βιβλιοθήκη 备: 枕垫、水囊。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使颈前部伸展 侧卧位:甲状腺单侧肿大时采用。 频率选择: 5—7.5—10—12MHZ(线阵) 扫查方法: 直接扫查:滑行、连续的纵向及横向扫查,观察甲状腺及 临近组织各层切面图像。
甲状腺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
(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标准 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 实质最厚和最宽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 尽可能轻。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 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正常成人参考值(cm) 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5~2.0cm,宽度2.0~2.5cm, 峡部厚度小于0.5cm。 (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标准测量切面在 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 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测量位 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长度各为 4.0~6.0cm,峡部长度1.5~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