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口才
学习司法口才的四大技巧

学习司法口才的四大技巧学习司法口才的四大技巧一个司法工作者如果没有良好的口才,又不懂得一点儿司法口才的要领与技巧,就好像一只鸟儿没有羽翼飞不上天空一样非常痛苦。
因此学点司法口才学,对法律工作者来讲非常必要。
司法口才是司法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司法口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诉讼活动,甚至关系到办案工作的成功与失败。
学习司法口才应该理论结合实践,一方面了解司法口才的基础知识,这是司法口才实际操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司法口才的实际操作,总结法律工作者在具体司法工作中常见的司法口才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学习司法口才的四大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顺气灭火,不死搬法律法规有些人虽然违反了道德准则,但却没有触犯法律或法规,因而不能将之绳之以法。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方”极易因头脑发热和情绪偏激而做出出格的事,从而将“小事”搞大。
为了防止受害方情绪失控,调解民警就要开辟一条“消防通道,熄灭火焰”——这就像在水流受到阻塞眼看要溢漫堤岸时,挖出一条导流渠将水流引出,以避免冲毁堤岸一样。
在派出所实习的小高和赵所长接警后赶到一户人家,见女主人正手拿菜刀,要对一个张姓男子下手。
原来,离异后的女主人两年前认识了独身无业的张某,很快便与之同居,并不惜钱物供张某享用。
没想到几个月前张某却又和一个导游小姐搞到了一起,要和女主人分手。
女主人对此焉能不气?见女主人又打又闹,赵所长先将其手中的菜刀夺下,然后找张某谈话。
待明白了事情原委后,小高就奉劝女主人:“你们虽然搞了两年对象,可是没有领结婚证,还不是合法的夫妻。
他现在看上了别人并准备和她结婚,属于婚姻自由,我们也无权干涉。
如果涉及财产赔偿的话,你可以同他协商,协商不成再到法院起诉。
”小高说得虽然很正确,可处在气头上的女主人岂能接受得了这一冰冷的法律现实,于是就大喊道:“我不用你们管了,你们走吧,我自己能解决。
”说着就往外冲。
赵所长经验丰富,马上来到女主人面前:“你要干什么?”女主人边冲边说:“这事不归你们管,你们拿他没办法,我有办法。
审判人员司法口才在实践中的创新

审判人员司法口才在实践中的创新审判人员的司法口才在实践中的创新一、引言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的口才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通过口头陈述和辩论来阐述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并最终做出公正的裁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审判人员的司法口才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审判人员司法口才在实践中的创新。
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审判人员,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需要清晰明了地陈述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并将复杂的法律概念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当事人和听众。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是审判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1. 提高说话技巧审判人员需要通过说话来向当事人和听众解释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
他们需要提高说话技巧,包括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
通过训练和实践,审判人员可以逐渐掌握合适的说话技巧,使自己的陈述更加生动有力。
2. 丰富词汇量丰富的词汇量对于审判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在陈述中使用准确、恰当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阅读和学习,审判人员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学习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技巧。
审判人员可以学习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他们可以使自己的陈述更加生动有趣,并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培养辩论能力审判人员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各种辩论活动,包括与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争论、庭审过程中的质证和反驳等。
培养辩论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1. 掌握论证技巧论证是辩论的核心。
审判人员需要能够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据和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可以逐渐掌握有效的论证技巧,使自己的辩论更加有说服力。
2. 学习反驳技巧在辩论过程中,审判人员可能会遇到对方提出的质疑和反驳。
学习反驳技巧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能够迅速反击对方的观点,并用合理的论据来驳斥对方的质疑。
第4章 司法口才的主体和客体

(一)坚定的信念 一 坚定的信念
三、司法口才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记忆能力 一 观察记忆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应当做到 : 1.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 逻辑思维能力。 二 逻辑思维能力 应当做到: . 式和逻辑思维规律。 .讲究逻辑层次。 .善于分析归纳。 式和逻辑思维规律。2.讲究逻辑层次。 3.善于分析归纳。 (三 )心理适应能力 。 1. 交际前的心理准备 。 应当做到 : 心理适应能力。 . 交际前的心理准备。 应当做到: 三 心理适应能力 (1)在交际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 包括 : ① 立论准备 。 在交际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交际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包括: 立论准备。 驳论准备。 知识准备。 战术准备。 (2)要进行必 ②驳论准备。③知识准备。④战术准备。 要进行必 要的心理放松和情绪调整。 .交锋时的心理状态。 要的心理放松和情绪调整。2.交锋时的心理状态。应及时 排除如下不良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 克服怯场心理。 排除如下不良心理:(1)克服自卑心理。(2)克服怯场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 克服怯场心理 (3)克服盲从心理。 克服盲从心理。 克服盲从心理 (四)语言驾驭能力 .法言法语, 语言驾驭能力1.法言法语, 四 语言驾驭能力 (五)临场应变能力 .反映要敏锐,处置要及时。2.处惊 临场应变能力1.反映要敏锐,处置要及时。 . 五 临场应变能力 不乱,灵活补救。 不乱,灵活补救。
司法行政管理系: 司法行政管理系:李飞
第四章 司法口才的主体和客体
1 2 3
第一节 司法口才的主体
第二节 司法口才的对象
第三节 司法口才的客体
第一节 司法口才的主体
能力
素养
司法口才 的主体
司法口才

课程司法口才定位1、能力本位,目标明确。
《司法口才》课程是学院根据专业发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应用性专业与技能课。
课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职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任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警学结合”、“教学做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语言表达技巧和职业综合素质。
2、衔接得当,适应发展。
本课程先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后强调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以基础知识为底蕴设前导课程,如《大学语文》、《司法逻辑能力》、《监狱学基础理论》、《警察法学》等,使学生积累基础知识,训练基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而后又将学生引向专业职业岗位,把一般素质与工作情境联系起来,为学生学好《狱政管理》、《矫正教育》、《刑罚执行》等专业课程,培养行刑实践能力、执法事务处理能力等专业技能,搭建扎实的基础平台,使学生将来既能胜任行政机关管理工作岗位,又能适应监狱、公安机关、看守所、劳教所等执法与矫正工作岗位,符合与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内容选取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司法行政单位的实践工作,在广泛的岗位调查基础上,根据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以及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选取《司法口才》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重点放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上。
1、基础理论知识根据日常口语表达要求以及后续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普通话的标准表达,最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修辞技巧和态势技巧,以及开展思维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
2、专业理论知识走警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密切与监狱、劳教所、司法所等司法行政单位合作,充分分析实践工作的特点和岗位需求,要求学生了解司法口才的适用原则和基本要素,掌握在司法实践工作中常用的劝说调解、教育谈话、调查审讯、演讲辩论等司法口才运用的策略、技巧和方法。
司法口才学

证明和反驳
•28
1、证明 借助其他某些事实有关的判断来论证某一命题的真实 性的逻辑方法。
2、反驳 是论证某一命题的虚假性的逻辑方法
•29
常见反驳方法
1、揭悖反驳 (1)反驳观点; 识破论点明显违背事实和常理的地 方,使其主张不能成立。 (2)反驳论据;直接反驳和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性。 (3)反驳论证方式; 确认对方的论据与论题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2、归缪 直接从被反驳道论题推出荒谬的结论
•60
二、语速要恰当 三、语气要合理 四、节奏要明显 (1)换气停顿 (2)语法停顿 (3)逻辑停顿
•61
五、语调要和谐 1、升调 2、降调 3、平调 4、曲调
第二节 表达技巧
•62
一、直言表述法 直截了当、旗帜鲜明、不加掩饰地表述自己的 观点。
1、自然顺序法 2、综合归纳法 3、突出主罪法
二、明确表达法
•1
司法口才 四章
88页
2、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
•2
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是以证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为标 准划分的。 (1)言辞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 言辞证据在客观上上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失真。
(2)实物证据是以实物存在和表现形式为依据的。 客观性强。
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
是以单一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程度为标准划分的。 (1)直接证据 证据本身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19
司法调解的技巧
page 201 一、揭穿虚假 二、冷却矛盾 三、换位思考 四、尾声适时泄密 五、找到契合,一调到底 六、巧用关系,消除矛盾
•20
第九章。 法庭演讲
概念 演讲者以自己真实身份,在特定的时境中运用有声语言 和态势语言面对听众传播知识、发表意见、抒发情感, 以感染、鼓动听众的一种社会交际活动。
司法口才讨论发言稿范文

司法口才讨论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与这场司法口才讨论。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深知言辞的力量,尤其在法庭上。
一个精彩的发言不仅能影响法官的判决,也能影响群众的观念,因此,我坚信好的口才训练对于法律人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当注重语言的文采与修辞。
在进行法庭辩论或法律演讲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排比、对偶、比喻等手法都能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运用这些手法的时候,不要过分华丽,毕竟在法律领域,清晰明了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逻辑与论证的严谨也是一名法律人必备的能力。
我们在进行辩论时,必须提供清晰、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充分、有力的证据和引述。
只有这样,我们的观点才能够站得住脚,让人信服。
多读书、多积累案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案例运用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认为自信和镇定也是口才训练中的关键。
面对法庭上的紧张局势,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自信,不被对方的攻击所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辩论中。
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培养自己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总之,好的口才训练对于法律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断
地学习和锻炼,才能在法庭上做出精彩的表现,为正义发声。
谢谢大家!。
司法口才

声音色彩
• 声音色彩是指声音表达出来的语言感情色彩的外
部体现。声音色彩与感情色彩之间有着一定的对 应关系。如表达心情愉快时,声音就轻松明快, 如果表达悲伤痛苦,声音则低沉暗淡。 人的感情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喜、怒、哀、爱、 欲、憎、忧、悲、恐等各具特色。在表达这些感 情色彩时,必须运用声音的轻重、表达的停连、 语调的起伏、速度的快慢、语气的变化等技巧去 塑造、去体现。
吐字归音:咬紧字头、发亮韵腹、收全韵
尾
• 弹唇:双唇紧闭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爆
• • • •
发出“B”或“P”音。 转唇:双唇紧闭,用力撮起,顺时针转360度 再逆时针转360度 弹舌:舌轻触上齿背,用气冲击使舌跳动。 卷舌:舌尖抵触硬腭,上卷直至软腭发“ER” 提腭:发“GA”音,提起软腭,使口腔充分打 开。
•
有声语言的特点
• 1、有声性。 • 2、自然性。 • 3、直接性。 • 4、即时性。 • 5、灵活性。
有声语言的训练方法:
• • • • •
气息的把握: 共鸣训练 吐字归音 声音色彩 语气训练
气息的把握
• 声音是这样发出来的:气息进入肺脏后由
胸、腹、横隔膜等肌肉对其进行控制,使 其形成一个冲击波逆流而上,打击声带, 此时声音比较单纯,经过口腔各个发音部 位把字咬出来,然后经过共鸣腔的共鸣, 使声音美化。
重音
• 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他有强调
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表达者有意 对重要的词语加以强调处理,这些词语就 是重音。重音位置移动,表义会发生变化。 • 例:今天我来这讲课。(今天。明天不来) • 今天我来这讲课(我。不是别人来) • 今天我来这讲课(这。明天在别处) • 今天我来这讲课(讲课。不是来聊天)
司法辩论与口才-复习课

的结束阶段,对司法机关处分案件的裁判性法律文书的公开宣读。 裁判性宣读是司法机关对具体案件的最终处分意见最早的公开出 现形式,他意味着司法机关审查、审理案件的某种决定性司法意 志的生效或即将生效。裁判性宣读包括:宣读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裁定书、调解书、布告和命令;宣读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 等。裁判性宣读在司法宣读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护人发表的演讲词,虽不属于法定的司法文书,但对揭露罪犯,分辨 是非、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法庭公正、客观的处理案件都 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司法演说词分为公诉词和辩护词两种,包括; 公诉词演说、辩护词演说、代理词演说。
32.公诉词----是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
当庭宣读的一种演说词。他是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告人提出起诉书的主旨 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目的在于深入分析被告犯罪行为的目的、危害 和后果,以揭示和惩戒罪犯,同时帮助法庭进一步明确被告的犯罪事实, 罪行性质及应采取的量刑标准。
28.程序性宣读----是指司法人员在人民法院审理
案件过程中,严格依照审判程序,当庭对各种诉讼文 书所作的宣读。程序性宣读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重 要内容,是司法人员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不可或却的 诉讼活动。
29.工作性宣读-----是指人民法院的书记员在
庭审活动中,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性和技术性宣读。
33.辩护词----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加刑事诉讼庭审活动的
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就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和客观证据而发表的有关被告人无罪、 罪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一种书面演说词。是辩护人当庭宣读 的司法演讲词。
34.事实辩-----犯罪事实是定罪量刑的基础,可以从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口才研究司法口才的意义①研究司法口才的直接意义是,探索司法口才的特征、规律和方法,用以指导、促进司法工作实践;总结和剖析司法口语表达失利、失败或者违背法律规定的教训,从反面教育人们,必须逐步增强司法口语表达的才能,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②促进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司法人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供知识,使司法队伍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和新规定。
③有利于促进法学学科的建设和法学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司法口才学与相邻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犯罪心理学、演讲学等的互相渗透和促进。
司法演说词是在诉讼过程中由国家公诉机关的代表或辩护人发表的讲演词,虽不属法定的司法文书,但对揭露罪犯,分辨是非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法庭公正、客观地处理案件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司法演说词分为公诉词和辩护词两种。
写司法演说词的关键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理服人。
公诉词公诉词是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机关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当庭宣读的一种演说词。
它是对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告人提出的起诉书的主旨所作的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
目的在于深入地分析被告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和后果,以揭露和惩戒罪犯,同时帮助法庭进一步明确被告的犯罪事实,罪行性质及应采取的量刑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81年第44号文件规定的精神,公诉词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对法庭调查的简要概括;②进行证据分析,认定被告人的罪行;③进行案情分析,概括案件的全貌,揭露被告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④分析被告人犯罪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⑤进行法律上的论证,指明被告人触犯的《刑法》条款,阐明被告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公诉词的重点部分在于深入分析被告犯罪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严重危害两部分。
辩护词是辩护人当庭宣读的司法演讲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律师、人民团体或被告所在单位推荐的,或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以及被告的近亲属、监护人为其辩护。
它应该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该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应该起到帮助法庭全面了解情况,做到“兼听则明”,从而有助于正确公正处理案件的作用。
一般分前言、辩护理由、结论三部分。
律师作法庭演讲的技巧律师在法庭的演讲,就是辩护或起诉。
无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演讲,律师都必须将自己对案件的观点和意见很好地表达出来,以便法庭采纳正确意见,作出正确判决,起到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律师的演讲必须做到:①烂熟于心。
律师在法庭演讲之前必须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和法律条文了如指掌,如果是辩护演讲,就要对起诉书进行悉心研究。
律师在法庭上所作的辩护演讲是针对公诉人提出的起诉书所作的控告演讲,是代表原告向被告人提出告发。
不论何种演说,一般都可能遭到对方的反驳,所以法庭演讲常常是唇枪舌剑的争辩,要经过反复争辩才见分晓。
在辩论中牢牢掌握主动权、不仅使对方无懈可击,而且能“寻机破敌”。
如果律师对案情掌握不准,那么在法庭辩护或控告中就会被对方打出破绽,甚至被驳得理屈词穷,张口结舌。
②不离准绳。
律师在法庭上的全部演讲,须严格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语言要准确,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不着边际。
衡量法庭上演讲口才的高低,往往不是“滔滔不绝”,而是“一针见血”。
③抓住重点。
律师在法庭上的演讲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选择演讲的“主攻方向”。
如果是进行刑事辩护演讲,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下述某一方面作为辩护的重点:第一,从认定事实方面进行演讲。
如果起诉书对被告提出的根据与事实全部不符,可以作无罪辩护;如果部分不符,可以作减轻罪责的辩护,或要求法庭延期审理,补充调查。
第二,从适用法律方面辩护。
如果起诉书所认定的罪名与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不符(例如:过失杀人起诉为故意杀人)均可提出辩护。
第三,从适用刑罚方面进行辩护,根据法律和被告犯罪的事实,考虑在适用刑罚和量刑上是否恰当,如果法庭对被告判处的刑罚过重,可以作减轻刑罚的辩护,或者根据被告人具有犯罪中止、自首、悔改等表现和情节,作出要求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的辩护。
④讲究分寸。
律师在法庭上的演讲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表述,讲事实不言过其实,讲法律不言过其辞,忠实于法律和事实真象。
律师在法庭上所讲的话要合乎自己的身份,既要仗义执言,又要有理、有利、有节。
⑤灵活变通。
即在演讲时不要机械死板地拿着辩护辞或上诉状“照本宣科”。
法庭上的诉讼活动是由多方面当事人参加的活动,而且案件往往是复杂的,律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或范围内做好演讲准备,对案情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法庭调查和质证,律师对案情产生新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在双方辩论中,也可能形成新的观点和意见。
因此,律师必须当机立断,在演讲中改变或修正原来的观点,如果缺乏必要的灵活变通,演讲是不会成功的。
⑥注意辞令。
律师既要善于使用词汇、又要防止故意卖弄词藻。
质朴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华而不实的演讲往往令人生厌,这里关键是遣词造句必须严格服从表达内容的需要。
律师在法庭上的演讲要出口成章,语言必须精练、紧凑、鲜明、生动,要尽量使每一个词句都成为辩护辞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和谐、快慢适度。
必要的地方可作重述,但需避免罗嗦。
法庭辩论的主要特征法庭辩论是在审判长主持下的法庭上,由诉讼双方根据法律与事实,就案件的关键性问题及如何适用法律、作出公正裁判等问题,面对面地直接进行论述、争辩和反驳的一种司法口语表达。
这种口语表达,在遵循法律规定和依据事实的前提下,除了具有以下特征:①预防性。
辩论的双方,在参加法律辩论之前,都必须做好思想上、材料上和口语表达的充分准备。
尤其是公诉人和辩论人,辩论前都要依法查阅卷宗、讯问或会见被告人和进行必要的调查,撰写好公诉和辩护词,一般还经过本部门集体讨论,准备好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所谓“九备一说”,说的就是事先九分准备,在法庭上的直接口语仅仅是一分而已。
②临庭性。
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在特殊的场合,面对着特殊的对象,在特殊的气氛中,辩论双方面对面地阐述、争论、反驳,面对面地向审判庭提出各自的请求和主张。
③职责性。
辩论的双方各有法定的明确职责,如公诉人的职责是揭露、证实被告人犯罪并请求依法予以惩处,辩护人的职责是辩驳、辩护;公诉人不得为被告人进行辩护,辩护人不可代替公诉人对被告进行控诉。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可逾越。
④均等性。
法律规定,辩论双方的口语表达机会是均等的,允许公诉方发一次言,也允许辩护方发一次言(一方有两人派一人发言);一方发言时对方不得打断。
⑤敏捷性。
辩论双方既要事先准备好反驳对方的意见,也要进行临庭体现出来的现实的言词争辩,后一种敏捷性的要求更高。
敏捷性主要体现在对对方反驳的话听得清,思维能准确抓住症结,并迅速作出回答,而且言辞中肯、流畅、声音响亮。
作为法庭辩论的一方,如没有那种“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足够思想准备,并能作出相应的辩驳反应,往往会在辩论中失利。
⑥攻守性。
社会主义法庭出庭辩论的双方都是为了协助审判机关对被告人准确的定罪量刑,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双方都处于守势,同时又都处于攻势地位。
某一点上公诉方处守势,辩护方处攻势,在另一点上则相反。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公诉人的起诉书和公诉词无懈可击,辩护方无法进攻,就只得采取守势,要求审判长依法处置了。
如果公诉方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有误、适用法律条款不当、不符合法律程序,辩护方就有较多的进攻机会了。
双方攻守的机会是均等的,攻守的最终目的是共同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被告人准确定罪量刑。
⑦流畅性。
流畅,首先是顺理成章,即论述和反驳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诸要素必须齐全,论点统帅论据,论据支持论点,论证方法恰当,具有逻辑性。
流畅,还体现在使用通俗明了的法律言辞,口齿清楚,语言连贯而清晰。
法庭辩论的一般技巧辩论双方共同的一般技巧,在司法实践中常用的有下列几种:①善于争取主动。
争取主动是辩论制胜的关键。
其技巧有二:一是辩论前善于设题,就是为对方设想可能要进行辩论的题目,设题一般在事实、证据、定性、量刑、适用法律条款、程序等六个方面考虑,善于设题就首先取得主动。
二是善于出击,即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同时,敏锐地发现对方的漏洞和错误,抓住症结进攻,使对方陷于被动。
②善于把开头话说好。
常见的方法有三:一是借他人之口开头,如借审判人员之口,被告人之口,用他们的话,用法庭调查的某一情节作为辩论的开头,然后展开辩论。
二是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对方答复,使对方的错漏暴露得一清二楚,接着以此为靶子开展辩论。
三是针对辩论的症结开门见山地开头,就是针对对方的基本见解,进行直截了断的反驳。
③善于使用第一手材料。
辩论者要善于把自己在办案过程中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并经过反复查证属实的事实和证据,说得清楚、明白、具体,包括重要细节在内。
由于材料确凿,潜力就大,使人产生坚信不疑的感觉,对辩论制胜特别有利。
④善于引用法律条款。
要求辩论者不仅对每一条法律序码说得出来,而且对每条中的第几款、第几项也要背得出,并要掌握其内函和实质,以及与相关条款的内在联系,进而阐明这些条款与本案事实准确无误的关系。
做到了这几点,就能在辩论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比较容易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⑤善于发现“靶子”。
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抓住对方一段话的主旨,抓住这段话的漏洞,抓住这段话与他前面的话、与证人的话、与被害人的话的矛盾。
这样就能发现“靶子”,针锋相对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失去辩论的锐气和主动权,收到较理想的辩论效果。
⑥善于拒绝多余的辩论。
在辩论中如出现对方在枝节问题上揪住不放或死不认帐的情况,可以采取拒绝辩论的作法:如对对方纠缠的问题是已经阐明的问题,只需点明已在前面讲过不再重复;如果对方揪住枝节问题不放,可以严正指出:“所提出问题根本不影响本案的定性与量刑”;如果被告人在清楚的事实和确定的证据面前死不认帐,律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不再为其辩护,公诉人可以声明公诉发言到此结束,使辩论嘎然而止,干脆有力。
⑦善于顾此顾彼。
当对方一次性提出较多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与定性量刑有关时,辩论者只宜回答每个问题的重点,不要详加阐述,以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对方若再就一两个问题追问,再就这一两个问题作具体答复;如果对方提出问题很多,关键性的只有一两个,可只就这一两个问题作答,声明其他问题“暂且不答”,不宜把话讲死;如果是集团性的刑事案件,若干被告人都有各自的辩护人,这一辩护人的辩护发言,不可把罪责往另一辩护人的被告头上推,更不宜当庭出现辩护人之间的争执,要紧紧围绕被告人的事实进行辩护。
⑧善于补救失误。
法庭辩论是严肃的,要求尽可能不说不适当的话,要求不说不该说的错话,但是,说漏了嘴、讲错了话的现象毕竟不可能完全避免。